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制导.PPT
合集下载
精确制导技术

中美关系中的 一次重大事件 时间--1999年5月8日。 地点--我国驻南斯拉 夫大使馆(左图为被炸 弹炸毁后的情况)。 炸弹--美国“B-2A” 战略轰炸机投放5枚 JDAM,其中4枚爆炸。具 体型号为GBU-31(V), 弹重895Kg,其中炸药 429Kg。
三、导弹的分类 (一)按作战使命分类
V1、V2火箭(应为导弹)的主要参数
火 箭 V-2 长 (m) 14 重 时速 (t) (km/h) 12.5 3672 2.3 240 射程 (km) 350 280 弹头重 (t) 1 1 首次用于 战争时间 1944.9.8 1944.6.12
V-1 8.2
V-2火箭
V-1火箭
二、精确制导技术的定义
军 事
(一)履行法律规定
课
须
知
一、军事课(军训)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卫祖国、抵抗侵 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八章:“高等院校 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需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二条:“学校 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 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强 国防教育的内容。”
2、不遵守课堂纪律由教师酌情扣1-5分。
(四)军事理论课的考试和成绩:
考试形式为开卷。
军事理论课成绩(100%)由考试卷面分(占80%) 和平时考勤分(占20%)两部分组成。卷面分满分80分, 及格线为48分;考勤分满分20分,及格线为12分。这 两部分都必需达到及格线以上。
(五)补考和重修按教务处的统一规定进行。 三、军事课专用教室的管理: 教室提前30分钟开门,上课结束由教师锁门。
内 容 攻击目标 射 程 指 挥 权 战 略 导 弹 敌方纵深目标或反击 敌战略导弹 1,000km以上 国家最高统帅部 战 术 导 弹 战场范围内目标 1,000km之内 战役战区指挥员
航天飞机的制导与控制(ppt 70页)

间运输工具。
天 飞 机 首 飞 记 录 片
“
哥 伦 比 亚 ” 号 航
航天飞机系统整体外形结构如图10.1所示。轨道器 驮在外储箱上,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则平行地挂在外储 箱的两侧。当航天飞机竖立在发射台上时,整个系统依 靠助推器的尾裙支撑。整个系统全长56.14 m,高 23.34 m,起飞总质量2 000 t多,海平面的起飞总推力 为31,400 kN。航天飞机系统的整体几何尺寸也如图 10.1所示。下面分别针对航天飞机系统的三大部件:轨
轨道器由前、中、尾三段机身组成,如图10.2所示。 前段结构可分为头锥和乘员舱两部分,头锥处于航天飞 机的最前端,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和防热系统,前段的 核心部分是处于正常气压下的乘员舱。这个乘员舱又可 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驾驶台,有4个座位,中层是生活舱, 下层是仪器设备舱。乘员舱为航天员提供宽敞的空间, 航天员在舱内可穿普通地面服装工作和生活。一般情况 下舱内可容纳4至7人,紧急情况下也可容纳10人。
9.加速度计
在轨道器前电子设备舱装一套横向和法向加速度计, 用来测量和控制航天飞机的过载。加速度计量程为±1g, 精度为±0.06g。
总之,航天飞机上共配置以上9种敏感器30套,共 40个。
10.2.2 航天飞机系统的执行机构
1.主发动机和外储箱
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采用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 高压补燃氢氧发动机。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是一种可重 复使用的、高性能、可调节推力的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 机,它为航天飞机提供主要推力。每一架航天飞机上装 有三台主发动机,发动机的结构完全一样,它们的配置 位置如图10.2所示,位于轨道器的尾部。为了严格监控 三台主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调节其推力的大小和方向, 每台主发动机都有一套可整体更换的发动机电子控制器,
天 飞 机 首 飞 记 录 片
“
哥 伦 比 亚 ” 号 航
航天飞机系统整体外形结构如图10.1所示。轨道器 驮在外储箱上,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则平行地挂在外储 箱的两侧。当航天飞机竖立在发射台上时,整个系统依 靠助推器的尾裙支撑。整个系统全长56.14 m,高 23.34 m,起飞总质量2 000 t多,海平面的起飞总推力 为31,400 kN。航天飞机系统的整体几何尺寸也如图 10.1所示。下面分别针对航天飞机系统的三大部件:轨
轨道器由前、中、尾三段机身组成,如图10.2所示。 前段结构可分为头锥和乘员舱两部分,头锥处于航天飞 机的最前端,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和防热系统,前段的 核心部分是处于正常气压下的乘员舱。这个乘员舱又可 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驾驶台,有4个座位,中层是生活舱, 下层是仪器设备舱。乘员舱为航天员提供宽敞的空间, 航天员在舱内可穿普通地面服装工作和生活。一般情况 下舱内可容纳4至7人,紧急情况下也可容纳10人。
9.加速度计
在轨道器前电子设备舱装一套横向和法向加速度计, 用来测量和控制航天飞机的过载。加速度计量程为±1g, 精度为±0.06g。
总之,航天飞机上共配置以上9种敏感器30套,共 40个。
10.2.2 航天飞机系统的执行机构
1.主发动机和外储箱
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采用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 高压补燃氢氧发动机。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是一种可重 复使用的、高性能、可调节推力的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 机,它为航天飞机提供主要推力。每一架航天飞机上装 有三台主发动机,发动机的结构完全一样,它们的配置 位置如图10.2所示,位于轨道器的尾部。为了严格监控 三台主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调节其推力的大小和方向, 每台主发动机都有一套可整体更换的发动机电子控制器,
军事高科技

【二】 隐身技术
