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幼儿园生活安全教案:防范儿童意外伤害

幼儿园生活安全教案:防范儿童意外伤害防范儿童意外伤害一、前言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幼儿园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确保幼儿园生活的安全是每个家和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提醒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家长加强对幼儿园生活安全的意识,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儿童在幼儿园内的伤害事故。
二、常见的幼儿园意外伤害1.跌倒伤害:幼儿园跑跳玩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但也会增加跌倒伤害的风险。
这种伤害的程度可能轻微到皮外伤,也可能危及骨折或者头部伤害,需要防范和避免。
2.切割伤害:幼儿园的活动环境中存在很多可以切割伤害的物品。
例如,刀子、剪刀等锐利的物品。
在游戏时,幼儿可能会拿着这些物品,不慎划伤自己或其他幼儿。
3.烫伤害:幼儿园内有热食,热水等物品,幼儿可能会烫伤自己。
例如,开水或者热饮的倒出,或者在炉子旁活动时被火烤伤,需要特别注意。
4.触电伤害:幼儿园的电器设备容易引起触电事故。
例如,插头没有插好,电线老化等等,幼儿可能会触电受伤。
以上是幼儿园意外伤害的一些常见问题,幼儿园保育员和家长都需要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做好防范。
三、防范幼儿园意外伤害的措施1.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幼儿园保育员需要教育和培养幼儿对日常安全的认识和意识,例如,信号识别、路边安全和自我保护等。
同时,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自我保护,减少日常中的伤害风险。
2.安全环境的创造幼儿园保育员和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幼儿园的环境安全,采取措施创造安全的游戏环境。
例如,铺设安全防滑地垫或者关闭门和窗户等,减少跌倒等情况的发生。
3.事故和应急处理园务人员应准备好急救物品,如药箱、绷带、止血贴等,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及时的进行急救处理。
同时,应制定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都能熟知应急处理措施。
4.加强设备的维护幼儿园的设备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减少电器和玩具设备的意外事故。
保育员认真检查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引导幼儿玩耍幼儿园保育员应该指导幼儿玩耍,避免危险的玩具和游戏,及时的制止幼儿使用危险的物品。
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紧急处理及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ppt课件

4.不要爬电线杆,不要在高压线下游 戏,不能用手拉电线杆,以防触电。
紧急处理
5.中毒
生活中常见毒物
1.食物、饮料? 2.动植物? 3.生活用品? 4.生产用品?
中毒途径
! !
!
!
中 毒 预 防
1.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并确认食物是干净、卫生的,没有腐败变质。 2.未经大人允许,不要随便吃药。 3.远离农药、杀虫剂,更不要玩耍摆弄药瓶。 4.不要随便采食野花、野果。 5.不要玩耍有毒有刺的昆虫,比方蜜蜂、毛毛虫、蜈蚣、蝎子等等。 6.远离煤炉、远离刚装修完的房间。
2.溺水
小朋友要玩水应该去哪里?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烧烫伤后第一件事情是?
