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文献研究参考资料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也可视为第一手文献(primary documents),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
一次文献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叫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
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所包括的新鲜内容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
一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有独创性,是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该种文献内容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反映了有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二是文献内容叙述具体、详尽,有供研究者参考、学习和利用价值。
三是一次文献数量庞大、分散在各种期刊、媒体、会议论文集、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之中,所以寻找困难。
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目录、文摘杂志(包括简介式检索刊物)等。
它们都可用作文献检索工具,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积累、报道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手段。
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不论那种类型的二次文献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度浓缩性,二次文献是原始文献中精华,是直接对有关文章或书刊进行浓缩,信息量大;二是客观准确,二次文献确切地记述原始文献的重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解释,忠实于原始文献;三是完整独立,二次文献是在忠实原始文献基础上,把原始文献内容浓缩成一篇短文,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四是二次文献既具有报道性质,传递科技信息,又具有文献检索功能。
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参考资料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作为论文参考资料的资源:
1. 学术期刊文章:根据你的论文主题,搜索相关的学术期刊,并阅读其中的文章。
学术期刊通常包含对特定主题的深入研究和评论。
2. 学术书籍:学术书籍往往提供关于特定主题的广泛背景信息和深入分析。
通过查找相关学术书籍,你可以获得对你研究领域的全面了解。
3. 学术会议论文集:关注与你论文主题相关的学术会议,查找该会议的论文集。
这些论文通常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4. 学术数据库:利用学术数据库如Google学术、PubMed等搜索相关的学术文献。
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和学术书籍。
5. 政府报告和统计数据:政府机构通常发布与各种主题相关的报告和统计数据。
这些资料可以用来支持你的论点。
6. 网络资源:一些权威性的网站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可以用来支持你的论文。
7. 学术研究机构的网站:许多学术研究机构的网站上会提供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报告。
检查这些网站可能有助于你找到相关的文献。
8. 数据库和档案馆:一些数据库和档案馆存档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照片、报告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获得历史上特定事件或研究领域的背景信息。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参考资料来源,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领域和论文主题寻找其他适合的资料来源。
同时,在引用和使用这些资料时,要确保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引用,并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和道德准则。
威宁公共基础知识参考了资料

威宁公共基础知识参考了资料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部,群山环绕,河流纵横,气候宜人。
威宁县地方面积约为4653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
下面是关于威宁公共基础知识的参考资料。
一、地理:1.地理位置:威宁县位于黔北高原的东北部,东邻息烽县,南接纳雍县,西界六盘水市钟山区,北连赫章县。
2.地貌特点:威宁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县域内山地、丘陵和河谷水平交错,地势起伏变化较大。
最低海拔为470米,最高海拔为2329米。
3.气候条件:威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和,冬温夏凉。
年平均气温为15.1℃,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
二、人口和民族:1.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底,威宁县总人口为85.5万人。
2.民族构成:威宁县是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多民族共同生活,主要民族包括彝族、汉族、苗族、回族等。
三、经济发展:1.农业:威宁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
2.工业:县内有多个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以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其中,煤炭、铁矿等资源开发对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3.旅游业:威宁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威宁喀斯特风景区、威宁黄腾峡景区等。
威宁的美丽自然景观和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教育和文化:1.教育机构:威宁县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等各级学校。
学校数量较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传统文化:威宁县拥有丰富的彝族和苗族传统文化,如彝族的“三坡祭祀”、苗族的“苗年”等。
