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11)

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11)

1.小玲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

小玲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________态。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_______了。(选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

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了能够给药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不知道

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

?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__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

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336

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1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

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填“A”或“B”)部分。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19395979999999999…

(4)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a)、(b)所示,

则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6)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7)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增加了水的

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______。

4.(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

填“A”、“B”或“C”),测得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5.如表是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

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5057647178859196999999

(2)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水银,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已知在标准大气压

下,水银的凝固点约为?39℃,水银的沸点约为357℃,酒精的凝固点约为?117℃,酒精的沸点约为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选填“水银”或“酒精”)

6.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______℃。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_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

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

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______。

7.实验装置如图,烧杯A中和试管B中试管B中都装有水,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

(1)对A中水加热,当A中水沸腾后,B中水______(填“会”或“不会”)

沸腾,原因是______。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A加盖密封,会

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B中水的沸腾。

(2)若把B中的水换成酒精,其他条件不变,则B中酒精______(填“会”

或“不会”)沸腾。(酒精的沸点为78℃)

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电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图甲)来完成实验。

(1)分析评估A、B两套实验装置。

(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9.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如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890929496989898

小”)。

(3)请将图乙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表中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10.小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请你和小组

同学一起完成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

行。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得到下列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丙中作出水沸腾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从第10min开始,继续对水加热4min,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时间/min024********

温度/℃9092949698989898

______)。

(5)根据以下信息,你认为完成本实验应选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酒精水银

熔点/?117?39

沸点/℃78357

11.小明和同学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

种情况如图1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小文记录了下列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

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

(1)______min

(2)从记录数据可知: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

(3)在沸腾过程中水需要______热(填“吸”或“放”)。

(4)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它是利用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图3,甲、乙两支温

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______℃,乙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凸形液面顶部相平)

(5)请根据记录的正确数据在图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1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量程为______,此时的示数为______℃.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

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

13.如图甲是在20℃左右的室温下“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装置,不用酒

精灯加热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图乙是“探究蜡烛熔化”的实

验装置,该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

在熔化时温度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所以冰是________(晶体

/非晶体),金属铜的熔化特点与冰的熔化特点________(相同/不相

同).

14.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示数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

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______________ .

(5)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

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m2(选填“>”、

“<”或“=”).

(6)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丁,这样的加热方式称为

__________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

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

处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A/B/C);

(3)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晶体/非晶体);BC段该物质处于

_______态,CD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16.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

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______(吸热/放热),温度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由此可知,

冰是_______(晶体/非晶体).

(4)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熔

化过程持续_______分钟.

(5)当试管中冰熔化完后,继续加热直到烧杯里的水沸腾,试管里的水_______(能/不能)沸腾,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上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_________的高低;

b.液体_________大小;

c.液体_______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b)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两滴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______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在课后完成一些实聆.下面是他进行的两次尝试

(1)在学完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后,他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①实验时,他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②水沸腾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为________。

水的沸点为_________°C,可能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图丙、丁所示的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图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

形;

(2)他接下来又完成了如图戊所示的实验。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

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烧杯A内的水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

种晴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左或者右)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左或者右)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__ min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 ℃。

(3)在沸腾过程中水______________热(填“吸”或“放”)。

20.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

_____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图甲装置时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根据数据绘制出海波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象中的______段(选

填“AB”或“BC”),其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 .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

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2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

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23.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2)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________min;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中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态。

24.小旋同学把4、5块干冰一起放入水槽后,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及水槽

上方弥漫大量的白雾,如图所示。

(1)水槽中的水沸腾了吗?______。

(2)干冰在水中发生哪种物态变化?______。

(3)白雾是如何形成的?______。

(4)水面上方的白雾是向上飘,还是向周围下沉?______。

25.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______℃,由此可知此地大气压比一标准大气压更______(选填“高”或“低”)。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并看清______。

某实验小组在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四位同学的做法分别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医生给小红测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此时小红的体温是______。

27.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

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进行实验】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20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分析论证】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______

(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______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的,实验D可验证猜想______

是否正确。(填序号)

(3)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应用】

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军发现当放水少的杯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是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8.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

员误把盐水当做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沸点与浓度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他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哪些结论?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的浓

024********度(%)

沸点(℃)100.0100.3100.6101.0101.3101.6102.0102.3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______放盐(选填

“先”或“后”)。

(4)液体的沸点还和什么因素有关?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

29.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

(1)可用来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2)乙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

(3)体温计的精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小王拿了一支读数为38℃的体温计,用口吹玻璃泡测体温,结果读数不变,他以为体温计坏了,就把它插到一杯热水中,一会儿“嘭”的一声炸了。请找出两处小王的错误操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

瓶,B为一玻璃细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小组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装置中的塑料瓶A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__________结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__________。

(3)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做如何改进?(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1)10;液;

(2)?2℃;低;

(3)变多

解析:

