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低电阻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等效的物理研究方法;2. 掌握用伏安法测量低电阻的方法;3. 学习用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及方法;4. 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1. 伏安法测低电阻的原理:通过测量通过低电阻的电流和低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低电阻的阻值。

2. 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利用惠斯通电桥的原理,通过调节电桥中的电阻,使得电桥达到平衡,从而计算出低电阻的阻值。

三、实验器材1. 电阻箱2. 电流表3. 毫安表4. 标准电阻5. 检流计6. 螺旋测微器7. 待测低电阻8. 滑线变阻器9. 开关及导线10. 直尺四、实验步骤1. 用伏安法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1)将铜棒和铝棒分别接入电路,确保连接良好。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稳定。

(3)记录通过铜棒和铝棒的电流值I,以及两端的电压值U。

(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铜棒和铝棒的电阻值R。

2. 用组装双电桥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1)按照电路图连接双电桥,确保连接良好。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桥达到平衡。

(3)记录电桥中各个电阻的阻值,以及待测低电阻的阻值。

(4)根据双电桥的原理,计算出铜棒和铝棒的电阻值。

3. 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率:(1)将铜棒和铝棒分别放入电阻率测量仪中。

(2)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率。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伏安法测量数据:铜棒:I = 0.5A,U = 1.2V;R = U/I = 2.4Ω铝棒:I = 0.6A,U = 1.5V;R = U/I = 2.5Ω2. 双电桥测量数据:铜棒:R1 = 10Ω,R2 = 20Ω,R3 = 30Ω,Rx = 2.4Ω铝棒:R1 = 15Ω,R2 = 25Ω,R3 = 35Ω,Rx = 2.5Ω3. 电阻率测量数据:铜棒:ρ = 1.7×10^-8Ω·m铝棒:ρ = 2.8×10^-8Ω·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伏安法和双电桥两种方法测得的铜棒和铝棒的电阻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低电阻的测量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报告学号:200702050940 实验人:张学林同组人:杨天海实验名称:低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等效的物理研究方法2、掌握用伏安法测量低电阻的方法3、学习用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及方法4、实验内容:1、用伏安法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2、用组装双电桥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3、测量铜棒和铝棒的电阻率实验器材:电阻箱、电流表、毫安表、标准电阻、检流计、螺旋测微器、待测低电阻、滑线变阻器、开关及导线,直尺实验原理:(1)、伏安法测低电阻的困难与处理:如图a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b是将R X两侧的接触电阻、导线电阻的等效电阻r1、r2、r3、r4表现出来的电路图。

由于电压表内阻较大,故r1r4对其影响不大可以忽略,而r2、r3与R x相比不能忽略,有时甚至超过R x,所以图ab不能用于低阻的测量。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消除r2、r3的影响。

如图c就可达到这个目的,它将低电阻R x两侧的接点分别分为两个电流接点cc和两个电压接点pp,这样电压表测量的是长为L的一段低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这样的四接点测量电路使低值电阻测量成为可能(2)测量低电阻的开尔文双电桥的原理:双电桥测量低电阻,就是将未知电阻Rx和已知标准低电阻Rs相比较,在连接电路时仍采用四接点接线比较电压的电路。

如图d 所示,r 1、r 2、r3、r4为接触电阻和导线电阻,比较Rx与Rs两端电压时,用通过两个分压电路adc 和b1bb2去比较b 、d 两点的电势。

由于R 1、R 2、R 3、R 4的阻值较大,其两端的接触电阻和导线的电阻可忽略不计。

当r 1、r2、r 3和r4取某一值可使0=IG设通过R x 的电流为I ,则()RR R R R R IRR RU U Sx acdc R S4332433+++≈+=由于r2<< R 1, r2<< R 2.上两式中取 相除从上式可以看出当RR RR 2134=时那么可以消除接触电阻r2的影响R RR Rx434=即在满足()0==I U UG dcbc 和RRRR 2134=时 可用上式可算出Rx实验操作技巧由于是套装的箱式双臂电桥,只能按相应的旋纽操作,但在操作时首先要把双臂电桥的灵敏度旋到最低,便于调节平衡,当电桥快达到平衡时,再将电桥的灵敏度旋到最高,进一步将电桥调节平衡。

