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人身伤害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预防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大班预防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班预防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通⽤5篇)⼤班预防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通⽤5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有必要进⾏细致的教案准备⼯作,借助教案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班预防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通⽤5篇),欢迎⼤家分享。

⼤班预防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1 活动⽬标: 1、通过学习,让幼⼉知道并进⼀步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预防等⽅各⽅⾯的安全知识。

2、增强幼⼉的安全意识,提⾼幼⼉⾃我保护的能⼒。

3、幼⼉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的⼝头表达能⼒。

4、培养幼⼉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5、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如何逃⽣。

活动准备: 相关图⽚或视频 活动过程: ⼀、谈话,导⼊ 1、⼩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的⽣命只有⼀次,所以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

2、今天我们来学习⼀些安全知识。

让我们更加懂得保护⾃⼰。

⼆、学习安全知识 1、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假期⼀到,街上,马路上就会有很多车辆,⼩朋友要记住过马路的时候⼀定要注意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黄灯亮了等⼀等”。

不在马路上玩耍…… 2、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朋友要做到不玩⽕,万⼀家⾥起⽕了,要拨打119电话。

要懂得着⽕了逃离⽕灾现场的正确⽅法,⽐如⽤湿⽑⼱捂住⼝⿐,⽤湿⾐物包裹⾝体等。

3、饮⾷卫⽣知识教育:放假了,⼩朋友要记住不能爆饮爆⾷,不乱吃东西,要尽量吃⼲净、新鲜的⾷物。

4、煤⽓中毒安全知识教育:不能乱动家⾥的煤⽓开关,万⼀在家⾥闻到有煤⽓的味道,要迅速打开门窗,然后离开;想办法告诉⼤⼈。

5、防烫伤安全知识教育:不乱动家⾥的电器,和乱玩⽕。

6、防侵害安全知识教育:外出时如果遇到坏⼈,可以⼤喊或打110报警。

如果你感觉那个⼈要伤害你了,你要赶紧逃⽣,跑⾛。

7、防突发事故安全教育:⼩朋友平时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如遇到坏⼈要伤害你了,你⾃⼰先跑⾛,不是不勇敢;⽐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万⼀公交车⾥失⽕了,可以砸碎玻璃,家⾥发⽣危险时,你要逃⽣,如果家⾥的什么家具挡住了你的路可以砸碎家具逃⽣,不是淘⽓。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定义,认识到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意外伤害的定义及其危害。

2. 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3. 提高避险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4. 安全规则教育及安全行为养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避险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挂图、安全标志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定义及其危害,引发学生对避险意识的认识。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技能。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避险意识,并分享经验。

4. 安全规则教育:讲解并演示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5. 互动环节:进行避险知识问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总结:强调提高避险意识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及预防措施。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提高避险意识。

3. 设计一份家庭安全检查表,并实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如何改进。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看法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保护生命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保护生命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保护生命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一、导入1. 班会主题:保护生命安全,预防意外伤害2. 班会目标: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生命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培养同学们预防意外伤害的意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安全素养。

3. 班会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互动问答,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4. 班会时间:60分钟左右。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预防意外伤害的方式、应急处理能力。

2. 学习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意外伤害,如何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1. 学习内容(1)生命安全的重要性a. 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b. 生命安全与家庭、社会的关系(2)预防意外伤害的方式a. 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和分析b. 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规措施(3)应急处理能力a. 应急处置的分析与判断b. 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和实践2. 教学方法(1)展示PPT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图表,向同学们阐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和预防意外伤害的方式。

(2)互动问答在PPT的展示过程中,进行互动问答环节,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

(3)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通过对事故案例的讲解和现场演示,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实践操作,增强同学们的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四、学习评价与总结1. 学习评价通过观察和问答等方式,对同学们进行评价,确保掌握了本次班会的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2. 总结通过班会总结,强化同学们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提高预防意外伤害和应急处理能力,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

五、教学手段和资源1. 教学手段a. PPT展示b. 视频播放c. 互动问答d. 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2. 教学资源a. 安全知识书籍、杂志b. 事故案例c. 模拟演习道具d. 宣传教育海报、标语。

四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全国通用

四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全国通用

四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意外伤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 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4.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

2. 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3. 意外伤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4.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提高防范意识;掌握意外伤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材料等。

