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二)以套穿的方法将主要空间按一定序列的组合
这种空间多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
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具有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洁明确;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 优但也有流线不灵活、人多时易拥挤、不利单独使用某空间等缺点。主要用于展览性 建筑。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一)室外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构成,主事是依靠建筑或建筑群体的 组合,而其他诸如场地、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只是起着 一定的配合与充实或补充的作用。通过建筑的组合,所形成的 室外空间,应体现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并把握一定的
比例、尺度关系。
(二)室外空间与场地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1.开敞场地 又称集散广场,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以及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如影剧院、会堂、体 育馆、铁路客运站等公共建筑。这类广场常根据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 局形式。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在艺术处理上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深入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等 构图问题,并为人们观赏主体建筑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2.活动场地 有些公共建筑因功能需要设置室外活动场地,而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一般应靠 近主体建筑的主要空间及出入口。室外场地的布置应与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围墙等组成有机的整体。 3.停车场地 主要为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现代大型公共建筑中,汽车的停放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一定 要予以重视。
(三)室外空间与绿地
在建筑室外空间组合中,绿化对于美化环境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当然,在考虑绿 化时,应尽量根据原有的绿化条件,结合总体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绿化形 式。在绿化布局中,结合公共建筑的性质,依照室处空间的构思意境,常以各种建 筑装饰小品,突出室外空间构图中的某些重点,直到强调主体建筑,点缀空间的作 用。因此,在设计中常常在比较显要的地方,如主要出入口、广场中心、庭园绿化 焦点等处,设置灯柱、花架、花墙、喷泉、水池、雕像、亭子等装饰小品,借以使 室外空间有起有伏、高低错落,节奏分明,使人有离开街道闹市步入过渡性的空间 之感,又似进入室内空间的序幕与前奏。当然,建筑小品虽可以起到点缀环境、丰 富环境的作用,但是不可以滥用,要结合布局的需要,巧妙地运用,才不致于画蛇 添足,而力求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复习资料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复习资料

2014年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章建筑学重点提示1.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主要分类与特征(2)了解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2.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熟悉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2)熟悉住宅建筑的类型及套型空间设计要点(3)熟悉工业建筑的功能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3.建筑场地条件的分析及设计要求(1)掌握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与规划控制要点(2)掌握场地空间布局与竖向设计要点4.建筑技术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结构的选型(2)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与建筑物的组成构件(3)了解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要点5.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2)掌握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6.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1)了解建筑项目策划的程序与内容(2)熟悉我国建筑设计阶段考点1:中国建筑史的概述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

大木作包括【口A.梁口B.檩口C.门口D.柱口E.屏风】、彷、橼等,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A.宋代《木经》OB.周礼《考工记·匠人》 C.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 D.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 ,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

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的建筑模数制(宋代用【OA.斗OB.材OC.步架 OD.开间】",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

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

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术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 ,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

建筑布局要求范文

建筑布局要求范文

建筑布局要求范文建筑布局是指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布置和外部空间组织的方式。

一个合理的建筑布局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以下是建筑布局的一些常见要求。

1.功能需求:建筑布局首先要满足其内部功能需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布局也有所不同。

例如,住宅需要有卧室、客厅、厨房等区域;办公建筑需要有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等区域;商业建筑需要有展示区、销售区、储藏区等区域。

建筑布局应根据具体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功能不冲突。

2.环境要求:建筑布局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风向、景观等都会对建筑的布局产生影响。

例如,南方地区日照充足,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海边地区常有强风,建筑物应考虑防风措施,避免风险。

此外,建筑布局也应尊重周围的历史文化,融入当地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3.流线要求:建筑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流线需求。

流线是指人们在建筑内部活动时所形成的行动路径,如进出门、上下楼梯、进出房间等。

一个合理的流线布局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和效率。

建筑布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流线之间的连通性和通行的舒适度,避免交叉冲突和拥挤现象。

4.安全要求:建筑布局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进行布局,确保人员的安全。

例如,逃生通道的设置、防火设施的合理安排、紧急出口的设置等都是建筑布局安全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此外,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如医院、学校等,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疏散、急救、消防等特殊安全需求。