【精品】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1

【精品】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1

【精品】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1摘要本实验介绍了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的方法,并利用数据来计算样品的电阻值,双臂电桥的精确度在0.005Ω以内。

该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大于测量范围,应用更大的电压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实验还给出了用外部补偿方法将桥路不稳定消除的改进方法,并且指出当样品电流小于补偿电流时,补偿方法有两种:永久模式和暂时模式。

关键词:双臂电桥;小型电阻;外部补偿;低电阻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双臂电桥来测量小型电阻的电阻值,这是一种精确度较高的电阻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双臂电桥方法来测量小型电阻的电阻值。

电桥是一种用来检测电阻和电阻不可见的仪器。

经典的双臂电桥由四个部分组成:比较电池,两个标准桥电阻R1和R2,以及待测电阻Rx。

由此可知,当待测电阻满足下列条件时,双臂电桥就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电阻:R2/R1= Rx/X(X为可变电阻)三、实验器材1.双臂电桥;2.小型电阻;3.电流表;4.电源;四、实验流程1. 将小型电阻接入双臂电桥,用电流表测量出桥路电流I。

2. 调节可变电阻X,直到电桥稳定为止,可以得到电桥稳定时的电流值Ip。

3. 根据电桥的基本原理,可以求得小型电阻的电阻:R=R1R2/X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大于测量范围,因此应该使用更大的电压来提高测量精度。

例如,相对于0.1V,1V的电压可以使测量精度提高10倍。

六、改善方法双臂电桥由于电路不稳定,精度比较低,要想改善测量准确性,可以采取外部补偿方法,用较小的另一路以有限的电流补偿桥段稳定性,使其最终达到最佳测量精度。

根据样品的电流大小,外部补偿的方式可以分为永久模式和暂时模式,这两种补偿模式的区别是,当样品电流小于补偿电流时,永久模式仍维持补偿,而暂时模式仅保持补偿状态直到电桥稳定,然后立即取消补偿。

电阻测量的实验报告

电阻测量的实验报告

电阻测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

3、了解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阻 R 等于电压 U 与电流 I 的比值,即 R = U /I 。

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U 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I ,就可以计算出电阻值 R 。

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接法: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内接法:将电流表与待测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流表和待测电阻两端的总电压。

此时,测量值 R 测= U / I =(R x + R A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电流表外接法:将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和电流表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待测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

此时,测量值 R 测= U / I = R x RV /(R x + R V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为了减小误差,当待测电阻阻值较大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当待测电阻阻值较小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三、实验器材电源(直流稳压电源)、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选择合适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要大于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电压表量程要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最大电压。

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2、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电阻。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在合适的范围内,记录多组电压 U 和电流 I 的值。

3、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电阻。

重新连接电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重复步骤 2,记录多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4、数据处理。

根据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分别计算出两种接法下的电阻测量值。

比较两种接法测量值的差异,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5、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电流表内接法|实验次数|电压 U(V)|电流 I(A)|电阻 R(Ω)||::|::|::|::|| 1 | 120 | 012 | 1000 || 2 | 200 | 020 | 1000 || 3 | 280 | 028 | 1000 |平均值:R 内=(1000 + 1000 + 1000)/ 3 =1000 Ω2、电流表外接法|实验次数|电压 U(V)|电流 I(A)|电阻 R(Ω)||::|::|::|::|| 1 | 120 | 015 | 800 || 2 | 200 | 025 | 800 || 3 | 280 | 035 | 800 |平均值:R 外=(800 + 800 + 800)/ 3 =800 Ω3、误差分析已知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约为900 Ω。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低电阻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掌握低电阻的测量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万用表、低电阻测量仪、标准电阻箱、电流源、导线等。

实验原理:低电阻的测量需要考虑接线电阻、电流源内阻等因素。

实验中采用四线法测量低电阻,即采用两对导线,一对用来传递电流,另一对用来测量电阻上的电压,以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步骤:
1.接线:将电流源的正负极分别与低电阻的两端相连;将低电阻的两端分别与低电阻测量仪的两个接头相连。

