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1词类
韩语语法1词类记

其本身有单数复数之分,表示单数的代词有“ ”;表示复数的代词有“”;其他代词用表示复数的接尾词“”来表示复数的意义。
本身有复数意义的代词也常常加“”,以更清楚地表示复数的概念。
*注意:人称代词“”“”“”和主格助词“”、属格助词“”连用时变形为“”“”“”。
此外,“”“”“”“”“”“”等可以加“”பைடு நூலகம்示复数。
○4作用、活动
* “”的用法 –接于表示职业或职位的名词后,贬低其职业、职位,相当于汉语“当… …”、“做… …”。 -接于一些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应尽的职责或本分。-还表示某种特定的事情。
* 接于定语词尾“”或一些名词、代词、冠词后,表示不当的行动。
○5理由原因
* “”的用法 此时,名词后面接“”,谓词后面接“”。
2变异形态
形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其发音和形式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变异形态。
3形态素的识别法
(1) 代替法
指一个形态素可以用与它有同性质的其他语言单位来代替。
(2) 插入法
指某些形态素之间可以插入别的形态素。这种形态素间的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叫统合关系。
词的结构
○4人称代词的阶称意义
韩语的敬语应用广泛。根据听者和说话者的社会关系,要区别地使用不同阶称的代词。对长辈和上级用“”“”“ (书面语)”;同等地位或者同辈,夫妻之间有“”“”“”“ (口语)”;对晚辈说话时或青少年之间用“”“”“”“”。
对上级或长辈说话时,话者为通过自谦达到表示客气尊敬的目的,不用“”,而用“”“”。口语中当对听者表示尊敬时,不用代词而用“”“”“”等职务身份来称呼听者。
* “”的用法 表示时间的间隔,通常用惯用形“名词+ ”、“名词+ ”,表示“一段时间以后”、“一段时间后第一次”。
语法一 词类及句子成分

主讲:饶明凤
一、词类
词类又叫词性,英语单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用, 可以分十个大类。
1 名词 3 形容词 5 动词 7 冠词 9 连词
2 代词 4 副词 6 数词 8 介词 10 感叹词
前六类叫实词,后四类叫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物名称的词)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 专有名词是某个(些)人,地方,机构等专有的名称, 如Beijing,China, the United States, Hemingway等。 普通名词是一类人或东西或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如: teacher, sound, book,sadness等。
(七)动词
(表示动作或者是状态的词) 动词的分类:根据其在句中的功能,动词可分为实 义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助动 词和情态动词四类。如: We have lunch at 12. 我们12点吃午饭。(have是 实义动词) We have been to New York. 我们去过纽约。 (have是助动词) I am hungry. 我饿了。(am是连系动词) She was beaten on the way home. (was是助动 词) You needn’t have waited for me. 你本来不必等 我。(need是情态动词)
She came in with a dictionary in her hand. (伴随状语) 6.In order to catch up with the others, I (目的状语) must work harder. 7.He was so tired that he fell asleep immediately. (结果状语) 8.She works very hard though she is old.
现代汉语·语法·1(词类)(精)

(三)功能标准1
目前,汉语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功能 标准,所谓功能标准,包括如下一些东西: 1.能否与其它词语组合,前面能出现什 么词语,后面能出现什么词语。 2.能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充当什么成分。 3.对一些界限需要划清的词语可以通过 矩阵图的形式来辨别。
(三)功能标准2
例如: 不+ 名 词 - 动 词 + 形容词 + 很+ - - + 数量+ + - - +助词 - + -
(三)形容词
1、性质形容词前面能加“很”。双音节的 通常能AABB重叠。 2、状态形容词前面不能加“很”,双音节 的重叠形式常用ABAB,如: 冰凉冰凉、通红通红 形容词都不能带宾语。
(四)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1
例:
强烈 的 北 风 居 然 吹 跑 了 地 上的 小石子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⑶转换生成语法学
简称“生成语法”。 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深层语义”,具体说出 来的词语所构成的意思为“表层语义”。如“身 体健康”也可以表达为“没痛没病”“一顿能吃 3大碗米饭”。 认为人的大脑中有词库,有若干语言框架,有若 干变换规则,说话时就是运用规则变换这些语言 框架。如: 代词+动词+了+名词 ─(移动)─→名词+代词+ 动词+了
三、语法分析的目的
语法分析想知道: 语法结构一共有多少种语法单位; 最小的语法单位是什么; 语法单位之间有些什么组合模式; 有些什么组合规律。
四、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最早的语法学著作是1898年马 建忠的《马氏文通》。 1、草创阶段:1898-1928 《马氏文通》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该书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
汉语语法词类一

