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部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B )A. 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B. 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C. 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化学物质;B. 化学污染物;C. 化学污染物与环境背景构成的体系;D. 环境3、下面关于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关系较为常见的是: ( C )A. 先迁移, 后转化;B. 先转化, 后迁移;C. 迁移和转化结伴而行;D.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4、以下哪个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C )A. 物理因素;B. 生物因素;C. 化学因素;D. 环境因素.5、可能引起污染物累积的迁移过程是( D )A. 机械迁移;B. 物理-化学迁移;C. 干、湿沉降;D. 生物迁移。
6、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 AA 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B 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C 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D 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7、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砍伐森林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农药土地沙漠化8、工业污染外,消费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属于消费污染的是:A.排放污水;B. 使用塑料制品;C.家庭汽车;D.家庭燃煤;E. 使用含氟冰箱;F. 乱扔废弃物.G. 尾气排放.9、世界环境日为___A___。
A.6月5日;B.7月5日;C. 5月6日;D. 3月22日.10、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___C___。
A. 50--60%;B. 30---40% ;C. 80-90%;D.90-100%;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是环境问题( A B C D E )A. 物种多样性减少;B. 城市大气污染C. 河流湖泊污染D. 能源枯竭;E.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F.大量儿童失学2、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 A B C D )A. 核泄漏;B. 富营养化;C. 汽车尾气D. 中等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3、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B C D F)A. 污染物质的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B. 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C. 污染控制技术;D. 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最终归宿;E. 化学物质在烧瓶中的反应;F. 化学物质的生态效应.4、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主要有( A B C )A. 机械迁移;B. 物理-化学迁移;C. 生物迁移;D. 光化学降解;5、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有( ABC )A. 肥料;B. 农药;C. 重金属;D. 石油;E. SO26、化学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危害包括( A B C D E F G )A. 毒性;B. 腐蚀;C. 氧化反应性;D. 耗氧性;E. 富营养化;F. 破坏生态平衡;G. 三致效应.三判断题1、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中所有的化学物质;×3、向环境中排放了污染物便产生了环境污染; ×4、广义的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_请注意核对)

环境工程化学复习第二章一、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1)、海陆风;(2)、城郊风;(3)、山谷风、二、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大气中常见的自由基如:HO·,HO2·,RO,RO2·,RC (O)O2三、与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重要的光化学过程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解2、臭氧的光解3、NO2的光解4、亚硝酸和硝酸的光解5、二氧化硫对光的吸收6、甲醛的光解7、卤代烃的光解四、降水的化学组成无机物:土壤衍生物离子Al3+,Ca2+,Mg2+,Fe3+,Mn2+和硅酸盐等;海洋盐类离子Na+,Cl-,Br-,SO42-,HCO3-及少量K+,Mg2+,Ca2+,I-和PO43+;气体转化物SO42-,NO3-,NH4+,Cl-和H+;人为排放源As,Cd,Cr,Co,Cu,Pb,Mn,Mo,Ni,V,Zn,Ag,Sn和Hg等化合物。
五、酸雨的化学组成酸雨现象是大气化学过程和大气物理过程的综合效应。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
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其形成过程为SO2+[O] →SO3SO3+H2O→H2SO4SO2+H2O→H2SO3H2SO3+[O] →H2SO4NO+[O] →NO22NO2+H2O→HNO3+HNO2式中:[O]——各种氧化剂六、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2、大气中的NH3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4、天气形势的影响七、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1、无机颗粒物(1)硫酸及硫酸盐颗粒物(2)硝酸及硝酸盐颗粒物2、有机颗粒物P126第四章农药的类型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1)农药以颗粒剂形式施入土壤2)农药以种子处理剂进入土壤3)农药喷施被作物截获和散落到土壤4、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扩散行为。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1.迁移转化的区别。
答: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而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污染物可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物理过程实现转化;可通过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配位和螯合、水解等化学作用实现转化;也可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等生物作用实现转化。
2.两种烟雾答:两种烟雾为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硫酸烟雾型烟雾(伦敦型烟雾)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第一次污染物和第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这样在大气中就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一些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NO x、O3、PAN、醛类、汽油、煤气、石油等。
常出现在夏、秋两季,常出现在温度较高(24℃以上),湿度较低,日光强,臭氧浓度高的白天,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对光化学烟雾有以下控制对策:(1)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有机物反应活性表示某有机物反应生成产物的能力。