1.隐身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又叫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改变武器装
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 现距离缩短的技术。
分类: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电子隐身技术、可
见光隐身技术及声学隐身技术。
【二】 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的军事应用:
隐身武器装备主要是隐身作战飞机,此外还有导弹、火炮、 舰艇、坦克等武器装备也应用了隐身技术。
技术;地面传感器侦察监视技术。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
航空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使用航空器对空中、
地面、水面、水下情况进行侦察监视的技术。
1.航空侦察监视设备:主要有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激光扫描 相机、红外扫描装备、电视摄像机、合成孔径雷达、机载预警雷达等。 2.航空侦察监视平台:主要有有人驾驶侦察机、侦察直升机、无人驾驶 侦察机、预警机。
【一】 伪装技术
2.伪装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 在现代战争中,伪装被用来对付各种雷达设备、 光学相机、电视摄像机、红外扫描仪、热像仪等 光电设备的侦察,以及对付制导武器的攻击。 3、伪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侦察监视技术的进步,军事隐身伪装技术也 同步发展。未来伪装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伪装技术与武器装备的一体化、发展新的伪装技 术和研制新型的伪装器材。
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念
第二节 军事高技术分类 第三节 常见的军事高技术
4中队
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一】 军事高技术的概念: 军事高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是指建立在
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前科学前沿,以信息技 术为核心,对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其巨大推动作用的 高技术的总称。
复合制导技术

复合式制 导
复合制导式的 制导。可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弥补缺点,提 高制导精度。通常只适用于中程以上导弹。 复合制导可以按飞行过程三个阶段(初始段、中段 和末段)的不同特点,各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制导方 式;也可以中段和末段共同采用一种制导方式。可 以增大制导系统的作用距离,提高制导精度。有的导 弹还可以在一个飞行阶段同时或交替采用两种制导 方式以提高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使用能 力
复合式制导的主要类型
自主-寻的制导
主 要 类 型
遥控-寻的制导
惯性-遥控-寻的制导 惯性-地形或惯性-地图匹配制导 主动寻的-被动寻的制导
看大片
发展状况
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作战需求,复合 制导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其主要发展趋势是适应 导弹武器增大射程,提高命中精度,增强抗干扰能力和 反隐身等作战需求。例如,为了增大射程和提高精度, 美国最新的“战斧”巡航导弹已由过去的性制导+地形匹 配制导改成全球定位系统/性制导+数字景象匹配制导。爱 国者远程防空导弹已由原来的指令+TVM制导改成性制导 +毫米波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为了提高精确打击能力,美 国正在开发的小型巡航导弹“雪豹”将采用毫米波雷达/ 红外成象复合导引头。
复合制导的优势
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采用 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 系统。主要目的是提高制 导精度,在命中精度相同 的条件下,其作用距离比 单一制导的作用距离更远, 并可以增强导弹的抗干扰 能力。
制导方式
任何一种制导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采用复合制导 可扬长避短,更好地满足作战要求。如惯性制导的 优点是弹上设备简单,不易受外界干扰,但制导精 度随射程的增大而降低,特别是攻击活动目标时误 差更大。而寻的制导一般作用距离较短,但制导精 度较高。两者结合运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导弹的 命中精度。对于一种导弹,当其彩不同的制导方式 或不同信息源完成导弹制导时称为复合制导。
大学生军事教程(本科)讲义第五章信息化战争2024新版

包括完善军队信息网络体系、提升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等,为信息化战争提供有力支撑 。
推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
通过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实现各军兵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军队 的整体作战能力。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军 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大学生军事教程(本科)讲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contents
目录
• 信息化战争概述 •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发展 •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变革 •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调整 • 信息化战争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定义与特点
信息化战争定义
信息化战争对现代军事影响
改变了作战方式
