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
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研究及其干预策略

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研究及其干预策略关键词哮喘患儿心理行为干预策略根据哮喘患儿的气质特征、行为特点以及社会生活特点,制订出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干预策略,旨在使哮喘的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尽管近年来哮喘的治疗不断规范,但哮喘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仍在不断增长。
从病因学来讲,哮喘是由遗传、呼吸道感染、特异性体质、环境污染和其他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疾病。
但就哮喘儿童本身因素而言,还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哮喘又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
疾病反复发作及长期的药物治疗对哮喘儿童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各种心理因素又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哮喘儿童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研究哮喘患儿的气质特点: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上。
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代表着个体行为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倾向。
环境因素及自身慢性疾病对气质类型及气质维度均有一定的影响。
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特点。
目前关于哮喘儿童气质特点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尽管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对于哮喘儿童气质特点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国内刘灿霞、范群等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哮喘患儿中发生缓慢型、麻烦型和中间偏烦型等气质类型的比例明显偏高。
哮喘儿童在趋避性、适应性和情绪性质(心境)等气质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
哮喘儿童的气质比正常儿童更消极。
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种族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气质可能在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哮喘患儿的行为特点:儿童的行为包括了孩子在各种社交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包括了孩子的思想情感等内部活动。
儿童行为既与儿童自身的先天因素有关,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任。对年龄较小的患儿 , 医护人员要主动亲近 、 爱抚 , 使其对医
护人员产生亲切感 。
1 . 对婴幼儿的治疗手法 宜轻柔 ,尽量允许母亲 陪住 , .3 3 鼓励母乳 喂养 , 通过抱抱 、 摸摸 、 微笑 、 游戏 和对患儿说话 进行
哮 喘儿 童 的心理 特 征及 护 理
马 秀英 粱 敏 王 军
( 枣庄市薛城 区人 民医院 , 山东 枣庄 2 7 0 ) 7 00
【 摘要】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 , 通过心理护理
缓解哮喘儿童的症状。方法 4 例 哮喘儿童针对不 同年龄 儿 8
童 心 理 特征 分别 给 予 心 理 护理 。结 果 通 过 心 理 护 理 , 同年 不
身上 。
2 结 果
发哮喘发作 的主要 因素 中 , 外源性过敏 因素 占 2 %, 9 呼吸道感 染 占 4 %, 0 心理 因素 占 3 %, 0 他还进一步发现 , 在不 同时期的疾 病过程 中心理 因素起重要作用 的病例 占 7 % O 。 近年来 , 我科 在临床实践 中应用心理护理方 法 , 结合哮喘 儿 童的心理特征 , 帮助哮喘儿童 克服心理障碍 , 减轻 和消除对 哮喘的恐惧 , 使之配合药物治疗 和管理 , 取得 了良好 的临床效
童 心理 特 征 实 施 心 理 护 理 。 1 心理 特 征 . 2
支气管哮喘是指临床表现为发作性 , 带有哮 鸣音 的呼气性 呼吸困难 , 持续 时间长短不一 , 病因复杂 , 除特 的发病 因素 。支气管
1 . 哮喘患儿常有情绪障碍 , .1 2 主要为焦虑 、 抑郁 , 可伴有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摘要】目的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方法抽取住院哮喘患儿65例,研究其心理特点后将其分为分为焦虑恐惧、自卑抑郁、躁动脆弱三个类型。
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通过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护士对哮喘患儿千篇一律的护理模式。
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复发,巩固治疗效果,使预后向良性方面发展,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标。
结论对哮喘患儿因地制宜的采取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见于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1]。
由于该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生理及心理发育,可导致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为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对我科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心理调查,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抽取我院住院哮喘患儿65例,男孩30例,女孩35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岁,其中学龄前期儿童46例,学龄期儿童19例。
1.2 方法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特点有焦虑恐惧、自卑抑郁、躁动脆弱等。
2 心理特点2.1焦虑恐惧型患儿病后到医院,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有过吃药、打针的痛苦经历,即会条件反射的产生焦虑和恐惧,害怕医护人员,甚至在别人无意识的暗示下会导致类似哮喘症状的发作,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安,不配合治疗,有的家长病急乱求医、滥用药物等,延误了患儿的病情。
2.2自卑抑郁型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患病后倍受长辈的溺爱迁就,致使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
此外,患儿在学习期间哮喘反复发作常常会影响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使其感到自卑,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有部分儿童的家长因其久病不愈表现厌烦或责怪,而导致患儿自卑。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干预

参 考文 献 [ 1 ] 李 兆 申. 积极 开 展 急 性胆 源 性 胰腺 炎 的 内镜 治疗 [ J J . 胰 腺 病 学,
2 0 1 2 , 2 ( 2 ) : 6 5 .
