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合集下载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各类推拿根本手法概论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到达治病、保健的目的。

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及。

♉秦汉晋时期,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

♉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开展的盛世。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

〞♉明代是推拿按摩开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开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以及独特体系的形成。

♉清代,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民间也创立了很多了的流派: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XX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XX的擁法推拿等。

19世纪早期,Per Henrik Ling创造了一套医疗体操和按摩法。

〔瑞典按摩法〕整骨疗法:通过对关节和软组织施行手法操作来解决安康问题,探索软组织的激发点、敏感点有关的疼痛现象,其可能放射或发散到较远的部位。

♉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采用以下措施:传统西医、整骨疗法、物理或运动疗法、软组织直接手法治疗。

临床按摩疗法的原理♉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每一局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按摩师应该记住:要看到各局部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

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

按摩对各大系统的作用:1 神经系统2 对皮肤的作用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血管扩X血流加快,从而降低大循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1)调整血液的合理分配,改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内脏活动和肌肉紧X工作的血药(2)治疗冠心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4 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1)经常按摩面部和颈部,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2) 通过机械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促进胃肠部蠕动以及消化吸收能力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增强肌肉的血液供给,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第一篇: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一共有6大类。

一:摆动类手法(1,一指禅推法;2,拇指禅推法;3,滚法;4,揉法)二:摩擦类手法(1,磨法;2,擦法;3,推法;4,搓法;5,抹法)三:挤压类手法(1,按法;2,捏法;3,拿法;4,掐法;5,踩跷法)四:振动类手法(1,抖法;2,牵抖法;3,振法)五:叩击类手法(1,拍法;2,击法;3,弹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2,背法;3,扳法;4,拔伸法)。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理筋整复等按摩推拿手法总论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

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

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

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

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

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中医阐述 常用的11个按压手法

中医阐述 常用的11个按压手法

中医阐述常用的11个按压手法推拿是中医保健的一个传统方法,推拿特定的穴位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推拿的手法有很多,按压类手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按压类手法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按压手法。

1、按法:术者将手指或掌面置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属按法,也称为“抑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压,称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较为常用;用掌根、鱼际或全掌按压,称为“掌按法”,作用面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强度则弱于指按法。

按法常可与其他手法结合使用,如与揉法结合,称为“按揉法”。

2、压法:术者用手掌心或掌根进行按压。

按压时也可在体表上缓慢滑动。

掌压接触面较大,压力大而柔和,多施用于肩背、腰部,有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

3、揉法:术者用手指指腹或双掌紧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

用掌根揉的,称为“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肌部揉的,称为“鱼际揉法”;用手指揉的,称为“指揉法”。

掌揉法施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鱼际揉法施用于头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

4、点法:术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部尺骨鹰嘴突部按压或点击体表。

点法接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大,多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止痛效果较好。

5、掐法:术者用指甲掐按体表的穴位,亦称“爪法”、“切法”。

掐法接触面小,刺激比点法还强。

如用于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开窍醒脑作用,惊厥、昏迷常用此法。

6、拨法:术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适当用力作与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拨动。

常用治筋脉挛急等症。

7、押法:术者将手指指腹按在体表上不动,刺激量比压法要小。

8、掩法:术者以手掌轻轻地覆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于患儿的脐部。

9、扪法:术者将手掌擦热后,迅速地轻放在体表上。

如用于脘腹部,有温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泻等症。

用于头顶部,有祛风散寒作用,以治疗感冒、头痛等症。

最全人体穴位图及常见病按摩手法(带图)

最全人体穴位图及常见病按摩手法(带图)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中医针灸及推拿 常用推拿手法

中医针灸及推拿 常用推拿手法
18
(三)临床应用 摩法刺激舒适和缓,临床应用广泛,常
用于治疗胃肠道疾患。顺时针摩腹为通便, 逆时针为止泻。
19
擦法
(一)概念: 用指掌的一定部位附着于体表,稍向
下用力,作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于体 表发生摩擦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之为擦法。
20
分类
指擦法


大鱼际擦
掌擦法 小鱼际擦
全掌擦
21
(二)动作要领: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前后摆动,带 动前臂、掌或指共同做快速直线往返运动。
22
(三)临床应用 1、特点:具有明显的温热效应与推荡消散作用 2、应用: 掌擦--常用于体表面积较宽阔的部位,如肩、胸、腹
部; 大鱼际擦--常用于体表面积较宽长的部位,如四肢部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小鱼际擦--常用于体表较狭窄部位,如项、肩、脊柱
及两侧和腰骶部; 指擦--鼻周、耳周
23
(四)注意事项
1.少量润滑介质 2.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可歪斜 3.施加压力要均匀而适中 4.操作时要自然呼吸,不可屏住呼吸 5.频率稍快 6.通常作为结束手法,以免皮肤破损
24
搓法
(一)概念: 用双手指、掌或指掌相对紧贴于受术
部位或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作 方向相反,自上而下地来回摩擦揉动的 手法称为搓法。
15
二、 摩擦类手法
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被归类为摩擦手法 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等。
16
摩法
(一)概念: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并的罗纹面
或掌面为着力点,以腕关节为中心使之 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摩动的手法。
17
(二)动作要领: 肘关节自然屈曲,沉肩,腕关节放松 压力轻柔,指掌接触体表部位自然贴附 皮动而肉不动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推拿与按摩的主要手法】一、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二、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 拿法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
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

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 按法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
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

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

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 摩法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

多用
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 擦法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
的来回摩擦。

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

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 揉法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

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
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 搓法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
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

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 摇法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
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

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 捻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
作搓揉的动作。

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10. 点法以指端、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

常用于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

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症。

11. 抖法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远端,用力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上
下颤动。

具有通经络、理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12. 拍法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虚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处作拍打动
作。

常用于颈肩、腰背、四肢。

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
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