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应用统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统计学的基本特征?A.数据的整理B.数据的分析C.数据的收集D.数据的存储答案:D2.统计学最基本的分支是:A.计量经济学B.经济数学C.运筹学D.数理统计学答案:D3.以下哪个不是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A.假设检验B.抽样调查C.回归分析D.方差分析答案:C4.在进行推断统计时,样本大小的影响是:A.样本越大,结果越可靠B.样本越小,结果越可靠C.样本大小对结果没有影响D.样本大小不确定是否影响结果答案:A5.在统计学实证研究中,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A.0.01B.0.05C.0.10D.根据具体研究而定答案:B二、填空题1.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_。
答案:s=√(Σ(Xi-X)²/(n-1))2. 定量数据常用的测度是______。
答案:均值3. 相对频数是指某一现象发生的______。
答案: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4. 抽样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对总体进行估计和推断5. 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时,我们应该_________。
答案:拒绝原假设三、计算题某电商平台想要评估新推出的促销活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随机抽取了100个订单,并记录了促销前后的销售额。
其中,促销前的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30元;促销后的均值为150元,标准差为40元。
已知总体分布近似满足正态分布。
1.请判断这次促销活动是否真正对销售额有显著的影响?答: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两个样本均值的差异检验。
设定原假设H0为促销前后销售额均值无显著差异,备择假设H1为促销后销售额均值较促销前有显著提高。
计算检验统计量:t = (x1 - x2) / √(s1²/n1 + s2²/n2)= (150 - 120) / √((30²/100 + 40²/100))查表或使用统计软件可得t值,自由度为(n1 + n2 - 2) = 198。
应用统计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
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答案:C2. 在统计学中,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通过()来衡量。
A. 平均数B. 方差C. 众数D. 极差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平均数D. 标准差答案:C4. 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对估计的准确性()。
A. 没有影响B. 有正向影响C. 有负向影响D. 影响不确定答案:B5. 以下哪个统计图最适合展示变量间的关系?()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答案:C6. 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A. 原假设一定错误B. 有充分证据表明原假设不成立C. 有充分证据表明原假设成立D. 无法确定原假设是否成立答案:B7. 以下哪个统计量不是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众数答案:D8.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 ∞)B. (-1, 1)C. [0, 1)D. (0, ∞)答案:B9. 回归分析中,用于衡量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程度的统计量是()。
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决定系数D. 残差答案:C10. 在方差分析中,F统计量用于检验()。
A. 总体均值是否相等B. 样本均值是否相等C. 总体方差是否相等D. 样本方差是否相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中心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E. 方差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平均数D. 标准差E. 极差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众数E. 极差答案:BCE4. 以下哪些是假设检验的步骤?()A. 建立假设B. 收集数据C. 计算检验统计量D. 确定显著性水平E. 做出决策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回归分析中常用的诊断方法?()A. 残差图B. 方差膨胀因子C. 相关系数D. 决定系数E. 多重共线性检验答案:AB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说明它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应用统计学期末练习题+答案

班级: 课程名称: 应用统计学一、单选题1.统计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A )A、实物指示和价值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2.下列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D )。
A.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B.医生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C.党团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D.北京人口相当于上海人口的百分比3.当相关关系的一个变量动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称为( C )。
A、线性相关B、直线相关C、非线性相关D、非完全相关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的划分的。
A.反映对象范围的 B.对比的基期的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 D.同度量因素的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D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法E、方程法6.某地区生活品零售价格上涨6%,生活品销售量增长8%,那么生活品销售额是( D )。
A.下降114.48% B.下降14.48% C.增长114.48% D.增长14.48%7.2000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3.7%、38.0%和58.3%,这些指标是( D )A、动态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8.能形成连续变量数列的数量标志有( B )A、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B、企业的生产设备台数C、企业的工业增加值D、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E、企业的利税总额9.对某市100个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B )。
A.每个企业 B.每个职工 C.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D.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10.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数值对总体指标数值做出( B )。