[ 2 ] 薛 鸿鹏 , 陆 以霞 , 任 旭, 等. 急性 胆 源性 胰 腺炎 早 期 内镜 下 介入 治 疗研 究 [ J J . 中国医学 装备 , 2 0 0 7 , 4 ( 6 ) : 2 7 — 2 9 .
儿童哮 喘是一种慢 性变态 反应性气道 炎症 ,由于其症状 主要为患 儿咳 嗽、胸闷及 呼吸 困难反 复发作 ,造 成儿童 紧张心理正 在影响着 哮 喘儿童 的身心健康 ,并 已引起儿科 医生 和心理学 家的高度重 视 。我 院 自成立呼 吸哮喘 专科 以来 ,对 哮喘儿童 心理干预做 了大量 的研究与观 察 ,发现哮 喘儿童 的心理 障碍 不仅仅表 现在发病 时 ,在哮喘 发作间 隙 期 患儿仍存 在着多种 心理 障碍 ,根据每个 患儿的 心理 特征 ,结合其具
中需要 正确 的选择 插管 插入 的方 向 ,进 入 胆管 后再 施行 造影 ,对 于
统 计 学结果 表 面与对 照 组的 比较具 有 显著性 差异 <0 . 0 5 )
肌痉 挛 , 使胆 汁排 出障碍胆道内压 力超过胰管 内压力 ( 正常胰管 内压力 高于胆 管内压 ),导致胆汁逆流入 胰管内引发胰腺炎。二是胆石从胆道
5 1 0 ・临床研究 ・
例 ,男2 5 例 ,女 1 7 例 ,年 龄6 - 1 3 岁 ,平均 1 0 . 8 岁 。两组患儿 的性 别 、
D e c e mb e r 2 0 1 2 , V o 1 . 1 0 , N o . 3 6 围衄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应的心理指导 , 帮助其 消除疑虑 , 释放心理压力 , 而在 实施 从 抢救过程中取得患者的配合 , 达到理想的救治效果 。对一些 危重患者 , 无论预后如何 , 原则上都应给予积极鼓励 , 使患者
身心得到放松 , 感到安全 , 尽量避免消极暗示。
( 收稿 日期 :0 8— 2—2 ) 20 0 6
指导患儿尽量 全 身放松 , 天 中午 、 上人 睡 前各 训 练 2 每 晚 0
mn 2 情绪疏导 。指导家长与患儿交流 , i。( ) 让家长鼓励患儿
以 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教
会患儿识别 日常生活 中对 自己影 响较大 的负性 生活事件 , 特
选择 20 年 1 月 ~ 06 1 月在 我院儿科病 房住 院 04 0 20 年 0 治疗 的患儿 6 例 , 2 其中男 3 例 , 2 例。年龄 6 1 岁 , 3 女 9 ~ 4 平
喘患儿 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 ; 儿童 心理干预
哮喘是近年来 十分 引人 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 也是 儿童期最常见 的慢性疾病 , 13~12的重症儿童哮喘可迁 约 / / 延至成人 , 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研究 表明…, 心理社会 因素在哮喘的发生、 发展 和转归 中起 着重 要作 用。免疫学研 究也发现哮喘变态反应的启动与心理 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
均 1 . 。均符合 以下 条件 : 1 19 0 6岁 ( )9 8年全 国儿科哮 喘防
别要引导患儿表达 出与事件有关的内在想法 , 患儿一起 并与
分析检验这些想法的现实性 , 出这些想 法与患儿情绪 的相 指 互作用关 系。尽力避免 产生不 良情 绪 , 学会在哮 喘发作 时 并 控制情绪。( ) 3 心理教育 。教会轻症患儿 自我处理哮喘先兆
【推荐下载】浅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键入文字]
浅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11-22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总结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内源性和外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
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
1。
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乾艾娜【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并对心理护理干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68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对两组儿童均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心理测试,随后将哮喘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经治疗后6个月再采用CBCL和EPQ量表对患儿进行心理测试,统计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哮喘组交往不良、分裂样、体诉、故意性、敌意性、强迫性、攻击性、残忍、抑郁退缩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两组不成熟、违纪、多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掩饰性、内外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心理护理干预6个月后护理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仅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64.71%)(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行为障碍,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还有助于控制哮喘症状,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在达到治愈疾病的同时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17【总页数】3页(P2640-2642)【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干预【作者】乾艾娜【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多见,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浅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方法以回顾调查法总结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
结果主要心理特征包括:紧张忧虑心理,知识缺乏心理,自卑依赖心理。
结论对哮喘患者根据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认为对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支气管哮喘诱因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1-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以气道变应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咳嗽或胸闷,常在夜间或晨间发作。
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共收治58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其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
该组病例中工人2 3例,待业及个体业主18例,干部9例,知识分子4例;年龄16~30岁25例,3l~40岁19例,41~50岁10例,5l~60岁4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3例,大专文化程度1 3例,本科以上文化程度7例;住院1次32例,2~3次18例,4~5次5例,6次以上3例。
1.2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1)强烈的不良刺激可引起患者情绪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刺激通过植物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作用,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水肿而诱发哮喘。
