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概述

合集下载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的来源
地应力:地球内 部应力作用产生 的压力
地下水压力:地 下水位变化产生 的压力
采矿活动:采矿 过程中对岩层和 地下水的影响
岩层变形:岩层 受力变形产生的 压力
01
02
03
04
矿山压力的影响

矿山开采过程中, 矿山压力会导致岩 层变形、破坏,影 响矿山安全。

矿山压力过大可能 导致矿井坍塌、瓦 斯爆炸等事故,威 胁矿工生命安全。
04
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回归 分析、时间序列 分析等
结果应用
优化矿山设计:根据监测结果调 整矿山布局和开采方案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压力变 化,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配置
保障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处理 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开采方 案,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支护技术
1
锚杆支护:通过锚 杆固定岩体,提高
岩体的稳定性
2
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形成薄 壳,提高岩体的整
体性和稳定性
3
钢拱架支护:通过 钢拱架支撑岩体, 提高岩体的承载能

4
预应力锚索支护: 通过预应力锚索固 定岩体,提高岩体 的稳定性和承载能

采矿工艺
矿山压力监测: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为控制提供依据
矿山压力预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预测矿山压力变化 趋势
矿山压力控制:采用支护、注浆、锚固等方法,控制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管理:制定矿山压力控制方案,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生产
矿山压力预测与预警
矿山压力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
矿山压力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矿山压力数据 进行分析,预测压力变化趋势 矿山压力预警:根据压力分析结果,制定预警机制, 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矿山压力控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如 调整开采顺序、优化开采方案等,确保矿山安全。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件

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越大,岩层自 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力 越大,矿山压力也越大

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方式对矿山压力的大小
和分布有直接影响。
支护方式
支护方式的选择和实施 对控制和调节矿山压力
有重要作用。
02
矿山压力的监测与检测
矿山压力监测方法
01
02
03
04
表面变形监测
通过测量地表位移、沉降等参 数,评估矿山压力状态。
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交叉融 合,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矿山压力 控制方法和技术。
绿色环保
在矿山压力控制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 开采。
04
矿山压力事故预防与处理
矿山压力事故类型与原因
冒顶片帮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
由于矿山顶板失稳、煤帮侧壁不稳等原因 导致的事故。
由于地下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突然释放能 量导致的事故。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 预警潜在的事故隐患。
培训与演练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 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矿山压力事故处理方法
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 人员撤离,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医疗救治
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降低伤 亡率。
物理模拟法
利用相似材料或物理模型 进行矿山压力模拟,通过 观察和测量模型的压力变 化来指导实际控制。
经验法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 出矿山压力控制的方法和 技巧,通过实践不断优化 和完善。
矿山压力控制技术应用
采煤工作面
在采煤工作面中,通过合理布置采煤机、支架等设备,控制采煤高 度和推进速度,以减小矿山压力对工作面的影响。

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一章)

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一章)

采矿分类
地下采矿 地 下 开 采 金 属 矿 地 下 开 采 非 金 属 矿 地 下 开 采 固 体 矿 床 露 天 开 采 露天采矿 砂 矿 床 露 天 开 采 海 底 砂 矿 开 采 海 底 锰 结 核 开 采 海洋采矿 海 底 热 液 砂 床 开 采 海 水 化 学 元 素 提 取 海 底 基 岩 矿 床 开 采 容 浸 采 矿 特殊采矿 热 液 采 矿 水 溶 采 矿 盐 湖 矿 床 开 采 饰 面 石 材 开 采
后来又研究了岩体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对理想弹 性体的影响, 性体的影响,以及把岩层看作具有不同变形特征的 弹性介质,进一步研究岩体层理性的影响, 弹性介质,进一步研究岩体层理性的影响,此外还 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研究了岩层移动问题。 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研究了岩层移动问题。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研究矿压的实验手段 也获得了发展, 也获得了发展,其中较为应用的是利用相似材料进 行的相似模型研究方法和利用光敏感材料进行的光 弹性模拟方法。 弹性模拟方法。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控制是矿山压力 与岩层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与岩层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大规模开采活动及矿压显现给工作带来严重危 害,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和研究有关的矿压现象,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和研究有关的矿压现象, 并用以指导工程设计和安全生产,这就使于 年代形成了 并用以指导工程设计和安全生产,这就使于60年代形成了 一门新的学科分支——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一门新的学科分支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5)提高开采经济效果: )提高开采经济效果: 矿压显现预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矿压显现预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信 息反馈、确定优化的矿山与开采设计等, 息反馈、确定优化的矿山与开采设计等,提高开 采效益。 采效益。 综上所述,掌握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矿压控制 综上所述,掌握矿压显现规律, 的有效方法,对煤矿生产有十分重要意义。 的有效方法,对煤矿生产有十分重要意义。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概述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概述
•2020/4/29
•直接顶和基本顶
• 对采煤工作面影响最大的围岩是煤层顶部岩层(顶板)。因此
,通常在研究煤层围岩性质时,重点研究煤层顶板性质,至于煤 层底部岩层,只有在急倾斜煤层开采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直接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上部,煤层开采过后容易自行垮落


