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机房解决方案
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

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房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设施,承担着承载和保护信息系统的重要任务。
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成为了当前企业建设机房的重要选择,其具有灵活、高效、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企业。
本文将围绕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探讨其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应用优势。
一、设计原则1. 灵活性:模块化机房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扩展。
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机房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如服务器区、网络区、存储区等,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运行,方便进行单独维护和升级。
2. 可靠性:模块化机房设计需要保证设备和系统的高可靠性,采用冗余设计和容错机制,确保在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下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可扩展性:随着业务的发展,机房需要不断扩展,模块化设计应该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能够方便地增加新的模块或设备,而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
二、实施步骤1. 现场调研:在进行模块化机房设计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包括机房位置、空间大小、供电、供水、排风等基础设施情况,以及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模块化机房设计方案,包括机房布局、设备选型、供电系统、制冷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设计,并进行预算和成本控制。
3.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合适的设备和系统,并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4. 系统集成与测试:对机房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包括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测试,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5. 运维管理:完成机房的设计和实施后,需要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设备监控、故障处理、安全管理等,确保机房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三、应用优势1. 灵活高效:模块化机房设计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提高运维效率和业务灵活性。
2. 节能环保:模块化机房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能够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弱电安防--微模块机房全面解决方案

微模块机房全面解决方案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由机柜、密闭通道、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综合布线和消防系统组成。
单个模块化数据中心按照最大28台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综合布线柜)配置。
该模块(不包括UPS)占地面积为35m2,加上模块外维护通道和给模块内空调供电的PDF 柜,总占地面积不超过55m2,模块总高度不超过2.65m。
机柜数量可根据客户需求成对减少。
模块化数据中心组成示意图02机柜(1)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最大可配置28台机柜,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和综合布线柜。
(2)机柜外观模块化数据中心配置的机柜尺寸统一,机柜符合IEC60297-1标准,采用前后风道。
机柜外观如图所示。
机柜外观图(3)机柜特性机柜满足如下特性:前后门通风率70%。
机柜内后部可安装两条竖装PDU。
机柜的垂直安装立柱上标示有每个“U”的准确位置。
机柜的前门、后门及侧板均可锁定,只能用提供的专用钥匙打开。
机柜静载不小于1300kg。
(4)机柜技术指标03密闭通道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密闭通道主要由端门和天窗组成。
(1)端门密闭通道的端门分为拉门和双开门两种方案,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选配。
拉门尺寸:高×宽×深=2050mm×1600mm×42mm。
拉门采用拉结构,以机柜为载体,安装上下轨道,保证密闭通道系统的自身独立性。
门板由1.5mm冷轧钢板折弯而成,中间安装钢化玻璃,保证通道内区域的可视性。
拉门外观示意图双开门尺寸:高×宽×深=2050mm×1500mm×42mm。
双开门整体与机柜通过螺钉联接,可以保证系统的独立性。
门板中间镶嵌钢化玻璃,保证通道的可视性,并且钢化玻璃能很好的满足消防应急要求。
门板下部安装密封毛刷,可以提高模块的密闭性。
双开门外观示意图(2)天窗密闭通道采用平顶结构方案。
平顶天窗尺寸:高×宽×深=350mm×1350mm×600mm。
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及流程

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及流程一、引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机房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设施,承担着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等重要功能。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变革,模块化机房成为了当前建设机房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就模块化机房的实施方案及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模块化机房概述模块化机房是指将传统机房的建设方式模块化,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建设和维护,从而实现快速部署、灵活扩展和高效运维的目的。
模块化机房通常包括机柜模块、供电模块、制冷模块、网络模块等,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组合,满足不同规模和功能的机房建设需求。
三、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1. 选址规划选址是模块化机房建设的第一步,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供电情况、网络接入等因素。
合理的选址规划可以为后续的建设和运维提供便利。
2. 设计方案在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制定,包括机房布局、机柜配置、供电系统设计、制冷系统设计、网络架构设计等内容。
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可靠、高效的原则,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
3. 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工作,包括机柜、UPS、空调、网络设备等。
在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品质和兼容性,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施工建设施工建设是模块化机房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四、模块化机房实施流程1. 选址规划- 调研周边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 考察供电情况,确保有稳定可靠的供电条件;- 确定网络接入方式,满足机房的网络需求。
2. 设计方案- 制定机房布局方案,包括设备摆放、通道设置等;- 设计供电系统,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制冷系统,保证机房的温度和湿度处于合适的范围;- 设计网络架构,满足机房的网络通信需求。
3. 设备采购-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清单编制;- 发布设备采购公告,进行设备供应商的比选;- 签订采购合同,确保设备的品质和服务。
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

