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功法学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推拿功法学

推拿功法学
2。 五行学说与推拿功法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⑴ 五行的特性及相关事物属性归类
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火: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土: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金:清洁、沉降、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水: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五行相克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克我:为我所不胜;我克:为我所胜.
②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针灸、功法练习有密切关系,在推拿功法练习过程中,又受到经络理论的指导。
三、精气神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精、气、神古称为三元、三才、三宝,它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和物质基础。推拿功法更加注重对精、气、神的锻炼。
精是受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物质精华,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3. 动静结合,以动致静
动静结合是推拿功法的基本练功形式,又分为动中求静和静中求动两种方法。
①动中求静,是指在进行外在肢体肌肉和内在气血锻炼时,保持意念集中心境平静,逐步达到“净"的要求。
②静中求动,是指保持外在肢体不动,运用内在的意念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调节气血和脏腑。
推拿功法主要采用动中求静、以动致静的练习方法。
2.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第一章推拿学基础1

第一章推拿学基础1
2、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耐痛阈。 3、拉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例如: 推桥弓可平肝潜阳 搓摩胁肋可舒肝理气而缓解胁肋胀痛 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 按揉角孙穴可治偏头痛
舒筋通络:可使紧张痉挛的筋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因 此可以说是松则通,通则不痛。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医政设施——设有按摩专科及医生
(3)治疗范围:涉及伤科、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急救 等方面的疾病。
(4)发展了膏摩和自我按摩。
3.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公元220年~960年)
推拿学术发展特点: (1)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 (2)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 (3)推拿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防病 (4)膏摩盛行
内功推拿流派 马万起、马万龙
脏腑推拿流派 王文——《脏腑图点穴法》
腹诊推拿流派 骆俊昌 《三宝合璧》、《推拿入门》
7.新中国 (1949年~至今)
1956年——上海成立我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 1958年——上海建立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开设了
推拿专科学校,邀请当时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 拿专业人才。 60年代开始成立推拿专门研究机构,并进行现代实验研究。 70年代后期,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后又成立 针灸推拿系。 1987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 学会推拿学会”。 1991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成立
推、拿、按、摩是四种推拿手法。
保健预防——按摩 医疗治病——推拿
四、推拿与按摩的区别
从推拿发展史看:
①“按摩”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少,临床治疗的病种 亦少,范围较窄;而“推拿”包括的手法相对较 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疾 病。

推拿基础理论

推拿基础理论

+均匀
— 指手法的频 率、轻重、幅度 在操作过程中保 持相对一致。
+柔和
— 指手法操作时,动作平稳缓和; 手法变换时自然、协调,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 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深透
— 指手法的局部刺激直接达到操作部 位的深层。
— 指手法的局部刺激通过穴位、经络 或神经系统间接对脏腑器官起作用。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因时、因地、引人制宜 (五)、治未病
未病先防,将病先治,既病防变,瘥病防复
+ 一、补法 + 二、泻法 + 三、温法 + 四、通法 + 五、汗法 + 六、和法 + 七、散法 + 八、清法
+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 ①摆动类
②摩擦类 ③振动类 ④挤压类 ⑤叩击类 ⑥运动关节类
+ [预防] 当病人紧张时,做好病员的 思想工作,消除其对推拿的恐惧感; 对体质虚弱、空腹和初次接受推拿的 患者手法不宜过重,时间也不宜过长; 注意使诊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和安静, 防止晕厥现象的发生。
推拿时除了刮(拧、挤)瘀、放血 之外,一般无皮下出血现象。若出现局 部皮肤红肿,或皮肤青紫、瘀斑现象, 说明是皮下出血。
用冰敷以防止出血。
+ 推拿时手法不当或过于粗暴可引起患者 骨折。
+ [症状] 推拿部位疼痛剧烈,不能活动。
+ [原因] 推拿手法不当或超过患者生理 限度和耐受范围。
+ [处理] 出现骨折时要及时进行整复和 固定。
+ [预防] 对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要注意 手法不要过重,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 (但不要超过正常生理幅度),并密切 注意病人耐受情况,以免引起骨折。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与知识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与知识