2. 学具:安全教育手册、意外伤害紧急处理指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意外伤害的严重后果,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意外伤害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防范意识。

4. 实践操作:模拟意外伤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场景,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应对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制定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2. 副四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3. 内容提纲:- 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方法- 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意外伤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并说明预防措施。

2. 制定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3. 观察身边的交通行为,指出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远离伤害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设计教案内容

《远离伤害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设计教案内容

远离伤害健康成长一、主题简介本次主题班会以“远离伤害健康成长”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基础,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远离伤害,快乐成长,为未来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伤害以及其危害,并掌握预防措施;2.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3.促进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4.增强学生愉悦感,快乐成长。

三、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身边发生的伤害事件,分析其原因,引导学生意识到伤害的危害。

2、知识扩展1)、交通伤害以交通安全为例,讲解交通事故的原因,例如酒驾、疲劳驾驶等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交通安全法规。

2)、意外伤害讲解火灾、跌倒、溺水等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3)、饮食健康讲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别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学习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吸收。

4)、心理健康学习指导孩子如何建立自信心,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识别各类负面情绪,学会化解情绪,也讲解如何防备网络欺凌等心理伤害。

3、案例分析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引出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伤害的认识和对应预防措施。

4、活动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比如进行紧急演练场景,模拟火灾逃生等实践活动。

5、课堂小测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测试,查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多媒体讲授、师生互动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总结分析;3.互动探究法:带领学生探究问题并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测验成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活动,了解学生对该主题的识别和认同,从而进行改进和完善。

3.反馈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来了解本次主题班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梳理不足之处,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预防意外伤害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意外伤害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意外伤害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意外伤害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小学生防止意外伤害安全班会教案增强安全意识,远离意外伤害主题班会教案二年二班2016、6、18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意外伤害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止意外伤害的意识,明确防防止意外伤害的重要性。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展示,引入新课。

1、情景:同桌借铅笔时,把笔尖对着对方递过去。

问:这样做安全吗?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安全事故?学生答完后,板题。

问:应该怎样递铅笔给同学?请同学上台展示新的正确的情景:给同学递铅笔时,笔头对着对方,笔尖对着自己。

(同时结合礼仪教育)(二)引导研究,归纳整理。

1、教师提问:同学向你借小刀,你应该怎样递给他呢?同桌合作演示,讨论后请几组上台演示。

评出正确的方法:把小刀合起来递过去。

2、教师问:在学校、家庭里还有哪些行为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小组合作,归纳整理。

3、全班汇报。

(可能提到的有地板滑的地方要防止滑倒、有要用棍棒打逗等)(三)竞赛活动,游戏激趣。

1、判断题。

(学生表演后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并说说怎样做是对的。

)(1)学生拿着一次性注射器射水玩。

(可能意外扎伤。

教师补充案例:高年级一学生在玩注射器时,被跳绳的人撞了一下,针扎入眼睛,把一只眼睛扎瞎。

)(2)学生叠摞凳子拿黑板上方的流动红旗。

(凳子不稳,可能摔伤。

要拿高处的东西,最好请大人帮忙。

)(3)见到地上有图钉,绕着走过去。

(不扎到自己,也可能扎到别人。

应该把图钉捡起来,放到盒子里。

)(4)在教室里互相投掷垒球玩。

(可能砸伤人,砸碎玻璃。

应该到空旷的操场上玩。

)(5)两个人在用力推着门,一个要进门,一个不让进。

(可能挤伤人,卡着手。

不要用门窗打闹)⑹不小心把玻璃瓶打碎,一走了之。

(容易扎伤人。

防人生侵害安全教案

防人生侵害安全教案

防人生侵害安全教案人生侵害是指在个体的生活中,受到他人言语、行为或触犯个人权益的一系列行为。

这些侵害可能导致心理上的伤害,甚至对个人的身体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个体的安全和尊严,我们需要加强防范和应对人生侵害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以提高个体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了解人生侵害的类型和特点1. 言语侵害:包括诋毁、侮辱、恶意传播谣言等言语行为。

2. 身体侵害:直接对个人身体进行伤害,如打骂、性侵等。

3. 心理侵害:通过言语、行为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造成伤害,如恐吓、威胁等。

