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总规文本(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
南京市浦口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附件1《南京市浦口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南京市浦口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一、工作背景和编制目的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围绕“三个发展”“三个提升”和2010年城建奋斗目标,紧扣“规划建设”年主题,以“创新”、“求是”为工作指南,深化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成果,结合浦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发挥总体规划对浦口在“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提升、园区转型、城市建设、城乡统筹、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空间上、时间上一一做好总体安排和布局。
二、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覆盖浦口区全部行政区范围,计902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本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期限一致,并对近期作出安排。
3、主要规划编制依据及参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4)《浦口中心城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在编)5)总规专题研究成果:《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与布局规划研究》6)总规专题研究成果:《南京市江北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7)总规专题研究成果:《南京市城乡统筹目标下的城乡协调发展研究》8)总规专项规划成果:《城乡综合交通总体规划》9)总规专项规划成果:《旅游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10)《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在编)11)《浦口区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在编)12)浦口区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成果13)浦口区永宁、星甸、石桥、乌江等小城镇总体规划14)老山风景区(含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4、规划重点在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编制完成的浦口规划成果体系和浦口区发展实际,重点完成以下工作:1)城乡统筹:在全区协调的基础上着重做好北部与南部的次区域规划,统筹永宁、星甸、石桥、乌江小城镇发展。
2)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明确全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并提出对江北副城的浦口中心城片区、桥林新城和四个乡镇的规划空间体系结构完善和优化意见。
南京市浦口地区区域规划

四、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
1、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低碳先 进产业。 2、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3、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持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强化污染源头综合治理,注重 环境协调整治,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创建。
1、东部桥北城市组团
实施“一区三街”联动发展,推进龙王山、朱家山、 朱家山河“两山一河”等地块开发,完善综合性的城市配 套功能和创新服务功能;配合地铁3号线、江北轻轨线建 设,进一步打造对外交通网和轨道交通网,提升城市宜居 度和生活便捷度。中部浦口新城组团,以浦口新城开发建 设带动顶山、江浦街道互动融合发展,同步推进新城建设 和老城改造,重点抓好文化体育中心、博物馆、展览馆、 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影剧院等社会公共产品建设,加快 打造城市中心区,提升城市的首位度和功能品质。西部桥 林新城组团,结合地铁生态新城建设和浦口开发区新区建 设,推动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 开发,健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有效吸纳产业工人、外来 流动人口,以及周边乌江、石桥、星甸等农业人口,初步 建成宜居产业新城。
“十二五”期间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 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战 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是浦 口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 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 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 对该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 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落实 “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跨越发展”战略要求,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 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推动科学发展为 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以深化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基本 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保障和改 善民生为出发点,立足建设“生态、 现代、和谐”新浦口,大力实施科技 创新,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力争通过 五年时间的努力,加快建设人民生活 更加幸福的新市区。
明发乌江新城报告提报免费下载

绿野花语(规划中)
良渚博物馆 美丽洲公园 阳光天际游山步道 白鹭湾公园 玉鸟幼儿园 良渚教堂 浙医一院良渚保健中心 玉鸟流苏 茶语公园 竹径茶语游山步道 悠园 劝学里(9年臸学校)
九年臸实验学校
在良渚文化村,博大渊博的博物
馆、充满创意和人文气息的商业街区、
条件优越的社区医院以及完善的教育系 统、游山步道、各类公园等等,共同构 成了文化村的城镇级配套。