信息化战争打破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实现了超视距、非接触、非线性的远 程精确打击。
提高了作战效能
信息技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 网络化、隐身化水平,增强了军队的 作战效能。
加强了联合作战能力
信息化战争要求各军兵种之间实现高 度融合和协同作战,提高了联合作战 能力。
对军队建设提出新要求
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官兵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2 信息化战争中的 信息技术应用
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01
包括定义、作用、分类等内容。
侦察监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02
详细介绍侦察监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如传感
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等。
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作战平台
末制导炮弹、末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炸弹 等,它们利用先进的制导技术,实现精确 打击目标。
推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
通过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实现各军兵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军队 的整体作战能力。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军 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大学生军事教程(本科)讲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contents
目录
• 信息化战争概述 •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发展 •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变革 •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调整 • 信息化战争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定义与特点
信息化战争定义
信息化战争对现代军事影响
改变了作战方式
信息化战争打破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实现了超视距、非接触、非线性的远 程精确打击。
提高了作战效能
信息技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 网络化、隐身化水平,增强了军队的 作战效能。
加强了联合作战能力
信息化战争要求各军兵种之间实现高 度融合和协同作战,提高了联合作战 能力。
对军队建设提出新要求
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官兵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2 信息化战争中的 信息技术应用
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01
包括定义、作用、分类等内容。
侦察监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02
详细介绍侦察监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如传感
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等。
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作战平台
末制导炮弹、末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炸弹 等,它们利用先进的制导技术,实现精确 打击目标。
精确制导技术.ppt

高技术 射程远
价格交换比
1
: 244
M-1坦克 造价244万美元
“陶-2”反坦克导弹 造价1万美元
价格交换比
1
“飞鱼”反舰导弹 造价20万美元
: 1000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造价2亿美元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 巡 洋 舰 造价8千5百万美元
价格交换比
1: 95
“虎鱼”鱼雷
造价90万美元
1 1
反射
缺点:制导距
离受弹上发射机攻率 的限制,且弹上导引 装置复杂。
导弹
法国“飞鱼”
半主动寻的制导
优点:初始照 半主动寻的制导, 是指利用 射能源在弹外,可使
目标
弹外导引站向目标发射能量,并接收目标 发射机功率更大,天 反射回来的能量,形成导引信号,控制导 线方向性更强,导引 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距离加大。
六是精确制导武器改变军事力量平衡的 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和重要。 七是精确制导武器促进了常规威慑力量 的形成。
: 29
固定翼飞机(24架)
“麻雀”空空导弹(71枚)
价格交换比
: 94
固定翼飞机(9架)
“响尾蛇”空空导弹(22枚)
高精度 高效能
精确 威力大 制导武器 的特点
高技术 射程远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制导系统可以小 型化,在炮弹的弹头上也能装自寻的系统; 而计算机微型化,给在60年代基本上快被淘 汰的巡航导弹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其精度可 高达30米。同时探测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技 术也为制导精度和抗电子干扰提供了条件。
高技术 射程远
“战斧”巡航导弹,射程为2500 千米,精度可达30米;激光制导炸弹和 制导炮弹的理论命中误差仅为1米。
二战时期,B-17轰炸机投弹误差是 1000米左右。 越南战争中,F-105轰炸机投弹误 差为100米。 海湾战争中,F-117投掷激光炸弹 误差仅为1-2米。
军事高科技ppt_军事作业

• 高能激光武器的特点:
• -攻击速度快 • -命中精度高 • -稳定性能好 • -污染程度低 • -抗干扰能力强 • -使用成本低
• 高能激光武器的分类