破碎的不规则排列的岩石碎块充斥采空区;
顶板岩层越坚硬,顶板压力分布越均匀,支承压力的集中程度就比较小。例如, 砂岩顶板,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可达到工作面前方100m左右;泥质页岩顶板,支
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不到30m~40m。若顶板的裂隙发育,则支承压力比较集中,
影响范围也较小。 底板岩层坚硬,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但集中程度小。 煤质坚硬,支承压力比较集中,影响范围较小;反之,煤质松软,变形和破坏程
由于顶板预先下沉,可能产生裂隙,因而增加了工作面和工作面 前方区段平巷的压力。为了防止区段平巷的支架压坏,事先必须 采取措施,如增设抬棚、斜撑支架等。
•2020/4/29
•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 •a—增压区;b—减压区;c—稳压区
•沿空留巷 •沿空掘巷
在采煤工作面上下两端的区
段煤柱内,也由于采煤和掘进 区段平巷而形成支承压力,它
•采 区 上
的分布特征和工作面前方的支

承压力基本相同。当采煤工作
面推进较长距离后,区段煤柱
内的支承压力,可随顶板垮落
而逐渐消失。
Ⅰ类基本顶——初次6~8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 。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Ⅱ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很明显,来压的大小相当 于8~12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50m。
Ⅲ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烈,来压的大小相当于 12~14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50m。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场所,其所面临的压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矿山压力主要包括地质压力、水压力、气压力和工程压力等方面。

这些压力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地质压力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等因素导致的矿山岩体的压力。

地质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对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地质压力会随着矿山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控制地质压力,可以采取减压放顶、支护加固等措施。

减压放顶是通过凿眼、爆破等方式将压力分散释放,减轻压力对矿山的影响。

而支护加固则是通过设置支柱、注浆固化等方式增强矿山岩体的稳定性,抵抗地质压力。

水压力是指由于矿山地下水的存在导致的压力。

矿山地下水的渗透和积聚会增加矿山岩体的压力,对矿山的开采和工作环境产生危害。

为了控制水压力,可以采取抽水排水、隔水防渗等措施。

抽水排水是通过设置井眼、抽水泵等设备将地下水抽出,降低矿山岩体的压力。

隔水防渗则是通过设置隔水帷幕、注浆填充等方式阻止地下水的渗透,减少水压力对矿山的影响。

气压力是指由于矿山内部的气体积聚导致的压力。

矿山内部的气体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等。

这些气体的积聚会增加矿山岩体的压力,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环境产生威胁。

为了控制气压力,可以采取通风换气、防爆设备等措施。

通风换气是通过设置通风设备、通风管道等方式将矿山内部的气体排出,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防爆设备则是通过设置防爆器、防爆灯等设备,防止可燃气体的积聚和爆炸。

