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告精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当代大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生化武器的使用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当代⼤学⽣对于抗⽇战争中⽣化武器的使⽤看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实践主题:当代⼤学⽣对于抗⽇战争中⽣化武器的使⽤看法实践⽅式:问卷调查⼩组成员:xxx学年学期:2014年—2015年第2学期当代⼤学⽣对于抗⽇战争中⽣化武器的使⽤看法调查报告调查⼈:xxx指导教师:xxx摘要:⽣化武器指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体、动植物致病或死亡的⼤规模杀伤性武器,⾄今仍然对⼈类构成重⼤威胁。
抗⽇战争中,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便是⽇军在我国建⽴的⽣化武器研制场所。
其所研制的细菌武器杀害了⼤量我国军民,曾为我国带来不可磨灭的巨⼤伤害。
关键字:⽣化武器抗⽇战争军事历史⽣化武器的使⽤引发了许多争议和思考,在令⼈⽬不忍视的⼀幕幕背后,展现出的是⼈们为之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到底⽣化武器是否应该被使⽤?从现代科技发展⾓度来看,⽣化武器是否应该被研制发展?在现代战争中它⼜扮演了怎样⼀个⾓⾊?⽽今的⼤学⽣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对之的了解程度如何?为了解开这些疑惑,我们进⾏了此次调查。
现在我们对于本次具体的调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调查的基本情况:我们采⽤了⽹上调查的⽅式进⾏本次的调查。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学⽣团体,共发放问卷108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被调查者中⼥性占54%,男性占46%。
我们调查了⼤学⽣对抗战时期⽣化武器使⽤的了解情况,并且设置了部分真实案例来了解⼤学⽣对之所抱有的态度和看法。
我们也进⼀步探讨了在现今以及未来军事及科技中,⽣化武器所处的位置和发展⾛向。
⼀、⼤学⽣对抗⽇战争中⽣化武器的使⽤了解程度近代,是⼀个列强野⼼勃勃的时代,是⼀个东⽅⼈愚昧⽆知的时代,是⼀个让炎黄⼦孙受尽屈辱的时代!在那个残破不堪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名族,我们的⼀切都变成被⼈掠夺的对象!⽇本,这个曾经依附于我们的国家,竟对我们做出⽆数不可原谅的暴⾏。
其中,就有令⼈发指的细菌战、毒⽓战。
时间飞逝,如今,60年过去了,我们国⼒强盛,尽管如今我国不会再受此侮辱,但是历史不应该忘却,也不应该忘却。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认识调查报告

“中国有重史的传统,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即中国人历史意识强,认识到历史学的重要性,以研究、编写历史作为自己的责任。”对于学习历史和历史 经验的重要性,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几代领导人都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为了使大学生了解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我国专门要求本科高校都必须开设《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毛泽东讲过: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说过: “我 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 教学, 小则影响该国国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则影响国民和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社会 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正确决策,进而影响社 会发展进程和个人事业的成败。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了解中国的历史都是必要的。但是大学生应 该对学习中国历史都抱有不同的态度和认识。所以在假期将尽之际,我在学校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这个项 目的调查。根据两天的调查和交流,发现总体来说大家对历史的了解程度还是很深的,但部分人也对历史 的态度不太相同。以下将是我对这次的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一个题是“您觉得学习历史有用么” ,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有用,20%的人还觉得是很重要的,30% 觉得一般,但是还是有 10%的人觉得是没用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兴衰起伏,是岁月留下的宝藏。虽然毕 业以后大部分热不会从事与历史有关的工作,学习历史也不能带给同学们什么直接的利益,但学习它研究 它,总会带给我们一些精神上的快乐和充实。在这个物欲横生的时代,我们应该在内心留下更多的财富, 在自己低落的时候替自己找出路,给自己鼓励。很多人能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下两个是针对教学效果的题目“您对中国历史了解么”和“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中所提及 的一些人物,比如林则徐等,您有所了解么” 。接近 65%的人选择了一般,25%的人选择了了解,还有 10% 的人选择了不了解。学习历史是个长时间的过程,通过和部分人的交流,他们还是很愿意学习历史,只是 因为时间和课业的关系,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学习历史上,所以还不太了解。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做了一个调查题目“您认为其中的内容客观么” ,大部分人觉得部 分客观,有少部分表示了自己不关心。 第五题是“课本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大学之前学过的,那么您认为在大学开这门课程有必要么?”有 70%的人觉得有必要,30%的人认为对他们来说无所谓。之后的题目深入的做了进一步调查“若您觉得有 必要,以下哪个原因与您的想法比较接近?”一半的接受调查者表示学习中国历史,是作为一个国人的必 修课。有 25%的人选择了只是为了修学分,10%的人是清楚的了解历史,更加有利于人类的进步。15%的 人选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们和我交流时表示偶尔可以借鉴历史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中很多内容都在初中或高中时学习过,很多同学都认为已经学习过了没有必要继续投入更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思政教学中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片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简况表大学生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党的意义和性质已经不在老一辈革命家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忽略了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大学生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在学校进行了一次调研,得到的结论综合如下:一、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新阶段。
每年会有六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充实并活跃在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
毫无疑问,他们将决定和引领中国的未来和方向。
他们的廉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社会的清廉。