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为县域内的居民带来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交通和通讯:1.交通:威宁县交通便利,有较为完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
附近有贵阳新添堡机场和赫章威宁高速公路等。
2.通讯:威宁县的通讯设施较为完善,有电信、移动、联通等多个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网络覆盖较广。
以上是关于威宁公共基础知识的参考资料,威宁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资料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资料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未选、错选或多选均无分。
1.牛乳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A、酪蛋白B、β-乳球蛋白C、α-乳清蛋白D、脂肪球膜蛋白2.在食品生产中,一般使用浓度的胶即能产生极大的粘度甚至形成凝胶。
()A、<0.25%B、0.25~0.5%C、>0.5%3.奶油、人造奶油为()型乳状液。
A、O/WB、W/OC、W/O/WD、O/W或W/O4.油脂的性质差异取决于其中脂肪酸的()。
A、种类B、比例C、在甘三酯间的分布D、在甘三酯中的排列5.下列哪一种酶不属于糖酶()。
A、α-淀粉酶B、转化酶C、果胶酶D、过氧化物酶6.下列何种不属于催化果胶解聚的酶()。
A、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B、果胶裂解酶C、果胶酯酶D、果胶酸裂解酶7.下列不属于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征为()。
A、高催化效率B、变构调节C、高专一性D、酶活的可调节性8.虾青素与()结合时不呈红色,与其分离时则显红色。
A、蛋白质B、糖C、脂肪酸D、糖苷9.肉中()含量增高,则肉变得僵硬。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动球蛋白D.肌原球蛋白10.DE为的水解产品称为麦芽糖糊精。
A、<20B、>20C、≦20,D、=2011.为W/O型的食品是()。
A、牛乳B、淋淇淋C、糕点面糊D、人造奶油12.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乳化剂硬酯酰乳酸钠(SSL)为()。
A、离子型B、非离子型C、O/W型D、W/O型13.一般认为与果蔬质构直接有关的酶是()。
A、蛋白酶B、脂肪氧合酶C、果胶酶D、多酚氧化酶14.导致水果和蔬菜中色素变化有三个关键性的酶,但下列()除外。
A、脂肪氧合酶B、多酚氧化酶C、叶绿素酶D、果胶酯酶15.下列何种蛋白酶不属于酸性蛋白酶()。
A、真菌蛋白酶B、凝乳酶C、胃蛋白酶D、胰蛋白酶16.活性氧法是用以测定油脂的抗氧化的能力;所测得的数值的单位为()。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参考资料2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参考资料2 得分10.0单选题1.一般认为,科技论文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
A.综述B.专著C.述评D.论著本题答案:A B C D2.关于论著正文序言,以下哪个说法不对。
A.应言简意赅B.应提示作者的学术成就C.也称引言或绪论D.不与摘要雷同本题答案:A B C D3.综述引述的参考文献,一般不采用以下资料,但()除外。
A.有代表性的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异议B.个案报告C.陈旧资料D.厂商广告本题答案:A B C D4.关于论著的结论和讨论,哪个说法正确。
A.以上都对B.须回应论著序言中研究目的C.结论应严谨、明确,讨论可宽泛D.表达论著主题即主要论点本题答案:A B C D5.论著选题应遵循实践性、可控性、诚信性的原则,同时须保证科技论文的。
A.专业性B.先进性C.时代性D.保密性本题答案:A B C D6.将被试对象随机分配[Random assignment]到对照组或试验组,而哪些受试者属于何组的信息交由第三方保管,并且在研究结束之前既不告知参试对象,也不告知研究者的分组和研究方法,称为。
A.随机法B.双盲法C.配对法D.单盲法本题答案:A B C D7.关于综述的组织结构,以下说法哪个不正确。
A.按主题发展的时间、年代顺序先后,分段叙述B.按章、条、款、项格式排列,内容可随意组合C.按现状、焦点、动态、展望,依次叙述D.按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分别比较叙述本题答案:A B C D8.以下叙述,哪个正确。
A.以上都正确B.评述语言一般短小精悍,不正面展开论述综述作者自己的学术思想C.评述语言可以对所综述文献观点概括、归纳、比较、评论或批判D.评述语言,常置于段首或段末,也可自成一段本题答案:A B C D9.综述序言包括以下内容,但除外。
A.说明综述时空范围B.说明综述目的意义C.评价综述在相关研究中作用和地位D.介绍相关概念本题答案:A B C D10.参考文献列表的文献篇目应满足以下条件,除了。
百度百科:参考资料

谢谢观看
3.历史类参考资料分为A、B、C三个等级,可靠等级依次降低:A>B>C ;不同的信息点使用不同等级的参考 资料进行佐证,AB类参可佐证『专业信息点』,C类参考资料只能用于『基础信息点』。
参考资料添加
添加方式
位置要求
第一步,选择要添加参考资料的内容,会出现添加参考资料的符号,如截图: 步骤1 第二步,点击后进入后会出现下面截图,您可以选择“添加新的参考资料”或者“引用已有的参考资料”, 1)添加新的参考资料后,对应的选中内容处就会有参考资料角标了。 2)已经有参考资料,您可以选中正文中要添加参考资料的内容,点击“引用已有参考资料”后就可以添加角 标。 3)百科:参考资料百科编辑规则
目录
01 参考资料分类
03 参考资料的意义在于,指出该部分内容的来源/出处,从而保障这 段内容是客观真实的。
参考资料分类
1.视频 使用视频类参考资料时,请在参考资料标题处注明佐证内容出现在几分几秒。 2.纸质参考资料 报纸:文章作者.文章名.报纸名称,报纸出版日期(版面) 例:余建斌.我们的科技一直在追赶: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人民日报,2013-01-12(2) 杂志:文章作者.文章名.杂志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码 例:李幼平,王莉.循证医学研究方法:附视频.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20,4(3):225-228 书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例:北京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历代王朝与民族宗教.民族出版 社,2012:112 3.网络资源类参考资料 网站名、文章名需要与链接指向的页面相符,填写内容不相符的网络参考资料,将会被认为是错误的参考资 料。
关键分类要求
总体规则
1.原则上所有内容更新都需提供参考资料佐证
《参考资料》主要内容

《参考资料》通常指在论文、报告、研究等学术文献中列出的引用来源或参考文献清单。
它包括了作者、书名、期刊名称、出版日期等信息,以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并进一步了解研究背景和支持材料。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书籍:列出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信息。