碳氢化合物是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分。
因此,控制那些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能有效地控制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和发展。
(2)控制臭氧的浓度硫酸烟雾型污染硫酸烟雾也称伦敦型烟雾,它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这种污染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4℃以下),湿度较高、日光较弱和臭氧浓度较低的气象条件下。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硫酸烟雾型污染物,从化学上看是属于还原性混合物,故称此烟雾为还原烟雾。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戴树桂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2CO + hν H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3X + hν CH3+ X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O3)CH2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O2 + ClOClO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环境化学1.⼤⽓主要成分N2(78.08%)、 O2(20.95%)、 Ar(0.943%)和CO2(0.0314%)。
⼏种惰性⽓体:He、Ne、Kr和Xe的含量相对⽐较⾼。
⽔蒸⽓的含量是⼀个可变化的数值,⼀般在1% ~3%.2.⼤⽓层的结构1. 对流层(Troposphere)⾼度: 0~(10~16) km ,随纬度和季节发⽣变化温度:⼤约每上升100 m,降低 0.6 ℃空⽓运动:低纬度较强,⾼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密度:密度⼤,占⼤⽓总质量的3/42.平流层(Stratosphere)⾼度: (10~16)~50 km温度:同温层 [对流层顶端~(30~35 km)]30~35 km以上开始下降空⽓运动:没有对流,平流为主空⽓稀薄,很少出现天⽓现象3. 中间层 (Mesosphere): 50~80 km4.热层(电离层)(Thermosphere):80~500 km吸收紫外线造成温度上升,空⽓⾼度电离,因此也称为电离层,占⼤⽓质量的0.5%5. 逃逸层,外⼤⽓层 (Exosphere)3.辐射逆温层对流层⼤⽓的重要热源是来⾃地⾯的长波辐射,故离地⾯越近⽓温越⾼;离地⾯越远⽓温越低。
随⾼度升⾼⽓温的降低率称为⼤⽓垂直递减率:Γ=-dT/dz式中:T——热⼒学温度,K;z——⾼度。
在对流层中,dT/dz<0,Γ = 0.6 K · (100m)-1,即每升⾼100 m ⽓温降低0.6 ℃。
⼀定条件下出现反常现象当Γ=0 时,称为等温层;当Γ<0 时,称为逆温层。
这时⽓层稳定性强,对⼤⽓的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
辐射逆温产⽣特点●是地⾯因强烈辐射⽽冷却降温所形成的。
●这种逆温层多发⽣在距地⾯ 100~150 m ⾼度内。
●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晴朗的夜晚。
●有云和有风都能减弱逆温。
●风速超过 2~3 m · s-1,逆温就不易形成4.主要⾃由基及其来源HO ?和HO2 ?来源1) HO ?来源清洁⼤⽓:O3 的光解是清洁⼤⽓中HO ?的重要来源O3 + h→ O ? + O2O ? + H2O → 2HO ?污染⼤⽓,如存在HNO2,H2O2 (HNO2 的光解是⼤⽓中HO ?的重要来源)HNO2 + h→ HO ? + NOH2O2 + h→ 2HO ?2)HO2 ?来源①主要来⾃醛类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H2CO + h→ H ? + HCO ?H ? + O2 + M → HO2 ? + MHCO ? + O2 → HO2 ? + CO②只要有 H ?和 HCO ?存在,均可与 O2 反应⽣成 HO2 ?③亚硝酸酯和 H2O2 光解CH3ONO + hv → CH3O ? + NOCH3O ? +O2 → HO2 ? + H2COH2O2 + hv → 2HO ?HO ? + H2O2 → H2O + HO2 ?④若有CO存在,则:HO ? + CO → CO2 + H ?H ? + O2 → HO2 ?R ?,RO ?,RO2 ?来源1) R ?烷基⾃由基来源:⼤⽓中存在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醛和丙酮的光解。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分布、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大量的知识和概念,因此在复习环境化学时,我们需要有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资料。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环境化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环境化学基础知识1.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分布、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以及生物体等。
2. 环境化学的重要概念:包括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风险等。
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
3. 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化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等。
熟悉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环境化学的实验和研究。
二、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和特性1.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它们的来源、传输和转化过程对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 水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了解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水环境治理和保护。
3. 土壤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等。
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土壤环境修复和保护。
三、环境化学的应用1.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在环境监测与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得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转化途径,制定合理的治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化学在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暴露的评估,可以判断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二、简答题: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答:(1)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害效应。
2、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答:分布:多氯联苯在大气和水中含量极少。
因其易被沉积物所吸附,所以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含量较高。
迁移:水生植物通常可从水中快速吸收PCBs,并发生富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到达水生生物和人体。
PCBs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海洋;转入水体后被沉积物吸附,因此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仍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