5.空间利用率:建筑布局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空间,提高建筑的可利用面积。

布局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大小和比例,使得各个功能区域既能够满足需求,又能够协调统一、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可动隔断、折叠家具等灵活的设计手法,以适应不同功能需求的变化。

总之,建筑布局要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环境特点、流线要求、安全要求和空间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汇总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汇总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场地: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二)场地构成要素1.建筑物、构筑物2.交通设施3.室外活动设施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5.工程系统(三)场地类型的划分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四)场地设计概念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七)场地设计原则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④技术经济合理⑤满足规范要求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⑦竖向布置合理⑧管线综合合理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九)场地设计的依据①工程项目的依据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1、基本观念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

(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2、基地条件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

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第五章 建筑总体布局

第五章 建筑总体布局


场地分析与设计
(一)室外场地 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 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 所要求的室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 所要求的室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通常可 划分为三类: 划分为三类: 集散广场 活动场地 停车场地
1 集散广场
公共建筑人流比较集中,其室外空间通常要求 公共建筑人流比较集中, 比较开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 比较开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 根据各种功能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 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 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 理上要求也比较高, 理上要求也比较高,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广场 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 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 观赏建筑的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和角度。 观赏建筑的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和角度。
(二) 图示条件
平面限度
关于场地划分的数量和使用性质的限定,一 关于场地划分的数量和使用性质的限定, 般包括几种边界限制 1 建设用地边界线 建设用地边界线是场地最外围界线,它侧重 建设用地边界线是场地最外围界线, 于强调土地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的财富属 于强调土地的使用、 性和经济责任,具有严谨的法律意义。 性和经济责任,具有严谨的法律意义。 2 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的规划控制边界线, 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作为建筑师,在开始创作公共建筑时, 作为建筑师,在开始创作公共建筑时,首 先遇到的就是总体环境布局中的问题。 先遇到的就是总体环境布局中的问题。 一幢好的公共建筑,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 一幢好的公共建筑, 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 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 互补充的关系, 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 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办公楼设计标准

办公楼设计标准

办公楼设计标准
办公楼作为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办
公环境的舒适度。

因此,办公楼设计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在设计办公楼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空间规划、环境设施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办公楼的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

首先,办公楼的结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基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等因素,确保建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安全。

其次,办公楼的空间规划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办公流程。

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等功能空间的设置应符合实际使用需求,避免空间浪费和功能交叉。

同时,要合理考虑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为员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另外,办公楼的环境设施也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包括空调系统、照明设施、消
防设备等,都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设置,以保障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安全。

同时,还应考虑到节能环保等因素,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环保材料和设备,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办公楼的外部环境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周边道路、停车场、绿
化带等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方便员工的出行和提升办公楼的整体形象。

总的来说,办公楼设计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空间规划、环境设
施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和提升办公环境的品质。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达到标准要求,办公楼才能成为一个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工作场所。

因此,在设计办公楼时,需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办公楼的质量和实用性。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1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1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design of office buildingJGJ/T 67-201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2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9年第28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办公建筑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67-2019,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

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11月8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对引用的其他部分标准中已作改变的内容作相应调整;2.增加了办公建筑的绿色设计方面的要求;3.对办公建筑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配建泊位的要求作了规定;4.在公共用房和服务用房中增加了部分场所的要求;5.其他为适应办公建筑使用、管理、技术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对相关条文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建筑设计标准》编制组(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标准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恒尊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许世文方子晋李靖殷农彭六保林蔚然姚国梁杨彤何江吴军周平槐毛海鸣朱鸿寅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元超徐锋刘恩芳桂学文江刚陈众励蔡昭昀张三明李光华庄新南王宗存1 总则1.0.1 为在办公建筑设计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办公建筑的设计,保障办公建筑安全、卫生、适用、高效,制定本标准。

浅析公共建筑建筑内外部空间

浅析公共建筑建筑内外部空间

浅析公共建筑内外部空间摘要:本文浅析了公共建筑中的内外部空间组合设计。

并利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筑 空间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是极为特殊而重要的的一类。

公共建筑所形成的总体空间环境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

是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场所。

人们身处建筑之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是为了生活,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要求。