4.触电
防触电小知识
1.不要用手或小物件去抠墙上的插座 和通电的插排。
2.不要用湿手拔插电器插头、触摸电 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血压计
◎作用:测量人体血压。血压来自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因此对应有两个值—收缩压、 舒张压。 ◎使用:袖带缠于大臂或手腕处。 ◎小朋友〔4~7岁〕正常血压:按年龄计算,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2/3收缩压收缩压。 ◎高于或低于此标准20mmHg考虑为高血压或低血压。预防高血压从小做起,少吃 盐。
概述
儿童意外伤害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儿童所造成的损伤, 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包括意外窒息、溺水、 烧烫伤、触电、交通意外、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动 物咬伤等。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主要包括跌倒、撞击、烫伤、溺水等。
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在幼儿园开展常见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
**室内防范措施**首先我们从室内开始,室内安全是幼儿园意外事故防范的基础。
幼儿园应确保教室、走廊、卫生间等各个区域的环境干净整洁,防止日常用品和玩具散落一地,避免孩子日常活动中绊倒或滑倒。
其次,幼儿园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安全。
教具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注意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
教室中的桌椅要稳固,以防孩子在使用中发生坍塌。
同时,不应当摆放过多的家具和教具,以保证教室内通行的畅通。
再次,幼儿园应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要聘请专业的保安人员,进行24小时安保。
同时,孩子的出入也应有明确的管理规定,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家长的陪同或得到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授权。
最后,幼儿园应加强燃气和电力安全。
幼儿园的燃气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安全可靠。
电线和插座也应当定期检查,以防止漏电和火灾的发生。
**室外防范措施**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室外的防范措施。
室外环境是孩子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意外事故的高发区域。
为了保护幼儿园孩子的安全,幼儿园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幼儿园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在开放区域的外墙或门窗上悬挂警示标识,提醒潜在的危险区域,例如水池、高台等。
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孩子们远离危险区域。
其次,幼儿园应确保室外游乐设施的安全。
游乐设施安全不能掉以轻心,设施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每个设施的使用安全。
游乐设施周边的地面也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滑倒或摔倒。
再次,幼儿园应合理规划室外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应分区域划定,将年龄较小的幼儿与年龄较大的幼儿隔离开来。
同时,室外活动区域的地面材料要选择安全、耐磨的材料,如塑胶地板、人工草坪等,以减少跌倒和受伤的可能性。
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预防

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预防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玩耍的地方,然而意外伤害时常会发生。
为
了保障幼儿园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预防意外伤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
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预防的重要性和措施。
首先,幼儿园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低,对潜
在危险常常缺乏警惕。
因此,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应加强监督和引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儿童危险行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其次,幼儿园应对校园环境进行安全评估,消除安全隐患。
例如,
保持教室、走廊通道畅通无阻,定期检查游乐设施、电器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园内的所有设施都符合安全标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同时,幼儿园应为学生提供安全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
我保护能力。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组织消防演习等活动,让学生
了解常见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学会正确应对突发情况,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园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安全档案,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确保教职员工对意外伤害应急处
理有清晰的流程和紧急预案,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总之,幼儿园学生意外伤害预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
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教育、规范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等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幼儿园学生的安
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希望每个幼儿园都能成为孩子们快乐、安全的乐园。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与预防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个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意外伤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幼儿园应急处理及预防常见意外伤害的能力对于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一、擦伤与擦破皮肤擦伤与擦破皮肤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当孩子们在玩耍时,常常因不慎摔倒或碰撞而导致皮肤受损。
幼儿园要做好应急处理,包括立即清洗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药水进行处理,并及时覆盖伤口,以防感染。
此外,幼儿园应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应对擦伤与擦破皮肤的能力。
二、跌倒摔伤跌倒摔伤是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幼儿们的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跑跳时容易不稳定,导致跌倒。
幼儿园应急处理时,首先要判断伤势轻重,如果仅有轻微擦伤,可进行简单的消毒和包扎,若伤势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
为了预防跌倒摔伤,幼儿园应保持教室和走廊的环境清洁整齐,加强幼儿们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训练,以增强其身体稳定性。
三、碰撞伤幼儿们在玩耍时,经常会因为不小心与其他孩子或物体发生碰撞而导致伤害。
幼儿园要及时应急处理,观察受伤部位是否有肿胀或疼痛,可以冷敷或使用止痛药进行缓解。
为了预防碰撞伤,幼儿园应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养成注意周围环境、文明游戏的好习惯。
四、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幼儿园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之一,食品不当处理或保存不当会引起食物污染,导致孩子们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幼儿园应急处理时,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时送孩子们去医院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为了预防食品中毒,幼儿园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教育,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并定期进行食品检测,杜绝食品中毒的发生。