• (1)按军事用途分类: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 • 战术激光武器——打击距离在数公里至20公里之间,用于地基、车载、舰
载或机载,对付战术导弹、低空飞机、坦克等战术目标。 • 战略激光武器一般具有天基部件(部署在距地面10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主
三: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 (一) 激光技术 • (二) 影身技术 • (三) 航天技术 • (四) 电子对抗技术 • (五) 核、生、化技术 • (六) 超导技术 • (七) 指挥自动化技术
激光技术
• 高能激光武器的基本概念
• 又叫强激光武器或激光炮,是利用高能激光束摧毁飞机、 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
• 军用卫星——指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 统称。
• (1)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
地球卫星。
• (2)通信卫星
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无线电通
信称为卫星通信,用作微波中继站的卫星称为通信卫星。
• (3)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是为航天、航空、航海、
巡航导弹和洲际导弹等提供导航信号与数据的卫星。
要用于远程战斗,打击距离近则数百公里,远达数千公里,破坏在空间轨 道上运行的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 • (2)按部署方式分类 • 天基高能激光武器——空间防御和攻击 • 地基高能激光武器——地面防御和攻击 • 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空中防御和攻击 • 舰载高能激光武器——海上防御和攻击 • 车载高能激光武器——攻击敌人的坦克群或者火炮阵地。
• 3.几种主要的隐身技术: • (1)雷达隐身技术 • 外形隐身技术 • 材料隐身技术 • 抑制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术 • (2)红外隐身技术 • (3)电子隐身技术 • (4)可见光隐身技术 • 4.隐身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 首先,隐身武器装备突防能力提高,使战争突然性增大。 • 其次,隐身技术对侦察探测及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 • 再次,隐身技术使侦察与反侦察及电子对抗更加激烈。 • 5.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 从总体上看,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 一是扩展雷达隐身技术的频段; • 二是发展目标信息特征测量技术; • 三是进一步综合运用多种隐身技术,实现全方位、多功能隐身; • 四是降低隐身装备的成本。
• -攻击速度快 • -命中精度高 • -稳定性能好 • -污染程度低 • -抗干扰能力强 • -使用成本低
• 高能激光武器的分类
• (1)按军事用途分类: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 • 战术激光武器——打击距离在数公里至20公里之间,用于地基、车载、舰
载或机载,对付战术导弹、低空飞机、坦克等战术目标。 • 战略激光武器一般具有天基部件(部署在距地面10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主
三: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 (一) 激光技术 • (二) 影身技术 • (三) 航天技术 • (四) 电子对抗技术 • (五) 核、生、化技术 • (六) 超导技术 • (七) 指挥自动化技术
激光技术
• 高能激光武器的基本概念
• 又叫强激光武器或激光炮,是利用高能激光束摧毁飞机、 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
• 军用卫星——指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 统称。
• (1)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
地球卫星。
• (2)通信卫星
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无线电通
信称为卫星通信,用作微波中继站的卫星称为通信卫星。
• (3)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是为航天、航空、航海、
巡航导弹和洲际导弹等提供导航信号与数据的卫星。
要用于远程战斗,打击距离近则数百公里,远达数千公里,破坏在空间轨 道上运行的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 • (2)按部署方式分类 • 天基高能激光武器——空间防御和攻击 • 地基高能激光武器——地面防御和攻击 • 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空中防御和攻击 • 舰载高能激光武器——海上防御和攻击 • 车载高能激光武器——攻击敌人的坦克群或者火炮阵地。
• 3.几种主要的隐身技术: • (1)雷达隐身技术 • 外形隐身技术 • 材料隐身技术 • 抑制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术 • (2)红外隐身技术 • (3)电子隐身技术 • (4)可见光隐身技术 • 4.隐身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 首先,隐身武器装备突防能力提高,使战争突然性增大。 • 其次,隐身技术对侦察探测及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 • 再次,隐身技术使侦察与反侦察及电子对抗更加激烈。 • 5.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 从总体上看,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 一是扩展雷达隐身技术的频段; • 二是发展目标信息特征测量技术; • 三是进一步综合运用多种隐身技术,实现全方位、多功能隐身; • 四是降低隐身装备的成本。
(师大)精确制导技术4

反射
缺点:制导距
离受弹上发射机攻率 的限制,且弹上导引 装置复杂。
导弹
法国“飞鱼”
半主动寻的制导
优点:初始照 半主动寻的制导,是指利用 射能源在弹外,可使
目标
弹外导引站向目标发射能量,并接收目标 发射机功率更大,天 反射回来的能量,形成导引信号,控制导 线方向性更强,导引 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距离加大。