三、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
“诸筋者皆属于节” “主束骨而利机关”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舒筋理筋
运用拔伸手法,牵伸紧张、痉挛的肌肉; 刺激触发点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肌肉痉挛;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调利关节
“骨错缝” “筋出槽”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活血通络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 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 之则热气至,热气至 则痛止矣。”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 与知识
一、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术者以手 或肢体其他部位或器械,按照规 范化的技术要求,在受术者一定 部位或腧穴上所做的以防治疾病 或保健强身为目的的技巧性动作。
推拿手法定义
手法操作的目的 手法操作的主体 手法操作的对象 手法的技巧特性
二、推拿手法的命名
着力部位的不同 受术部位的不同 受术者关节运动方向的不同 受术体位的不同 器具的不同
推拿手法的分类
摆动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 振动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 叩击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
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手法的“质量”; 受术部位的经络与腧穴的特异作用; 受术时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
手法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原理
平衡阴阳 补虚泻实 调理脏腑
手法其他的作用原理
急救醒神 养生保健 美容养颜
四、手法的基本要求
均匀
动作幅度、频率、手法压力都必须保持相 对的一致。
持久
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手法动作的形态和 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 积累到临界点
有力
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度; 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刺激
量所需要之功力。
柔和
动作外形柔和,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拿功法学——精选推荐

推拿功法学——精选推荐

推拿功法学第⼀节概述⼀、推拿练功的概念练:训练,锻炼,练习。

功:①功能与能⼒,“功夫”。

②功法,即特定的功能与能⼒。

练功:锻炼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对⾝⼼进⾏⾃我锻炼,使⾝体的局部和整体机能得到提⾼和改善的⼀种⽅法。

它是⼀种“主动性的⾃我调整”过程,此过程使机体进⼊到积极的调整、修复状态,从⽽起到防治疾病和强⾝健体的作⽤。

推拿练功;学习者通过对特定功法的长期、反复的刻苦锻炼,逐渐获得从事推拿专业⼯作的机体功能和负荷能⼒的过程。

推拿功法学:研究和阐述如何应⽤传统功法增强推拿临床⼯作者的体质,提⾼其⼿法的功⼒技巧,充分发挥推拿疗法的临床医疗效果,并通过⾃我⾝⼼的锻炼激发⼈体潜能的⼀门学科。

是⼿法技能训练的基础,是中医推拿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推拿医师必修的课程之⼀。

⼆、推拿功法的起源与发展简史起源:历史悠久(⼀)源于⽇常劳作(⼆)源于古代舞式体操(三)源于导引(四)源于⾓⽃(五)源于按摩三、练习推拿功法的⽬的及意义(⼀)增强推拿医师的⾝⼼素质,使其⼒量、耐⼒、灵敏性、柔韧性等机体素质得到全⾯发展。

(⼆)增强⼿法的功⼒技巧,增加⼿法的效益。

(三)医练结合,增强疗效。

第⼆节推拿功法的基础知识⼀、练习功法的基本要素调⾝――形松调息――⽓平调⼼――⼼定⼆、练习推拿功法的基本要求静:环境安静,⼼情平静。

舒:环境-空⽓新鲜、温度适宜、⾝体-全⾝放松,⾐着宽松;恒:运动量(锻炼强度、密度、时间、数量等)由⼩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功到⾃然成。

六忌:忌饥饱练功,忌强忍溲便,忌汗出当风,忌劳逸失度,忌纵欲耗精,忌纵⼝暴饮。

三、功法的命名及分类(选择题)(⼀)按所练功法的姿势命名分类1、站功:⾃然站式、按球站式、抱球站式、马步或⼸步站式。

2、卧功:仰卧式、侧卧式。

3、坐功:平坐式、盘坐式、靠坐式。

4、活步功(⼆)按所练功法的⽅法命名分类1、形体功:“调⾝功”2、呼吸功:调息功、吐纳功、练⽓功3、意守功:调⼼功(三)按所练功法的动静命名分类1、静功:肢体不进⾏运动。