公寓、排屋、别墅、洋房等多种类型产品
概况 拥有8个串联式主题村落,包括白鹭郡北(售罄)、竹径茶语 (售罄)等,有公寓、排屋、别墅等多样产品类型,白鹭郡东 (售罄)、白鹭郡南(在售)、阳光天际(在售)、白鹭郡西(规划 中)、绿野花语(规划中)以及金色水岸(规划中)是目前万科在 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项目 位于良渚镇绕城公路与104国道交界处。坐落于杭州市中心半 小时生活圈内,距离杭州市中心16公里,距离良渚遗址保护 区2公里 万科 万科·良渚文化村基地拥有25座山、3片湖泊、1条河流,五 大主题公园……构成了一个在国家AAAA级景区的居住、度假 胜地。项目近5000亩非可建用地(含山体)主要用于各种生 态公园及配套性项目开发建设,同时增设各种旅游休闲设施 白鹭郡北、竹径茶语、白鹭郡东、白鹭郡南、阳光天际在 2005-2008年相继开盘 多层洋房、公寓、联排,此外还有回迁区。良渚文化村的主 流产品,低层低密度的公寓和别墅(排屋)等 目前已入住约10000人,5000户
“二轴二心三区七片”的核心构架
动区
静区
良渚文化村的核心构架是“二轴二
核心旅游区
多种功能复合的原创性近郊小镇
心三区七片”,二轴是以文化村东西主 干道和滨河道路串联主题村落,二心是 东西分别设旅游中心区和公建中心区, 三区是分别设立核心旅游区、小镇风情 度假区和森林生态休闲区,七片是分布 在山水之间的主题居住村落。
最新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

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背景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调整》提出的“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空间格局”,未来新浦口区势必成为拥江发展的最具战略意义的地区。
由于新浦口区至今仍然缺乏一个可以整合全区发展的中心地区,那么浦口中心地区的规划将有志于建设一个可以整合浦口,甚至江北地区的地区,促使南京真正走向拥江发展。
主要内容浦口中心地区规划设计范围12.97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范围53.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
规划从形势和政策判断以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浦口中心地区的功能定位为宜居、活力、创意之山水之城、金陵水都。
浦口中心地区的功能组合包括核心功能、基本功能、优势功能、潜力功能。
核心功能为商业、文化,中心区将以这两种功能体现区域的服务能力。
基本功能为居住,中心区应是活力、宜居的,适量的居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中心区氛围。
优势功能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功能是浦口中心区不同于南京其他中心区的优势所在。
潜力功能为生产性服务业。
一方面,浦口中心地区有为更大的区域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而产生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能;另一方面,浦口的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一个空间来发展“创意产业”。
从基地发展潜力以及浦口整体城市空间布局综合分析考虑,以协调周边地区、连通生态网络、联系旅游资源、提升土地价值的规划思路,规划浦口中心地区形成“一心两帝两轴”的布局结构。
“一心”为商业文化核心区,是浦口中心地区的城市副中心核心功能部分,是市民商业与文化活动的中心;“两带”为沿长江发展滨江旅游的“滨江旅游休闲带”和沿七里河城市生态、区域旅游服务和市民生活游憩的“沿河复合游憩带”;“两轴”为沿丰字河路城市生活性主干道的“城市生活轴”和联系老山山脉与长江,集生活服务、景观和交通轴线为一体的“中央复合功能轴”。
同时,规划还完成了综合交通规划、绿地水系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导引、核心区城市设计、开发实施策路等方面的内容。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乌江一级支流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乌江一级支流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水利局•【公布日期】2020.09.14•【字号】•【施行日期】2020.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乌江一级支流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相关要求,现对重庆市乌江一级支流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第二次公示,以便了解社会公众对本规划的态度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公众的监督。
一、规划名称和概要(1)规划名称:重庆市乌江一级支流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
(2)规划概要:根据《重庆市乌江一级支流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流域规划范围为重庆境内的乌江一级支流及其支流共31条河流,涉及重庆市涪陵区、武隆区、南川区、彭水县、黔江区、酉阳县部分乡镇,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
重庆境内乌江一级支流已建、拟建电站共计172座电站(其中已成169座,规划新建3座),总装机容量264.11MW(其中已成253.61MW,规划10.5MW)。
二、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乌江一级支流流域共计172座电站(其中已成169座,新建3座),根据识别,关子垭电站、官桥电站等部分已建电站涉及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彭水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彭水长溪河市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涪陵大木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小溪市级风景名胜区、天生三桥市级风景名胜区、后坪天坑省级风景名胜区、彭水茂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武隆仙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已建电站已建成运行多年,与各类敏感区相关管理要求及规划不冲突。
经规划分析,对各类敏感区影响较小。
三、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减缓措施(1)水环境减量化措施在建/规划电站施工期废水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施工道路洒水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设旱厕集中收集回用于农田。
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

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第1篇浦口永宁最新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浦口永宁地区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永宁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长。