注意:使用四线法接线。

2.调节电流源:将电流源调至适当的电流值,建议在低电阻的额定电流范围内调节。

3.读取电压:读取低电阻上的电压值。

4.计算电阻: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低电阻的电阻值。

5.更换低电阻:更换低电阻,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电阻值的低电阻,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对低电阻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结论:低电阻的测量需要考虑接线电阻、电流源内阻等因素,采用四线法可以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在实验中,我们
可以根据电阻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电流值和测量仪器,较小的电阻值需要较大的电流值和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南昌大学传感器实验报告三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

南昌大学传感器实验报告三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

实验三 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热敏电阻特性: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有正有负,因此分成两类;PTC 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与NTC 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

一般NTC 热敏电阻测量范围较宽,主要用于温度测量;而PTC 突变型热敏电阻的温度范围较窄,一般用于恒温加热控制或温度开关,也用于彩电中做自动消磁元件。

有些功率PTC 也做发热元件用。

PTC 缓变型热敏电阻可用做温度补偿或温度测量。

一般的NTC 热敏电阻测温范围为:-50℃~+300℃。

热敏电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热惯性小、工作寿命长、价格便宜,并且本身阻值大,不需要考虑引线长度带来的误差,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等优点。

但热敏电阻也有:非线形大、稳定性差、有老化现象、误差较大、一致性差等缺点。

一般只适用于低精度的温度测量. 实验目的:了解NTC 热敏电阻现象。

所需单元:加热器、热敏电阻、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稳压电源、V /F 表、主副电源。

实验步骤:(1)了解热敏电阻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和符号,它是一个黑色或棕色元件,封装在双平行振动梁上片梁的表面。

(2)将V /F 表切换开关置2V 档,直流稳压电源切换开关置±2V ,按图1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整W1电位器,使V /F 表指示为1V 左右,这时为室温时的V i 。

(3)将-15V 电源接入加热器,观察电压表读数的变化,电压表的输出电压:(4)由此可见,当温度 升高 时,R T 阻值 减小V i 增大 测量数据:图1 接线图sL H T Li V W W R W V ∙++=)(111数据处理;将这几组数据进行画图得出:结论:温度升高时电压大,而由公式 知,电压增大时电阻减小。

由图可知:在30摄氏度到50摄氏度这一段区间内线性比较好,上了50摄氏度之后线性度就差。

因为公式本来就是非线性的,在低温时,由于热敏电阻Rt 趋近于无穷,使电路总电阻近似等于Rt ,而在逐渐升高时,Rt 变小。

Rt 和Rw 分压。

低电阻测量

低电阻测量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名称:低电阻测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613实验时间:第九周星期三15:45-18:10【实验目的】1.掌握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的原理.2.学会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的方法.3.了解测低值电阻时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及其避免的方法。

【实验仪器】四端电阻、待测电阻棒(铜、铝、铁)、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实验原理】用单臂电桥测量电阻时,其所测电阻值一般可以达到四位有效数字,最高阻值可测到Ω610,最低阻值为Ω1.当被测电阻的阻值低于Ω1时(称为低值电阻)单臂电桥测量到的电阻的有效数字将减小,另外其测量误差也显著增大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被测电阻接人测量线路中,连接用的导线本身具有电阻(称为接线电阻),被测电阻与导线的接头处亦有附加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阻值为Ω--5210~10.接触电阻虽然可以用清洁接触点等措施使之减小,但终究不可能完全清除.当被测电阻仅为Ω--6310~10时,其接线电阻及接触电阻值都已超过或大大超过被测电阻的阻值,这样就会造成很大误差,甚至完全无法得出测量结果,所以,用单臂电桥来测量低值电阻是不可能精确的,必须在测量线路上采取措施,避免按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低值电阻测量的影响.精确测定低值电阻的关键,在于消除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下面我们考察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是怎样对低值电阻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例如用安培表和毫伏表按欧姆定律I U R /=测量电阻R,设R 在Ω1以下,按一般接线方法用如图23-1(a)所示的电路,由图可见,如果把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考虑在内,并设想把它们用普通导体电阻的符号表示,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 1、r 2分别是连接安培表及变阻器用的两根导线与被测电阻两端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及导线本身的接线电阻,r 3、r 4是毫伏表和安培表、滑线变阻器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通过安培表的电流I 在接头处分为21I I 、两支,1I 流经安培表和R 间的接触电阻再流入R,2I 流经安培表和毫伏表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再流人毫伏表.因此,21r r 、应算作与R 串联;43r r 、应算作与毫伏表串联,由于21r r 、的电阻与R 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甚至有的比R 大几个数量级,故毫伏表指示的电势差不代表R 两端的电势差.也就是说,如果利用毫伏表和安培表此时所指示的值来计算电阻的话,不会给出准确的结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试把连接方式改为如图23-2(a)所示的式样.同样用电流流经路线的分析方法可知,虽然接触电阻321r r r 、、和4r 仍然存在,但由于其所处位置不同,构成的等效电路改变为图.由于毫伏表的内阻大于43r r 、、R,故毫伏表和安培表的示数能准确地反映电阻尺上的电势差和通过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可以算出R 的正确值。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低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低电阻值的方法,探究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见的低电阻测量方法;2. 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优劣;3. 提出改进方案,提高低电阻测量的准确度。

