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西学东渐
合集下载
第20课 西学东渐

1、结合教材第83页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 列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前后,外 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中国:清王朝危机四伏,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也相应扩大。
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 世界第一人”?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技术等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三、第三阶段:维新思想(19C末) 1、早期维新思想
批判纲常礼教倡 导男女平等
维新变法的宣 传家
严复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代文化的第一人
(4)实践: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① 背景:19世纪末,面临亡国灭种之祸 ②过程
A. 康有为上书
B.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③ 结 果: 实行103天 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洋务派
“体用之争”
顽固派
西学为用
反对西学为用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式,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 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材料二: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说“立国之道, 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 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思考: (1)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有哪些?有何异同? (2)体用之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
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 世界第一人”?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技术等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三、第三阶段:维新思想(19C末) 1、早期维新思想
批判纲常礼教倡 导男女平等
维新变法的宣 传家
严复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代文化的第一人
(4)实践: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① 背景:19世纪末,面临亡国灭种之祸 ②过程
A. 康有为上书
B.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③ 结 果: 实行103天 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洋务派
“体用之争”
顽固派
西学为用
反对西学为用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式,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 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材料二: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说“立国之道, 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 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思考: (1)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有哪些?有何异同? (2)体用之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
第20课 西学东渐

1.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 术;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 式宣传,没有实践活动;3.确立了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探究西方、学 习西方的思想主流,具有开先河、启迪的作 用。4.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 在技术层面上。
问题1:李鸿章等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 • • • • • • • •
我面对蓝色文明的海洋, 问何处是船,渡我华夏泊向国富民强? 问什么是灯,照我民族航船前途敞亮? 可那些阅尽历史风雨的智者, 兀自在继续他的哲学徜徉。 我忽然醒悟,岁月里潮退潮涨, 引领前沿的,始终是不断变革的先进思想。 惟此,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指南和力量! 惟此,继往开来高山流水长!
严复
问题2: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自主学习)
代表 人物 康有为 主要思想 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变制度 伸民权、设议院 变君主专制 变法图存 为君主立宪 用民权否定君权 共同 思想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梁启超
共同点:挽救民族危机,倡西学,兴民权, 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严复
《天演论》
问题3: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 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 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特点:将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第20课 西学东渐

新、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展开激烈的论战,这场论 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
引发了百日维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近 代化的进程
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 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原
特
1对1强是1888付3盗进69915他年大行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年年的英肆一雨日唯国抢场果本一人劫洗:首办巴,劫相“法麦另的伊有就尊一两藤一—是:—个个博天—先“—强征文,李揍中林盗服:两点: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他国、纵者“个张一是魏火平我强:顿一:焚分一盗中,个师烧赃声闯体然泥夷,物令进西后足长原。下了用再巨技来”,圆、做人以‘大明富解,制胜军园国释不主 题 : 救 亡 图 存夷利开,强。堪’赴一兵一”就个击,
材料三 最初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时,缺乏对 西方文化全面认识,往往采取重其形的方式,康 有为也不例外。 (2)据材料二、三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孔 子这个“亡灵”来宣传维新思想?(4分)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势力强大,为减少改革阻力 传统儒学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维新思想是从西方引进,认识肤浅。
B.林则徐重视法律,亲自编写了《各国律例》 C.林则徐精通谋略,通过派人翻译澳门的外国报刊掌握 敌情
D.林则徐把《四洲志》送给好友魏源,魏源随后写成 《海国图志》
2.起初林则徐相信夷人膝盖不能弯曲,没有中国茶叶、大 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然而在赴广东查禁鸦片后,他 逐渐改变一些陈腐观念,并发现夷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长 处,这表明 ( ) ①长期闭关锁国禁锢人们的思想②他因为爱国而研究西方 ③他开始关注世界各国情况 ④他与封建顽固派有区别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思想最早体现在 (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引发了百日维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近 代化的进程
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 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原
特
1对1强是1888付3盗进69915他年大行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年年的英肆一雨日唯国抢场果本一人劫洗:首办巴,劫相“法麦另的伊有就尊一两藤一—是:—个个博天—先“—强征文,李揍中林盗服:两点: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他国、纵者“个张一是魏火平我强:顿一:焚分一盗中,个师烧赃声闯体然泥夷,物令进西后足长原。下了用再巨技来”,圆、做人以‘大明富解,制胜军园国释不主 题 : 救 亡 图 存夷利开,强。堪’赴一兵一”就个击,
材料三 最初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时,缺乏对 西方文化全面认识,往往采取重其形的方式,康 有为也不例外。 (2)据材料二、三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孔 子这个“亡灵”来宣传维新思想?(4分)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势力强大,为减少改革阻力 传统儒学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维新思想是从西方引进,认识肤浅。
B.林则徐重视法律,亲自编写了《各国律例》 C.林则徐精通谋略,通过派人翻译澳门的外国报刊掌握 敌情
D.林则徐把《四洲志》送给好友魏源,魏源随后写成 《海国图志》
2.起初林则徐相信夷人膝盖不能弯曲,没有中国茶叶、大 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然而在赴广东查禁鸦片后,他 逐渐改变一些陈腐观念,并发现夷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长 处,这表明 ( ) ①长期闭关锁国禁锢人们的思想②他因为爱国而研究西方 ③他开始关注世界各国情况 ④他与封建顽固派有区别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思想最早体现在 (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后期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维新思想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根本目的是什么?
“体用之争”有何影响?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之实践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部 分人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形成早期维新思想。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郑观应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用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内忧外患
第二篇章:用西学——内忧外患中的警醒
场景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与倭仁为首的顽固 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20课 西学东渐讲解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后期
体 中
用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列强“商战” 思想:主张西学
影响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②学习西西方方“的长科技学”技的术目,的主是要什是么军?事技术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抵们御该外如来何侵评略价他们的 活动?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局
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限
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性
③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学习层次浅。
思想家 代表作
活动、思想
影响
康 有 为
《新》 《孔》
实践:万、变法 特点:中+西
方法:移花接木?
提供依据 “大飓风” “大喷发”
梁共同点(即①维民权新思思想 想的内容):
启超挽《通救变议法民》 族危② ③君 变机主 革;立 教宪 育发的 (展必 科然举资性)本主义;
谭主张开国会提倡、自兴由、民平权等 、实行君主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潮
背景: 目的: 主张: 论战: 影响:
产生的背景
①政 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阶:19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 想:西学迅速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的启蒙作用。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0课西学东渐

