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概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教材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物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载体。

研究《课标》,实施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以科学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章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

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程标准实施时弹性较大,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创造。

教材内容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附在有形的具体事物中,教材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有形载体。

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教师用教材来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对教材挖掘处理,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章节分析】第一节温度计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因为教学需要用温度来描述物态变化的发生条件。

因此本章内容首先要先解决温度的问题。

例如,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结构,温度的使用和测量等等。

关于温度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计测量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计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计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计
关于温度,你了解哪些?
一、温度
1.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摄氏温度(符号 ℃)
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个等份, 每份代表1摄氏度。
例如:1.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 记做:37 ℃ 读做:37摄氏度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摄氏度 记做:-4.7 ℃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 氏度”
阅读:77页小资料。 思考:1.表头的文字什么意思?
2.太阳表面温度是多少? 地球表面最高气温是多少?
地球表面最低气温是多少?
3.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二、温度计 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2.使用:a.观察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练习:观察77页图4.1-3的温度计的 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活动与探究1、观察与思考观察一:深井水的温度基本上是恒定的,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我们用手去感觉刚提来的井水时,冬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冬天觉得热,夏天觉得冷,这说明了什么呢?观察二:秋天草上有露,冬天地上有霜,夏天冰棒冒“气”,冬天人呼“白气”。

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2、动手做一做实验一:如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浸一会儿,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体验一下两手对温水的感觉。

实验二: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自制温度计。

如图,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

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这时带色的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一部分,这样就做成了一支测气温的温度计。

3、动脑想一想a.实验一中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它说明了什么问题?b.实验二中如果在玻璃上刻出表示温度的刻度,温度高的刻度是在温度低的刻度下方还是上方?看看它跟真实的温度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基础训练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水银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黑龙江某次测的气温是“-21.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甲的示数是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_。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它能准确到_____℃,使用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_(填“离开”或“不离开”)人体读数。

6、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示数应为_____℃。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课件 新人教版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课件 新人教版

凝华 液化
遇到暖空 气后,冰 晶熔化,形 成雨

人工降雪 如果喷洒的干冰 量足够多,就会 导致空气中水蒸 气直接凝华成小 冰晶,这些小冰 晶在下落过程中, 由于气温低,相 互凝结成大的雪 花落到地面—— 凝华。
你能回答吗?
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 吧,向舞台上喷洒干冰,能产生缕缕 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 何产生的?
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升华)
★潮湿衣服晾干
液态水——气态水蒸 气(汽化)
生活中物理现象
看见这只灯泡, 你有什么问题 吗?
1、灯泡为什么 会变黑? 2、黑色的物质 是怎么形成 的?……
烧黑的灯泡
生活中物理现象
钨丝
吸 热
固态
升华
钨蒸气
放 热
?
气态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生活中物理现象
冰棍外表的“白粉”
生活中物理现象
固态
汽化(吸热)
液态
液化(放热)
气态
达标训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G.冰化成水 (熔化吸热)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液化放热)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水的家族成员
思考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 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雾 露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 有大量的水蒸气。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 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 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 以及凝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物理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态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段视频,内容包括干冰在常温下迅速消失并产生大量白雾的现象,以及冬天窗户上形成的冰花。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现象时,想到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认真观察现象。

•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为后续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1. 升华的概念与实例教师行为:•讲解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同时需要吸收热量。

•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如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通过实验演示(如使用干冰进行升华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升华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升华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升华的概念和实例。

•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升华现象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凝华的概念与实例教师行为:•讲解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不经过液态,同时需要放出热量。

•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如窗户上的冰花、霜冻等。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凝华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凝华的概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的水冷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2.下面是张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成都市夏天的气温约为45℃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2 ℃3.如图甲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

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乙所示,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

4.有量程相同、分度值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下列关于“白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或“放”)热。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024年秋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节 水循环

2024年秋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节 水循环

地表的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小
霜、雪 冰晶,形成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 凝华
晶,可能会以雪的形态降到地面
自然现象 雹
成因
涉及的物态 变化
凝固、熔化
典例1 关于自然界中雨、露、雾、霜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当高空积聚大量的水时,就会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B.白天气温上升,附着在物体上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大量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大量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
3.与水的物态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 变化
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
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

汽化、液 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 化、凝华
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
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 变化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3.珍惜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人及各种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还 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航运以及发电等.此外,水还造就了自然界的 各种美景.因而,人们必须格外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人人都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杜绝一切浪费水的行为; 第二,杜绝一切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同时要对已经污染的水加以净 化,以便再利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雨 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小 熔化
水滴,与其他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
了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硫2代硫4 酸6钠熔8 化10的1图2 象课1件4在线
6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0.3 61.8 62.4 63.8 65.3 66.8 68.8 71 74 76 78 80
温度/℃ 75
70
65
60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40

D乙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10℃ ,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
220
B
C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学校公开课 教育教学样板
讲课人:教育者


课件在线
1
课件在线
2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晶体与非晶体
熔点(物质的特性)
1、晶体: 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2、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先软后稀,温度升高)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课件在线
15
松香的熔化图像 课件在线
7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50
70
B
C
45
65
时间/分 时间/分
B
400硫A 2代硫4 酸6 钠8的10熔1化2 1图4 像 60A0 松2 香4 的6熔8化10图1像2 14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 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3、BC段,硫代硫酸钠与松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4、CD段,硫代硫酸钠课与件松在线香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8 ?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课件在线
9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金刚石 3550

1064


3410

962 固态水银
纯铁
1535

660 固态酒精
各种钢 1300-1400 铅
327 固态氮
各种铸铁 1200左右

232 固态氢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三、凝固 (熔化的逆过程)
课件在线
3
实验装置图
实验器材: 酒精灯 烧杯
石棉网 试管 温度计 火柴 搅拌器 三脚架
实验药品: 硫代硫酸钠 松香
注意:酒精灯使用!
课件在线
4
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温度/℃ 55
熔 化 50 图 像 45
11
硫代硫酸钠熔化与凝固图象
55 温度/℃
D
55D温度/℃
50
B
C
45
50
C
B
45
时间/分 时间/分
40
A
0硫2代硫4 酸6 钠8的10熔1化2 1图4 像
40
A
0硫2代硫4 酸6 钠8的10凝1固2 1图4 像
比较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
课件在线
12
1、 固态
熔化 凝固
液态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 是 熔化与凝固 ,反映一个共性是 温度不变 。
4、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D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课件在线
14

5、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 ℃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40 0
2
4
时间/分 6 课8件在线10 12 14
5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2 56 温度/℃
55
怎样作图
50
1、描点
2、用光滑
45
线连接各点
40
时间/分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课件在线
10
晶体凝固规律
温度/℃ 55 D
50
C
B
45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温度不变,这个温度 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 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40
A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硫代硫酸钠凝固的图象课件在线
熔化规律
凝固规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不 有熔点 无熔点 有凝固点 无凝固点
同 熔化时固 熔化时先 凝固时固 凝固时无固 液共存 软后稀 液共存 液共存态
相同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课件在线
13
1、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的依据是 有无熔点 。
× 2、判断: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
3、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