推拿功法概述

推拿功法概述

思考题
1.简述推拿功法学的基本概念。 2.如何理解推拿功法学是推享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 3.推拿功法有哪些特点? 4.如何理解推拿功法学与推拿手法学的关系? 5.如何正确掌握推拿功法学的学习方法?
谢谢观看
推拿功法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推拿功法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定义: 推拿功法学是推拿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学理
论为指导,研究推拿功法的锻炼原则、操作方法、作用原 理和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推拿功法学的主要任务: 如何应用传统功法,以提高推拿临床医生的素质和体质,
增强其临床运用手法的功力、耐力和巧力,充分发挥推拿的疗 效,并通过自身长期的功法锻炼,以积蓄内劲,激发体内潜能。
1.推拿功法所锻炼的功力直接影响着推拿手法的疗效“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长期的推拿手法训练,也能增强医生体 能,使其功力不会退化。 2.按照练功姿势练习手法,或临床治疗保持练功的架势及其与 手法相对应的身法、步法,如㨰法、推法、揉法、按法等许多 手法的临床操作,均要求在一定的裆势下进行,功法与手法相 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意的境界,气的和顺,意气合练,才能增添功夫,这也是 与其他运动锻炼相区别之处。
五、自我锻炼,贵在坚持
自我锻炼一方面要重视学习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研读 一些有关导引、吐纳、养生的古代文献,熟悉一些推拿功 法常用的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锻炼,而不能一曝 十寒、半途而废。
第三节 推拿功法与推拿手法 的关系
第五节 推拿功法学的 学习方法与意义
一、推拿功法学的学习方法
1.老师的正确指导。 2.学生的认真体悟与实践。 3.长期的功夫积累练功是―项艰苦而长期的锻炼过 程,非一日之功。 4.有益的相互促进。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推拿治疗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推拿治疗基本原理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推拿治疗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推拿治疗基本原理

前提:选择 合理的手法操作
关键:根据不同病证、 不同病位、不同体质, 合理选择手法的作用 部位、作用层次、作 用方向、作用频率、 作用功力
一 调整脏腑


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则气血化生不足, 阴阳平衡失调,人体功能减退,即所谓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 产生的基础。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平衡 阴阳、促进气血化生和运行的作用。




1.理筋复位 筋伤是临床最常见的损伤,可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四 类。 (1)一般损伤 常见于肌筋膜、肌肉与肌腱交接处、肌腱、韧带部位的损伤,是 筋伤中损伤程度最轻的一种。损伤部位常有出血、水肿、疼痛等病理表现,通过 推、拿、按、揉、摩、擦等手法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一般理 筋即可,无须复位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2)撕裂伤 常见于韧带、肌腱部位撕裂损伤,以韧带、肌腱的起止点损伤多见。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完全断裂3种类型。在一般损伤推拿治 疗的基础上,需结合对损伤组织的抚平、理正、归顺,并于适当的体位加以固定, 以利于损伤修复和断端生长愈合。对完全断裂的预后较差,原则上以手术修补为 主。 (3)滑脱 可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踝关节肌腱滑脱及关节脱位、骨折等 引起的肌腱滑脱或滑移等。在损伤部位可扪及条索样隆起,局部关节特定方向活 动障碍明显,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炎,发生粘连、挛缩等病理变化。采用 弹拨法、推扳法及运动关节法等促使其复回原处,再以常规手法操作以巩固其稳 定性。 (4)嵌顿 包括脊柱关节突关节滑膜嵌顿、膝关节脂肪垫及半月板破裂嵌顿交锁、 弹响指等。推拿主要以调整关节、理筋复位为主,解除嵌顿和交锁,消除临床病 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归合整复