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机房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机房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承载着重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是信息技术和数据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加,传统的机房建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因此,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应运而生。
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机房建设理念,通过将机房划分为多个模块,并使用标准化的模块化设备和系统,实现了机房的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
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不仅可以减少机房建设的时间和成本,还可以提高机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企业和机构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因此,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已成为当前机房建设的主流趋势。
二、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的架构特点1. 快速部署: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将整个机房划分为多个标准化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独立部署。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以大大加快机房的建设速度,有效控制项目实施周期。
2. 灵活扩展: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采用了可缩放的设计理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加或减少机房的模块数量,实现了可持续的扩展能力。
3. 标准化: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使用标准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每个模块都具有统一的规格和接口,方便进行组合搭建和设备升级。
4. 可靠性: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采用了多重冗余设计,保证了机房设备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且,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还支持设备热插拔和在线维护,可以有效提高机房的可用性。
5. 精细化管理: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支持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能够实现对机房设备的实时监测和预测维护,大大减少了运维成本和风险。
三、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的具体实施1. 网络模块:网络模块是模块化机房工程方案的核心部分,负责提供整个机房的互联网接入和内部网络连接。
网络模块中包括了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网络设备,以及不间断电源、冷却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
这些设备和系统都是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搭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
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范本

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模块化机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
模块化机房具有灵活、高效、可扩展等特点,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实施方案1. 设计理念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以模块化为核心,通过标准化、预制化的方式,将数据中心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分离,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
同时,结合自动化管理和智能监控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对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需求,确定模块化机房的规模和功能。
(2)设计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模块化机房的设计规划,包括机柜布局、冷热通道设计、供电系统规划、制冷系统设计等。
(3)设备采购:根据设计规划的结果,进行设备采购,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UPS、制冷设备等。
(4)施工建设:进行模块化机房的施工建设,包括机柜安装、设备接入、制冷系统安装等。
(5)系统集成:对模块化机房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系统集成,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
(6)测试验收:对模块化机房进行全面测试和验收,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3. 实施要点(1)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机房的设计应该遵循标准化原则,确保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2)预制化建设:模块化机房的建设应该采用预制化的方式,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3)智能化管理:模块化机房应该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机房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4)安全可靠:模块化机房的建设应该符合安全可靠的原则,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4. 实施效果通过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的实施,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总结模块化机房实施方案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微模块化机房解决方案

微模块安装、配电间设备、配套设备安装
气体消防、大屏幕配套设备安装
项目安装调试完成
附加其他机房效果图
附加其他机房效果图
附加其他机房效果图
附加其他机房效果图
附加其他机房效果图
附加其他机房效果图
模块化机房解决方案(效果图)
仅供参考
方钢隔断基础焊接、防尘漆、楼板防水、保温
方钢隔断加防火木板、天花吊顶12MM钢化玻璃隔断固定
机房接地网、灯盘安装
设备承重底座焊接
机房5面做防水、保温处理、线槽
机房5面做防水、保温处理、线槽
基础建设完成(装修、新风)
微模块冷通道安装(透视图)
冷通道内部
模块化机房建设方案

模块化机房建设解决方案目录一、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1)1.1系统简介 (1)1.2项目概况及需求分析: (1)1.3设计理念 (2)1.3.1设计目标 (3)1.3.2设计依据 (3)1.4概述 (4)1.4.1模块化机房的特点和优势 (4)1.4.1.1模块化机房与传统机房对比 (5)二、建设方案 (6)2.1平面布局方案 (6)2.1.1平面布局说明 (7)2.1.2模块化单元 (8)2.2模块化机房建设 (9)2.2.1制冷方案 (9)2.2.1.1封闭通道子系统 (10)2.2.1.2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17)2.2.1.3新风系统设计 (19)2.2.2供配电建设方案 (22)2.2.2.1模块化UPS (23)2.2.2.2 UPS后备电池 (26)2.2.2.3接地系统 (27)2.2.2.4防雷系统 (28)2.2.3机柜子系统 (31)2.2.3.1消防系统 (33)2.2.4动环监控子系统 (35)2.2.4.1监控系统概述 (37)2.2.4.2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37)2.2.4.3UPS监测 (40)2.2.4.4精密空调监控 (41)2.2.4.5温湿度监控 (42)2.2.4.6消防监控系统 (42)2.2.4.7漏水监控 (43)2.2.5机房装修设计 (44)2.2.5.1地板 (46)2.2.5.2墙面 (48)2.2.5.3门窗 (49)2.2.5.4辅助照明需求 (49)2.2.5.5机房照明及应急照明系统 (50)2.2.6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52)2.2.6.1布线系统 (52)2.2.6.2模块整体实物图 (54)一、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1.1系统简介现在公交、交通、税务各部门各建设一个自己的数据中心, 资源和应用都是固定对应的。
一旦某个部门的设备负载过高, 只能在原基础上增加设备扩容来解决, 那么采用云计算数据中心, 资源和应用都是共享并动态分配的, 这个部门超负荷时完全可以共享其他部门空闲的资源, 无需额外增加设备。
一体化模块机房解决方案