4. 财产侵害:通过欺诈、抢劫等手段对个体的财产进行侵害。

5. 社交侵害:在社交场合利用权力或地位对个体进行侵害,如骚扰、歧视等。

二、提高个体的安全意识1. 培养警觉性:要时刻保持警惕,留心身边的人和环境。

2. 学会辨别风险:学会判断和辨别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信号。

3. 加强自身保护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自卫技巧,如基本的防身术和逃生技巧。

三、建立有效的防护机制1. 收集证据:如果受到侵害,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以便报案或寻求法律援助。

2. 求助社会支持:面对人生侵害,不应该独自承受,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3. 学习应对策略: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人生侵害,如学会说“不”、寻求帮助、报案等。

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1. 提高自信心:建立自信心,增强对自己的信任,有助于抵御侵害。

2.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正能量的人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网,减少受到侵害的可能性。

3. 学会说“不”: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

4. 提高沟通能力: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辩护。

五、宣传人生侵害防范知识1.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人生侵害防范知识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2. 社会宣传:社会各界应加强人生侵害防范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3. 媒体报道:媒体应加强对。

幼儿园人身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人身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人身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人身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个人的身体边界和安全边界,提高他们对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预防性侵犯和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二、活动主题在欢乐成长的路上,人身安全第一步。

三、活动内容1. 人身安全知识讲解(1)人身边界和安全边界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幼儿了解个人的身体边界和安全边界的概念,明确个人的“不可触摸区域”和“可触摸区域”。

(2)人身安全常识:介绍如何避免陌生人、人身伤害等危险,以及如何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

2. 安全规则学习(1)游戏化的安全规则学习: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幼儿学习人身安全的基本规则,并将这些规则与具体情景相结合,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身安全意识。

(2)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

3. 人身安全教育宣传(1)专题绘本阅读:通过精选的绘本,讲述关于人身安全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边界和安全边界。

(2)宣传栏展示:制作人身安全宣传栏,贴满相关图画、图片和口号,增强幼儿对人身安全的认识。

4. 家园合作(1)家长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有关人身安全的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人身安全沟通,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家庭作业:组织幼儿与父母一起完成相关的安全教育作业,加深亲子交流,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人身安全教育。

四、活动计划1. 第一周:开展人身安全知识讲解(1)组织幼儿集体活动,介绍人身边界和安全边界的概念,明确个人的“不可触摸区域”和“可触摸区域”。

(2)组织观看相关动画片,引导幼儿认知自己的身体边界和安全边界。

2. 第二周:学习安全规则(1)设计游戏化的安全规则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人身安全的基本规则。

(2)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危险情景,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

3. 第三周:人身安全教育宣传(1)组织专题绘本阅读活动,讲述有关人身安全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边界和安全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离人身伤害教案五年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危害。

2、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远离毒品的方法,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痛恨毒品,远离毒品。

2、提高警惕,防范伤害,过健康生活。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上,首先视频导入,认识毒品;其次通过媒体、案例等,认清毒品危害,痛恨毒品;再次,增强法律意识,维护人身安全;最后在行动上远离毒品,过健康生活,这样使教学活动逐步深化。

在教学方法上, 运用网络、媒体、资料、图片、实例,通过观看、探究、研讨等,突出教学重点,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建议:1、掌握毒品危害的相关知识;搜集毒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危害的典型事例;整理资料制作“远离毒品,维护健康”的网站。

2、调查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程度。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引导:这些毒品产生于看似美丽的花朵,而且有时他们还会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包装,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给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

那么,到底毒品有哪些危害,人们又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清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维护健康。

二、认清危害,远离毒品1、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学生通过上网浏览“远离毒品,危害健康”网站中的描述吸毒者惨状的图片、案例,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2、我国吸毒者中青少年吸毒人数比重较大,探究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展示课件)⑴.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

在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

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⑵.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惑,在毒品中求刺激。

⑶.盲目追求时髦,把吸毒视为时尚。

⑷.自我防卫能力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

3、教师引导:毒品给自己、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应该如何预防毒品,远离毒品呢?(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发言)教师总结: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人生,遇挫折不气馁,遇成功不骄傲。

