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的来源
地应力:地球内 部应力作用产生 的压力
地下水压力:地 下水位变化产生 的压力
采矿活动:采矿 过程中对岩层和 地下水的影响
岩层变形:岩层 受力变形产生的 压力
01
02
03
04
矿山压力的影响

矿山开采过程中, 矿山压力会导致岩 层变形、破坏,影 响矿山安全。

矿山压力过大可能 导致矿井坍塌、瓦 斯爆炸等事故,威 胁矿工生命安全。
04
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回归 分析、时间序列 分析等
结果应用
优化矿山设计:根据监测结果调 整矿山布局和开采方案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压力变 化,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配置
保障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处理 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开采方 案,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支护技术
1
锚杆支护:通过锚 杆固定岩体,提高
岩体的稳定性
2
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形成薄 壳,提高岩体的整
体性和稳定性
3
钢拱架支护:通过 钢拱架支撑岩体, 提高岩体的承载能

4
预应力锚索支护: 通过预应力锚索固 定岩体,提高岩体 的稳定性和承载能

采矿工艺
矿山压力监测: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为控制提供依据
矿山压力预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预测矿山压力变化 趋势
矿山压力控制:采用支护、注浆、锚固等方法,控制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管理:制定矿山压力控制方案,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生产
矿山压力预测与预警
矿山压力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
矿山压力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矿山压力数据 进行分析,预测压力变化趋势 矿山压力预警:根据压力分析结果,制定预警机制, 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矿山压力控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如 调整开采顺序、优化开采方案等,确保矿山安全。

浅析矿山压力与控制

浅析矿山压力与控制

浅析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0 引言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顶板下沉,底板鼓起,巷道变形后断面缩小,岩体破坏散离甚至大面积冒落,煤被压松产生片帮或突然抛出,支架严重变形或损坏,充填物受压缩,以及大量岩层移动地表发生塌陷等等,这些矿山压力显现都将严重影响矿山企业的采掘活动和经济效益。

如今我国煤矿的平均开采深度已经接近千米,个别矿区开采深度达到1300 多米。

随着开采日益向深部延深,矿山压力显现更加频繁。

如果矿山作业人员能够准确预测矿压显现的预兆,做出合理的判断及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将会对井下人员的安全和减少矿山经济损失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下面仅就矿山压力的理论发展作简要的介绍。

1 矿山压力理论发展压力拱假说,又名自然平衡拱,是在1908 年由M·M·普洛托雅柯诺夫提出的,它是一种岩石移动拱形说。

拱形假说适用于不稳定岩体,它将岩体视为松散岩体,以散体力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如无支护,则在上部覆岩的压力下,松散的岩石将从开采空间的两帮和顶部向下冒落,两帮塌落成斜面,顶部冒落成自然平衡拱。

如有支护,则作用在支护上的载荷仅只是冒落范围内的岩块重量,而与开采空间的埋藏深度无关。

铰接岩块假说,是苏联库兹涅佐夫于1950~1954 年提出,认为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破坏可分两带,即不规则垮落带和其上的规则移动带。

假说认为工作面支架存在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当规则移动带(相当于老顶)下部岩层变形小而不发生折断时,不规则垮落带岩层(相当于直接顶)和老顶间就可能发生离层,支架最多只承受直接顶折断岩层的全部重量,故称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当直接顶受老顶移动影响折断时,支架所受载荷和变形取决于规则移动带下部岩块的相互作用,载荷和变形将随岩块的下沉不断增加,直到岩块受已垮落岩石的支承达到平衡为止,这种情况称为支架的“给定变形状态。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模版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模版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模版采场矿山的压力问题在矿山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压力在采场矿山中可能由于地质构造、采矿活动、岩层性质等因素而产生,对采矿工作和矿山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采场矿山的压力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采场矿山压力产生的原因、采场矿山压力的分类、采场矿山压力的监测与评价以及采场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采场矿山压力的研究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采场矿山压力产生的原因采场矿山压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采场矿山压力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各类构造,包括断裂、褶皱、岩层变形等。