实验原理:常见的低电阻测量方法主要有电压法和电流法。

电压法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计算电阻值,而电流法则是通过测量电阻上的电流来计算电阻值。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电源、电阻箱、万用表等;2. 搭建电路,将电源与电阻箱、万用表连接;3. 选择合适的电压和电流值,分别进行电压法和电流法的测量;4.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测量结果。

在电压法中,我们发现当电阻值较小时,测量结果相对较准确;但当电阻值较大时,测量结果会出现较大误差。

而在电流法中,无论电阻值大小,测量结果都相对准确。

这是因为电压法中,电压测量的误差相对较大,而电流法中,电流测量的误差较小。

然而,电流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低电阻测量中,电流的通量很小,因此测量电流的精度要求较高。

而常见的万用表在测量低电阻时,由于内阻的存在,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测量低电阻时,我们需要选择更加精确的测量仪器,如四线电阻测量仪,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改进方案:为了提高低电阻测量的准确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1. 使用四线电阻测量仪代替常见的万用表,以减小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 在实验中增加校准步骤,通过与已知电阻值的比较,调整测量仪器的准确度;3. 提高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低电阻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并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的优劣,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试把连接方式改为如图 2(a)所示的式样。同样用电流流经 路线的分析方法可知,虽然接触电阻 r1、
r2、r3 和 r4 仍然存在,但由于其所处位置不同,构成的等效电路改变为图 2(b)。由于毫伏表的内阻大于 r3、r4、R,故毫 伏表和安培表 的示数能准确地反映电阻 R 上的电位差和通过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可以算出 R 的正确值。
I3RX+ I2 R3= I1 R1 I2 R4+ I3 Rb= I1 R2 I2 (R3+ R4)=( I3-I2 )r
(1) 式(1)就是双臂电桥的平衡条件,可见 r 对测量结果是有影响的。为了使被测电阻 RX的值便于计算及消除 r 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可以设法使第二项为零。通常把双臂电桥做 成一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在调整平衡时 R1、R2、R3 和 R4 同时改变, 而始终保持成比例。 即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用单臂电桥测量电阻时,其所测电阻值一般可以达到四位有效数字,最高阻值可测到 106Ω,最低阻值为 1Ω。当被测 电阻的阻值低于 1Ω时(称为低值电阻)单臂电桥测量 到的电阻的有效数字将减小,另外其测量误差也显著增大起来,究其 原因是因为被测电 阻接入测量线路中,连接用的导线本身具有电阻(称为接线电阻),被测电阻与导线的接 头处亦有附加电 阻(称为接触电阻)。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阻值约为 10-2—10-5Ω。接触电阻虽然可以用清洁接触点等措施使之减小,但终 究不可能完全清除。当被测电阻仅 为 10-3—10-6Ω时,其接线电阻及接触电阻值都已超过或大大超过被测电阻的阻值,这 样 就会造成很大误差,甚至完全无法得出测量结果。所以,用单臂电桥来测量低值电阻 是不可能精确的,必须在测量线路上 采取措施,避免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低值电阻测量的影响。
其中 r1、r2 分别是连接安培表及变阻器用的两根导线与被测电阻两端接头处的接触 电阻及导线本身的接线电阻,r3、 r4 是毫伏表和安培表、滑线变阻器接头处的接触电阻 和接线电阻。通过安培表的电流 I 在接头处分为 I1、I2 两支,I1 流 经安培表和 R 间的接 触电阻再流入 R,I2 流经安培表和毫伏表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再流入毫伏表。因此,r1、r2 应算作与 R 串联;r3、r4 应算作与毫伏表串联。由于 r1、r2 的电阻与 R 具有相同的数量 级,甚至有的比 R 大几个数量级,故毫伏表 指示的电位差不代表 R 两端的电位差。也就 是说,如果利用毫伏表和安培表此时所指示的值来计算电阻的话,不会给出 准确的结果。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源自: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
低电阻测量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 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的原理。 2.学会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的方法。 3.了解测低值电阻时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及其避免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四端电阻,待测电阻棒(铜、铝、铁),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在此情况下,不管 r 多大,第二项总为零。于是平衡条件简化为
(2)
(3)