解决此题的根据是要读懂晶体凝固的图象,特别是要弄明白究竟哪段是凝固过程。还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

(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2)根据图象中水平段所对应的温度可确定其凝固点;加盐的冰雪熔点更低,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更快的熔化;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液态;

(2)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液;(2)?2℃;低;(3)变多。

2.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6;

(3)先降低后升高

解析:

探究型的题目本身其实并不难,难就在于有些学生较少接触这类题目,一看要求自己来设计实验就慌了手脚,其实只要平时多思考、多练习,这类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高。

(1)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就不能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盐水凝固的温度为盐水的凝固点,从凝固开始到凝固结束时间为凝固的过程经历时间;

(3)完全凝固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即为从开始到完全凝固所用时间。

(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

固点;

(2)分析图象可知,小红所测盐水在?6℃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6℃;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故答案为:(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6;(3)先降低后升高。

3.答案:B99 小于达到沸点继续吸热a减少水的质量 c

解析: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3)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据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可知,此时的气压应该是小于标准大气压;

(4)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5)当水准备沸腾时气泡越上越小,这是因为气泡中的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蒸气不断液化,故气泡变小。所以a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水正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气泡中的水蒸气增多,再加上上升时深度减小,压

强减小,所以气泡体积越来越大。b是沸腾时的情况;

(6)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温度);

(7)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改变了液体的质量,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液体的沸点不变。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

由图象可知,b、c、d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均变长,b沸点变高,c沸点不变,d沸点变低,故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见上图;(3)99;小于;(4)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a;(6)减少水的质量;(7)c。

(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3)根据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结合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气压和沸点的关系是: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4)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

(5)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6)要想缩短水的沸腾时间可从水的质量、初温等多个角度考虑改进;

(7)水质量增加,沸点不变,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

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等,要注意积累学习经验。

4.答案:碰到了杯底B88

解析: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2)A俯视,错误;C仰视,错误;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

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90”在“85”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88℃。

故答案为:(1)碰到了杯底;(2)B;88。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99 不变水银

解析: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对水加热在水的温度达到99℃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故答案为:(1)99;不变;(2)水银。

(1)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2)液体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实验,关键是将实验操作步骤及结论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6.答案:(1)25.5;(2)吸收;(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4)雨天(或潮湿天气)。

解析: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则a温度计示数为25.5℃。

(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3)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根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说明空

气湿度较大,此时水不易蒸发,雨天或潮湿天气时空气湿度较大;

若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很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较小,晴天时空气湿度较小,

由此可以猜想可能的天气是雨天或潮湿天气;

故答案为:(1)25.5;(2)吸收;(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4)雨天(或潮湿天气)。

(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4)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周围空气的湿度、液体的种类有关系。

明确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认真把握图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解此题的关键。

7.答案:不会;不能继续吸热;有利于;会

解析:解:(1)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当大烧杯A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A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B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A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A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B中水不会沸腾。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A加盖密封,烧杯内气压高,烧杯内水的沸点会高,B中水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B中水上方的气压较低,沸点较低),会有利于B中水的沸腾。

(2)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故烧杯中的水温到达78℃时,继续吸热,B中酒精会沸腾。

故答案为:(1)不会;不能继续吸热;有利于;(2)会。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高沸点高,沸点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段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8.答案:解:(1)由图甲可知,A实验装置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但该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实验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该装置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景。

(3)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

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白气。

答:(1)A实验装置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但该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实验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该装置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

(2)a;(3)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为1.6s .则AB 段的路程s AB = cm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 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你还掌握多少测小车速度的知识? 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 或“放”)。 (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态,在G 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 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你还掌握多少熔化的知识?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 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 后停止读数;物质熔化时间/min 冰 9萘4

时间 /min 012345678 温度/℃ 9092949698999999①在第7min 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你还掌握多少关于沸腾的知识? 4.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点燃蜡烛A ,小心地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 (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A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 时,像和物相距20cm D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 ,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

人教版-2018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专题(含答案)

台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半年及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加热时间 (min) 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 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 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 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 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 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 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 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 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 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 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图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 _ ___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光路是_____ ___的。 表[来 源:学 一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6 -4 -2 0 0 0 1 2 3 表 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90 92 94 ?98 98 98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保 持不变”)。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形成的小水珠(填 物态变化名称)。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 为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5.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议:。 6..小明同学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完整)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

八年物理上册实验专项练习 1、如图4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mm,物体的长度是 cm 。图5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2)如图6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 2、2016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举行时间为3月19日~27日。如图为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 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________cm 。冰壶投掷出去后继续往 前运动,此时的冰壶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是________的(选填 “运动”或“静止”)。 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图中B 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 至少需要______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 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的。 4、行驶中的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__________km/h;按此速度 匀速行驶360 km,所需时间为________。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 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 6、如图10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 , 塑料球的作用是 。 3 6 7 c 图4 4 5 图图