为了更好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2. 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4. 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区特色。
5. 到2030年,将永宁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合法性。
2. 科学发展: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3. 人本理念:关注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动能,提高地区竞争力。
5. 可持续:坚持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产业布局:以永宁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3)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壮大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提升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
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生态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带、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提升生态功能。
(2)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水环境治理,提高空气质量,严控土壤污染,保障生态安全。
(3)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升生态景观品质。
3.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市政设施:加强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乌江水系规划报告

4 乌江水系4.1 农村水力资源基本情况4.1.1农村水力资源总量和分布乌江流域涉及到重庆市境内的黔江区、彭水、武隆的全部,酉阳、南川的大部分,以及石柱、涪陵的少部分地区。
据本次调查评价成果:乌江水系有0.1MW以上电站的河流共计70条,其中理论蕴藏量达10MW以上河流28条,理论蕴藏量达10MW以下河流42条;42条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为123.95MW(无法找到资料的除外)。
本次统计0.1~50MW范围内电站319座.技术可开发量812.45MW,电量327776.45万kW·h,其中已正建电站253座, 装机540.03MW,占总装机的66.47%。
本流域覆盖的7个区县分析,2006~2020年规划电站中,酉阳规划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44.70MW,年发电量16286.3万Kw.h;黔江规划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54.2MW,年发电量23565万Kw.h;彭水规划电站17座,总装机容量144.15MW,年发电量56406.60万Kw.h;石柱规划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3.25MW,年发电量4561.71万Kw.h;武隆规划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10.04MW,年发电量3746万Kw.h;南川规划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3.84MW,年发电量1260万Kw.h;涪陵规划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2.24MW,年发电量1796万Kw.h。
从本流域规划电站地域分布看,彭水县最丰富,装机容量占2006~2020年投产电站总装机容量的52.91%;其次为黔江、酉阳,装机容量占2006~2020年投产电站总装机容量的19.9%、16.4%,石柱县、武隆较少仅占4.86%、3.69%,南川、涪陵基本开发完毕,规划电站很少。
4.1.2 农村水力资源特点本流域内彭水、黔江、酉阳规划电站较多,主要因为所处地理位置几乎全部为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落差集中,且有甘龙河、小河、阿蓬江、太极河、细沙河、马喇河、诸佛江、长溪河、郁江、金铃河、中井河、普子河等较大支流,理论蕴藏量丰富,有调节性能,装机规模相对较大;但地质条件较差,部分水电站投资较大。
打造乌江流域港口物流基地的建议(精品)

打造乌江流域港口物流基地的建议提案人:民革贵州省委会内容:国家已将乌江流域经济发展纳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投资整治乌江航道,建设沿线港口,重新修编了《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年)》,一系列政策和投资的逐步落实,为促进乌江流域经济合作和物资对外交流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当前乌江流域港口物流现状目前,仅干流595公里(乌江渡至长江河口)航道上就有武隆、彭水、沙沱、思林、构皮滩等水电枢纽,拟建的还有白马电站。
贵州省境内建成开阳港、遵义港、瓮安港、思南港、沿河港重要港口6个。
乌江思南段78公里,水面宽200-340米,已建成500吨级思南新港一座,另有客货码头8座,按三级航道标准,可通行1000吨级以下货轮,经沿河至涪陵入长江,但因已建水电站基本未能同步建成过船设施而被迫中断,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重庆境内的彭水万足电站,贵州境内沙沱、思林、构皮滩电站,致使乌江干流航道处于分段通航状态,仅能在区间内开展短途的库区客货运输,乌江水运的通江达海作用未能发挥,预计全线通航要到2017年后。
二、发展乌江流域港口物流基地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的分析打造畅通乌江,实现干支直达已近在眼前,乌江水运潜力和规模,低成本运输效益,与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建起畅通、高效、安全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为促进乌江流域经济合作和物资对外交流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是将打破长期制约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瓶颈”。
据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2030年、2040年,乌江干流水运客(包括旅游)、货运输量将分别达到1660万人、2600万人、3500万人和1550万吨、2800万吨、4100万吨。