(经过 通过 比 把 让 在 由 朝 向 跟 给 拿)
介词
重叠 后跟( 后跟(着 了 过) 不可以 不可以 必须组成介词短语 做状语、 做状语、补语或定 语
动词
可以 可以
谓语
充当的句子成分
练习: 练习:辨别下列词语的词性
[1] 下班时,我经过那里 下班时, 经过那里 那里——经过比较,我们找到了差距。 经过比较 经过比较,我们找到了差距。 [2] 你就让他说吧!——他让着你,不跟你计较。 你就让他说吧! 他 着你,不跟你计较。 [3] 他俩正在那里比个儿。——你比他差远了。 他俩正在那里比个儿。 你 他差远了。 [4] 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我们到上海参观。 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 我们到 我们 上海参观。 爸爸给 [5] 爸爸给他一只金笔。——爸爸给他买一支金笔。 爸爸给他一只金笔。 爸爸 他买一支金笔。 [6] 小王在家吗?——小王在家看书呢。 小王在家吗?——小王 家看书呢。 小王在 [7] 窗户朝南。——窗户朝南开着。 窗户朝 窗户朝 窗户 南开着。 [8] 朵朵葵花向太阳。——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朵朵葵花向太阳。 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朵朵葵花 [9] 跟上队伍!——跟党走! 上队伍! 跟党走! 这活由 [10] 这件事不能由你。——这活由你负责。 这件事不能由 这活 你负责。 [11] 你叫他,他就走 他就走——同学叫他打了。 同学叫 同学 他打了。 [12] 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通过这件事,大家清醒了。 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 通过了有关决议 通过这件事 通过这件事,大家清醒了。
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 杂的关系: 杂的关系:
语文语法知识――词类

虚词
虚词
• (四)助词 •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 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 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 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 (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 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 等。 •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 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 吱、咪呜等。
实词
• • • • • • • • • • • • • • • • •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非常、极其、更加、有点儿、稍微、差不多、几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一律 表时间的: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将要、马上、终于、常常、渐渐、一 直、一向、从来、总是、始终, 表肯定否定的:必须、必然、当然、的确、不、没有、未必、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简直、是否、也许、难 怪、幸亏、 反倒、反正、果然、何尝、其实、只好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 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表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通过、根据、据、将、凭、用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于、关于、替、与、跟、和、给、被、将、 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 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 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重温汉语语法之一 (词类)

