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流程
第十五章知识点: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程序

第十五章综合验光仪的操作程序〔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phoropter〕前文分别单独述及综合验光仪的每种检测功能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而在实际屈光检查时须依据临床需要对上述各项检测进行取舍并有机串联。
本章节将常规的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贯穿介绍,为言简意赅,兹略去全部图片和说明文字,假设有疑问请参阅前文各有关章节。
一、手动式综合验光仪的操作程序1.打算程序(1)开启电源开启电源总掣,检视接电。
(2)视孔试片回0 检视球镜试片读窗和柱镜试片读窗,使二者保持处于0位。
(3)调整被测眼高度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将验光盘置于被测眼前,使额托紧附被测者前额部。
(4)调整垂直平衡使视孔透镜的光学中心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通常使游标气泡居中。
(5)调整光心距使视孔透镜光学中心点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水平向对齐,记录双视孔透镜光心距。
(6)调整镜眼距在距离双侧镜眼距读窗20cm处观察双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动额托手轮,使双眼角膜的前顶点与长线刻度相切。
2.常规屈光检查程序(1)电脑自动验光仪检测采纳电脑自动验光仪测定被测双眼屈光数据,打印检测处方。
(2)视网膜检影检测双侧视孔投放R内置辅镜,在距离视孔67 cm处进行视网膜检影,先右后左,记录视网膜检影检查的屈光处方。
(3)预置客观验光数据对视网膜检影所测得的屈光处方数据结合电脑自动验光仪所测得的屈光处方数据或原有旧眼镜用焦度计测定的屈光处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客观验光所测得的球镜、柱镜及柱镜轴向试片组合预置于双侧视孔。
(4)远雾视1)投放0.3视力视标。
2)将双侧视孔的球镜焦量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0.25 D为梯度同步递增),每3~5 s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0.3视标模糊为止。
3)嘱被测双眼注视投影视标3~5 min(5)散光盘检测1)遮盖左侧视孔。
2)将右侧柱镜试片焦度调整为0。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流程1、预前调试a.开启电源b.视孔归零c.测光心距d.调整座椅高度e.调整垂直平衡f.调整光心距g.调整镜眼距h.调整集合2、客观屈光检查:检影或电脑验光3、置入客观验光数据:可以是检影也可以是电脑验光的数据4、雾视:先单眼,后双眼,双眼同时增加正镜度,至U视力保持0.3 视标持续模糊5、关闭左眼6、散光表检测:除去置入的散光度,增加球镜到0.6视力能分辨方向,打开散光表检测有无散光。
若有散光,调整散光轴,增加散光度至线条均匀后,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若无散光,直接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进行下一步操作,并跳过第7、8步直接操作第10步7、第一次红绿视标检测:打开红绿视标,精调球镜度。
注:如红绿------------------ 精品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交叉圆柱镜测试前保持绿色清晰8交叉圆柱镜精调:先精调轴位,再精调度数9、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测:由于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和散光度时很可能会有散光轴位和光度的变化,因此必须再进行一次球镜的精调。
注:如红绿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确认最佳视力前保持红色清晰10、确认最佳视力:检查被测者此时能看到的视力(即最佳视力),在此基础上近视降低-0.25DS远视增加+0.25DS,看其视力有无变化,若视力下降一行,则回到之前的度数,若视力保持不变,则再次调整0.25DS,直到视力下降后,调回上次的度数。
11、关闭右眼,测量左眼,方法同右眼12、打开双眼,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测试(偏振分视法或棱镜分视法):双眼同时雾视+0.75DS,使视力降至0.6-0.8左右,再做测试。
如双眼无法平衡,保持主视眼清晰即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二、主觉验光1.仪器的调整a.数据回零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b.调整座椅高度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c.调整水平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d.调整光心距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e.调整顶点距离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2.置入数据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3.雾视法检查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视标;b. 双眼以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视标模糊为止;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d.如又能看清视标则继续加+,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表检查a.遮盖左眼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右眼看清视标c.投射散光表视标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e.以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5.红绿视标检查a.投射~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看清视标b.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a.投射斑点状视标b.将交叉柱镜置于右眼视孔前c.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手轮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d.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e.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f.若一样清晰证实轴向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轴向有误g.明确清晰的一面,柱镜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散轴红点方向调整h.重复d-g,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7.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a.投射斑点状视标,b.