操纵员 观测仪 指令仪 无线电指 令发射机
摄像机
美国“小牛” 空地反坦克导弹
电视指令制导
通过导线将导引信号(指令) 传输给导弹,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的制导。利用目视或红外测角仪 跟踪目标,当导弹偏离瞄准线时, 则操纵控制盒,给出与偏离的大 小方向相应的控制指令,由导线 传输到弹上,操纵导弹飞回瞄准 线,直至命中目标。
美国BGM-109C “战斧”巡航导弹 加装GPS接收机 和天线系统 CEP下降为3米
JDAM
B-2A
6、复合制导
是在同一飞行阶 段,同时或交替采用 几种不同的制导。 是在飞行弹道
初始段 串联复合制导
并联复合制导
中段
末段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 制导方式。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 惯性制导 + 红外成像自动寻的末制导 法“飞鱼”反舰导弹: 惯性制导 + 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俄SA-12(斗士)地空导弹: 无线电指令遥控制导 + 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利用导引站发射激光束 偏离 特点:激光波束发散角小, 照射目标,弹上导引装置控 方向性好,精度高。但激光波束 制导弹沿激光波束中心线飞 易被吸收和散射,易受空间环境 激光 向目标的制导。 激光束 (烟尘污染等)和气象条件(云、
给出导 引信号 接收器
雾、雨)的影响。
缺点:制导距
离受弹上发射机攻率 的限制,且弹上导引 装置复杂。
导弹
法国“飞鱼”
半主动寻的制导
优点:初始照 半主动寻的制导,是指利用 射能源在弹外,可使
目标
弹外导引站向目标发射能量,并接收目标 发射机功率更大,天 反射回来的能量,形成导引信号,控制导 线方向性更强,导引 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距离加大。
操纵员 观测仪 指令仪 无线电指 令发射机
摄像机
美国“小牛” 空地反坦克导弹
电视指令制导
通过导线将导引信号(指令) 传输给导弹,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的制导。利用目视或红外测角仪 跟踪目标,当导弹偏离瞄准线时, 则操纵控制盒,给出与偏离的大 小方向相应的控制指令,由导线 传输到弹上,操纵导弹飞回瞄准 线,直至命中目标。
美国BGM-109C “战斧”巡航导弹 加装GPS接收机 和天线系统 CEP下降为3米
JDAM
B-2A
6、复合制导
是在同一飞行阶 段,同时或交替采用 几种不同的制导。 是在飞行弹道
初始段 串联复合制导
并联复合制导
中段
末段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 制导方式。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 惯性制导 + 红外成像自动寻的末制导 法“飞鱼”反舰导弹: 惯性制导 + 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俄SA-12(斗士)地空导弹: 无线电指令遥控制导 + 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利用导引站发射激光束 偏离 特点:激光波束发散角小, 照射目标,弹上导引装置控 方向性好,精度高。但激光波束 制导弹沿激光波束中心线飞 易被吸收和散射,易受空间环境 激光 向目标的制导。 激光束 (烟尘污染等)和气象条件(云、
给出导 引信号 接收器
雾、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战效能好
精确制导武器虽然技术较一般武器复杂,制造成 本高,但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较高的直接命中 概率,因而它的作战效能好、经济效益高。同无 制导的武器相比,精确制导武器在完成同一作战 任务时,其弹药消耗量小,所需作战费用远远低 于常规弹药
• 精确制导武器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使 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 能 • 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将被速战速决取代 • 远程火力袭击的突然性空前增大 • 传统重型兵器受到严重威胁 • 相对节约成品,减少附带伤亡
直接命中概率高。 这是精确制导武器名称的根本由来,也是精确制导武 器最基本的特征。目前,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确制导 武器其命中概率可达80%以上,激光制导炸弹和电 视制导炸弹,其圆概率偏差约在2米以内。 具有自主制导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毫米波制导系统、红 外探测器以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的采用,精确制导武 器通常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自主制导能力,它 可完全依靠弹上的制导系统独立自主地捕捉、跟踪 和击中目标,不需要人工或其它辅助设备进行干预。
所谓“精确制导”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 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 的飞行方向、姿态、 高度和速度,引导其 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 的军用技术。 按照不同控制导引方 式可概括为自主式、 寻的式、遥控式和复 合式等四种制导。
• 精确制导武器(Precision Guide Weapon)这一 精确制导武器(Precision Weapon) 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争 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争 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炸弹。由于它具有精确的 制导装置,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作战效果,因 而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我军对精确制导武器的 定义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 定义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 以上的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