A、直接计算B、估计和推断C、最终结论D、一定替代11.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变异程度,应使用( D )。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12.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是下降,或者一个下降而另一个是上升,这是( B )。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8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E.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9.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A.正相关B.单相关
C.负相关D.复相关
E.完全相关
10.职工平均工资上调8%,职工人数减少了10%,则()。
A.平均工资指数为108%B.职工人数指数为90%
6.任何两个总体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时,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7.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8.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9.某地区某年人均工资7500元,这是个相对指标。
10.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四.计算题(20%,每小题10分)
E.平均增长速度
7.某企业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183150元,比基期增长10%,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为104%,则(ABC)。
A.总成本指数为110%
B.产量增长了%
C.基期总成本为166 500元
D.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了7 044元
E.产量增产使总成本增加了9 606元
8.简单随机抽取调查单位时其方法有(ABE)。
2.某地区粮食生产资料如表5-21所示。
表5-21某地区粮食生产资料
耕地每公顷生产量分组(千克)
耕地面积(万公顷)
5 250以下
5 250~6 000
6 000~6 375
6 375~6 750
6 750~7 050
7 050~7 500
3.将某地区40个工业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D)。
A.产值B.工厂数
C.各组的产值数D.各组的工厂数
应用统计(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应用统计》期末考试复习大纲本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各题型分值比例为判断题30%、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40%。
复习题(答案供参考)一、判断题(正确的写A, 错误的写B)1.若统计研究某地区居民的收入情况,则总体是该地区全部居民的收入。
(A )2.企业的产值、产量和行业类型都是数值型变量。
(B )3.将顾客的满意度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五类数据,这里“顾客的满意度”属于顺序型变量。
( A )4.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方式是经常使用信用卡。
这里的“消费方式”是分类变量(A )。
5.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参数(B )。
6.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起点和基础环节.( A )7.统计推断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 A )8.通常人们获得统计数据的途径包括统计调查、实验研究和利用已有数据。
( A )9.普查是专门组织的经常性全面调查.( B )10.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普查活动只有人口普查。
( B )11. 我国政府部门取得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统计报表制度。
( A )1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其目的是研究样本的数量特征.( B )13.问卷是用来收集调查数据的一种工具.( A )14.为解决“不重”问题,统计整理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
( A )15.统计表与统计图是显示统计数据的两种重要形式。
(A )16.显示品质型数据分布特征最常用的图示是条形图和饼图。
(A )17.最适宜显示总体内部分组结构特征的图形是条形图.( B )18. 适用于显示数值型数据的图形有茎叶图和直方图。
( A )19.对数值型数据分组的方法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两种形式.( A )20. 单项式分组通常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且变量值个数较少情况。
应用统计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分 )1. 联系实际论述统计的基本职能。
(10 分)2. 下面是20个职工的一次业务考核成绩,请以5分为组距对它们进行分组整理,编制出次数分布表。
96 84 76 85 95 84 86 78 79 7580 82 83 82 87 92 90 92 96 83 (10 分)3. 联系实际论述变异指标的作用和类型(10 分)4. 联系实际阐述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0 分)5. 下面是20个职工的年龄,请以5岁为组距对它们进行分组整理,编制出次数分布表。
51 28 37 46 35 43 37 39 40 2642 43 42 33 29 30 45 37 46 46 (10 分)6. 联系实际论述统计工作的过程(10 分)7. 某企业2015、2016、2017年的产量分别为:410万件、480万件、510万件,请计算该企业2016年和2017年产量的:⑴逐期增长量;⑵累积增长量;⑶环比增长速度;⑷定基增长速度(10 分)8. 结合实例阐述相关关系的种类(10 分)9. 联系实际论述典型调查的意义和作用(10 分)10. 某公司2014、2015、2016年的利润分别为:400万元、800万元、900万元,请计算该公司2015和2016年利润的:⑴逐期增长量;⑵累积增长量;⑶环比增长速度;⑷定基增长速度(10 分)一简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分 )1. 答案:统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信息职能表现在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全面、系统地搜集、处理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
统计工作者通过对统计资料经过反复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接受者尚未掌握的数字情报资料等信息,向这些信息使用人提供服务。