7、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 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 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假设加热过程 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 是 (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 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8、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观察它的 ,认清它的 。 (2)右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 (3)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 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该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况,如图 中A 、B 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② 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温度 ③ 记录数据可得出水的沸点低于水100℃, 原因是 。 ④ 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 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9、如下图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时间/min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 · 95 96 97 98 98 98 98 ……

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实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对长度的各个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 2.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知道测量的准确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的,知道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教学重点】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知道测量的准确度是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的,知道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 【仪器和器材】 最小刻度为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刻度尺各一支,木折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方法】 1.出示最小刻度分别为分米、厘米和毫米的三种刻度尺,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并对1 米、1 分米、1 厘米的长度形成具体观念。 2.用上述三种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观察重点:刻度尺的刻度情况;教师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 3.出示木折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指出其最小 刻度或测量能达到的准确度。 结论:长度测量的准确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应根据测量的准确度要求,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或其他测量工具。

【注意事项】 1.要教给学生正确该数和记录的方法。当被测长度的一端和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位于两个最小刻度之间时,只能用眼睛估读,因而是不准确的,记录的数字要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的示数多一位。 2.由于刻度尺的端面往往被磨损,它的零刻度线不适于作为测量时的起点线,这时可以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但也存在误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教师应注意强调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 (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 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 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 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 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到桌面上,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敲击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中和空气中哪个传播速度更快?__________________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____敲打的声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时,将钢质 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 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它振动发声,显著改变钢质刻度 尺______________,比较改变前后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频率与单调之间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如下器材: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声波传感器,计算机等。当在声波传感器附近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观察到甲、乙两个音叉产生声波的波形分别发图a、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发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相同(填声音的特性),你是通过观察图中声波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新教材) 实验题总结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μm ) 纳米(nm )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尺)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坡度越小越方便测量,测量结果误差越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三、温度、温度计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液体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零刻度线单位 量程 分度值 t v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 1.创新实验小组进行科学探究:他们进入一个环境温度可以保持在0℃的实验室,尝试测量冰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刻度尺、水、细木棒、形状不规则的小冰块。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测出小冰块的质量m; (2)选择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测出小冰块的体积V; (3)根据ρ=______,代入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小华同学做完实验,意犹未尽,还想回家测量冰箱中正方体小冰块的密度是否与实验室中所测冰的密度一致,经王老师同意,他将实验桌上的所有器材带回了家.测出该冰块的密度.小华同学发现所测冰的密度比实验室中所测冰的密度更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 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81.4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 奶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V奶=____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请你简要说明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 示)________。 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 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 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实验题及答案

1、右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 (3)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 2、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大小。 3、如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4、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表示出来。 5、给你盛水盆、平面镜和光屏,怎样组合才能得到太阳的色散现象。画出装置图。

6、如图所示,已知AB的折射光射到平面镜的O点上,试画出经过O点前后的光的传播路径。 7、给你一把钢尺、一根橡皮筋、一段细绳、一根饮料吸管、一张纸,你能利用它们做哪些实验?(至少两个) 8、填镜并完成光路: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Ⅰ、Ⅱ下面的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 1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 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__。 ②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案

第一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进行新课 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4、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 第二节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总结

1、在“探究固体的密度”实验中: (1)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 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 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________,天平平衡时,放在右 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则矿石质为 。 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7所示,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矿石体积为 ,由此可知,矿 石的密度 =__________kg /m 3。 (3)如果采用先测量小石头的体积后再测量小石头的质量,这种方法测出的小 矿石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原因是 。所采取的实验方 案除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之外,还可能造成另一不良后果,即 。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2、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1)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牛奶的质 量为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___,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 3。 (2)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 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 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有两块玻璃板分别厚度为1mm 和2mm ,要选择_________,原因_________ (3)玻璃板应该_________放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图 6 图7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 .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 和反射光线OF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 .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角r . D .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3)由实验步骤C 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 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 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2)点燃蜡烛A ,从A 一侧观察蜡烛B ,缓慢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 、B 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如果在蜡烛B 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 与 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 (3)若蜡烛A 以0.2m/s 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 .且像的大小 。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 5、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应用 1.刻度尺: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温度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 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 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 3.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 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 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 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 则物体的质量是。 4.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 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 __cm3,固体的体积为_ __cm3。5.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图4 图5 图6 6.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 1.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 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 求得单一长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3.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①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 越少),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4.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5.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图象】见上“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1.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3.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 1.探究实验:水的沸腾(见右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 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 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纸板的作用:①减少热损失;②固定温度计; ③防止液体飞溅出来。 ●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②水中有杂质;③温度计有问题。 ●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①水的初温太低;②水的质量太大; ③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④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 ●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 1.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4-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实验表格】 时间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1、(1)观察如右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 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1)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cm3。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 kg/cm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 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 /kg) (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 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 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_______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 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 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 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 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 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