五、溺水事故幼儿溺水是导致儿童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游泳季节。
幼儿园应急处理时应立即施救伤员,注意保护孩子的呼吸道,如果孩子没有呼吸,应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溺水事故,幼儿园应当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规定游泳时间和区域,同时配备专业救生人员,并进行常规的安全检查。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是每个幼儿园和家长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预防措施:
a) 安全教育:定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如何避免危险。
b) 环境安全:确保幼儿园的环境安全,如地面平整、无尖锐物品、家具稳固等。
对于易碎物品要妥善保管,避免幼儿触碰。
c) 设施设备:检查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如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要定期检查维护。
d) 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e) 人员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f)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安全措施,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2. 处理方法:
a) 立即处理: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要立即进行处理,如止血、包扎伤口等。
b) 保持冷静:面对意外伤害事故,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以免影响处理效果。
c) 及时就医:根据伤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送医治疗,如有需要,要及时联系家长并送往医院。
d) 记录事故: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和处理结果,以便分析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e) 通知家长: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要及时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事故情况和处理进展。
f) 总结经验: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防范方案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防范方案一、概述在幼儿园,孩子们经常会遭遇各种意外伤害,这给他们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幼儿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意外伤害防范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常见的幼儿园意外伤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人员管理在幼儿园中,对教师和保育员的管理是防范意外伤害的首要任务。
幼儿园应该认真进行教师和保育员的招聘筛选工作,要求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此外,幼儿园还应定期组织针对意外伤害防范的培训,提高教师和保育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场所安全幼儿园的场所安全是防范意外伤害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幼儿们的安全,幼儿园应对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教室、操场等环境的安全。
同时,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幼儿园应加强对孩子们的监督,防止他们随意闯入危险区域。
四、教具和玩具选择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具和玩具的选择与安全相关。
幼儿园应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教具和玩具,确保其材质无害、边角圆滑,能够避免孩子们受伤。
同时,幼儿园还应对教具和玩具进行定期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五、食品安全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进入幼儿园的食品,应该严格把关,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幼儿园还应定期进行厨房设施和设备的检查,并培养教师和保育员的食品安全意识,避免给孩子们带来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
六、交通安全幼儿园的交通安全事关学生的生命安全。
幼儿园应该与交警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交通警示标识,确保周边交通秩序井然。
同时,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醒他们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面对突发意外事件时,幼儿园应该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应急预案应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以及适时的应对措施。
幼儿园还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教师和保育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八、保护孩子的视力近年来,幼儿园孩子的视力问题越来越突出。
120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120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方法以2007年10月1日——2011年6月1日我院住院病例记录及门诊抢救登记为依据,儿童意外伤害120例,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男性多于女性,且交通伤和各类中毒为主要原因,发生的高峰年龄在学龄期和学龄前期组。
【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防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以2007年10月1日——2011年6月1日我院住院病例记录及门诊抢救登记为依据,儿童意外伤害120例,男82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0-14岁。
年龄段分组:0-3岁10例,3-6岁64例,6-12岁28例,12-14岁18例,农村:78例,城市:42例。
伤害类型:在儿童的意外伤害种类中,分别有交通伤、各类中毒、坠落伤、刀伤及锐利伤、挤压伤、击伤、烧伤、窒息、爆炸伤等10余种主要伤害类型。
其中交通伤占首位44例,男30例,女14例。
各类中毒占第二位共32例,男19例,女13例。
坠落伤12例,男10例,女2例。
刀伤及锐器伤10例,男8例,女2例。
击打伤8例,男7例,女1例。
烧烫伤4例,男2例,女2例。
挤压伤3例,男2例,女1例。
跌落伤3例,男2例,女1例。
爆炸伤2例,男1例,女1例。
窒息2例。
男1例,女1例。
临床转归:经过积极有效的综合救治及护理,均治愈出院。
1.2 诊断标准及分类根据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学术会议与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制定的标准和分类。
2 结果以上资料结果说明,引起意外伤害的案例中,男性儿童普遍多于女性儿童。
从年龄组方面来看,儿童意外伤害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但综合比较,学龄期和学龄前期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偏高,发生意外伤害构成比例最低的是婴幼儿组。
而且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
3 讨论3.1 病因分析3.1.1 年龄方面儿童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美国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发生的高峰年龄普遍在1-4岁[1]与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类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张晓静刘娟
儿童期意外伤害也称儿童期意外事故,是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对儿童造成的损伤或死亡。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1]。
其发生率高,后遗残疾多,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它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它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由于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尚未成熟,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
本文通过对引起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危险因素分析
1.1个体因素