工程压力是指由于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导致的压力。

矿山工程压力主要包括爆破震动、机械振动等。

这些压力会对矿山岩体和工作设备产生影响,对矿山的安全和稳定性构成威胁。

为了控制工程压力,可以采取减震措施、加强设备维护等措施。

减震措施主要包括减少爆破药量、改变爆破参数等,减轻爆破震动对矿山的影响。

加强设备维护则是通过定期检修、更换磨损部件等方式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机械振动对矿山的影响。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采场矿山是指在地下采取矿石时,形成的暴露在地面上的一系列维护通道、采矿立方体、空间和巷道。

在采场矿山中,由于地质构造不同、采矿方法不同、矿石库存量不同以及自然缘由,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质应力和压力变化,这些压力变化对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生产造成重要影响,需加以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采场矿山压力来源在采场矿山中,不同的地形、矿体、采矿方法和采矿历史等因素都会产生不同来源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重应力:采场矿山所处地质环境的自重引起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压力是采场矿山最基本的应力来源。

2.采矿压力:既指未支护的采空区和不完全支护的采空区的矿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指对支架支护不足的采掘面空间所产生的应力。

3.地震应力:矿区位于地质活动带,有可能有小到地面震摇的小地震甚至中等地震,这些地震越来越成为矿山稳固性的一个威慑因素。

4.渗透应力:矿山地下水渗透也会产生压力,当水与矿体接触时会使内部应力增大,所以矿山中的水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矿山的稳定性。

采场矿山压力控制方法为使采场矿山能够稳定长期的开采矿物,必须采取各种适当有效的控制压力方法,这些方法包括:1.合理采矿方法:根据矿体性质及运用能力,确定与之相符合的采矿方法,科学制定运行荷载和支撑方式以及采矿节奏。

2.防止供水爆破:根据矿山地下水源的情况、水压情况以及水的性能,针对矿山水源,实行人为控制,在采矿时防止水压波动,预防供水爆破。

3.支护加强: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对采空区进行严格的支护措施,通常采用不同类型的顶梁、支架或者预制混凝土等来加强支撑作用。

4.控制矿面稳定性:定期监测矿面的稳定性,估算矿体初始应力和应力异向性以及矿体内部空隙部位发生塌陷的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完善支架系统。

5.安全排水:在矿山采掘工作中,要经常对矿山地下水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并适当增加一些安全排水工程,排除水患。

总之,采场矿山作为矿山开采的最初阶段,其稳定性对矿山开采的成功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压力控制体系以保证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生产。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三篇)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三篇)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矿山压力是指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表和地下岩石造成的压力,包括矿体的应力变化、地表和地下岩石的变形和断裂等。

矿山压力的控制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矿山事故发生率,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矿山压力的分类及其控制方法。

一、矿山压力的分类矿山压力可分为两类:地应力和岩层压力。

1.地应力地应力是指地球的重力作用下,岩石所受到的压力。

地应力可分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是指地球的重力在垂直方向上对岩石所产生的压力,水平应力是指岩石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压力。

地应力的大小与地下深度、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地下深度越深,地应力就越大。

地应力的大小对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较小,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断裂和变形,从而对矿山安全产生影响。

2.岩层压力岩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受到的压力。

岩层压力的大小与岩层的物理性质、采场的开采方式等因素有关。

岩层压力可分为两部分:自重应力和采场应力。

自重应力是指岩石由于自身重力而产生的应力。

岩层的自重应力与岩石的密度和岩层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岩石的密度越大,岩层的厚度越大,自重应力就越大。

采场应力是指岩层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产生的应力。

采场应力的大小与采场的形状、岩层的断裂性质等因素有关。

采场应力的增大会导致岩层的压缩和断裂,从而引发地表和地下的变形和破坏。

二、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措施控制矿山压力的变化。

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支护方法、爆破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1.支护方法支护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对岩层进行加固,以防止岩层的变形和破坏。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架支护等。

锚杆支护是通过钢筋和固化材料将岩层固定在一起,增加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锚杆支护适用于对较薄的岩层进行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是指将混凝土喷射到岩层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层,以保护岩层不受压力的破坏。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总结
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 三个规律 顶板活动规律
矿压显现规律 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的作用原理
• 两个原理
巷道支护与围岩的作用原理
• 一个方法 岩层限制方法
矿山压力及岩层限制
其次讲: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本章介绍
• 原岩应力 • “孔”四周的应力分布 • 围岩极限平衡 • 支撑压力及其分布
原岩应力
原岩体: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岩体。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自然应力。