在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采场矿山中的岩层会发生变形,从而导致采场矿山压力的增加。

2. 采矿活动:采矿活动本身也是导致采场矿山压力增加的重要因素。

矿山开采过程中,一方面会破坏原有的岩层结构,另一方面还会释放出埋藏在岩石中的应力。

因此,采矿活动会引起采场矿山压力的增加。

3. 岩层性质:岩层的性质直接影响采场矿山的压力。

不同性质的岩层具有不同的力学参数,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

岩层性质的不同将导致采场矿山的压力差异。

二、采场矿山压力的分类采场矿山的压力可以按照其产生的方式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岩性矿山压力:岩性矿山压力主要是指由岩层变形引起的压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压力类型。

岩性矿山压力包括岩层顶板压力、岩层底板压力和岩层侧压力等。

2. 松散层矿山压力:松散层矿山压力主要是指由于采矿活动破坏了原有的松散层结构而产生的压力。

松散层矿山压力主要有顶板松散层压力和底板松散层压力等。

3. 韧性层矿山压力:韧性层矿山压力主要是指由于岩层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压力。

韧性层矿山压力主要有韧性岩层压力和韧性松散层压力等。

三、采场矿山压力的监测与评价采场矿山压力的监测与评价是了解采场矿山压力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采场矿山的安全和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岩层位移监测、地应力测量、封闭压力检测和地下水压力监测等。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一、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测试等不同形式的研究。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解析方法主要通过力学模型,利用平衡条件、本构方程、变形条件,破坏判据和边界条件求解其应力,变形和破坏条件。

3、矿山压力检测中采场主要检测顶底板移近量、支架阻力、活柱下缩量和顶板破碎度。

4、矿山压力检测中,巷道主要检测顶底板移近量、支架变形、围岩应力分布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

5、岩石密度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

6、岩石变形指标一般有:泊松比、弹性模量、体积变形量。

7、原岩应力场主要由:重力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组成。

8、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孔叠加时,大孔对小孔的应力影响较大,而小孔对大孔的影响较小。

9、支撑压力指采场周围或巷道两侧的全部切向应力(或者竖直应力)10、早期采场上覆盖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有:压力拱假说,悬臂梁假说,铰接岩块假说,预成裂隙假说。

11、砌体梁结构模型中:A 块为煤壁支撑区,B 块为离层区,C 块为重新压实区;Ⅰ为垮落带,Ⅱ为裂缝带,Ⅲ为弯曲下沉带。

12、按直接顶稳定性分类:直接顶可分为:破碎顶板,中等稳定顶板,完整顶板。

13、目前所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有以下几种:急增阻式,微増阻式,恒阻式。

14、液压支柱单独与顶梁配合支护顶板称为单体液压支架,与顶梁,底座,移架千斤顶组合液压自移支架。

15、岩层与地表移动会导致其产生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前者称为下沉,后者称为水平位移。

16、根据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三带:垮落带,裂缝带,弯曲下沉带。

垮落带和裂缝带合两带,又称为导水裂缝带。

17、两带(冒落带与裂隙带)与煤层采高有关,对于软弱岩层,两带高度为采高的9至12倍,中硬岩层为采高的12至18倍,坚硬岩层为采高的18至28倍。

18、圆形巷道按切向应力分,可分为A 破裂区,B 塑性区,C 弹性区,D 原始应力区19、煤层开采后,在采空区四周形成支撑压力带,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内形成超前支撑力,它随着工作面掘进而向前移动,又称为移动性支撑压力或者临时支撑压力,工作面倾斜和仰斜方向及开切眼一侧煤体上形成的支撑压力称为固定支撑压力或者残余支撑压力,采空区后方的支撑压力称为采空区支撑压力。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一、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测试等不同形式的研究。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解析方法主要通过力学模型,利用平衡条件、本构方程、变形条件,破坏判据和边界条件求解其应力,变形和破坏条件。

3、矿山压力检测中采场主要检测顶底板移近量、支架阻力、活柱下缩量和顶板破碎度。

4、矿山压力检测中,巷道主要检测顶底板移近量、支架变形、围岩应力分布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