转化:PCBs属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主要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
3、简述多环芳烃(PAH)的污染来源及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来源:天然来源:陆地和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森林、草原的天然火灾,火山活动等。
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木材、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的热解;工业锅炉和家用炉灶排放的烟气;垃圾焚烧;烟草焦油中;机动车辆尾气;此外,食品经炸、烟熏、烘烤等加工后也会生成PAH 。
迁移与转化:由不完全燃烧、热解等高温过程产生的PAH大多数随烟尘、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释放到大气中的PAH 存在于固体颗粒物和气溶胶中。
大气中的PAH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及沉积物中,并进入生物圈。
进入水体或土壤中的PAH 可被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PAH在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微生物降解。
4、简述汞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学效应。
答:分布:汞在自然界的丰度不大,但是分布很广,分布于环境各圈层中。
迁移:大气中的汞就是由汞的化合物挥发产生的,并且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
气相汞的最终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思考题:什么是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空气污染问题主要发生层是哪一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哪一层?2、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有哪5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颗粒物3、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程式?4、二氧化碳增加的危害?5、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6、什么是最大混合层高度?逆温较重时,最大混合层高度是增大还是减小?最大混合层高度的季节特征是什么?受热气块不断上升,直到其温度与周围温度相等,气块与周围大气达到中性平衡,气块停止上升。
这个高度就是最大混合高度减小冬季平均值最大混合层高度最小,夏初最大。
7、什么是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和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分为初级和次级过程8、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和离子有何区别?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带有未成对电子得碎片9、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有哪些?HO·H02·R·烷基RO·烷氧基RO2·过氧烷基10、HO·在清洁大气和污染大气中的主要来源?清洁大气中O3的光解:O3+hv →O·+NO O·+H2O→2HO·11、大气中气态HNO3的主要来源是什么?12、什么是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有哪些污染物存在时易发生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什么时段?有何危害?13、什么是硫酸型烟雾污染?一般发生在哪个时段?光化学污染与硫酸型烟雾的主要区别?14、酸雨的概念?降水酸度主要来自那些物质?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哪种类型?降水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离子有哪些?15、什么是大气颗粒物?什么是气溶胶粒子?水环境化学:1、简述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以及这些离子对天然水的酸度、碱度、硬度、矿化度的贡献?2、求氧在1.0130×105Pa、25℃,水中饱和溶解度?水在25℃时,蒸汽压0.03167×105Pa,干空气中氧含量为20.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4、生物浓缩因子: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其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称为生物浓缩因子。
5、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和其在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
6、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7、直接光解:有机物直接吸收太阳能进行的分解反应8、敏化光解:水体中天然有机物质(腐殖质、微生物等),吸收太阳光后,被太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过剩能量转移给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分子的分解反应,称为敏化光解,也称间接光解。
9、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0、生长代谢:有机毒物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使有机毒物进行彻底的降解或矿化的过程。
11、共代谢:某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培养的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降解,这类现象称为共代谢12、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又称为生物浓缩。
13、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4、生物积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内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方式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
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17、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8、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19、硫化:硫化氢、硫在微生物作用下,经有氧氧化转化为硫酸的过程。
20、反硫化: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在微生物作用下,经无氧还原转化为H2S的过程。
21、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
22、同化:绿色植物通过微生物作用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机体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其与光合作用、糖类物质代谢过程相伴随。
23、氨化:生物残体中的有机氮通过微生物作用分解为铵态氮(NH3)的过程。
24、硝化:氨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25、反硝化:硝酸盐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还原为HNO2、N2、NH3等产物的过程。
26、固氮:通过固氮菌的作用把分子N2转变为NH3的过程。
27、促癌物:可使已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瘤块的物质。
如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雌性激素乙烯雌酚,免疫抑制剂硝基咪唑硫嘌呤等。
28、助致癌物:可加速细胞癌变和已癌变细胞增殖成瘤块的物质。
