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奶牛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研究

合集下载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作者:吴登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3期摘要:从疑似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采取病料,通过细菌培养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定,初步筛查其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及氟苯尼考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此次治疗的选择参考。

子宫内膜炎为奶牛常见疾病,是造成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奶牛不育而被淘汰。

每年国内外奶牛不孕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相当大。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直接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据资料报道,已发现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霉形体、病毒及寄生虫等,而病原性细菌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确定病原菌,对于其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实验室诊断;鉴定结果中图分类号:S858. 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10-01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主要仪器及设备:高压灭菌锅、冰箱、DHU - 9246A型电热恒温培养箱、SW - CJ - JBu型单人单面无菌操作台等。

培养基与试剂:微量生化鉴定管,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常用药敏试纸,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责任公司;药敏试纸自制。

1.2 方法病料采取:选择临床诊断疑似子宫内膜炎病牛,用温水清洗阴户,0.2%新洁尔灭消毒灭菌后,按直肠把握法将事先已装有输精管的输精枪插入子宫内,黏取子宫分泌物放人无菌试管中,密封后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细菌培养鉴定:采取病牛的子宫内分泌物,进行涂片或触片用革兰氏染色法镜检,观察细菌形态,同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48 h,对细菌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进行观察,并染色镜检。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普通肉汤中37℃恒温培养24-48 h,再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另取已纯化的试验菌种,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半固体培养基、麦芽糖、蔗糖、尿素硝酸盐,甘露醇等微量管中以及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引言: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病症,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我们对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新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30头临床症状明显的奶牛作为实验对象。

2. 分离鉴定病原菌采取器械消毒、保护措施,取得奶牛子宫内膜样本,并运用血清学检测、细菌培养、生化鉴定等方法确定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

二、分离鉴定结果通过检测与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果:1. 细菌培养结果通过培养奶牛子宫内膜样本,我们成功分离出多种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血清学检测,我们确定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包括布氏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三、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牧场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防止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2. 规范饲养管理合理饲喂,确保奶牛获得营养均衡的饲料,并控制饲料中的冷却温度,预防奶牛因过热引起的疾病。

3. 对奶牛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对奶牛进行妊娠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子宫内膜炎的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结论通过对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我们发现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是布氏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

针对这些致病菌,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饲养管理和定期检查等,以减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总结奶牛子宫内膜炎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通过对新疆部分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我们得到了布氏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几种致病菌。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摘要: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使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减少、淘汰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和抗生素治疗期间牛奶废弃。

不仅影响奶牛的健康,而且严重的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分类、诊断、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畜牧业抗生素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奶牛患此病后会导致配种困难或长期不孕,导致养殖效率低,甚至提前淘汰。

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 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国外1980- 1985年统计,成年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平均为37%[1]。

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炎不仅给奶牛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且给奶牛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抓好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对奶牛健康以及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1病因产房未及时清扫消毒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难产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此外,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子宫积水、产道损伤、难产、子宫脱等产科疾病都能引起子宫感染。

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矿物质的添加比例失调时,奶牛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Harrison等在产前给奶牛注射硒和口服维生素E可有效减少产后子宫炎和卵巢囊肿[2]。

另外,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也可引发子宫内膜炎。

2分类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其中慢性子宫内膜炎又分为隐形子宫内膜炎、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三种。

3诊断在生产工作中,子宫内膜炎主要根据分娩史、阴道排出分泌物的性状及直肠和阴道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确诊,有条件还可以结合实验室病理组织学诊断。

4治疗4.1 子宫冲洗法是兽医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清洗子宫,消除炎症,通过抗生素等药剂的处理,达到子宫净化的目的。