高校的重要职能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当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高校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近年来经济犯罪、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等事例。
现在部分高校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当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尽管是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的影响难以估量。
网络的传播,教师学术腐败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他本人所在的学校,对全国的大学生都有影响。
曾有学者发出感叹,一个大学生所熟悉的教师引发的高校腐败足以抵消一百堂正面课堂教育的影响。
大学就是一个社会,观察大学生现象,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干部评选,评奖评优、入党、助学金补助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问题上,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着不廉洁的现象,而引发大学生的不满。
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告: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初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告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初探经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义和团运动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近代化的问题,自1839—1842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就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学会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这就是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如果不想灭亡”,而要抵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的话,他们就必需“学会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使自己具有近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才能使国家民族免于灭亡,不致沦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如果我们对所谓“近代化”的目的和内容作上述这种解释的话,那么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国近代化问题本身就是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需要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的东西来抵制他们的侵略的问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干1843年1月就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有名论点,它的意思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才能抵制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16年后,太平天国革命领导人之一的洪仁玕于1859年刊行了《资政新篇》一书,介绍了世界各国大势,提出了必须学习的当时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制度和科学生产技术的立政方策。
到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也由于“不想灭亡”而进行了35年的“洋务运动”。
清政府当然主要地是不想灭亡在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之中,不过我们可以不妨假定它搞洋务运动多少也存有抵抗外国侵略的意图,虽说它曾一再声明那是“为防家贼”,非“御外侮”或“以剿内寇尚属可用,以御外患实未敢信”的。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大连现代化生活变迁与历史发展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月日课题名称大连现代化生活变迁与历史发展起止时间团队名称参与人数所在班级负责人姓名所学专业姓名专业班级负责事项联系方式签字课题组成员3006 完成时间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字数(单位:千字)大连现代化生活变迁与历史发展此次调查报告,在五月三日全体成员一起调查并且研究了大连现代化生活变迁与历史发展,调查方式主要是在家乡与全体成员自主考察、参观、走访家乡历史古迹与历史遗址、大连现代博物馆等地点以及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的。
调查对象是与经历过新中国早期建设经历的老人以及老企业职工进行访谈。
一:大连的历史形成、历史文化和生活变迁。
大连近代历史是被野蛮列强侵略并且长期被列强统治为殖民地的城市,还是由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一个结晶。
大连还是由列强入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典型城市之一。
在沙皇俄国和大日本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期间,列强按照各自的城市设计方案对大连城市进行过规划建设,对当今大连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历史的形成1.古代:大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地方。
殷商时代,辽东属青州,而西周时,辽东属幽州。
战国末年至秦代,正式设辽东郡,大连属其管辖区。
汉初,属辽东郡所管辖十八县之一。
唐初,这里称“三山浦”。
唐中期改称“青泥浦”。
明清以来始称“青泥洼”。
2.近代:光绪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称为“大连湾”。
大连市得名于大连湾。
大连市最早兴建大连湾镇一带,后来才逐渐移筑于东、西青泥洼渔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把清泥洼一带命名为“达里尼”(意距离彼得堡“遥远的”地方)。
日俄战争后改称“大连市”。
3.其中通过拜访老一辈人的说法以及进行各种资料的调查,对于大连的由来说法有很多种,但普遍以以下三种的说法流传最广,一:20世界末,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二:大连人中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物事叫做褡裢,褡裢与大连同音;三:大连近海有很多小岛,俯瞰就像用链子串起来一样,当地人称做链岛。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集合6篇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集合6篇【篇一】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二对农民的关注从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正式的政治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始,他便以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来表达对中国这个自古以来最庞大的群体的特殊的关注。
文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实际现状,综合分析了中国现存的各阶级特点,论述了“谁是我们的朋友和敌人”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团结农民的主张。