咨询职能指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现代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家庭按收入分组 C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D 产品按等级分组 1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B )。 A只能用单项式分组 B 只能 使用组距式分组 C 可以用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 组 D 无法分组 1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在于( C )。 A确定分组的组数 B确定分组的组距 C确定分组的标志 D 计算各组的组中值 19.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 下限时,一般的做法是( B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 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D另行分组 20 某连续变量数列分为五组:50以下,50-60,60-70,70-80,80 以上,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50在第二组,80在第四组 2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的组中值为( A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22.某商场销售电视机,2008年共销售6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 指标是( C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 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23 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是( A )。 A 199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392元 B 1998年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8% C 199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工资为7497元 D 1997年我国钢产量 为美国的 115% 24下列哪个指标属于比较相对指标( B ) A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比例 B中国人口数与印度人口 数比例 C.合格品数与不合格品数的比例 D.GDP与人口数的比例 25 .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则其计划 完成程度为( A ) A.101.79% B.102% C.112% D.114.25% 26.下列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 数 D几何平均数 27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D )。 A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B环比增长速度之积 C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1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 28. 以1980年为基期,2004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 开( B ) A.23次方 B.24次方 C.25次方 D.26次方 29.某地区的生产总值2012年比2007年增长了60%,则该时期该地区生产 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 ) A. B. C. D. 30用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C ) A100% B120% C400% D1200%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题模拟测试卷带答案

(4)调查时间与地点 (5)调查组织实施方案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5:ACBCA 6~10: DCDBC 11~15: BACDD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第二种排队时间的平均数:
(3分)
第二种排队时间的标准差: (3分)
(2)
1
11
2
22
1.97
0.277.2
0.673
0.0967
x x συσυ==
==
=
=(6分)
由于12υυ
〉,所以,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选第二种排队方式,因为其排队的平均等待时间短,且排队时间较为稳定。
(3分) 2、
1180
98.33%12001450
103.57%1400
118014502630
101.15%120014002600
======+====+实际进货数(1)第一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5分)
计划进货数实际进货数第二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5分)计划进货数上半年实际进货数(2)上半年计划完成程度(5分)
上半年计划进货数
3、
,8
,
3.9745 53.94a y
t
t = =-
(2分)4分)
(2分)
(3分)年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每题1分,共10分)1、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2、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C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99%80.1-90%90-100% 85-95%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110%以上 105-115%5、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A.增大 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 2%×5%×8%×7% D.(2%×225%×8%×7%)-100% 8、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于编制下列哪种指数( D )A.工业生产指数 B.零售商品价格指数C.居居消费价格指数 D.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9、某市为了了解职工家庭生活状况,首先把职工按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3类,然后在每个行业抽选200名职工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C )A.整群抽样B.等距抽样C.不等比例类型抽样D.等比例类型抽样10、由同一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之间的关系是( D )A.r大b也大 B.r小b也小 C.r与b同值 D.r与b同符号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BD )。
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2、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CD )。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数越小,则该组韵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3、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 AB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4、“统计”的含义一般指( ABD )。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C.统计分类 D.统计科学5、从数据特征上判断,可以拟合指数曲线的时间数列应满足( CD )A.数列的一次差大体相同 B.数列的二次差大体相等C.数列对数一次差大体相等 D.成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三、判断题(请判断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写在题后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