一、建筑外部空间——室外环境空间与建筑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 )说:“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的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果等。

而在这之中建筑应位于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当形成一定的格局之后将对其它因素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

在具体布局中,主体建筑是构图的核心。

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与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

要强调各种对比。

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1 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在不同的公共建筑中,有的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比较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要充分考虑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

有的在道路和交叉口处,为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盖蒂中心 位于洛杉矶太平洋海岸马里布的盖蒂博物馆和它所收藏的大量艺术精品,都属于“盖蒂基金会”所有。

包括主体的博物馆建筑,盖蒂基金会所属各相关部门都有专属的建筑,合为一处建筑群。

位于山丘顶端。

” 建筑本身充分体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丰富性。

在外部空间上,盖蒂中心的群体建筑物环抱一处充满花卉的美丽庭园,由于盖蒂博物馆规模巨大,设计师有心籍着串联不同时代的展厅之际,让人们在参观途中不时地接触自然景物,使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很好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

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2)水平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①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②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③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

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3)垂直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

①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

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②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上下(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

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

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③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

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④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

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600人。

有单向布置、交叉布置、转向布置等形式。

(4)交通枢纽空间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1)功能分区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应从空间的主次关系、序列关系、闹静关系、内外关系、分合关系、洁污关系的处理着手,尤其要注意“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处理。

(2)人流组织一般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方式有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人流疏散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疏散两种情况。

应试考生应熟悉并掌握人流集中、疏散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

如火车站、飞机场、剧院等建筑。

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组织(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方式。

特点:各使用空间相对独立,保证各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

多见于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2)单元式:将内容相同、关系密切的建筑组成单元,再由交通联系空间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同类型房间可以构成不同结构单元并与其他单元有不同功能联系,布局整齐,便于分期、分段建造。

多见于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建筑。

(3)穿套式: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的联系方式。

特点:交通空间与使用空间合并在一起,房间之间联系紧密,但互有干扰。

有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形式,常见于展览馆、博物馆建筑。

(4)大厅式:以大型空间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联系方式。

特点:主体空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辅助空间都依附于主体空间,多见于会堂、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5)分割式:大空间分割组织各部分空间的形式。

特点:自由灵活,空间简单。

常见于大型商业建筑、展览建筑、办公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群体组织要点(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2)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完整统一的室内外空间环境;(3)运用绿化及各种手段丰富群体空间;(4)群体组织类型:分散式布局和集中式布局。

5.公共建筑的场地要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主要由主体建筑或建筑群、附属建筑物、室外场地、绿化设施、道路、小品、道路入口等组成。

(1)室外空间与建筑室外空间的构成中,建筑物或建筑群是空间的主体。

其他如场地、道路、庭园绿化、建筑小品等,只是起到配合与充实或补充的作用。

(2)室外空间与场地公共建筑由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场地也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也称集散广场。

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与所处地段情况而定。

对于人流和车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如铁路旅客站、体育中心、影剧院等,建筑前面需要较大的场地,并形成集散广场。

对于人流大,但要求有较安静环境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教学楼等,也需要有较大的场地布置绿化,以防道路噪声的干扰。

②活动场地:某些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需设置运动场、球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空间,这些场地与室内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空间和出入口。

③停车场地:主要包括汽车停车场与自行车停车场。

大型公共建筑应考虑留有足够的停车场地,这应结合总图布局合理安排。

一般设置在出入口附近,但又不妨碍观瞻和交通的位置上,因此常设在建筑主体一侧或后边。

对高层建筑或在车辆较多情况下,可考虑设地下停车场以节约用地。

自行车停车场的布置应考虑使用方便和不与其他交通相互干扰为宜,多选择在人流来向或靠近建筑出入口附近的位置。

除上述场地外,大多数建筑还需设置服务性院落,一般要有独立出入口,并设置在较隐蔽的地方。

(3)室外空间与绿地在建筑室外空间组织中,绿化对美化环境的作用比较突出。

在考虑绿化时,应根据总图设计意图,尽量结合原有绿化,选择合适的绿化形式。

在绿化布局中,宜结合公共建筑性质,依照室外空间的构思意境来考虑,常以各种建筑装饰小品来突出室外空间构图中的某些重点,起到强调主体建筑、点缀空间的作用。

一辈子活得就是这一颗人心!但是善良,要有个度,因为总有人利用你的善良伤害你。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好,心好,有好报为人行善,你把善良给对了人,别人就会对你感恩;为人行善,你把善良给错了人,那么别人就会让你寒心。