⑵.时刻告诫自己,一日吸毒,终身戒毒,吸毒必然毁灭一生。

⑶.远离毒友,坚决脱离容易使自己堕落的小圈子。

⑷. 机智地与毒品违法犯罪做斗争。

⑸. 尽量不要涉足公共娱乐场所,特别是可能涉毒的场所。

教师引导: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青少年上网成瘾,沉迷网游,而走上了滥用处方药甚至吸毒的道路,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三、知法守法,保护自己让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我国法律对青少年的有关保护规定:四、课堂小结: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从来。

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无论从遵守国家法律的角度,还是从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角度都一定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远离人身伤害教案六二讲授新课:一、人身财产侵害危机应对(一)、学生人身侵害危机人身侵害的类型主要有人身健康的非法伤害(包括非法滋扰、伤害、绑架等)、危及生命安全的非法伤害(如凶杀等)和非法性侵害及自然灾害的侵害(如火灾、地震、雪灾、洪灾、旱灾。

)引用四川地震及展示相关图片。

(二)、伤害危机应对1、伤害的预防(1)、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实例讲解,并进行分析。

)如:夏天游泳时,不能选择去长满杂草的湖泊,而选择正规的游泳场。

因为当你在长满杂草的湖泊游泳时,有可能会被水草拌住脚,而无法摆脱,或者因为水的深度深浅不一,也会让你无法预防的情况下,陷入漩涡中,这时你的人身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团结同学,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加一些野外的活动,处于人本身的特有性质(例如自私等等....)只有在真正的需要时候才会体现出集体的重要性!毕竟一个人是无法在野外自如的行动,包括生存,但不支持学生"特游"最好是一次野炊。

这样便很好控制或避免学生进行交往,发生矛盾或纠葛,有目的地寻衅滋事、伺机报复等事件的发生。

(3)、在公共场所要远离那些寻衅滋事的人员,遇到别人的挑衅,不予理睬,不感情用事,不因小事与他人发生纠纷,避免受到伤害。

(4)、要有法制观念,不做违法违纪的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休息。

(5)克服老乡观念和哥们儿义气,不参与团团伙伙,不参与打架斗殴,做文明学生。

(6)特殊时间要特别注意防范人身伤害。

(如夜间外出,一定要结伴而行。

)(7)特殊地点要特别注意防范人身伤害。

(人群复杂地方、娱乐场所、僻静地带、网吧、电影院、溜冰场、江河边、海湖泊)。

2、伤害危机应对(1)避险脱险。

(2)正当防卫。

(3)寻求校内保卫人员援助。

(4)寻求专业援助。

(5)寻求师生帮助。

(6)证据收集保全。

3、凶杀危机应对(1)凶杀的预防①提高预防凶杀等恶性案件意识②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③团结同学,化解同学间的矛盾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⑤及时制止恶性事件苗头的发展(2)凶杀危机应对首先做到冷静、化解、避险;其次还击、防卫。

4、绑架危机应对(1)绑架的预防①学生往返学校途中,最好结伴而行。

②不要轻信陌生人。

③外出要与家人和同学联系。

④不能暴露自已的钱财。

(2)绑架危机应对①要保持冷静,了解自已所处位置。

②见机行事,与犯罪嫌疑人巧妙周旋。

③协助警方开展解救行动,不要自作主张。

④把握时机。

二、财产损失危机应对(一)盗窃危机应对1、盗窃的预防(1)贵重物品的保管(2)现金的保管2、盗窃危机应对(1)发现宿舍、教室财物被盗,头脑要冷静,不要急于入室查找自已丢失的物品;(2)如果发现存折、银行卡或汇款单失窃,要马上去银行、邮局挂失。

(二)抢夺抢劫危机应对1、抢夺抢劫的预防(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2)外出时尽量不要携带过多的现金和贵重物品(3)穿戴适宜2、抢夺抢劫的应对(1)在人员聚集地方应大声呼救,同时报警,在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应放弃财物,保全人身安全,待处于安全状态下再尽快报警。

(2)要见机行事(3)可借助有利地形,自卫。

(三)诈骗危机应对1、诈骗的预防(1)要做到遇事不感情用事(2)识破身份伪装(3)切忌贪小便宜(4)当心麻醉剂四、最后总结如何珍惜自已的生命?如何注意防范人身伤害及财产安全?五、提问学生相关安全防范问题,并要求学生模拟演示。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六三【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流程】一、案例引出:主持人宣读案例: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四、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