这些书籍可能是相关领域的专著、教材、参考书等。
2. 学术期刊文章:列出作者姓名、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信息。
这些文章通常是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研究成果。
3. 学位论文:列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毕业年份等信息。
这些论文可能是硕士、博士等学位论文。
4. 网络资源:列出作者姓名(如果有)、文章标题、网站名称、发布日期、URL等信息。
这些资源可能是在线文章、博客、新闻报道等。
5. 会议论文:列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会议名称、举办地
点、举办日期等信息。
这些论文通常是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相关文献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查阅和验证作者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果。
它也体现了作者对已有研究的尊重和对知识产权的遵守。
在撰写学术论文或报告时,准确列出参考资料并遵循相应的引用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文献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学术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参考书目·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狄拉德.凯恩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七版).119~12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弗里德曼.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载弗里德曼文萃.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凯斯、费尔.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琼斯.经济增长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英]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吴汉洪.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参考消息.1995-10-1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Achibald and Lipsey.Mathmatic Economics.New Y ork:Harper Row Publishers.(阿契鲍尔德、李普赛.数理经济学引论.纽约:哈珀与罗公司,1976)·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market mechanis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9(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和市场机制.载经济学季刊.第89卷)·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Readings in Price Theory.Chicago:Irwin Inc,1952(美国经济学会.价格理论论文集.芝加哥:伊尔文公司,1952)·Asimakopolous.Micro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阿西玛珈普罗斯.微观经济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Boskin.Economics and Human Welfare.New Y ork:Academic Press,1979(鲍斯金编.经济学与人类福利.纽约:学术出版社,1979)·Baumol and Blinder.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olicy.Seventh Ed.,New Y ork:Dryden Press,1997(鲍莫尔,布兰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7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7)·Bell and Kristal.The Crisis in Economic Theory.New Y ork:Basic books publishers,1981(拜尔,克里斯多尔.经济理论的危机.纽约:基本书籍出版社,1981)·Blanchard.Macroeconomics.London:Prentice Hall Inc.2000(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二版.伦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2000)·Blatt.How Economists Misuse Mathmatics.Eichner.Why economics Is Not Y et a Science.N Y.,Sharpe Inc.,1983(布赖特.经济学者如何误用数学.载埃克纳编.为什么经济学还不是科学.纽约:夏普公司,1983)·Blaug.The Combridge Revolution—Success or Failure.London: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1975(布劳.剑桥的革命——成功还是失败了.伦敦:公共事物研究所,1975)·Blaug.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London:Cambridge Press,1983(布劳.经济学的方法论.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83)Buchanan,Lutz.The Rebuilding of the World Economy.N Y:the 20th Century Foundation,1947(布坎南、卢茨.世界经济的重建.纽约:美国20世纪基金会,1947)·Chamberlin.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lst Ed.,6th E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8(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1版.6版.波士顿:哈佛大学出版社,1948)·Chiang.Fundamental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3rd Ed.,McGraw-Hill Inc.,198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3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84)·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October,1960(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法学和经济学杂志.1960(10))·Colander and Brenner,Educating Economists,U S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1992(柯兰德、布兰纳合编.