5、岩石密度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

6、岩石变形指标一般有:泊松比、弹性模量、体积变形量。

7、原岩应力场主要由:重力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组成。

8、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孔叠加时,大孔对小孔的应力影响较大,而小孔对大孔的影响较小。

9、支撑压力指采场周围或巷道两侧的全部切向应力(或者竖直应力)10、早期采场上覆盖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有:压力拱假说,悬臂梁假说,铰接岩块假说,预成裂隙假说。

11、砌体梁结构模型中:A 块为煤壁支撑区,B 块为离层区,C 块为重新压实区;Ⅰ为垮落带,Ⅱ为裂缝带,Ⅲ为弯曲下沉带。

12、按直接顶稳定性分类:直接顶可分为:破碎顶板,中等稳定顶板,完整顶板。

13、目前所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有以下几种:急增阻式,微増阻式,恒阻式。

14、液压支柱单独与顶梁配合支护顶板称为单体液压支架,与顶梁,底座,移架千斤顶组合液压自移支架。

15、岩层与地表移动会导致其产生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前者称为下沉,后者称为水平位移。

16、根据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三带:垮落带,裂缝带,弯曲下沉带。

垮落带和裂缝带合两带,又称为导水裂缝带。

17、两带(冒落带与裂隙带)与煤层采高有关,对于软弱岩层,两带高度为采高的9至12倍,中硬岩层为采高的12至18倍,坚硬岩层为采高的18至28倍。

18、圆形巷道按切向应力分,可分为A 破裂区,B 塑性区,C 弹性区,D 原始应力区19、煤层开采后,在采空区四周形成支撑压力带,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内形成超前支撑力,它随着工作面掘进而向前移动,又称为移动性支撑压力或者临时支撑压力,工作面倾斜和仰斜方向及开切眼一侧煤体上形成的支撑压力称为固定支撑压力或者残余支撑压力,采空区后方的支撑压力称为采空区支撑压力。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1.2.5 我国在矿山压力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与成就
为了配合全国有序地开展矿压研究及推动煤 矿科技进步。1979年4月26日煤炭部批准在中国 矿业大学建立煤炭工业部矿山压力情况报中心站, 作为全国矿压研究与理论方面的重要学术组织, 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召开了11届全国性矿山压力 理论与理论研讨会。
下设八个分站:钱鸣高、牛锡倬、平寿康、 刘天泉、宋振骐等学者对推动我国矿压理论研究 与工程应用作出了突出奉献,如著名的砌体梁理 论等。我国煤矿事故中顶煤事故由45%下降到15 %,目前一批中青年学者、专家迅速成长。
内部排土场
厚煤层地下开采
无论是地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可抽象为对原
有地壳的一种人为破坏活动,或称是一种人为的有
目的在地壳岩体中的大规模开挖活动。这种开挖活
动破坏了岩体原有应力平衡状态,引起了岩体内部
应力重新分布,其结果表现为开掘的井、巷、硐、
工作面、露天矿采场边坡等的周围岩体变形、挪动、
甚至破坏,直到岩体内部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应力平
〔2〕室内试验方法 由于采矿工程规模大、时间、复杂、以及受消
费影响大等,现场观测由于费用等原因受到一定的 限制,所以逐渐借助室内试验进展研究,目前仍以 模拟试验为主。 〔3〕理论分析
构造力学、岩石力学、弹性力学为主要分析工具 〔4〕数值计算方法
FEM、BEM、DEM
1.3.4 目前矿压研究中的某些缺乏 〔1〕过于依赖确定性力学理论,对岩体介质的 认识与实际不符合。 〔2〕理论研究的可用性 〔3〕现场应用的方便性与观测的简洁性 〔4〕对工程理论的指导性
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控制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大规模开采活动及矿压显现给工作带来严重危害,人们迫切 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和研究有关的矿压现象,并用以指导工程设计和 平安消费,这就使于60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矿山压力及 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矿山压力的定义与形成机制2、岩层控制的方法与技术3、矿山压力监测与数据分析4、岩层控制的安全标准与规范5、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理论研究进展6、实际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11 矿山压力的定义与形成机制矿山压力是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活动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围岩变形、破坏和移动,并作用在采掘空间周围的支护结构和设备上的力。