通航后,依托港口等物流基地的健全和完善,将极大地改善沿江地区投资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带动水泥、建材、冶金等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沿江布局,促进沿江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提高地方政府税费收入,促进流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 3.第三章人口与城镇化 .. (5)第四章城乡统筹规划 (6)第一节镇域镇村体系与布局 (6)第二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9)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布局 (11)第四节空间管制 (12)第五节长江岸线利用 (15)第六节区域协调 (16)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 (17)第一节总体布局 (17)第二节居住用地 (19)第三节工业用地 (20)第四节绿地 (20)第五节空间景观 (21)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22)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 (25)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7)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7)第二节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29)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0)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0)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2)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34)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35)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36)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37)第七节管线综合规划 (37)第八节水利设施规划 (38)第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8)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40)第十二章分期发展时序 (42)第一节近期建设 (42)第二节中期发展规划 (43)第三节远景发展引导 (4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第十四章附则 (46)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领》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编制《南京市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4、《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2010);5、《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2008);6、《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7、《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8、《桥林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9、《浦口区乌江镇总体规划(2007—2020)》;10、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宁委发(2010)29 号);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3条规划原则1、统筹:土地统筹、资源统筹、人口统筹;2、保护:农地保护、农业保护、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3、发展:通过规划指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4条规划重点1、构建新型镇村体系;2、实现城乡统筹“五个一体化”和“三个集中”;3、协调与桥林新城、和县乌江在用地、产业、设施等方面的布局关系;4、处理好沿江岸线利用及近远期发展的关系。
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乌江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57平方千米。
本规划所称“镇域”指乌江镇行政辖区;“镇区”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新社区”指镇区以外的农村居民点,按照规模和功能分为一级新社区和二级新社区两种。
由于乌江镇镇域北部的部分区域被纳入桥林新城规划范围,因此本次规划的镇域规划主要是对通江路以南地区做出安排,通江路以北地区主要与桥林新城总体规划做衔接和协调。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第7条功能定位苏皖边界、以沿江装备制造和旅游休闲为特色的宜居新市镇。
第8条发展策略1、重点发展沿江装备制造业,以打造南京高端船舶产业基地为目标,近期整合和提升现有造船工业,远景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适时推进产业的升级和调整2、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文化资源、休闲农庄基础,打造以生态及文化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为特色的南京特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目的地。
3、加强城镇景观环境建设,塑造南京西南大门的窗口城镇形象。
4、在提高城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强化面向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建设成宜居新市镇。
第9条发展目标表2-1乌江镇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第三章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第 10条 人口规模1、镇域人口规模近期:至 2015 年,镇域人口约 中期:至 2020 年,镇域人口约 远期:至 2030 年,镇域人口约 注:与桥林新城总体规划衔接, 北部的发展人口。
2、城镇人口规模近期:至 2015 年,城镇人口约 中期:至 2020 年,城镇人口约 远期:至 2030 年,城镇人口约第 11条 用地规模2030 年乌江镇城乡建设用地 553.3 公顷,包括城镇建设用地 464.9 公顷, 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 88.4 公顷;桥林新城建设用地 1660.1 公顷;城乡非建设用 地 3486.6 公顷。
第 12条 城镇化水平近期:至 2015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50%; 中期:至 2020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60%; 远期:至 2030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67%。