经济学教育.美国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92)·Dillard.Economics of John Maynard Keynes.New Y ork:Prentice-Hall Inc.,1949(狄拉德.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纽约:普伦蒂斯—霍尔,1949)Domar.Essay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多马.经济增长论文集.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57)·Dorfman,Samuelson and Solow.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New Y ork:Mac Graw Hill-Inc.,1958.(道夫曼、萨缪尔森和索罗.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58)·Durnbush and Fischer.Macroeconomics.7th Ed.,McGraw Hill-Inc.,1998(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7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Eichner.Why Economics Is Not Y et a Science.Sharpe Inc.,1983(埃克纳编.为什么经济学还不是科学.夏普公司,1983)·Ferguson.Microeconomic Theory.3rd Ed.,Irwin Inc.,Homewood,Illinois,1972(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3版.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尔文公司,1972)·M.Friedman.“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8(1968).pp 1~17(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政策的地位.载美国经济评论(58).1968)·Galbraith.The New Industrial State,2nd Ed.Boston:Hutton and Mifflin Publishers,1971(加尔布雷思.新工业国.2版.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公司,1971)·Georgescu Roegen.Utility.in Greenwald.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New Y ork:McGraw Hill-Inc.,1982(乔治斯库—洛京.效用.载于格林沃德编.经济学百科全书.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82)·Gillie,Levacic and Thompson.Politics and Economic Policy,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87(吉利、赖瓦西和汤普逊编.政治与经济政策.伦敦:霍顿与斯特劳顿公司,1987)·Graaff.Theoretic Welfare Econom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7(格拉夫.理论福利经济学.142~154页,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57)·Greenwald.The Dictionary of Morden Economics,N Y.,MacGraw Hill-Inc.,1983(格林沃尔德编.现代经济学辞典.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83)·Greenwald.Encyclopaedia of Economics,N Y.,McGraw Hill-Inc.,1982(格林沃尔德编.西方经济学百科全书.323页,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82)·Greenward,Bruce and Joseph Stiglitz.“New and old Keynesians”,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vol 7,Numberl-Winter 1,1993,pp 23~24(格林沃尔德、布鲁斯和斯蒂格利茨.新旧凯恩斯主义.载经济展望杂志.第7卷,1993年冬季1—第1期,23~44页)·Haberler.Prosperity and Depression.3rd Ed,New Y ork:United Nation,1946(哈勃勒.繁荣与萧条.3版.纽约:联合国,1946)·Hall and Hitch.Price theory and business behavior,Oxford Economic Papers.1939(霍尔与赫契.价格理论和企业行为.载牛津经济论文集.1939)·Hardin.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Science,vol 162,1968(哈丁.公地的悲剧.载科学.第162卷,1968)·Harris.A Surve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sland Press,Washington,D C.2001(哈利斯编.可持续发展文献汇编.阿伊兰出版社,美国华盛顿城,2001)·Heilbroner Ford.Economic Relevance—A Second Look,U S.,California,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1976(海尔勃伦纳、福特合编.对经济学现实意义的再度考察.美国加州,固特异出版社,1976)·Henderson and Quand.Microeconomic Theory.3rd Ed.,McGraw Hill-Inc.,New Y ork,1980(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3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80)·Hicks.V alue and Captial.1st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39(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第1版.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39)·Hicks.Mr.Keynes and the‘Classics’.in Econometrica,1937(希克斯.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载计量经济学杂志,1937)·Hudson.Business Without Economists,New Y ork,Amacomm Publishers,1987(赫德森.企业不需要经济学家.纽约:美国管理学会出版社,1987)·Mulberg.Social Limits to Economic Theory.New Y ork:Routeledge Co.,1995(穆尔堡.