矿山压力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原岩应力、开采扰动和围岩的力学性质等因素。

原岩应力是指在未受开采影响时,地层中存在的天然应力。

开采扰动会打破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使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围岩的力学性质则决定了其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111 原岩应力的测量与分析了解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于预测矿山压力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原岩应力测量方法包括水压致裂法、应力解除法等。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为矿山设计和开采提供基础数据。

112 开采扰动对矿山压力的影响开采活动如采煤、掘进等会导致围岩的应力集中和释放,从而产生矿山压力。

开采深度、开采速度、开采方法等因素都会对矿山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产生影响。

12 岩层控制的方法与技术岩层控制的目的是保持采掘空间的稳定性,保障安全生产。

常见的岩层控制方法包括支护技术、充填技术和卸压技术等。

121 支护技术支护是岩层控制的重要手段,包括锚杆支护、锚索支护、支架支护等。

锚杆和锚索通过将围岩锚固在深部稳定岩层上,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

支架则直接承受围岩的压力,提供支撑作用。

122 充填技术充填可以有效地减少顶板下沉和地表沉陷,同时提高资源回收率。

充填材料包括矸石、粉煤灰、膏体等,其性能和充填工艺对岩层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

123 卸压技术通过钻孔、爆破等方式对围岩进行卸压,可以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发生。

13 矿山压力监测与数据分析矿山压力监测是掌握矿山压力变化规律、评估岩层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范文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范文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范文I. 引言矿山是人们获取矿产资源的重要场所,然而,在矿山开采中,采场矿山压力是一个常见而又关键的问题。

采场矿山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矿工的安全和采矿效率。

因此,如何控制采场矿山压力成为了矿山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进行综述。

II. 采场矿山压力的原因1. 围岩应力当矿石岩层开采时,周围岩体会因应力释放而产生应力增加,导致采场压力增加。

这是采场矿山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矿体变形矿体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包括岩层断层滑移、岩体塑性变形等。

这些变形会导致采场的变形和压力增加。

3. 采矿工艺采矿工艺也会对采场压力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短孔爆破等炸药爆破技术会对岩体产生大量冲击波,增加了采场压力。

III. 采场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1. 合理设计采场结构合理设计采场的结构是控制采场矿山压力的关键。

采矿时需要考虑岩层结构、裂隙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场形式,如方阵式采场、交叉式采场等,以减少应力集中。

2. 注浆加固注浆加固是一种常用的控制采场压力的方法。

通过将液体注浆材料注入采场周围的岩体裂隙中进行加固,提高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采场压力。

3. 改变爆破工艺改变爆破工艺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采场矿山压力的方法。

可以采用炸药量小、爆破顺序合理的爆破方式,减少冲击波对采场的影响,降低采场压力。

4. 定期排水定期排水是控制采场矿山压力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排水,可以降低采场水压,减少水力对岩体的压力,从而减轻采场的压力。

IV. 结论采场矿山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矿工的安全和采矿效率。

在控制采场矿山压力的过程中,合理设计采场结构、注浆加固、改变爆破工艺和定期排水等方法是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采场矿山压力,保障矿工的安全和提高采矿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压力及其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泊松比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的比值。

a、横向应力b、轴向应力c、轴向应变d、体积应变2、岩石在应变一定时,应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的现象,称为岩石的。

a、蠕变b、松弛c、弹性后效d、粘性流动3、岩石因受载状态不同,其极限强度相差很悬殊。

实验表明,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值,最小。

a、单轴抗压强度b、抗剪强度c、抗弯强度d、单轴抗拉强度4、矿山压力假说对采场岩层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解释工作面前方出现的支承压力及工作面出现的周期来压现象。

a、压力拱假说b、悬臂梁假说c、铰接岩块假说d、预成裂隙假说5、直接顶分类主要是根据来分类的。

a、直接顶平均初次垮落步距b、直接顶厚度c、直接顶强度d、直接顶岩层的岩性6、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工作状态是处于“给定变形”状态还是处于“给定载荷”状态是有和支架刚度的相对变化决定的。