1.1.1年龄学龄前儿童年纪小,心理行为发育不成熟,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范围增大,同时又缺乏生活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能力,在面临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易受到伤害。
1.2 性别众多研究表明,男性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这与男女儿童的行为差异有关。
男童生性顽皮、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情感冲动,探究欲强,喜爱冒险,因而更易发生意外伤害。
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类型为摔伤、碰伤、交通意外、坠落伤、切割伤、烫伤、锐气伤等[2]。
1.3 气质类型和行为儿童气质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儿童的行为动机和气质、能力都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3]。
张劲松研究结果显示[4],难养型气质儿童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并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同时还发现启动缓慢型儿童的行为问题也较易养型多。
众多研究结果均表明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比率明显高于其它气质类型。
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心理研究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意外伤害的儿童多表现为好动、行为冲动、情绪不稳、粗暴、注意力不集中、大胆冒失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事故倾向。
2 家庭因素
2.1 家庭一般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子女数、家庭类型等因素与儿童意外伤害密切相关。
父母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子女多、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对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不足,使儿童受到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和频率降低,意外伤害的危险度随之增加。
2.2 家庭生活场所建筑设施和室内装修不合理;在室内外及住房周围存在危险因素,如地面光滑、室内光线不足、室外周围有水塘、深坑、公路等;一些家庭设备或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摆放不当;食品、药品、物品及其它化工品保管不当;玩具、家电等产品的设计缺乏安全性,如玩具噪音过大会损伤儿童听力,难以清洗的毛绒玩具会传播疾病,颜色鲜艳的玩具含铅量相应高,由于儿童吸允、啃咬将漆皮吃入体内,造成慢性铅中毒;再加上对儿童照顾不周,均易导致各种意
外伤害的发生。
3 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交通日益发达,车辆剧增与交通管理脱节,儿童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导致儿童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城市高层化建设;儿童公共设施和幼儿园体育设备及器材从设计到制造的各个环节缺少安全预防性监督;媒体对意外伤害的危害性宣传不到位,未引起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的充分重视;医院急救运转系统不健,都大大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几率。
2 预防对策
2.1 积极开展教育干预教育干预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4E干预理论[5]即教育干预(education)、技术干预(engineering)、强制干预(enforcement)、和经济干预(economics)中的重点。
教育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危险的熟悉,改变不良行为。
刘可等认为[6],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
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在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中担负有重要责任。
他们应将儿童、父母、幼儿园教师作为重点干预人群,根据不同儿童的气质类型或性格特点进行个体化教育干预。
同时通过教育干预也可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警惕性和预防性,使他们掌握安全防范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意外伤害隐患,从而避免或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有明显发展,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求知欲,家长和教师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将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行为,识别各种危险因素,
使儿童由被动保护向识别危险、主动避开危险转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3 重视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和改变危险环境可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由于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等特点,在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张贴明显的安全标志;阳台、窗户安装护栏网,及时关闭;开水瓶、电熨斗,锐利器具等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电源;鼠药、农药、各类药品及消毒剂、洗涤剂要妥善放置,并告诉孩子药品或物品的用途及危害性,不可随便拿取,逐渐了解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4 加强急救和防护系统建立健全院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和防护系统[7],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
在急诊接诊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迅速及时、沉着冷静地处理每位意外伤害的儿童。
由于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发生窒息、溺水或触电时,现场急救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以社区为中心,开办家庭急救知识讲座及操作培训,教会群众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护及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提高意外伤害现场首次抢救技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致残率和死亡率。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其预防和控制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儿童、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
依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家长、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
高儿童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淑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4):326-328.
[2] 方鹏騫,吴卫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7(1):25-30.
[3] 李亚萍.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1,14(6):24-25.
[4] 张劲松,王玉凤.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8.
[5] 向伟,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措施.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76-879.
[6] 刘可,冯启璋,张慧洁.广州市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09-810.
[7] 余凤妹,刘雪迎.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1):57- 58.
作者简介:张晓静(1971年—),女,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032000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刘娟( 1972年—),女,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031302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河东矿职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