第一节词类【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词的语法特征、类型和使用,能够运用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并对词的兼类与活用有一定了解。
【知识点】1、基本概念:词类、实词、虚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兼类词2、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和类型、虚词的使用、兼类词的辨析【重点】1、词类划分的功能标准2、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语法特征3、运用功能标准分析词类:体词与谓词的辨析、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的辨析、形容词与动词、副词的辨析、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的辨析、动词与介词的辨析、介词与连词的辨析、连词与副词的辨析、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4、常见虚词的运用:对、对于、关于、的、了5、兼类词与同音词、词的活用【难点】1、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的区别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3、物量词与动量词的区别4、语气词的连用5、语气词“的”与动态助词“的”、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的辨析一、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另外还有两类无法归入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词类:拟声词和叹词。
1、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八类。
实词可以根据意义和功能分成体词和谓词两大类。
八类实词中,只有副词既不属于体词,也不属于谓词。
体词主要用来指称人或事物,以名词为代表,数词、量词、区别词和代替这几类词的代词。
谓词主要用来陈述,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代替这两类词的代词。
体词和谓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体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谓词主要作谓语,谓词前可以加上否定副词“不”,体词则不能加。
2、虚词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现代汉语·语法·1(词类)PPT课件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 词、副词的词,如“我”、“你 ”、“他”、“这”、“那”。
具有指代功能,可以避免重复或 使表达更简洁。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 词、疑问代词等。其中,人称代 词又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
称和第三人称代词。
03 虚词分类与特点
副词
定义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 时间等的词。
非主谓句
由词或短语构成,不表达完整 意思,如感叹句、祈使句等。
影响句子意思表达
词义选择
不同词类具有不同词义,选择 不同词类会影响句子意思。
搭配关系
不同词类之间有不同的搭配关 系,搭配不当会影响句子意思 。
情感色彩
不同词类带有不同情感色彩, 选用不同词类可表达不同情感 态度。
语境因素
语境对词类选择有制约作用, 不同语境下应选用不同词类。
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 很”、“非常”等。
具有修饰功能,可以作定语、谓语等 句子成分。
数词和量词
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如“一” 、“二”、“第一”、“第二”
。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如“个”、 “只”、“条”、“次”。
数词和量词常常组合在一起使用 ,构成数量短语,如“一个苹果
”、“两次机会”。
代词
要分清兼类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具 体含义,避免混淆。
辨析词性
要根据兼类词的语法功能,判断其 所属的词性。
注意语境
兼类词的词性和词义往往随着语境 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进行辨析。
常见兼类词辨析示例
“热爱”与“热情”
前者是动词,表示热烈地爱或喜爱;后者是形容词,表示感情热 烈或情绪高涨。
“困难”与“难”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组的地位开始受到重视
• 本世纪中期结构主义思潮影响汉语语法研 究时期,词组(也称为结构)的地位开始 受到重视。
• 赵元任著、李荣编译的《北京口语语法》 (1952)就用几种基本结构阐释汉语口语 的造句法;
赵元任《施氏食狮史》
•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 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 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 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 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 尸。试释是事。
中文对欧洲文法的借鉴
• 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现代的白话文 无形中已经加进了欧洲文法的概念。几十 年来中国所推行的现代汉语规范化,实际上 就是用欧洲文字文法的概念,来加强和补充 白话文句中各成份的逻辑联系,使它们之间 的逻辑结构更加严谨。
中文对欧洲文法的借鉴
• 无疑,现代白话文在吸取了欧洲文法的一些 概念和逻辑后,完全可以用来陈述逻辑要求 严格的概念。
中文对欧洲文法的借鉴
• 俄文中名词的属性,比德文更加细致,除也有 单多数、阴、阳、中性的区别外,格位的划 分多达六格。单从这一点来讲,俄文的文法 对事物(名称)的相互关系,处理得更加细致, 因此,在俄国人的思维中,或许也体现了这样 的特点。
中文对欧洲文法的借鉴
• 20世纪以来,中文的单字虽然变化不大,但文 体,也就是文字组合的方式和文法,却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
语法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现
象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
力。
•
1、了解语法的含义
•
2、辨析词和短语
•
3、掌握句子分析方法
•
4、各种句型和句类的特点
•
5、辨析各类复句和句群
•
6、能纠正语法病句
【学习方法】
•
1、普通语言学理论与汉语语法特点相结合。
•
2、国内外语法学理论、方法与现代汉语语法
四、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略讲)
• 汉语语法体系最初是在模仿和借鉴印欧语 语法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 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部建立了比较完整语 法体系的著作是马建忠《马氏文通》。
• 随着汉语语法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 汉语语法体系也逐渐向科学、系统与全面 的方向迈进。
• 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 的汉语语法著作。全书 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 对象,取材于四书、三 传、史记、汉书以及韩 愈等人的文章。
118一、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 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 语法功能:
• 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 • 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 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等三方面。
语法与修辞 语法
绪论 第一章 语素 第二章 词类
语法部分【学习目标】
•
通过对语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汉语
• 借鉴和吸收西方语法理 论,规模宏大、体系完 整,奠定了汉语语法研 究的基础,是中国语法 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五、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简单地模仿西方形态 语言的语法模式,只着眼于词和句子这两 级语法单位。
• 由于汉语的语法特征并不反映在词形变化 上,而这些没有词形变化的词所组成的千 变万化的句子又不是仅靠这两级语法单位 足以概括出特征来的,显然,要揭示汉语 的语法规律,还需要探索其他语法单位中 反映出的特征。
分析相结合。
•
3、掌握基本的语法分析方法,并用于分析汉
语实例。
•
4、注意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
识。
•
5、通过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 难点:语法的特点、词类的辨析、句 子分析、多重复句的分析
• 重点:词类辨析、短语的结构类型、 句子成分分析、各类句型的特点、复句分 析、病句修改 。
• (这几页课件已收录在第三章文字)
• 这篇文言文小说的作者是赵元任先生。赵元 任(1892~1982)江苏武进人,国际知名的 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 被尊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 50年代初期,有人提议汉字全部拼音化,以 解除小学生识数千汉字的痛苦。赵元任老先 生戏写这篇《施氏食狮史》,希望通过这篇 短文,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引证 中文拉丁化所带来的荒谬。
•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中文和欧洲文字在各自 社会中所曾起过的作用,对各自世界观形成 的影响,似乎是难以磨灭的。
• 以上文法观点出自《东西方的文字、思维 和世界观》杨宗鑫,怀化学院学报Feb.2003
一、语法的内容
•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 1、词法
• 主要是指词的结构方式、词形变化和功能 分类的规律。
2、句法主要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 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 主要包括:
• 短语结构规则 • 句法结构规则 • 句类、句型 • 复句、句群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 • (二)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 • (三)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 (第一章已讲)
• 在现代人看来,古文中常有概念模糊、逻辑 联系不清的字句,要多方推敲才能理解。
•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 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 礼让为国,如礼何?”
•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文对欧洲文法的借鉴
• 德文所有不仅有单、多数之分,阴、阳和中 性之别,而且还分成四格。此外,在德文的文 句中,不论名词的位置在哪里,它都以大写字 母开头,看起来有如鹤立鸡群。
• 在德国人的思维中,对诸多事物(名词)的概 括如此细致,地位如此突出,这也许是德国在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近两百年来,物理、化的形成过程、内容及特点
• 语素部分简化略说。
中文对欧洲文法的借鉴
• 欧洲人的世界观正如欧洲文字所体现的,十 分重视个体、单元的(组成总体的各个成份) 的属性,并倾向于对它们之间互动的关系进 行分析。相对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比较重视 总体的、综合的方面。这正是东方和西方 世界观中表现的主要不同之点。其原因似 应与文字的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