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日照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一次踏上徽州,但见烟树葱茏,(掩映/映照)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犹如丹青妙笔在用枯笔淡墨,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那种“_______________”的牵人情思,吸引着我寻幽而陶然忘返。

“徽式新屋”曾是非常时髦的民居型式,在徽州高移民输出的特殊时代里风靡一时。

然而,一旦时过境迁,徽派老房子便愈来愈显现出它的弱点。

《汪悔翁乙丙日记》记载了咸丰兵燹期间,作者避难故里绩溪的房子旧貌,半个多世纪以后编纂的民国《歙县志》,对徽州老房子的缺陷更是直言不讳。

老房子是徽商如日中天时精雕细琢而成的,它表达了久远的历史,成为明清时高层次地域文化的积淀。

但从总体上看,内向封闭式的建筑(阻隔/隔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不能提供有效的通风、采光条件,更无法(营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多数老房子是数百年前缙绅富商所建,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优哉游哉。

庭院之中,石台石桌,或设鱼池,或置盆景,将丘壑林泉浓缩于壶天之中,排遣文人雅士诗书之外的闲情逸志,在_______________ ,留存山林隐逸的一片净土。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 胜境时过境迁B . 风靡一时(mǐ)直言不讳C . 编纂优哉游哉D . 精雕细琢(zhuó)闲情逸志(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掩映阻隔营建B . 映照隔断营建C . 映照阻隔营造D . 掩映隔断营造(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踏破铁鞋无觅处俗务萦怀的内心深处B . 柳暗花明又一村俗务萦怀的内心深处C . 柳暗花明又一村熙熙攘攘的物欲背后D . 踏破铁鞋无觅处熙熙攘攘的物欲背后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下·内蒙古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

为了解这个精神,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力求解决的问题。

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

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人可能被分为不同等级,但他们都是人。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

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呢?有的哲学家认为,必须如此。

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道家有人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

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

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

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

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

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

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

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

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

从表面上看,这种看法不能认为就是错的,因为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

《论语》第十一章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孟子曾说:“圣人,人伦之至也。

2021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到了黄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 。

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模糊)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

一旦雨滴纷至踏来....,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

那声音酷似古筝, 清脆,且韵味(实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

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

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

雨声(大概/大致)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重章叠句又似包罗万相....,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

听雨,。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淅淅沥沥擂.鼓lèi B.纷至踏来咀嚼.juéC.慷慨激越休憩. qìD.包罗万相倏.忽shū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依稀实足大致B.依稀十足大概C. 模糊十足大致D.模糊实足大概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B. 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 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听真情奔泻C. 白昼的余光被嘈嘈切切地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D. 白昼的余光被嘈嘈切切地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 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听真情奔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法、绘画、诗词、篆刻、摄影、京剧,程天民对每一门都不是浅尝辄止。

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认为,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是分不开的B. 这套“智能门禁云平台”系统,拥有人员信息采集、出入信息采集、重点人员关注、内部人员考核等功能,能让群众真正过上安之若素的美好生活C. 雾霾的治理不能一挥而就,地方政府部门必须直面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把雾霾治理常态化,不断改进治理方式,老老实实下些笨功夫,打好持久战D. 节气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休戚相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泱泱中华大国几千年来可谓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然而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这个“千年百宝箱”的资源几乎被消耗殆尽B. 在综合科技实力方面,有关人士认为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因而仍需努力C. 各大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多媒体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D. 进入新年,塔里木河两岸出现了雾凇奇景,胡杨、红柳等沙漠植物披上了洁白的冬衣,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多姿,十分壮观3.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时写道: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B. 面对别人的夸奖,他笑着回答:“谈不上造诣,马齿徒增罢了。

”C. 某编辑在给作者的回复中说: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D.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上一学期知识的查漏补缺。

下面是2021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练习吧!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2021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1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1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5 页。

满120分,考试用时120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本身保留。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本身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需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6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昨日表示,反对民众将近期世界多地地震频发与“ 世界末日”联系起来。

他强调,地震是有周期性的,地震频发是因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去年年末至1月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3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昨日又发生6.7级地震。

地震频繁发生,加之对“2018世界末日”预言的联想,引起人们广泛讨论。

“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电影《2018》中天崩地裂,洪水汹涌而来的瞬间在去年年末引起了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热烈讨论。

这部原本心在号召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庇护地球的灾难片却因为在时间上太过于接近当前,而频发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也与影片有些许对应,进而引起了更广泛的猜想。

有网友提出质疑:“2018真的是世界末日?智利地震!台湾地震!各种自然灾害似乎是越来越多了,2018这个预言会成真吗?”还有网友开始探讨玛雅预言、近年来多次强震和世界末日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民众对“世纪末日”充满了猜测,日前竟有国家真的开始筹划“避难”。

近日有媒体援引外电消息称,位于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政府,日前通过一项五年期的规划,计划建造一种被称为“飞碟”的巨型航空器,平时可以做交通工具,灾难时可以做“诺亚方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认为,此前发生的智利8.8级地震对中国影响不大。

而地震频发只能说明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阶段,中国作为世界邦畿的一部分,也应予以关注。

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中的自由曹雅欣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并未缺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抱负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不雅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天真烂漫,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阿谁叫做“鹏”的大鸟,能够青云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彼苍激越云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以如此瑰丽的笔墨哪里仅仅是在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本身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这“乐”,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中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保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

无论是踏踏实实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

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正在流行,这个词叫“打造文化”。

这文化并非__________,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类似“打造文化”这样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喊出这些口号本意往往还是好的。

但这种“打造”却造不出文化来。

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

而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_____________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

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的手段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成果,是自然_______________而成的。

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

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那就难了。

“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有删改)(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注定\积淀B .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注定\沉淀C .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必定\沉淀D .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必定\积淀(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B .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雷雨》)C .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包身工》)D .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的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B .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C .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D .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

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朋友说他要“带了他的家庭”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就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已”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儒家最讲究人伦,“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已及人的“己”,对于这“已”,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

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本立而道生。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以“已”作为中心的,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杀个人。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为了族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这和《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

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棱两可了。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在西方社会里,做人民的无法逃于该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

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

在我们的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

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

(选自《差序格局》,有删改)(1)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波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B . 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囊括所有亲戚,这个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 . 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清楚。

D .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中,要求每个人“克己…‘修身”,做到“本立而道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就会是一条通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在西方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交膳宿费,这是团体格局意识的体现,他们对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分得很清楚。

B . 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这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

C . 与中国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团体格局的主要问题是权利问题,争的是权利,主张团体内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

D . 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朋友是西方人,你就能明确知道客人的数目;如果这个朋友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的问题,说到底,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 . 我们的“家”讲人情冷暖,有钱有势时可以容纳所有亲戚,大家攀关系、讲交情,其乐融融;一旦“树倒猢狲散”,就让人感到世态炎凉。

C . 中国传统社会也倡导牺牲精神,不过牺牲是为“公”还是“私”不好确定,站在任何一个圈里,向外看是为私,向内看也可以说是为公。

D . 儒家讲求“伦”“推”的前提是先承认“己”,对于“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君主不同,应该“先治其国,后齐其家,再修其身”。

3. (9分) (2019高一下·柳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

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

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

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

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

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