a、直接顶刚度b、直接底刚度c、煤层刚度d、老顶刚度7、我国煤矿中常采用留小煤墙的沿空掘巷方式,小煤墙一般不易超过m。

a、3b、5c、8d、128、原岩应力场中平均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

a、增加b、不变c、减小9、矿山压力假说对采场岩层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假塑性梁是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解释了破断岩块的相互作用关系。

a、压力拱假说b、悬臂梁假说c、铰接岩块假说d、预成裂隙假说10、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工作状态是处于“给定变形”状态还是处于“给定载荷”状态是由直接顶刚度和支架刚度的相对变化决定的。

当支架处于“给定变形”状态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和可缩量。

a、支护强度b、支护刚度c、初撑力d、工作阻力11、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工作状态是处于“给定变形”状态还是处于“给定载荷”状态是由直接顶刚度和支架刚度的相对变化决定的。

当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

a、稳定性b、可缩量c、支护强度d、初撑力12、初撑力在支架参数中具有重要地位,提高支架初撑力,下列叙述是错误的。

a、可以减少顶板离层b、增加顶板的稳定性c、减少工作面顶板断面破碎度和煤壁片帮d、增加支柱的开启率13、提高支护强度在采场围岩控制中至关重要,不能提高支护强度。

a、提高支柱初撑力b、提高支护密度c、提高支护系统刚度d、提高支柱的可缩量14、支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支架受力的大小,支架特性是用和可缩量的关系曲线来表示的。

a、初撑力b、工作阻力c、支架载荷d、额定工作阻力15、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的分布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支架的受力比较均匀。

a、刚性b、急增阻式c、微增阻式d、恒阻式16、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A、支承压力b、矿山压力c、围岩应力d、支护载荷17、岩石在应力不变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岩石的a、蠕变b、松弛c、弹性后效d、粘性流动18、岩石因受载状态不同,其极限强度相差很悬殊。

实验表明,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值a、三轴等压抗压强度b、双轴抗压强度c、单轴抗压强度d、单轴抗拉强度19、矿山压力假说对采场岩层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正确阐明了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分带情况。

a、压力拱假说b、悬臂梁假说c、铰接岩块假说d、预成裂隙假说20、矿山压力假说对采场岩层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解释工作面前方出现的支承压力及工作面出现的周期来压现象。

a、压力拱假说b、悬臂梁假说c、铰接岩块假说d、预成裂隙假说21、支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支架受力的大小,支架特性是用和可缩量的关系曲线来表示的。

a、初撑力b、工作阻力c、支架载荷d、额定工作阻力2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的分布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支架的受力比较均匀。

a、刚性b、急增阻式c、微增阻式d、恒阻式23、增大支架的,能够减小安全阀的开启率和减小顶板的下沉量a、刚度b、初撑力c、护顶面积d、额定工作阻力24、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a、支承压力b、矿山压力c、围岩应力d、围岩压力25、原岩应力场中平均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a、增加b、不变c、减小26、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下列叙述是错误的。

a、圆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b、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有关c、圆孔周边切向和径向平面均为主平面d、圆孔周边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27、矿山压力假说对采场岩层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给出了破断岩块的咬合方式及平衡条件,讨论了老顶破断时在岩体中引起的扰动。

a、压力拱假说b、悬臂梁假说c、铰接岩块假说d、砌体梁假说28、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工作状态是处于“给定变形”状态还是处于“给定载荷”状态是由直接顶刚度和支架刚度的相对变化决定的。