==
(4)
从上面的推导看出,双臂电桥的平衡条件和单臂电桥的平衡条件形式上一致,而电阻 r 根本不出现在平衡条件中,因此 r 的大小并不影响测量结果,这是双臂电桥的特点。 正因为这样它可以用来测量低值电阻。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照上图的原理连接好实验装置图。其中用四端电阻来测阻值。
在使用电桥时,调节电阻 R1、R2、R3、R4 和 Rb 的值,使检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Ig=0), 则 F、C 两点电位相等。于 是通过 R1、R2 的电流均为 I1,而通过 R3、R4 的电流均为 I2, 通过RX、Rb的电流为I3,而通过r的电流为I3-I2 。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到以下三式子
把上面三式联解,并消去 I1、I2 和 I3 可得
由此可见,测量电阻时,将通电流的接头(电流接头)a、d 和测量电位差的接头(电压接头)b、c 分开,并且把电压接头 放在里面,可以避免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对测 量低值电阻的影响。
这结论用到惠斯通电桥的情况如果仍用单臂电桥测低值电阻 RX,则比较臂 Rb 也应 是低值电阻,这样才能在支路电流 增大时,从而使 RX 的电位差可以跟 R1 上的电位差相等。设 R1 和 R2 都是 10Ω以上的电阻,则与之有关的接触电阻和接 线电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消除影响的只是跟 RX、Rb 有关的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图 3 所示。 应用上面的结论在 RX 的 A 点处分别接电流接头 A1 和电压接头 A2;在 Rb 的 D 点处分别接电流接头 D1 和电压接头 D2。则 A 点对 RX 和 D 点对 Rb 的影响都已消除。 关于 C 点邻近的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同 R1、R2、Rg 相比可以略去 不计。但 B1、B3 的接触电阻和其间的接线电阻对 RX、Rb 的影响还无法消除。为了消除这些电阻的影响,我们把检流计同 低值电阻的接头也接成电压接头 B2、B4。为了使 B2、B4 的接触电阻等不受影响,也象 R1、R2 支路一样,分别接上电阻 R3、 R4 譬如10Ω,则这两支路的接触电阻等同 R3、R4 相比较可略去。这样就在单电桥基础上增加两个电阻R3、R4,从而构成 一 个双臂电桥。但是 B1、B3 的接触电阻和 B1、B3 间的接线电阻无处归并,仍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下面我们来证明,在一 定条件下,r 的存在并不影响测量结果。
精确测定低值电阻的关键,在于消除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下面我们考察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是怎样对低值电阻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例如用安培表和毫伏表按欧姆定律 R=V/I 测量电阻 R,设 R 在 1Ω以下,按一般接线方法用 如图 1(a)所示的电路。由图 1(a)可见,如果把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考 虑在内,并 设想把它们用普通导体电阻的符号表示,其等效电路如图 1(b)所示。
2.分别将划片至于不同长度的电阻棒之上,测 6 组实验数据。记录下长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