冲洗一般可用3%-5%盐水500ml、0.5%来苏儿500ml、0.1%高锰酸钾熔液或雷夫奴尔熔液500ml反复冲洗,每次直到回流液清亮为止,每天或隔天1次。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试验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试验
成 子 宫 内膜 炎最 常 见 的 原 因 , 是 最 严重 的类 型 , 也 引起 子 宫
度 的子 宫 内膜 炎 , 发病 率 为 1. %, 不 孕 奶 牛 的 6 4 76 占 2 8 %。 3
由此 可 见 。奶牛 子 宫 内膜 炎所 造成 的经 济 损 失是 相 当严 重
的。
内膜 炎的 常 见病 原 菌 为 大肠 杆 菌 、 球 菌 和葡 萄 球 菌 等 。人 链
卡他 性子 宫 内膜 炎 、 脓 性 子 宫 内 膜 炎 、 性脓 性 子 宫 内膜 化 慢
年先 后对 北 京 、 海 、 宁 、 州 等 1 城 市 4 个 奶 牛 场 上 南 兰 6个 1
调查 的 结果 为 , 7 4头 适繁 奶 牛 中 ,有 1 8 95 6 4头 发 生 不 同程
炎 和 急性 子 宫 内膜 炎 等 5 。产 后 感 染 及 感 染 性 流 产是 造 种
1 0 3 2 9 ; 霉 素 粉 ( 装 ) 自制 中 药 方 剂 ( 方 : 8 06 6 )土 散 ; 组 当归 、
111试验 动 物 ..
本 试 验 中患 病 奶 牛 均 为 新 疆 农 一 师 五 团 某 奶 牛 场 1 2 、
号 圈 自然 发 病 的奶 牛 , 牛 均 为 本 场 进 口头 胎 成 年 母 牛 , 患 全 年 舍 内饲 养 , 同一 饲 养 标 准 , 料 配 方 由本 牛 场 统一 提 供 。 饲
够 自行 清 除病 菌 , 到产 后 4  ̄ 0天 时感 染 率 降 到 3 %。在 国 66 9 内, 奶牛 子 宫 内膜 炎的 发病 率 也 很 高 。 瞿 自明 等 1 8 - 9 5 9 3 18
要 疾 病之 一 , 年 造 成 的 经济 损 失在 我 国 达 2 元 以 上 。 每 亿 奶牛 子宫内膜炎在临床上可 以分为隐性子 宫内膜炎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四、治疗
子宫炎的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炎症及恢复子宫机能、增强子宫的血液供给、制止感染扩散,清除子宫腔内的脓性分泌物,提高子宫紧张度及子宫的自净能力。先用药液冲洗,然后按摩(通过直肠)。
1、对症治疗,并且向子宫内灌注清宫促孕宝或脓血净(奶中无残留),一次30~50ml,隔日一次,连用2~3次为一个疗程。
2 加强分娩管理,减少产道损伤和感染
①即将分娩的母牛单独饲喂,产区保持清洁。
②自然分娩。需要助产时牛的管理
①奶牛分娩后应有专人看护,发现努责强烈,产道损伤、流血、子宫脱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②头胎母牛常因产犊体质消耗严重,分娩后用50%的葡萄糖液500mL,1次静注,以促进体力恢复。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析与防治
由于子宫内膜细胞,受病原微生物的长时浸润。细胞组织间白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出现炎性产物,使细胞上皮变性坏死及脱落,出现纤维素性沉着而形成脓膜.随着微生物的繁殖。出现化脓性或粘液性炎症。
一、病因分析:
在分娩时细菌侵入产道;难产过程中感染;产后护理不当(如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引起子宫粘膜发炎;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或交配时感染;由阴道炎引发子宫粘膜性炎症或化脓性炎
文字文字
2、辅助选药。激素的调整及利用,生殖激素紊乱的平衡调节很重要,避免偏激或不足。维生素的利用如VE抗不孕素使用,可注射也可子宫输入,例如鱼肝油含VA等输入子宫内可改善VA缺乏。如蜂胶的使用分析含多种维生素及其它的营养物质可改善子宫内的病变。如植物油可直接滋润病灶,使子宫腔内分泌加速恢复。
3、激素疗法。子宫注射氯前列腺烯醇0.6mg,9~11天后重复注射1次。子宫内积液时。肌肉注射雌二醇,使子宫颈口开放,排出内容物。