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交叉柱镜红点或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c.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d. 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e. 若一样清晰证实散光度数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散光度数有误f. 明确清晰的一面,若交叉柱镜近散轴向红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增加,若交叉柱镜远散轴向白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减低,如柱镜度数需增加降低,球镜应先降低增加g. 重复c-f,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a. 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b.若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若绿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减远视递加+,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9.确认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度a.找出最佳矫正视力b.近视降低远视增加+ DS,检查视力是否降低,如视力降低则不用降低增加+ DSc.如视力不变则近视应降低远视应增加+ DS,重复直至出现视力降低10.双眼平衡检查a.同样的方法确定左眼的最佳视力b.用棱镜法或偏振片法调整双眼平衡棱镜法a 投放斑点状视标b将双侧旋转棱镜转到视孔位, 旋动底向刻度盘,将0位置于水平向;c旋动双侧棱镜底位手轮,使右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下方2格,左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上方2格d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斑点状视标,注意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e诉上方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f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g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h移去两侧旋转棱镜i投放—视标j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偏振片法a 投放偏振平衡偏振红绿视标b将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右眼135,左眼45c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注意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绿9红6与绿3红8的清晰度d诉上方绿9红6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绿3红8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e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f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g移去两侧偏光滤片h投放—视标i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设备,可以对眼球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眼位、眼球运动等多个方面。
它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视觉问题,并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验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患者登记,患者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填写一份问卷,详细描述自己的视觉问题和身体健康情况。
第二步是进行视力检查,医生会让患者逐个眼睛遮住,然后读出视力表上的字母或符号。
这个步骤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
第三步是进行屈光度检查,这是综合验光仪的重要功能之一。
医生会让患者看着一张图表,通过调节光线的形式,确定患者的近视度数、远视度数和散光度数。
这个步骤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配眼镜或隐形眼镜。
第四步是进行眼位检查,这个步骤主要是用来检查眼球的位置和眼肌的功能。
医生会使用一个特殊的灯泡,照射到患者的眼睛上方,观察眼球的移动情况和肌肉的协调性。
第五步是进行眼球运动检查,这个步骤主要是检查患者的眼睑活动、眼球运动的平稳性以及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医生会让患者追踪移动的物体,观察眼球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第六步是进行眼底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名为“验光灯”的仪器,通过瞳孔观察患者的眼底情况。
这个步骤可以检查视神经、视网膜和血管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眼科病变。
最后一步是医生结论和建议,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然后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这可能包括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视力训练、进行手术治疗等。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一般可以在20到30分钟内完成,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和安全。
通过综合验光仪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眼球情况,帮助患者解决视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进行验光检查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步骤之一。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13.75mm。
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2.1置入客观度数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
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
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②左眼步骤同右眼;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0.25D至要求;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2.2.2散光表:初步确定散光的轴位及光度雾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0.25DS,使视力提升至0.7。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综合验光仪的检查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检查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检查流程如下,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如下:
1. 患者询问和观察:验光师首先询问患者有关视觉问题的详细信息,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视疲劳等症状。
验光师观察患者的面部特征,如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
2. 视力测试:验光师使用视力表让患者读取不同远距离和近距离的字母或符号。
这
个环节用于评估患者的裸眼视力以及戴镜视力。
3. 眼球运动和协调测试:验光师会检查患者眼球的运动范围和协调性,包括检查患
者的眼球外展、内收、上视、下视等动作是否正常,以及两眼之间的协调性。
4. 眼前节检查:验光师使用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眼前节,包括眼睑、结膜、角膜、虹膜、瞳孔等部位。
5. 自动屈光度测量:验光师使用综合验光仪中的自动屈光度测量模块,对患者进行
屈光度测量。
患者需要配戴专用的测试眼镜,并通过观察或按下按钮来协助测量。
6. 异视检查:验光师会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视问题,包括斗鸡眼(各种斗鸡眼),弱视等。
7. 眼底检查:验光师使用专用的眼底检查仪器,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眼底情况,包括
视神经乳头、黄斑、血管等。
8. 镜片检测:验光师使用综合验光仪中的镜片检测模块,检测患者是否需要配戴眼镜,并确定正确的度数和镜片类型。
9. 确定验光结果和建议:验光师根据以上测试结果,确定患者的屈光度、视觉问题,并给予对应的建议,例如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视觉训练等。
综合验光仪的检查流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以确保对患者视觉问题进
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裸眼视力标准如下:1.0.1-0.5视标,需要全部辨认。
2.0.6-0.9视标,允许错一个。
3.1.0-1.5视标,允许错两个。
处方原则如下:1.青少年单眼1.0,双眼1.2.2.成年人单眼0.8,双眼1.0.3.老年人(看远)单眼0.6-0.8,双眼0.8-1.0.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如下:1.电脑验光仪打出数据,先右后左,以下验光同样先右后左,测瞳距。
也可直接采用旧眼镜光度数据。
2.调整验光仪瞳距,置入低于验光仪50度的数据或高于原眼镜25度数据,双眼置于O位。
3.双眼雾视,投放0.3视标,双眼同时加+0.25至无法辨认。
4.单眼消雾视,左眼OC位,右眼O位,双眼去除散光度数,投放0.6视标,逐步加度数到能辨认0.6视标。
5.投放三行视标,询问顾客视标有无上弓下弯、歪斜、重影现象,上下再排视标间距是否一样,如有异常,需进一步排查散光。
6.投放射线散光视标,询问线条是否有深浅、粗细之分,颜色深的在几点钟方向X30就是大概轴位。
7.置入散光直至线条深浅粗细一样(散光度数不超过验光单度数)。
8.红绿视标平衡,(红加绿减),直至红绿等清。
9.投放圆点散光视标,精调散光轴位,手轮与轴位重合,翻转追红,进10退5,直到两面清晰度一样。
10.精调散光度数,P点和轴位重合,翻转两面比较清晰度,红加白减,散光+ - 50度球镜- + 25度,红加白减,散光+ - 50度球镜- + 25度,直至两面一样清晰或一样模糊为止。
11.相同方法检测左眼,将右眼置OC,左眼置O位测左眼。
12.双眼平衡测试:右眼置入135偏振片,左眼置入45偏振片,投放偏振视标,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清晰的眼降低度数至等清,如果无法等清,让主导眼略清楚一些(也可用棱镜分离法)。
综合验光仪验配流程

1.开启电源打开总电源,投影仪电源2.试片归零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散光轴向归90°,收放杆向外开,关闭头灯3.调整坐倚高度使被测者舒适就座即可4.调整垂直水平试水平气泡居中5.调整瞳距置入电脑验光的瞳距数值6.调整镜眼距使被测者眼睛距离镜片12mm7.置入客观结果置入检影或电脑验光结果8.单眼雾视关闭左眼,投放0.3单行视标,并在被测眼前加正球镜,直至被测者报告0.3单行视标模糊为止,注视3-5分钟;去除柱镜,投放0.6单行视标,并在被测眼前加负球镜,直至被测者报告0.6单行视标清晰为止9.散光表检查投放散光表,确定散光轴向,用最粗、最深线条的小数端乘以30即为散光轴向,如有多条线则取中间的线条乘以30;确定散光度,逐渐加散光度数,直至被测者报告所有线条粗细、深浅均一直为止10.确定最佳视力投放视力表,逐渐加负球镜,使被测者达到最佳视力效果11.第一次红绿测试投放红绿视标,叮嘱被测者先看绿色再看红色再看绿色,请被测者比较红色、绿色里面字的清晰程度;若红色清楚,则加负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楚,若绿色清楚,则加正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楚12.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投放斑点状视标,旋入交叉圆柱镜,红点对P点面为第1面,白点对P点面为第2面;精调散光轴向,柄对轴,旋转1、2面比较清晰度,若1、2面同样清楚,则表示散光轴向准确,若1、2清晰度不同,则散光轴位向清晰面同号方向转动,直至两面清晰程度一样为止;精调散光度数,轴对轴,旋转1、2面比较清晰度,若1、2面同样清楚,则表示散光度数准确,若1面清楚加负度数,若2面清楚加正度数,直至两面清晰程度一样为止散光轴向调整原则:散光度≤1.00则进十退五;散光度≥1.00则进五退二散光度数调整原则:加0.50DC则减0.25DS;减0.50DC则加0.25DS13.第二次红绿测试投放红绿视标,叮嘱被测者先看绿色再看红色再看绿色,请被测者比较红色、绿色里面字的清晰程度;若红色清楚,则加负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楚,若绿色清楚,则加正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楚14.确定最佳视力投放视力表,逐渐加负球镜,使被测者达到最佳视力效果15.验配左眼,重复8-14步骤16.双眼平衡打开双眼,投放0.6单行视标,双眼同时加+1.00DS进行雾视1-2分钟,投放斑点状视标,旋入棱镜,右眼加3△BD,左眼加3△BU,请被测者比较上下两个视标的清晰程度,上方清楚右眼加+0.25DS,下方清楚左眼加+0.25DS,直至上下视标清晰程度一致;双眼同时加-1.00DS,再次进行比较上下视标清晰程度17.确定双眼最佳视力投放视力表,使被测者达到最佳视力效果二)雾视因被检者在客观验光过程中可能有调节存在,故为了让其充分放松调节,减少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在客观验光结果的基础上要首先进行雾视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验光仪流程
1.仪器的调整
a. 数据回零
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
b. 调整座椅高度
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
c. 调整水平
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
d. 调整光心距
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
e. 调整顶点距离
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
2.置入数据
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