(2)条件反射性刺激,如有的患者曾对鱼、虾过敏引起哮喘,当看到这些食物时也会诱发;有的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只要一走进医院就感到紧张憋气;有的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和加重,因而睡前便开始紧张,梦见发病而憋醒;各种条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各种激素分泌异常而诱发哮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内源性和外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
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儿童;哮喘;心理护理
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后,患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而言,就更容易情绪低落,自卑感明显,甚至丧失与病魔进行抗争的勇气,从而直接影响到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1]。
支气管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着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确诊的患儿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12岁,平均(6.0±1.5)岁;病程2个月~4年;发作时伴咳嗽、咳痰5例,伴气喘3例,伴呼吸困难2例。
1.2 患儿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恐惧心理绝大多数的患儿均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不治之症,谈喘色变,加上住院时要进行一些抽血、检查等操作,就莫名地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
再者,当前独生子女多,孩子生病后,父母情绪紧张,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更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2]。
1.2.2 烦躁心理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如咳嗽、气喘、憋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患儿就会相应地出现诸如辗转反侧、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表现。
1.2.3疑惑心理患儿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初期,会产生疑惑的心理,内心会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因此,常常会要求医生与护士重新多做一些检查,拒绝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等,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1.2.4自卑心理多见于那些学龄期的患儿,涉世未深,了解了一些支气管哮喘的医学常识,并且有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痛苦的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虚荣心强,害怕受到嘲笑和歧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1.2.5绝望心理由于大多数人们都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不治之症,谈喘色变,一旦患上就不能治愈,终生就会受到这种痛苦的折磨,因此,非常容易使
患儿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产生绝望的心理反应。
1.3心理护理措施
1.3.1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使人具有愉悦的心情,非常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因此,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布局合理,整洁有序,温度适宜,静谧温馨,使患儿犹如在家一般,从而可有效地消除其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陌生与恐惧感。
1.3.2 对患儿病情适度保密对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度的保密,尤其对于那些医学常识欠缺的患儿,尽可能地避其免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恢复。
尊重患儿,舒缓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3]。
对于那些有疑惑心理的患儿,应适当满足其要求行各种检查的愿望,解除其疑惑心理,正视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3.3减少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当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并且患儿的自尊心极强,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来说,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担心受到嘲笑及歧视,内心极不愿意别人特别是比较熟悉的人看到自己痛苦的场景,所以此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熟人的探视,减少不良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相应的处理。
1.3.4悉心呵护,给予针对性的精神鼓励对于那些有消极绝望心理的患儿,应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耐心地解释支气管哮喘虽然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又是可控、可治、可防的疾病,只要能积极地配合治疗,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1.3.5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病程長,即使出院后也需长期坚持巩固治疗,有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把烦躁情绪发泄到家长的身上,而家长长期的辛苦当不能得到患儿的认可时,也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对患儿失去耐心,因此,劝导家长理解并宽容患儿,共同配合治疗,对提高依从性及促进病情恢复相当必要。
1.3.6定期随访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患儿的早日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果
通过对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了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1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
3 小结
儿童由于各器官的功能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护士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有恐惧心理的患儿,护士应采取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治疗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患儿愉悦配合,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有助于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促进早日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1.
[2]吕军颖.住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36.
[3]李成秀.浅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