当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

a、稳定性b、可缩量c、支护强度d、初撑力29、初撑力在支架参数中具有重要地位,提高支架初撑力,下列叙述是错误的。

a、可以减少顶板离层b、增加顶板的稳定性c、减少工作面顶板断面破碎度和煤壁片帮d、增加支柱的开启率30、提高支护强度在采场围岩控制中至关重要,不能提高支护强度。

a、提高支柱初撑力b、提高支护密度c、提高支护系统刚度d、提高支柱的可缩量二、多项选择题1、岩石的变形性质是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根据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可将其变形划分为。

a 弹性变形b 塑性变形c粘性变形d 弹塑性变形e 刚性变形2、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是。

a 顶板下沉b 顶板下沉速度c支柱变形与折损d 顶板破碎情况e 局部冒顶3、支架对单位面积顶板提供的工作阻力称为支护强度,与支护强度关系密切的支护参数有。

a 支柱初撑力b 支护系统刚度c 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d 支柱密度e 开采深度4、鉴定煤层的冲击倾向性常用的指标是。

a 单项抗压强度b 动态破坏时间c 冲击能量指数d 弹性能量指数e 弹性变形能5、岩体按结构特征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a 整体结构b 块状结构c 层状结构d 碎裂结构e 松散结构6、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

a 原岩应力b 岩体初始应力c岩体绝对应力d 地应力e 地压7、工作面老顶分级指标主要有a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b 直接顶充填系数c 煤层采高d 老顶厚度e 直接顶厚度8、对于裂隙不发育的,煤层硬度系数大于3.5的坚硬厚煤层,实施综放开采时,可采用来改善顶煤的冒落形态可冒落块度。

a 提高支架工作阻力b 顶煤爆破c 降低放煤高度d 顶煤注水e 降低开采高度9、运用强制放顶预防顶板大面积来压,常用强制放顶的方法有。

a “循环式”浅孔放顶b “步距式”深孔放顶c 台阶式放顶d 超前深孔松动爆破e 地面深孔放顶10、我国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分类的基本指标是。

a 容许比压b容许刚度c容许穿透度d 容许单轴抗压强度e容许抗剪强度三、填空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用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等不同形式的研究方法;2、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的各向异性以及岩体的。

3、原岩应力场主要有自重应力场、组成。

4、端面破碎度是指支架前梁端部到煤壁间顶板破碎的程度,与端面距和直接顶的有关。

5、回采工作面老顶分级的基本指标是。

6、普采工作面,单体支柱的布置方式有与错梁式两种。

7、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显现特征用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分布形式和表示。

8、顶煤的冒放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顶煤冒落的形态,二是。

9、根据煤矿动压现象的一般成因和机理,可归纳为冲击矿压、、和煤与瓦斯突出。

10、露天矿边坡的破坏按其发生的形态主要分为塌落、和倾倒等。

12、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

12、岩体按结构特征的不同,可划分为整体结构、块状结构、、碎裂结构、松散结构。

13、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周围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

14、回采工作面直接顶分类的基本指标是。

15、目前所使用的液压支柱的工作特性主要有急增阻式、和横阻式。

16、单体支柱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的指标是单体支柱初撑力、。

17、根据巷道围岩压力的成因,围岩压力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松动围岩压力、变形围岩压力、、冲击和撞击围岩压力。

18、浅埋煤层是指具有浅埋深、、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

19、冲击矿压根据冲击的显现程度,可分为弹射、、弱冲击和强冲击四类。

20、长壁工作面矿压“三量”是指顶底板移近量、和支柱下缩量。

四、名词解释题1 矿山压力显现2 周期来压3 岩石的碎胀性4 顶板岩层关键层5 工作面老顶6 矿山压力7 老顶初次来压8 沿空掘巷9 原岩应力10 煤矿动压现象五、简答1 怎样理解合理的工作阻力?2 简述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3 简述构造应力的基本特点?4 简述回采工作面顶板大面积来压的机理及防治措施。

5 简述顶煤冒放性的主要因素。

6 简述沿空掘巷的三种形式。

7 简述回采工作面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

8 绘图说明长壁采煤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分区。

9 简述回采巷道支护形式的种类。

10 简述顶煤冒放性的主要因素。

11 简述支撑掩护式支架的优缺点?12.简述沿空掘巷的三种形式。

六、论述1 绘图阐述采场上覆岩层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分区和沿垂直方向的分带。

2 论述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特点,并由此说明支架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3 论述巷道矿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优缺点,并各举出2种具体措施。

4 论述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