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测试卷.docx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测试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测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灶B.月亮C.平面镜D.太阳2.如图1 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放大的字B 、小孔成像C 、手影D 、倒影3.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4.如图2所示,表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正确的是图( )5. 如图3所示,光线AO 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则图中折射光线应当是( )A. OBB. OCC. ODD. OE6.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7. 如图4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5中的( )图2 图3 图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6中的( )9.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7,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0.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2018·广东深圳�龙文教育初二月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在下列条件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①在同种介质中传播②在真空中传播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④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2018·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二月考)下列左侧的各种光现象与右侧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C.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4.(2019·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期中)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A.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C.小孔成像D.平面镜成像5.(2020·黑龙江建华�初三三模)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6.(2019·山东沂源�初二期中)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

B.“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浓阴”和“倒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太阳”是光源。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出“钟”声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1.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A.放大镜B.显微镜C.近视镜D.望远镜2.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B.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一定发生偏折D.太阳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能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清晰的不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4.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太阳C.猫头鹰的眼睛D.月亮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6.如图所示,其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A.B.C.D.7.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不透明的物体被光线照射时,后面形成影子B.日食、月食的形成C.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D.晚上探照灯的光束照到很远9.下列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和光线都是存在的B.光是存在的,而光线是不存在的C.光线是存在的,而光是不存在的D.光和光线都是不存在的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11.下列光学仪器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A.平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1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1.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A.放大镜B.显微镜C.近视镜D.望远镜2.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B.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一定发生偏折D.太阳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能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清晰的不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4.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太阳C.猫头鹰的眼睛D.月亮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6.如图所示,其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A.B.C.D.7.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不透明的物体被光线照射时,后面形成影子B.日食、月食的形成C.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D.晚上探照灯的光束照到很远9.下列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和光线都是存在的B.光是存在的,而光线是不存在的C.光线是存在的,而光是不存在的D.光和光线都是不存在的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11.下列光学仪器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A.平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1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如图所示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倒立的人像B.手影C.桥在水中的倒影D.放大的文字3.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的()A. B. C. D.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B.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C.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6.(2017•郴州)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并底之蛙,所见甚小B. 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 海市蜃楼,虚无缥渺D. 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7.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8.利用平面镜可以()A. 成缩小的像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 成倒立的虚像D. 成正立的实像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0.如图所示,某同学站在竖放的平面镜前,他看到自己在镜里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A. B. C. D.11.小林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 一定小于LB. 一定大于LC.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D. 可能等于L12.下列仪器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A. 幻灯机B. 照相机C. 放大镜D. 平面镜13.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A. 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B. 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D. 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14.(2017•黑龙江)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B. 杯弓蛇影﹣光的折射C. 鱼翔浅底﹣光的反射D.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15.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A. 图甲和图丙B. 图乙和图丙C. 图甲和图丁D. 图乙和图丁二、填空题16.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角为________,若要使反射角增大10°.平面镜要转动________°.17.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18.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视眼.19.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靠近时,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像离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20.南京的天空中出现“两个太阳”的奇观.光学专家表示,眼下南京雾霾天,空气中漂浮物沾上水汽后,会形成多棱镜,太阳照射,使太阳光发生了________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太阳的________ (填“实”或“虚”)像,所以产生“2个太阳”.我们在水中也看到了“两个太阳”,是由于光的________ 现象(填“折射”或“反射”).21.阅读《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回答问题.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4000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本身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比较多,而看到蓝、紫色花比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颜色的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的花比较少.(1)小明在学习了该短文后猜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你认为小明的猜想_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2)黑色花反射________ (填数字)种颜色的光.(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________ (选填数字)种颜色的光.(4)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热效应的不同.红色光热效应________ 蓝色光热效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解答题22.在放学的路上,明明看到邻居家的两个小孩胖胖和墩墩正拿着不同颜色的玻璃片看太阳,胖胖说:“太阳是红色的”,墩墩却说:“太阳是蓝色的”.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明明分析一下,胖胖和墩墩分别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片?为什么胖胖看到的是红色的太阳,而墩墩看到的是蓝色的太阳?23.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窗帘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四、实验探究题24.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纸面保持________.(3)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__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4)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5)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5.小婷学习了光现象的知识后,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她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甲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1.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下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2.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下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