如二氧化硫、乙醇、儿茶酚、十二烷等,促癌物巴豆醇二酯同时也是助致癌物。
29、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30、PAH: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31、环境激素:指环境中存在的具有动物和人激素活性的一些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内,与激素起相同作用,扰乱机体正常激素的分泌,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的物质总称。
32、PCDD: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33、PCDF:多氯代二苯并呋喃34、TCDD: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是目前已知的有机物中毒性最强的物质。
二、简答题: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答:(1)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害效应。
2、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答:分布:多氯联苯在大气和水中含量极少。
因其易被沉积物所吸附,所以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含量较高。
迁移:水生植物通常可从水中快速吸收PCBs,并发生富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到达水生生物和人体。
PCBs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海洋;转入水体后被沉积物吸附,因此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仍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
转化:PCBs属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主要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
3、简述多环芳烃(PAH)的污染来源及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来源:天然来源:陆地和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森林、草原的天然火灾,火山活动等。
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木材、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的热解;工业锅炉和家用炉灶排放的烟气;垃圾焚烧;烟草焦油中;机动车辆尾气;此外,食品经炸、烟熏、烘烤等加工后也会生成PAH 。
迁移与转化:由不完全燃烧、热解等高温过程产生的PAH大多数随烟尘、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释放到大气中的PAH 存在于固体颗粒物和气溶胶中。
大气中的PAH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及沉积物中,并进入生物圈。
进入水体或土壤中的PAH 可被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PAH在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微生物降解。
4、简述汞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学效应。
答:分布:汞在自然界的丰度不大,但是分布很广,分布于环境各圈层中。
迁移:大气中的汞就是由汞的化合物挥发产生的,并且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
气相汞的最终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
在天然水体中,汞主要与水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相结合,最后沉降进入水底沉积物。
在土壤中由于假单细胞菌属的某菌种可以将Hg(II)还原为Hg(0),所以这一过程被认为是汞从土壤中挥发的基础。
转化: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配合物;如果存在亲和力更强或者浓度很大的配位体如Cl-,汞的难溶盐如Hg(OH)2 、HgS就会发生转化,生成HgCl42-,使溶解度增大。
汞的生物效应: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分解半衰期约为70d),所以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水生生物富集烷基汞的能力比非烷基汞大很多。
5、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答:植物根系的作用;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酶系统的作用;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
6、比较DDT和林丹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
答:土壤中的DDT的降解主要靠微生物作用- 生物降解。
在土壤缺氧(灌溉后)和温度较高时,DDT的降解速度较快。
南方土壤中DDT的降解速度较快,而北方土壤中降解较慢。
DDT的生物降解主要按还原、氧化、脱氯化氢等机理进行。
DDT的另一降解途径是光解。
林丹易溶于水,可从土壤进入水体,但其挥发性强,可随水蒸发,进入大气,从而在水、土壤中积累较少。
林丹能在土壤生物(如蚯蚓)体内积累。
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积累六六六,且不同植物积累量不同。
7、用光化学烟雾的简化链反应机制解释其概念、特征、日变化曲线?答:清晨,大气中有污染源及汽车排放的NOX和烃类化合物,强光照射后NO2光解产生O.,随后一系列反应相继发生,产生O3及HO.、O.、O3,而HO.可以使烃类氧化为新的自由基,大部分生成RO2.、HO2. 、RC(O)O2.,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将NO氧化为NO2,代替了O3的氧化,这样O3愈积愈多,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二次污染物如醛类、PAN等,与一次污染物NOX、烃类化合物混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
下午,随着日光的减弱,NO2光解受到抑制,光化学反应趋于缓慢,产物浓度相继下降,光化学烟雾现象消失。
8、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答:大气中的CO2等气体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允许太阳光中可见光照射到地面,阻止地面重新辐射的红外光返回外空间,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 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10、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
答: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降解作用《土壤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 +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 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 +和Al 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 +浓度,使土壤pH 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 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 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 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 2CO 3、H 3PO 4、H 4SiO 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CO 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 2CO 3 + Ca(OH)2CaCO 3 + 2H 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