推拿功法学

推拿功法学
添加项标题
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逐渐熟练掌握推拿功法学的 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添加项标题
不断学习: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等方式,不断 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添加项标题
交流与分享:与其他推拿功法学爱好者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 分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推拿功法学的产业化发展:推动推拿功法学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产 业链,提高推拿功法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操作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参加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 技能水平 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优势
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添加项标题
掌握基本功:学习推拿功法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手法、 穴位、经络等方面的知识。
揉法:用指腹或 手掌着力于一定 穴位或部位上, 进行旋转的揉动。
摩法:用指腹或 手掌着力于一定 穴位或部位上, 进行直线或环形 的摩动。
注意事项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掌 握推拿技术,提高技能水平
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推拿功 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推拿行 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
者隐私
保持安全意识:注意操作安 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03
推拿功法学在临床 中的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疾病 禁忌症:皮肤病、传染病、骨折等疾病 适应人群:成年人、老年人、儿童等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
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推拿手法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僵硬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手法可以减轻腰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肩周炎:推拿手法可以缓解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膝关节炎:推拿手法可以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失眠:推拿手法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症状 便秘:推拿手法可以缓解便秘、腹胀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2021
12
三、推拿功法的基本作用
❖ 1、扶正祛邪 ❖ 2、平衡阴阳 ❖ 3、疏通经络 ❖ 4、调和气血 ❖ 5、调节脏腑 ❖ 6、强身健体 ❖ 7、养生益智 ❖ 8、延年益寿
22.01.2021
13
谢谢!
22.01.2021
9
二、推拿功法的分类
❖ (三)按练功的动静分类: ❖ 1、静功 ❖ 2、动功 ❖ 3、静动功
22.01.2021
10
二、推拿功法的分类
❖ (四)按练功的内外分类: ❖ 1、外功 ❖ 2、内功
22.01.2021
11
二、推拿功法的分类
❖ (五)其它分类: ❖ 1、人体部位(肩功、目功、腰功等); ❖ 2、练功作用(延年九转法、易筋经等); ❖ 3、寺院(少林内功); ❖ 4、功的姿势多少(练功十八法、八段锦、一字经)
推拿功法学(基础理论)
复习回顾
❖ 一、推拿功法的概念 ❖ 二、推拿功法与推拿手法的关系 ❖ 三、《导引图》的贡献 ❖ 四、《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对功法的最有名的描述。
22.01.2021
2
一、中医学理论指导
❖ 1、推拿功法与阴阳学说: ❖ ①动为阳,静为阴,在练功时要求动静结合(阴阳互根)。 ❖ ②在意念的运用上,向上的意念或意守人体上部,如意守印堂或百会(升阳 抑阴);向下的意念或意守
能功、鹤翔桩等。“炼神还虚”等。
22.01.2021
7
二、推拿功法的分类
❖ (一)按练功的姿势分类: ❖ 1、卧功
(仰卧式 、侧卧式 ) ❖ 2、坐功
(平坐式 、盘坐式 、靠坐式 ) ❖ 3、站功
(自然站式 、按球站式 、抱球站式 ) ❖ 4、活步功
22.01.2021
8
二、推拿功法的分类
❖ (二)按练功的方法分类: ❖ 1、形体功(调身功) ❖ 2、呼吸功(调息功,吐纳功,练气功) ❖ 3、意守功(调心功)
的目的 。
22.01.2021
5
一、中医学理论指导
❖ 4、推拿功法与经络学说: ❖ ①功法训练通过对经络的直接刺激,如牵拉方法等; ❖ ②通过特定的调息方法,如丹田开合呼吸; ❖ ③通过特定的调心方法,如意守某一经络或穴位等;
——疏通经络 ❖ ④功法训练更重视任脉和督脉。
22.01.2021
6
一、中医学理论指导
❖ 5、推拿功法与精气神学说: ❖ ①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三元、三才、三宝。 ❖ ②精、气、神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要靠后天充养,才能源源不断地资生。 ❖ ③功法训练以精、气、神锻练为核心。 ❖ ④一方面,通过固摄先天,减少其耗损;另一方面,通过培补后天,促进精气神的不断化生。 ❖ ⑤“炼津化精”,如保健功、强壮功等。“炼精化气”,如内丹功、周天功等。“炼气化神”,如智
和组合,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 ③五行应四时可选择适宜的练功时间。 ❖ ④五行分属于不同的方位,可选择合适的练功方向医学理论指导
❖ 3、推拿功法与脏象学说: ❖ ①功法训练以调心为根本。 ❖ ②一呼一吸、一动一静,强调心神的参与,通过各种方法的训练强化心神的主宰作用。 ❖ ③通过特定的调身、调息和调心方法 ,疏畅气机、调整肺和肝系的功能, ❖ ④功法训练着眼于中医藏象学说的认识,综合运用多种锻练方法,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
人体下部,如意守会阴或涌泉(养阴潜阳)。 ❖ ③在呼吸锻练上,呼为阳,吸为阴,阳亢多呼,阴虚多吸(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 ④在动作上,向上、向外、轻快、刚性的属阳;向下、向里、重缓、柔性的属阴。皆可随证选用。
22.01.2021
3
一、中医学理论指导
❖ 2、推拿功法与五行学说: ❖ ①“六字诀”功法,是五行学说用于指导功法锻练的典范。 ❖ ②五禽戏,虎功应肝、鹿功应肾,熊功应脾、猿功应心、鸟功应肺,应用时根据具体证候性质合理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