D
B、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
C、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D、促使早期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材料一: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 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 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盛世危言》 材料二: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 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 共主者权得其平。” 材料三:郑观应说:“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 外国商战”。
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畔。
林则徐、魏源情况表 比较项目
林则徐 活动 代表书籍 主要观点 影响
主持禁烟,设译馆、翻 译或编译外国书报 《各国律例》 《四洲志》 了解、研究世界 情况
人物 魏源
编写书籍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 技 以制夷” 公开号召“开眼看世界”,使介绍与 研究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 …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1)中法战争之前——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
A、思想立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B、主要活动:斥责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 C、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2)中法战争之后——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A、原因:中法战争暴露洋务弊端,发觉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 政,上下同心” B、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 C、影响: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启蒙作用。
主要活动
师夷长技以制 夷,学习西方 技术,著书立 说,从理论上 宣传
特点
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提高到学习运用的阶 对西学的认识由技术 段,但不改变中国传 深入到制度层面和民 统的政治制度、纲常 主制度上。 伦理。
认识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

变制度 ——瓜分危机下的警醒
问题5: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王韬
3.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图三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
问题6: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问题4: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科学技术等
局限:局限于学习物质文化层面,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洋务之树
嫁接 封
西方先进技术
建
制
度
小农经济
积极:冲击了传统的保 守观念——体用之争
为西学传播(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
西方军事技术 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统治
意义: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也开启了学习西方这一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 只学习西方的器物,甚至只是军事技术;主要通 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应 用于社会实践
用西学 ——内忧外患中的抉择
内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患
知识升华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与地位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西学与儒学相融 《孔子改制考》 合,托古改制
当时思想界的 “大飓风”、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宣传民权,阐述君 维新派的宣 《变法通议》主立宪制,改科举 传家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纲 冲决纲常礼教网 《仁学》 常礼教,倡导男女 罗的维新勇士
第20课西学东渐

(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 ⑵ 局限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还仅限于知识分子阶 层个人行为的介绍性著作,带有政治指向性和实践 性的活动不多。 (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
第20课 西学东渐
巩固练习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 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 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第20课 西学东渐
2.体用之争大致情况:
体用之争最早出现 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3、体用之争
第20课 西学东渐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 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的物质基础。 (3)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轩然大波——“体用之争”
(2)传播近代科技知识,培养中国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新突破 代表:王韬、郑观应
第20课 西学东渐
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主张 影响 否定专制,传播西学,宣扬维新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 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 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20课 西学东渐
思考: 1.康有为变法为何要借用经学和孔子的外衣? (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
原因: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始终弱小。 2.这一时期论战的顽固势力中包括洋务派,是不是表明这 一派别比洋务运动时期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