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实训报告

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了解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基本技能,提高兽医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某养殖场兽医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实验动物: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牛1头2. 实验药品:清排太保、母安太保、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青霉素、金霉素、生理盐水、高锰酸钾、0.1%高锰酸钾溶液、麦角新碱、催产素、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等3. 实验器材:清宫器、注射器、针头、纱布、消毒液、剪刀、镊子等五、实训内容1. 病例观察观察母牛的临床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房肿胀、排出脓性分泌物等。

2. 病史采集询问养殖户关于母牛的饲养管理、繁殖情况等,了解可能的病因。

3. 诊断根据病例观察和病史采集,初步诊断为牛子宫内膜炎。

4.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病情,制定以下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1)清宫:使用清排太保100毫升与50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使用清宫器进行清宫,每天1次,连续3天。

2)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混悬液)按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天。

3)拌料:母安太保按0.5%比例拌料,连续喂食7天。

(2)物理治疗:1)热敷:使用热水袋对母牛的腹部进行热敷,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2)按摩:对母牛的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次10分钟,每天2次。

5. 治疗过程(1)清宫:在无菌操作下,使用清排太保进行清宫,清除子宫内的炎症物质。

(2)注射:按剂量给母牛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注意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

(3)拌料:将母安太保按比例拌料,让母牛自由采食。

(4)物理治疗:进行热敷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6. 治疗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母牛的临床症状变化,如精神状态、食欲、分泌物等。

七、实训结果经过治疗,母牛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食欲恢复,排出分泌物减少,症状明显改善。

八、实训总结1. 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母牛的繁殖和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疗与体会 - 牛病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疗与体会 - 牛病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疗与体会-牛病防治车玉媛1曹有才1孙焕举2(1.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166200,2.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福元牧业有限公司166200)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

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会引发奶牛繁殖机能障碍,导致受胎率下降,流产甚至不孕,同时可能引发其他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如乳房炎等疾病。

近几年笔者将接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总结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让为同行提供参考。

1临床症状按照子宫内膜炎的病程长短,症状不同可将奶牛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

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常会出现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反刍减少,常努责,似排便状,阴道排出恶露,恶露呈粘液性、粘液带脓或呈污血色,气味恶臭,躺卧时恶露增多,严重者体温升高。

直肠检查时,发现一侧或双侧子宫角肿大,子宫口充血、肿胀。

这种病例多因奶牛生产过程中损伤产道,继发感染所致。

患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多在繁殖机能障碍等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现。

此种病例的奶牛一般有胎衣不下、难产或宫颈炎有病史,屡配不孕。

症状明显的病例,直肠检查时发现病牛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弹性变弱,也有个别奶牛,直肠检查时未能发现子宫形态改变。

发情时,阴道分泌物与正常时有区别,无拉丝状,或量多稀薄,有的呈灰白色或黄色,有臭味。

患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一般不易确证,但患牛会出现发情紊乱,屡配不孕的症状。

2鉴别诊断在进行诊断时,首先观察奶牛的临床症状,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

其次通过触诊和直肠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查体温等,判断子宫病变程度及全身感染程度。

查病史,对于集中饲养的奶牛场,可以通过查询养殖档案等材料,不难发现和确诊此病例。

对于散户饲养状态下的奶牛,要向畜主详细了解患畜的胎次,生长及繁殖状况,营养饲喂情况,病史,既往用药情况等,特别是要了解奶牛是否有难产、不孕等病史,以及接诊兽医的处置方法及用药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判断。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难孕牛的17%以上。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主要由外界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自身代谢紊乱、营养缺乏后不平衡等原因引起。

当奶牛所处环境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奶牛自身抵抗力降低时,常引发子宫内膜炎。

因此,该病应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用综合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饲草、饲料资源,提高奶牛的营养水平,是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最根本的措施。