分 布

围岩极限平衡与支撑压力的分布
巷道(孔)应力状态两侧围岩单元体的
巷道两侧的支撑压力分布
切向应力分布:(大--小) 受力状态(单向--三向) 抗压强度:(低--高) 破坏依次:(里--外)
围岩三区的形成
塑性区 弹性区 原始应力区
回采工作面支撑压力分布
前方移动的支撑压力远远大于后方的支撑压力 工作面承受极少量的压力
挠度相等,从而求出板内弯矩分布。
2.板体内弯矩分布图
由图可见:
(1)固定边界处弯矩比其他地方大; (2)顶板支撑条件下,由“四固——三简”转变时煤壁处弯矩增大; (3)板式支撑条件,最大弯矩位于工作面煤壁终端; (4)当板式结构四面临空时,最大弯矩在板中间。
3.板式结构破断过程
长边——短边——沟通——中间 (O-X型破断)
初次跨落距——第一次跨落时,干脆顶的跨距。 干脆顶跨落距受干脆顶的强度、厚度、节理裂隙影响,是描述干
脆顶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干脆顶跨落前,顶板完整性一般较好,支架载荷小,稳定性差, 初次跨落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
顶板工作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顶板岩层越坚硬,顶板压力分布越均匀,支承压力的集中程度就比较小。例如, 砂岩顶板,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可达到工作面前方100m左右;泥质页岩顶板,支
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不到30m~40m。若顶板的裂隙发育,则支承压力比较集中,
影响范围也较小。
❖ 底板岩层坚硬,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但集中程度小。
❖ 煤质坚硬,支承压力比较集中,影响范围较小;反之,煤质松软,变形和破坏程 度越大,则支承压力分布范围越大,集中程度越低。
18.04.2020
A
总回风巷
区段回风平巷
开 切 眼
区段运输风平巷
下区段回风平巷 9
A
(二)影响支承压力大小、分布的因素
支承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与顶板悬露的面积和时间、开采
深度、采空区充填程度、顶底板岩性、煤质软硬有关。
采空区顶板悬露面积越大,时间越长,顶板压力就越大,而支承压 力的分布范围和集中程度越大。
18.04.2020
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
8
a—增压区;b—减压区;c—稳压区
沿空留巷 沿空掘巷
在采煤工作面上下两端的区段
煤柱内,也由于采煤和掘进区 段平巷而形成支承压力,它的
采 区 上
分布特征和工作面前方的支承