一体化模块机房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本次为新建机房面积约50平方米。
二、方案规划设计为了减少机房改造的工程量,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结合目前机房现状,本方案建议采用“智能”密闭机柜的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设计,采用列间空调制冷,封闭冷热通道的形式,制冷优化,高效节能;模块设计,占地面积小;机柜封闭,安全可靠。
智能架构:采用机架式UPS+列间空调+冷热通道封闭。
“智能”正面图“智能”气流分布组织图三、关键产品选型3.1、U PS机房配置1台KE1ONG20KVA机架式UPS,可放在机柜内部。
电池配置1组16节IooAH蓄电池,单机满载后备时间为30分钟,配合博微机架式电池箱使用,UPS主机+电池均放置在机柜内。
(20KVA满载延时30分钟,电池可放在服务器机柜,如要延时1个小时以上建议电池独立摆放)。
3.2、列间空调本次机房按照B级标准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对中心机房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计算机开机时机房的室内温湿度:3.3、总热负荷的计算本机房主要的热负荷来源于设备的发热量及维护结构的热负荷。
因此,我们要了解主设备的数量及用电情况以确定精密空调的容量及配置。
根据以往经验,除主要的设备热负荷之外的其他负荷,如机房照明负荷、建筑维护结构负荷、补充的新风负荷、人员的散热负荷等,如不具备精确计算的条件,也可根据机房的面积按经验进行测算。
针对本项目,核心机房我们按照每台机柜3KW的设备容量进行计算:设备需要制冷量Q1机柜设备容量(KW)Xo.8房间需要制冷量Q2:主机房面积X(0.12∙0.18KW∕m2之间)机房需要总冷量:设备需要制冷量Q1+房间需要制冷量Q2综合以上数据,考虑该模块化后期的设备扩展,建议本次模块化机房的精密空调配置采用1台8.5KW制冷量。
3.4、方案配置清单四、“智能”微模块解决方案特点及优势说明4.1、微模块解决方案特点说明:⑴端到端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完整的供配电、制冷、机柜、监控产品,各组件之间无缝集成,确保了解决方案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能效;(2)快速部署IT资源以支撑业务快速的发展一—无需建设机房,快速部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V, 120V, 220V, 230V, 240V, 277V
50 Hz or 60 Hz
No. of Configuration
OPERATION Permissible Overload Efficiency Transfer Time ENVIRONMENT Operation Noise level TECHNICAL STANDARD General & Safety EMC DIMENSIONS (mm) Height X Width X Depth 1400 X 550 X 830
10
隱藏式並櫃功能
• • •
無須額外配件 安裝簡單快樂,單人即可完成 工藝水平高,輕易保持正面平整
11
PDU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Basic, Metered type. Full Rack & Half Rack vertical configuration.
Zero-U Solution conserving valuable space.Biblioteka 箱體 A20kVA
40kVA
60kVA
80kVA
最多6個模塊
箱體 B
20kVA
120kVA
21
NH+ UPS (20~120 KVA)
Power Rating: 20/40/60/80/100/120KVA Up to 6 Modules Work In Parallel In One Single Cabinet Hot-swappable power modular design N + X Parallel Redundant Function (Maximum Output Power: 480KVA) High Input Power Factor: > 0.99 Low Input Current THD: < 3% AC – AC Efficiency > 94% Hi-Resolution LCD Display (320x240) Dual Input – Separated Rectifier and Bypass Input Build-in Manual Bypass Switch Built-in SRAM (W/ RTC) up to 500 event logs Redundant Aux. Power & Static Switch Control Circuit Battery Independent Local and remote emergency power off function Fan Speed Control
Rack
Management
PDC PDU
Cooling
5
電力配置架構
PDU
UPS1
STS
PDC Rack Cabinet
UPS2
6
台達智慧型機櫃
•
• • • • •
尺寸規格: - 42U, 19”(600mm)或23”(800 mm), 1100 mm深 - 承載動態 1000kg,靜態1420 kg以上的結構體 - 兩片式後門 - 可調整水平駐腳 - 帶 “U” 標示的立柱 - 依據EIA-310 ,符合19”設備用機櫃 整合接地線,環境管理器 ,PDU等設備安裝 前後門可超過130度開啟角 防震功能 前後門超過70%的開孔率,降低熱點問題 IP20等級
介面
• LED 顯示 • 通訊連接(SNMP)
13
PDC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14