3.雾视法检查
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0.3视标。
b. 双眼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0.3视标模糊为止。
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
d.如又能看清0.3视标则继续加+0.25DS,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散光表检查
a.遮盖左眼
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直至右眼看清0.6视标
c.投射散光表视标
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
e.以-0.25D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
5.红绿视标检查
a. 投射0.8~1.0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0.8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0.25D (远视递减+0.25D),直至看清视标
b. 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
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
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
a. 投射斑点状视标
b. 将交叉柱镜置于右眼视孔前
c. 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手轮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d.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
e. 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
f. 若一样清晰证实轴向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轴向有误
g. 明确清晰的一面,柱镜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散轴(红点)方向调整
h. 重复d-g,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
7.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
a. 投射斑点状视标,
b. 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交叉柱镜红点或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c.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
d. 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
e. 若一样清晰证实散光度数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散光度数有误
f. 明确清晰的一面,若交叉柱镜近散轴向(红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增加-0.25DC,若交叉柱镜远散轴向(白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减低-0.25DC,(如柱镜度数需增加(降低)-0.50DC,球镜应先降低(增加)-0.25D)
g. 重复c-f,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
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
a. 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
b.若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若绿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减-0.25D (远视递加+0.25D),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
9.确认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度
a. 找出最佳矫正视力
b. 近视降低-0.25DS(远视增加+0.25 DS),检查视力是否降低,如视力降低则不用降低-0.25DS (增加+0.25 DS)
c. 如视力不变则近视应降低-0.25DS(远视应增加+0.25 DS),重复直至出现视力降低10.双眼平衡检查
a.同样的方法确定左眼的最佳视力
b.用棱镜法或偏振片法调整双眼平衡
棱镜法
a) 投放斑点状视标
b)将双侧旋转棱镜转到视孔位,旋动底向刻度盘,将0位置于水平向。
c)旋动双侧棱镜底位手轮,使右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下方2格,左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上方2格
d)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斑点状视标,注意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
e)诉上方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0.25DS(远视增加+0.25 DS)。
诉下方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0.25DS(远视增加+0.25 DS)。
f)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
g)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1.00DS(远视增加+1.00DS)
h)移去两侧旋转棱镜
i)投放0.5—1.0视标
j)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0.25DS(远视减少+0.25DS)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1.0视标。
偏振片法
a) 投放偏振平衡(偏振红绿)视标
b)将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右眼135,左眼45
c)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注意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绿9红6与绿3红8)的清晰度
d)诉上方(绿9红6)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0.25DS(远视增加+0.25 DS)。
诉下方(绿3红8)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0.25DS(远视增加+0.25 DS)。
e)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
f)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1.00DS(远视增加+1.00DS)
g)移去两侧偏光滤片
h)投放0.5—1.0视标
i)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0.25DS(远视减少+0.25DS)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1.0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