此外,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搞好牛场环境卫生注重场地卫生,牛床、牛舍、运动场应保持干燥,定期消毒,一月/次,也可以针对环境情况增加到2次/月;及时处理牛舍及运动场粪便、积水、污水;保持牛体清洁、干燥。

三、控制产前、产后感染1、建立独立产房,并定期消毒,为生产母牛提供一个安静、清洁、保温的分娩环境;母牛分娩前应对分娩环境和母牛外阴等处消毒,一般情况下让奶牛自己分娩,不要打扰或过早助产,只有在难产时才给与适当助产,助产时应对助产者手臂和助产器械严格消毒。

如发生胎衣不下应及时治疗;分娩、助产时常发生产道损伤应及时治疗;若发现产后恶露异常,应及时治疗。

2、在奶牛生产中,应重视怀孕后期和产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锰、钴以及矿物质钙、磷等的比例。

临产前2周应转入产房实行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

产房、产床和产畜应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

在奶牛分娩过程中,助产操作要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及感染。

对产后期奶牛,应尽快恢复其体力,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24-48小时,应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1次,以防产后子宫感染。

如果奶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仍然不下,此时应采取药物注射等措施防止子宫感染。

3、产后1周应注意产床、母牛外阴及后躯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奶牛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研究李炳志赵献军*马治宇邹克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奶牛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微生物菌群的差异。

[方法]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

[结果]健康奶牛乳酸杆菌、产乳酸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患病奶牛的分离率,差异显著(P<0.05);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低于患病奶牛,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乳酸细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健康奶牛生殖道微生物区系的优势菌群,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

由于产乳酸细菌减少导致生殖道的微生物区系紊乱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重要诱因。

[关键词]:健康奶牛,子宫内膜炎,生殖道,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Microflora in Vagina of Postpartum Heathy Cows andEndometritis CowsLI Bing-zhi ZHAO Xian-jun*MA Zhi-yu ZOU Ke-qing(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China 712100)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vaginal microflora, 40 postpartum cows were choosed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Method]Take a routine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um.[Resul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bacteria were Lactobacillus Lactococcus S.epidermidis in heathy cows and the ratio of isola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endometritis cow(P<0.05).But the ratio of isolation of Staphylococcus,Streptococcus,Escherichia.coli were lower than that from endometritis cows(P<0.05).[Conclusion] Lactobacillus and S.epidermidis were the predominants in the vagina of heathy cows,but Staphylococcus,Streptococcus and Escherichia.coli were the predominants in endometritis cows.The decrease of lactic[收稿日期]:2007-11-1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4A11)陕西省农业攻关项目(2007K02-03-01)[作者简介]:李炳志(1982-),男,山东烟台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动物中毒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E-mail:bingzhi-521@*[通讯作者]:赵献军(1961-),男,陕西蒲城人,教授,主要从事动物中毒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E-mail:xjz6104@acid bacillus and the increase of condition pathogen bacillu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ducement of cows’ endometritis.Keywords:heathy cows, endometritis, vagina,microflora探讨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微生物区系的差异,对研发微生态制剂来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健康奶牛生殖道内存在乳酸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等正常细菌构成了微生态区系,在正常情况下,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菌群可以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的侵入,从而有效地避免产道感染[1-2]。

当奶牛因体质差、防卫能力下降或污染严重时,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统疾病,而这些条件致病菌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3]。

目前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而有关两者之间菌群变化关系的研究较少。

为此,本试验对分离自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的细菌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其在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的变化情况,为开发研制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分组分别从陕西宝鸡某奶牛场和某养殖小区,选择产后7~60 d的20头健康奶牛和2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分为试验Ⅰ组、Ⅱ组。