压力基本相同。当采煤工作面
推进较长距离后,区段煤柱内
的支承压力,可随顶板垮落而
逐渐消失。
三类直接顶(稳定)——顶板允许悬露较大面积而 不垮落,直接顶完整,如砂岩或坚硬的砂质页岩。
四类直接顶(非常稳定)——煤层上方直接覆盖坚
硬难冒得基本顶,如厚层致密砂岩、石灰岩等。
18.04.2020
4
❖ 基本顶(老顶)分类尚无统一规定,现根据基本顶对工 作面的压力(初次和周期来压)及初次来压的步距,把 老顶分为四类介绍如下:
σ压>σ剪>σ弯>σ拉 ❖ 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一般抗拉强度只有其抗压强度的
1/15~1/20 ❖ 岩石破碎通常表现为拉性; ❖ 有时也表现为剪性,如弹塑性岩石。
❖ 由于岩石为非均质体,组成的成分又不同,再加原生和次生的影响,从而形 成了它的复杂的力学性质—异向性。例如,岩层中具有层理、节理等弱面, 沿这些弱面方向的岩石抗拉强度,远小于其它方向的抗拉强度,有些甚至完
开采深度越大,悬露顶板的重量越大,支承压力也越大。
采空区充填程度越密实,煤壁内支承压力越小。例如采用全部充填 时,上部顶板下沉后,很快就会被充填物支撑,这时悬露顶板岩层 的重量转移到周围煤体上的压力就小。因此,采用全部充填法处理 采空区比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时,煤壁内的支承压力分布范 围和大小要小得多。
H
=(1.25~4)γΗ
=γΗ
18.04.2020
7
由于“压力拱”的存在,切割眼处于减压状态。随着工作面推进,切割 眼扩大了,“压力拱”破坏而消失,在工作面前方的煤体中,同样产生 支承压力带,其范围自工作面前方2m~3m起直至10m~45m,有时可 达近100m,最大支承压力区,约距煤壁5m~15m左右;在工作面后方, 当采空区充填物压实到一定程度后,也产生支承压力带。前后两个支承 压力带,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即移动支撑压力。
Ⅰ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不明显,来压时缓和无冲 击。来压的大小相当于或小于6~8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 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Ⅱ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很明显,来压的大小相当 于8~12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50m。
Ⅲ类基本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烈,来压的大小相当于 12~14倍采高的顶板岩层重量。初次来压步距大于25m~ 50m。
由于顶板预先下沉,可能产生裂隙,因而增加了工作面和工作面 前方区段平巷的压力。为了防止区段平巷的支架压坏,事先必须 采取措施,如增设抬棚、斜撑支架等。
18.04.2020
10
(三)支承压力显现规律
由于支承压力的作用,可导致顶板预先下沉、煤壁破碎片帮、产 生冲击地压、煤和沼气突出等现象。
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工作面前方尚未悬露的顶板,已经开始下 沉。一些实际资料表明,顶板下沉量可达15mm~60mm,甚至达 100mm。当顶板比较坚硬,煤层较厚或较软时,顶板下沉量较大。
煤体采动前,煤体内的应力处于平衡状态,为上覆岩层的重力γH(γ—岩层 的容重,t/m3;H—煤层距地面的深度,m)。在煤体内开掘切眼后,破坏了应 力的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在切割眼上部顶板内形成了自然平衡“压 力拱”。切眼上部岩体重量由两侧煤壁平均分担,在切割眼两帮煤体中产应力 集中,这种集中应力称为支撑压力。它的大小为原始应力γH的1.25~2.5倍,最 大值可为原始应力的2~4倍或更大。
主要内容
❖ 第11章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上煤层围岩分类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影响 工作面支架的结构、性能和选择
18.04.2020
1
第一节 煤层围岩分类
❖ 围岩的性质,尤其是它的力学性质对采掘工作面的压力显现影响最大。 ❖ 岩石通常为脆性体,有些为弹塑性体,它的力学性质表现为:
Ⅳ类基本顶——平时顶板无压力,采空区悬露面积达几千 甚至上万m2不垮落,初次和周期来压时,顶板垮落常形成
狂风、巨响。初次来压步距大于50m,甚至可达100m~150m。 这种顶板多为极坚硬的厚砂岩或砾岩。
18.04.2020
5
第二节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18.04.2020
6
一、支承压力
(一)支承压力的形成
全失去抗拉能力。又如虽属同种岩石,由于构造裂隙影响,它们的力学性质,
往往相差很大。
18.04.2020
2
直接顶和基本顶
对采煤工作面影响最大的围岩是煤层顶部岩层(顶板)。因此 ,通常在研究煤层围岩性质时,重点研究煤层顶板性质,至于煤 层底部岩层,只有在急倾斜煤层开采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直接顶:பைடு நூலகம்接覆盖在煤层上部,煤层开采过后容易自行垮落为 破碎的不规则排列的岩石碎块充斥采空区;
基本顶:直接顶上部岩层,直接顶破碎垮落后,虽发生断裂,
垮落,但断块仍规则排列。老顶
18.04.2020
3
根据我国岩层的实际情况,一般把直接顶分为四类:
一类直接顶(不稳定)——回采时不及时支护,很 易造成局部冒顶,如页岩、煤皮、再生顶板等;
二类直接顶(中等稳定)——顶板虽有裂隙,但仍 比较完整,如砂质页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