经济理论的社会限度.纽约:路特里季公司,1995)·Hunt and Schwartz.A Critique of Economic Theory.Penguin Publisher,1972(亨特,施瓦茨.对经济理论的批判.伦敦:企鹅出版社,1972)·Jones.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McGraw Hill-Inc.,New Y ork,1976(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引论.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76)Keynes,John Maynard,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1936,London:macmillan.(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36)·Kregel.The Re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London,Macmillan Press,1978(克赖格尔.政治经济学的重建.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78)·Kydland and Prescott,“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Pla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5,1977(芬·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77(85))·Lester.Shortcomings of Marginal Analysis for Wage-Employment Problems.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1946(赖斯特.关于工资—就业问题的边际分析的缺陷.载美国经济评论,1946(3))·Lipsey Lancaster.The General Theory of The Second Best,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 24,pp 11~32,1956—1957(李普赛、兰卡斯特.次优的一般理论.载经济研究评论.第24卷,11~32页,1956—1957)·Lux,A Smiths s Mistake.London,Shmbhola Publications Inc.,1990(勒克斯.亚当·斯密的错误.伦敦:香勃拉出版社,1990)·Lydall.A Crilique of Orthodox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 Press,1998(李德尔.对正统经济学的批判.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98)·Mandler.The Dilemmas in Economic Theory—Persisting Poundatinal Problems of Mircoeconom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曼德勒.经济学的困惑——持续存在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城,1999)·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New Y ork:Dryden Press,1998(曼昆.经济学原理.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8)·Mankiw.Macroeconomics.Fourth Ed.New Y ork:Woreh publishers,Inc.,2000(曼昆.宏观经济学.4版.纽约:沃斯出版公司,2000)·Mankiw,Gregory,David Romer and David Weil,“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 1992)(乔治·曼昆,戴维·罗默和戴维·韦尔.对经济增长实证的一个贡献.经济学季刊.1992(5))·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ics,8th ed.London:Macmillan,1920(马歇尔.经济学原理.8版,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20)·New Y ork Times,1961-01-31(纽约时报.1961-01-31)·OECD.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aris,OECD Publication(经合组织.竞争与经济发展.巴黎,欧洲经合组织出版署,1991)·Pearce.The Dictionary of Morden Economics.Macmillan Press,London,1981(皮尔斯编.麦克米伦现代经济学词典.麦克米伦出版社,伦敦:1981)·Plosser,C.I.,“Understanding Real Business Cycl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 3,1999(普洛瑟.理解实际经济周期.载经济展望杂志.第3卷,51~77页,1999)·Putterman and Rueschemeyer.State and Market in Development,London: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2(柏特曼、鲁希马耶.国家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伦敦:林里纳出版社,1992)·Robinson.Foreword.in Kregel:The Re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2nd Ed.,Macmillan Press,London,1978(罗宾逊.序言.载克赖格尔.政治经济学的重建.2版.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78)·Robinson,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1st ed.,London,Macmillan Press,1933(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版,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33)·Robinson,J.,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Capital Theory.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pp 81~106,1953—1954(罗宾逊.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载经济研究评论.81~106页,1953—1954)·Root.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Cincinnati:South-Western Publish Company,1978(卢特.国际贸易和投资.美国辛辛那提城:西南出版社,1978)·Rothgeb.The Myth and Realt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Poor Countries.New Y ork:Preagen Press,1989(罗斯吉勃.