1.2 培养基的制备营养肉汤、5%(v/v)的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硝基蛋白胨水、枸橼酸盐)、培养基、糖发酵试验培养基、明胶、O/F培养基、MRS琼脂培养基(含2%CaCO3 MRS肉汤培养基、麦糠凯琼脂培养基等参照文献[4][5]的方法配制1.3 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细菌的分离培养样品采集先掏空奶牛宿粪,用新洁尔灭溶液清洗肛门部及外阴周围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对阴道边缘及内侧进行消毒,将灭菌的棉拭子插入阴道深部达子宫颈口处采集其分泌物,立即投入高压灭菌含有硫乙醇酸钠的营养肉汤内,4 ℃送检。

1.4细菌的分离鉴定将样品分别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5%(v/v)绵羊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含2%CaCO3MRS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36 h。

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的镜检结果初步归类后,进行生化试验鉴定。

2结果与分析2.1 奶牛生殖道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无论是健康奶牛,还是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均有细菌存在(100%),且多为混合感染。

奶牛生殖道内细菌鉴定结果见表1,20头健康奶牛共分离到10种57株细菌,其中乳酸杆菌15株,产乳酸球菌7株,大肠埃希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链球菌4株,芽孢杆菌2株,棒状杆菌1株,微球菌2株。

20头患病奶牛分离到11种62株细菌,其中乳酸杆菌7株,产乳酸球菌3株,大肠埃希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链球菌9株,芽孢杆菌5株,棒状杆菌4株,微球菌4株,沙门氏菌2株。

经生化鉴定1~11分别为乳酸杆菌,产乳酸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微球菌,沙门氏菌。

表1 奶牛生殖道细菌鉴定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染色芽孢形态运动明胶触酶氧化酶葡萄糖产酸溶血性O/F硝酸盐吲哚三糖铁枸橼酸盐联苯胺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需氧生长厌氧生长+-杆ND--ND+NDND--V-ND-NDND+NDND+++-球ND--ND+NDND--V-ND-NDND+NDND++--杆+ND+-++F++A/A--ND++++++++-球-++-++F++NDNDND++++++++-球-++-+-F-+NDNDND+++-++++-球----++F+-NDNDND+++-++++-杆-ND+-++FNDNDNDNDND--+-+++++杆+++ND++O++ND+ND-++-+++++杆+++ND+-O+-ND+ND+-++++++-球-ND+++-O--A/K--ND--++-+---杆+ND+-++FND-K/A-+ND--+++++注“+”,为阳性;“-”,为阴性;“ND”,未测定。

Note: “+”are positive, “-”are negative,“ND”are not done. 2.2健康奶牛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细菌的比较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细菌分离率及其所占比率见表2。

表2表明,健康奶牛生殖道道内存在乳酸杆菌、产乳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和微球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除以上细菌外还分离到了沙门氏菌。

健康奶牛乳酸杆菌的分离率为75%,高于其他细菌的分离率,差异极显著(P <0.01),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为65%,也高于其他细菌的分离率,差异显著(P <0.05),并且分离到产乳酸球菌(35%)。

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5%)和链球菌属(45%),高于其他细菌的分离率。

健康奶牛乳酸杆菌(75%)、表皮葡萄球菌(65%)分离率分别明显高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差异极显著(P <0.01);产乳酸球菌的分离率(35%)也高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15%),差异显著(P <0.05)。

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分离率为70%,55%,45%均高于健康奶牛3种细菌的分离率(40%、25%、20%),差异显著(P <0.05)。

从表2还可以看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内除产乳酸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细菌外,其他细菌占总细菌数的比率(24.19%)高于健康奶牛(8.77%),差异显著(P <0.05)。

表2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细菌分离率及其所占比率Table 2 The percentage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vagina of cows of each group 注:大写字母表示组间比较,小写字母表示组内比较,标有“a ”、“A ”表示差异显著(P <0.05),标有“b ”、“B ”表示差异极显著(P <0.01)Note: Capital are comparisons between goup Ⅰand group Ⅱ. Lowercases are comparisons in group.The “a” “A”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The “b ” “B” are extreamely different (P <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