第 13条 城镇化发展策略1、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农村与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 促进城乡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集约利用发展控制城乡建设规划用地总规模, 促进农村人口向新市镇和新社区集聚, 提高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实现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产业兴镇战略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沿江装备制 造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提高城镇经济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2.8 万人;3.0 万人; 3.3 万人。
人口预测计算不包括桥林新城在乌江镇镇域1.4 万人; 1.8 万人;2.2 万人第四章城乡统筹规划第一节镇域镇村体系与布局第14条规划原则1、统筹全局,集约用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村庄整合与新社区建设,引导居住向新市镇、新社区集中。
考虑到乌江镇镇域面积小,且位于南京都市圈沿江发展带、紧邻桥林新城的特殊区位,因此本次村庄调整力度较传统以纯农业为主的城镇适当增大,同时新社区规模原则上按人均120平方米用地进行控制。
2、灵活选址,因地制宜新社区选址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在充分遵循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保证耕作半径、方便农业生产,保留具有文化及资源特色的村庄,同时充分考虑与产业区发展配套,并考虑分期分批实施的需要。
3、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严格执行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第15条镇村体系等级规模规划乌江镇域形成“中心镇区一一级新社区一一二级新社区”三级镇村体系结构。
其中中心镇区容纳城镇人口约 2.2万人:一级新社区2个,二级新社区4 个,共容纳农村人口约1.07万人。
名称一致。
第16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中心镇区:乌江镇的行政中心,城镇居民的居住组团,也是乌江镇的区域服务职能中心。
林山社区:为集中宜居型社区,是乌江东北部农业生产的服务基地。
茶棚社区:为产业型社区,是茶棚工业园区的职工安置点,十里农庄产业带的服务站,丘陵经济林果种植服务基地。
前林社区:为产业型社区,是待开发旅游资源“上陈遗址”旅游观光点,社区设置一定量旅游服务设施,近期作为乌江沿江造船产业的职工安置点。
周云社区:为古村保护型社区,是丘陵经济林果种植服务基地,林蒲圩规模农业种植服务基地。
五一社区:为产业型社区,是农庄旅游接待点,十里农庄产业带的服务站,丘陵经济林果种植服务基地。
河南社区:为集中宜居型社区,近期是乌江东北部农业生产的服务基地。
第17条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引导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按近、远期目标逐步引导。
1、2011-2015自然村整合引导8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镇区,分别是林蒲村:沈云、江板、燕洼;五一村:桥北、王尧、鲍庄、双圹、东方红。
10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林山社区,分别是林山村:石山、刑庄、花元、北埂、新闸、小闸、新陈、新桥、高楼、南埂。
9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茶棚社区,分别是茶棚村:九王、捋马、东阮、雷巷、马黄、王庄、五五;五一村:三合、孙庄。
2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前林社区,分别是南一村: 前林、上庄。
2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周云社区,分别是周云村:靑建、卢庄。
2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五一社区,分别是五一村:前庄、中心。
5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河南社区,分别是河南村的 5 个自然村。
2、2015-2030自然村整合引导17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镇区,分别是林蒲村:龙圹、南埂、七份、曹坊、杨家、新合、扁沟、林元、外圩、南云、五联、双合;双云村:北埂、黑埂、杨郑、扁埂、李王、雷杨、於吴;周云村:永忠、东风。
6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林山社区,分别是林山村:梅庄、朱巷;南一村:南杜、高东、宗田、高西。
7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茶棚社区,分别是茶棚村:双桥、向水、李东、前徐、枟洼、汤洼、庆洼。
9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前林社区,分别是周云村:张云、向阳、何洼、五七;南一村:小狄、魏山、东郑、孙庄、小马。
5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周云社区,分别是周云村:向东、联合、竖埂、小云、朝阳。
4 个自然村整合并入五一社区,分别是五一村:前庄、塔张、茆庄、林黄。
第18条新社区建设引导1、规划原则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因地制宜,统规划,分步实施。
2、居住模式结合社区实际地形条件和社区规模,居住建筑以联排、双拼低层住宅为主,多层公寓式住宅为辅。
其中河南社区的建筑高度、容积率可适当提高,应按照桥林新城对该地块的要求开展建设,且达到城市小区的建设标准,以避免造成未来桥林新城建成后的城中村二次改造。
3、设施建设按照《南京市乡村地区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试行)》要求完善配套各类基础设施,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建设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休闲活动、商贸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完善电力、电讯、电视、广播、给水、排水、道路、燃气等基础设施。
4、人居环境优化社区环境,实现“五个化”,即道路硬化、小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注重独立社区环境,绿地率控制在40%以上。
第19条节约土地扣除通江路以北地区、桥林新城建设范围内的现状村庄用地后,乌江镇通过实施农村居民点整合,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457.1 公顷。
第二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第20条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两带七片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1、“一心”镇区服务中心:以乌江中心镇区作为服务镇域的发展核心,带动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两带” 沿江发展带:依托滨江优势,发展沿江装备制造业、生态旅游。
沿路发展带:发挥浦乌路交通优势,与桥林新城紧密协作,与安徽实现对接。
3、“七片区” 桥林新城片:为桥林新城在乌江镇域北部的发展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