PDC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PDC-A Type Built-in 2x42 pole Panelboard with 30~125KVA Transformer.
Temp. Gradient
Raise Floor GL Air Pressure Drop
24
Air Distribution Unit
Front
Rack Back
• • • • • • • • • •
Air volume around 1000 CFM Power Supply for controller and DC fan Input Voltage:100~240 Vac Remote Temperature :20~25 ℃,Probe cable Length 3 meter Source Air Temperature:10~20 ℃ Fan Status and Alarm dry contact Fan speed control function 500 Kg level Aluminum grate (Raise floor) Temperature set up function Status and Alarm LED
Current meter and com. ports
Capable of firmware upgrade.
12
方便快速的配電系統
• • • • • 多種的輸入規格,適應不同的配電環境 免工具安裝 0U配電設計, 免佔機櫃空間 適合刀片式伺服器等高密度運用 LED電流顯示
線纜整理 無熔絲斷路器保護
other environmental devices • Support RS232 or RS485 communication • Can be extended up to 10 EnviroProbes • Compatible with SNMP card
Two 7-Segment and six LED monitor PDU power of RMS current ,status and overload condition.
Two serial ports - one for local set-up and configuration and one for attachment of the optional SNMP module.
模組化機房解決方案
2010 April
1
簡報內容
•資料中心系統架構 •資料中心基礎建設解決方案
機櫃系統 PDU,PDC及STS配電 模組式UPS 空調輔助送風設備 環境及設備管理系統架構
•機房解決方案新概念 •解決方案說明 •問與答
2
電力配置架構
PDU
UPS1
STS
PDC Rack Cabinet
16
Control Panel of STS
17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Capacity (A) SOURCE INPUT Source I/P Nominal Voltage Nominal Frequency 3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 500 - 630 800
3 Phase + N + E
110% 60 Mins, 125% 10 Mins, 150% 2 Mins, 200% 5 Sec 99% [Linear Load & PF = 0.8] 2 ms [typical] 0° C to 40° C < 55 dB
IEC 62310-1 & UL 1008 IEC 62310-2
快拆扣環
安全鎖
9
頂部線纜優化佈建
•標準化頂部佈線系統,替代線纜槽架功能,提供更快速、經濟的
頂部佈線解決方案 •整合電力、資料及光纖線纜槽佈置設計,實現強弱電分開設計
•免工具快拆式蓋板,可
隨線纜數量與入口位置
•線槽入出口直通
線纜位置
•線槽入出口直通線纜位置 •快拆式頂部蓋板,可滿足更大容量的佈線需要
PDC-B Type Built-in 4x42 pole Panelboard with 150~300KVA Transformer.
With standard 42 pole Panelboard Graphic LCD display Branch circuit monitoring
22
性能 - 效率 (Efficiency)
• 負載 15% , 效率已高達 90% • 常用性 40~60%負載, 效率高達 94%
23
Down Flow CRAC Barrier
Ceiling
Lack Air Volume
Rack Rack
Air Mixing Rack Short Current CRAC
EPO and REPO function Built-in TVSS module Optional built-in Transformer
15
Static Transfer Switch
Features:
• •
• • • • • • • • •
Power Rating: 30~300A, 400~800A Redundant DSP controller to maximize the system reliability Redundant Aux. power supply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Short transfer time (typically 2 ms after line failure) Build-in bypass circuit breakers to provide continuous non-break operation during STS maintenance Local And Remote Emergency Power Off (EPO) Function Intelligent multi-speed cooling fan control Built-in SRAM (w/ RTC) up to 1500 event log Multi-language and user-friendly graphic LCD display Programmable status dry contact output RS232 & RS485 Communication 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