外资在贫困国家的神话与现实.纽约:普拉格出版社,1989)·Rothschild.Price Theory and Oligopoly,Stigler and Boulding ed.Readings in Price Theory.Irawin,Inc.,1952(鲁斯希尔德.价格理论和寡头.载美国经济学会编.价格理论论文集.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尔文公司,1952)·Samuels.Ideology in Economics,Weintraub.Morden Economic Thought,Pennsylvania University Press,1980(塞缪尔斯.经济学中的意识形态.载温特鲁勃编.现代经济思想.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1980)·Samue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6th Ed.,McGraw Hill-Inc.,New Y ork,1998(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Samuelson.“Parable and Realism in Capital Theory:The Surrogate Production Functio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pp 193~206(萨缪尔森.资本理论中的寓言和真实性:代替生产函数.载经济研究评论.193~206页,1962(3))·Samuelson.Foundations of Economics Analysis(revised edition),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增订版,波士顿:哈佛大学出版社,1975)·Samuelson.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utiplier Analysis and the Priciple of Acceleration,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39.vol 21,pp 75~78.(萨缪尔森.乘数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9).第21期,75~78页)·Samuelson,“The General Theory”on Harris eds.,The New Economics,Knoff Inc.,N Y.,1948(萨缪尔森.论《通论》.载哈利斯编.新经济学.纽约:诺天出版社,1948)·Schultz.The Moral Conditions of Economic Efficiency,Cambridge University(舒尔茨.经济效率的道德条件.117~118页,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Schumpeter.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arverd University Press,193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波士顿:哈佛大学出版社,1934)·B.Seligman.Main Currents in Modern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 Press,1962(塞利格曼.现代经济学的主流.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62)·Adam Smith.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London:Dante Inc.,1955(亚当·斯密.国富论.伦敦:丹特公司,1955)·Solow.Science and Ideology in Economics,Crandall Eckaus ed.Contemporary Issues in Economics,Boston,Little Brown Inc.,1972(索洛.经济学中的科学和意识形态.载克伦道尔与孝克斯编.当代经济问题论文集.波士顿:利特尔·布朗公司,1972)·Sraffa,Piero.“The Laws of Returns under competitive Conditions”,Economic Journal,1926(1)(斯拉法、皮埃罗.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载英国经济学杂志,1926(1))·The London Economist Ed.V ital World Statistics,London,Huchinson Books,1990(英国.伦敦经济学家杂志编.世界主要统计数字.伦敦:郝青森商业书籍出版社,1990)·The New Republic,1940(7)(新共和杂志,1940(7))·V iner.Cost Curves and Suplly Curves.in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Readings in Price Theory,Irwin Inc.,Homewood,Illinois,1952(瓦依纳.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转载美国经济学会编.价格理论论文集.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尔文公司,1952)·Vlachou.Contemporary Economic Theory.London:Macmillan Press,1999(弗莱乔编.当代经济理论.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99)·V 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Theory of Games and Competitive Behavio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7(冯·诺伊曼和摩根斯顿.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7)·Weeks.A Critic of Neo classic Macroeconomics,London,Macmillan Press,1989(威克斯.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89)·Wilczynski.An Encyclopaedic,Dictionary of Marxism,Socialism and Comunism,London,Macmillan Press,1984(威尔辛斯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百科辞典.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84)·William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Third World,N Y.Harvester Wheatsheaf Publishers,1994(威廉斯.国际经济组织和第三世界.纽约:哈瓦斯特和惠特西夫出版社,1994)·Zamajni.Mircoeconomic Theory,N Y.Blackwell,1987(沙玛尼.微观经济理论.纽约:布拉克威尔公司,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