如下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A.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个发光点,欲使通过镜子观看时,它们的像刚重合,则观察方向应在6.如下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 B()A.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B.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经平面镜成像A B¢¢的直线上C.通过连接AB的直线上D.通过A B7.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8.以下几种光现象的产生,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影子C.倒影D.日食9.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建模法D.等效替代法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11.下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检测题(时间70分钟,总分7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酒精灯的火焰D.发光的电灯2.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海市蜃楼B.镜花水月C.凿壁借光D.油光可鉴3.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树在水中的“倒影”B.水面处于“折断”的铅笔C.阳光下树的影子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4.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5.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发生了镜面反射,那么反射面一定很亮B.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C. 平面镜只能成正立的虚像,且不能用光屏接到D. 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从主光轴较远处向接近凸透镜焦点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立的实像越来越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越来越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D.像先放大后缩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8.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用光屏可以呈现虚像B.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D.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9.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 放大的B. 缩小的C. 正立的D. 倒立的10.小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 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题

图2《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题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30小题。

其中附加题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不计入总分。

2.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____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像。

(选填“实”或“虚”)2、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如图9,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________色光.3、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反射角为 。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 反射的缘故。

4、如图,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

他看到的是“YS ”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 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5、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

如果天气晴好,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

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_________道理解释。

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

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

题 号一 二 三 四 总 分 附加题 得 分图1 图3 图47、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 ___眼。

用凸透镜可以矫正眼。

8、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9、人站在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m。

若人以0.5 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人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
A.比人小的实像 B.比人小的虚像 C.与人等大的实像 D.与人等大的虚像
2、在平面镜前放“F”字母,那么镜中的像是
(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放大的
4、大自然是美丽的,当我们在公园看见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给大
自然
更加增添光彩.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5、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6、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人站在岸边,看到水中倒映的白云;
B、站在岸边,看到了水中的鱼;
C、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
D、人们通过放大镜,看到了放大的虚
像.
7、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

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 )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8、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 ( )
A、透镜的焦点以内;
B、透镜的2 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 倍焦距之间;
D、透镜的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9、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不到12
厘米,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的可能值是: ( )
A、8厘米;
B、4厘米;
C、6厘米;
D、15厘米.
10、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成像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
A、照像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像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照像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光在水中是沿着_____________传播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时,通
常会发生
__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12、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
到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是因为光线投射到物体上产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的缘故.
13、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_________和________
分别位于法线两侧,_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_角.
14、如图1所示是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NO 是______.
其中∠3是______角,它和∠2的大小______.
图2
1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4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
16、如图2所示,光线与镜面成55°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_________度,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的夹角是________度,在图2中画出反射光线.
17、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入射角为_________度,反射角为_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______度.
18、一只小鸟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20米,则它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小鸟的距离是_______米.
19、站在池水边往水中看,看到天上白云的倒映,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看到水下的小鱼浅游,
这是光的______现像.
20、在图中,MM’是介质A和B的分界面,其中之一是空
气,
一束光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入射角为_______度,折
射角为
_____________度,其中____介质是空气
21、一个人立在平面镜前,当它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_,
像跟人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为______ 米.
23、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______像的______ ,这是因为,
鱼反射的光从______射到______中发生了 ______ 现象的缘故.渔夫看到鱼时,
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
24、透镜有两类,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的,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起______ 作用,
又叫______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起______ 作用,
又叫______透镜.
25、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
凸透镜的______.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凸透镜有_____个焦点. 三、作图题
26.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 27.在图中,已知入射光和反射光,请
光线
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8.如图所示,AB为物,M为平面镜, 29.如图所示,S’点是发光点S 在平
试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面镜里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
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30、完成图8所示的光路图
a b c
图8
四、实验:
3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作为平面镜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前面的蜡烛A,用眼睛观察. 在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关系
(3)在像的位置换上光屏,(能,不能)接收到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像.
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水平位置放置的(填仪器名)上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和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在目的是 . (2)实验时,的位置固定,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出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对比实际的烛焰,发现这个像是的,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由2倍焦距逐渐向1倍焦距靠近时,像的大小逐渐 . (4)当蜡烛移动到1倍焦距以内时,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从光屏
(选填“同侧”或“异侧”)透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