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2、全面调查仅限于有限总体。
(√)3、组中值与各组的实际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它只是各组实际平均值的近似代表值,因此,用组中值计算总平均值,只是近似值。
(√)4、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 ) 6、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7、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8、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1元钱只值原来0.8元。
(×)9、正态分布总体有现金两个参数,一个是均值X,一个是均方差 ,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
(√)10、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也相等。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什么是同度量因素?试述同度量因素的固定方法?答:同度量因素是使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转让化为同度量、可以加总的现象的媒介因素,也称权数。
一个现象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互为同度量因素。
(4分)在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时,基于指数研究的任务及指数体系成立的需要,一般按如下方法固定同度量因素: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以相应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3分)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以相应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
(3分)2、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答:(1)进行相关分析时可以不分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共变关系,不必区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而回归分析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4分)(2)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只有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而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
(3分)(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而回归分析时,对一种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求得两个回归方程,一个为y 倚x 的回归,另一个是x 倚y 的回归。
(3分)五、计算题(5题,共50分。
要求写出公式、列出计算步骤, 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1、某企业按计划规定,全年管理费用比去年下降10%,实际执行较去年降低7%,问该企业管理费用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是否完成计划?(本题8分)计划完成程度=%.%%3210310171计划增减率1实际增减率1=--=±±该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03.32%,由于这是一个费用指标,该企业尚未完成计划。
2、某企业1-7月份的总产值和工人人数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该企业上半年月均劳动生产率。
(本题8分)上半年劳动生产率=%40.534124603243266067067069468271627246)40904070408040504040(4000=⨯=++++++⨯+++++3、已知某市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2006年增加为10890万元,零售物价上涨 4.5%,试推算该市零售额总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值。
(本题10分)价格指数:%.5104pq p q K 0111P ==∑∑()∑∑===万元0510421510410890K pq p q p1101.%. (3分)价格变动对零售总额的影响:()∑∑=-=-万元)95468051042110890pq p q 0111.. (2分)零售量指数为:%.%.%.%.181215104631265104860010890pq p q pq p q pq p q K 0111011001q=÷=÷=÷==∑∑∑∑∑∑ (3分) 零售量变动对零售总额的影响:万元)05182186005104218600510410890p q K p q pq p q 001101(..%.=-=-=-÷=-∑∑∑∑ (2分)4、某学院有4000名学生,随机不重复抽选10%,调查在校期间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篇数,所得分布数列入下表:试以95.45%(t=2)的概率推断:(1) 全校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人撰写论文篇数。
(2) 撰写论文数在6篇以上的比重。
(本题12分)4.⑴ (篇)96ffxX .==∑∑ ()194ffx x S 22.=-=∑∑097040004001400194N n 1n S 2x ..=⎪⎭⎫⎝⎛-⨯=⎪⎭⎫⎝⎛-=μ 0970296X 0970296....⨯+≤≤⨯- 篇篇097X 716..≤≤⑵ %70=p ()21.070.030.01=⨯=-∴p p()021700004725040004001400210N n 1n p 1p p ...==⎪⎭⎫⎝⎛-=⎪⎭⎫⎝⎛--=μ 02170270P 02170270....⨯+≤≤⨯-%.%.3474P 6665≤≤5、已知某企业连续6年的产量x (千件)和单位产品成本y (元)的资料如下:∑x=48,∑y=404,∑x 2 =400,∑y 2 =27226,∑xy=3214。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2)建立回归直线方程。
(3)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4)预测当产量为7千件时,单位产品成本(本题12分)答:⑴ ()()∑∑∑∑∑∑∑---=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γ93014096108404272266484006404483214622.-=⨯-=-⨯-⨯⨯-⨯=说明两变量高度线性负相关 ⑵ ()13196108x x n y x xy n b 22.-=-=--=∑∑∑∑∑ ()33768125133336781251333367x b y a .....=⨯+=⨯--=-=x 1313376y c ..-=∴(3)b 的经济意义:该企业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产品成本就平均降低1.125元(4)()元426871313376x 1313376y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