真心待人,你把心软给对了人,别人会感谢你情深意重;真心待人,你把心软给错了人,那就会让你痛心疾首。

心软做人,你把宽容给对了人,别人会对你热忱款待;心软做人,你把宽容给错了人,别人就会让你窝心难受。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好,心好,有好报你做人谦让可以,但要看情况,如果遇到善解人意的人,那么就会各退一步;如果遇到得寸进尺的人,那么就会更近一步。

你待人善良可以,但要看什么样的人,如果遇到有良心的人,他就会知恩图报;040506070809101112131415第二条消息是在今年三月份。

那时候我已经离开家,出来上班了。

内容依然是我的小名。

距离我教她发第一条消息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她竟然没有打错,实在难得!当时我给她回了一个笑脸。

第三条和第四条发的都是语音。

显示的状态竟然都是红色的未听消息,一看时间都是上午的上班时间。

怪不得那一阵,老妈打电话问我是不是上班很忙,我说没有啊。

他们不信。

原来她是根据这个推断的。

后来发的消息又变成简短的文字消息了。

比如“吃饭没”,“睡了?”“下班没?”之类的。

文字简单,是她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而且又不会吵到我。

但是,我都没有回复她!持续了好多天后,她开始转发朋友圈的养生文章给我。

各种针对上班族调养的“神奇秘方”,都是她特地为我搜集的。

我也是从那之后,开始设置她的消息免打扰了。

她满心热忱地把一些好东西发给我,而我一条都没有点开过。

记得那段时间她还打电话问我,她的手机是不是坏了?过去四五年,我曾频繁接到过她这样的电话。

当时我没等她说完,就不耐烦地告诉她,如果是手机铃声小了,就按侧面有“+”字标志的那个键,多按几次,铃声就大了。

如果是手机字变小了,肯定是动了哪里,不过不要紧,你点桌面上的设置,然后……我吧啦吧啦地把常见的几个问题又向她重申了一遍,却不知道她这次可能想问我的是:为什么她给我发消息,总得不到回应。

老妈连续给我发了两个月的链接后,开始给我发照片了。

最开始拍的是家里的现状,窗外的街景,后来拍我小时候的相册,我以前的玩具。

我仿佛看到她忙完家务,无聊拿着手机拍来拍去的情景。

她满心欢喜地把照片发给我,可是都像发进了一个黑洞,得不到我的一点反馈。

老妈以前不会发信息,只会跟我打电话,可我每回都跟她讲不了几句。

后来她听说年轻人喜欢聊微信,就叫我教她。

我虽然教了她微信,但却设置了免打扰,活生生地把微信变成了一个留言箱。

当微信存储空间不足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要清除的,就是这个我几个月未曾打开过的留言箱。

如果不是因为手机没电关机,我可能永远都看不到这些内容。

翻完这半年的聊天记录后,我已经泪流满面。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地震幸存者写的一段话:我人生的第一个手机还在,诺基亚1208,里面的倒数第二条是她发给我的。

接收时间是2008年5月12日12点46分22秒:真希望快点考完,累死了。

我回的,“我也是。

这边比北川还要累。

”最后一条是妈妈发给我的。

接收时间2008年5月12日18点52分07秒:强娃子,你要听话哈,妈挺不住了。

这两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从此再也没见到过。

我已经买了20个全新的诺基亚1208,作为我第一个手机配件的供应。

我能把这个手机拆卸成零件再组装上去。

我要在有生之年都要这个手机能开机看到这两条短信。

当时我看了后很感动。

灾难让他与母亲永远地告别了,一条短信是他们间唯一的联系。

他苦苦守护着今生最贵重的东西。

而我,却差点随手删掉了。

我曾有很多和老妈聊天的机会,却一点都不知道珍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