这在当时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都忘记农民的背景下是很有必要的,也反映出他远见卓识的眼光以及独到而重要的思想。
次月,在经过三十《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发表标志这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水平,文章开篇便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便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他也更深层次的讨论了革命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毛泽东在发表政治文章的初期便表现出对农民的极大关注,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现状的真实写照与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也反映出中国国情与农民的重要关系,这不仅在八十余年前是这样,在今天更是这样。
农民始终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关注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农民问题,而这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既是实用的,又是超前的;既是马克思理论的,又是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既是个人的,又是全中国的。
他在发展思想是所用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实地考察和实事求是。
更值得学习的还是那种创新精神,马克思理论虽然不是毛泽东首创,但他通过学习和研究,结合具体国情,发展出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并最终挽救了革命。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乃革命发展之本!【篇二】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1在中国近现代史这一课上,我们触摸到中国是怎样从满清的闭关锁国走向屈辱与压迫,又惊叹于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在一群青年的带领下走向血性勃发,走向改革与复兴。
最使我惊叹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青年人以自己的学识与一腔年轻的热血将马克思的理想介绍给古老的中国,使腐朽与愚昧一步步走向终结,使中国的所有青年觉醒奋进,使中国成长而后壮大,最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掩卷沉思,同样的年轻岁月,相仿的受教育水平与成长环境,相似的热血,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出如此惊天地的事?想当年的中国,列强侵袭,军阀主义蹂躏着四万万中国同胞的精神与灵魂,那时的时局无疑是困难的多的。
然而,正是在那个时代,青年的灵魂获得了觉醒,一次次搭上前途的请命、游行,一次次秘密的会谈、筹资,青年的热血酿成了旧中国的灵丹妙药,一剂马列主义救了一头震天撼地的东方雄狮。
想今天,为什么自己没有如此的豪迈霸气勇于实现自己的大理想呢?是自身的觉悟不够;是自己思考的过于狭隘;是自己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中国的命运,自己的理想就决定了民族的未来;是自己从未将自我与中国联系紧密;是自己的发展从未与大众紧密相连。
而,这一切未做之事,都是从小党所教育过我的,只有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自己的成长才能与世界休戚相关,只有让党的光辉存在心间,才能永恒的提醒自己:不被世界抛弃,做有大作为的中国人,做有理想的永远的青年。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历尽千辛万苦,探索真理,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代表先进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和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借鉴这段历史为社会发展提供经验。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层和教育背景的人群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1.关于近代史的了解程度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重要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南京条约等。
但是,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对这段历史了解有限。
2.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代史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五四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的意识。
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推动了科技和教育的进步,提倡男女平等和民主自由。
此外,近代史的一系列政治还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3.人物对历史的影响我们调查了一些近代史的重要人物,包括孙中山、鲁迅和陈独秀。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担起了重要的角色,并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的文化解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领导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借鉴历史经验通过实践调研,我们认识到中国近代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中一些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进步提供启示:1.科技创新和教育进步是现代化的关键,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
2.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提倡民主自由和男女平等。
3.崇尚勇于和创新的精神,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五、结论通过这次调查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借鉴价值。
通过学习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于岳庙及对岳飞评价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2016年5月15日岳庙及对岳飞评价问题报告摘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更好地了解与传承遗留至今仍闪烁着光芒的优秀民族精神,并对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调查与探究,本报告即是基于此目的以岳庙为主题进行的问卷调查结论分析,涉及岳庙的保存现状及大学生对岳飞的了解与评价,还延伸性探讨了理性爱国的话题,通过对岳庙及岳飞的简要介绍与浅见小抒,对继承与发扬岳飞所代表的精神及理性爱国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岳飞岳庙保存理性爱国调查目的人们对岳庙及岳飞的认识调查对象中国计量大学以及网上人员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实施过程本次调查历时三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现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简述如下:本次调查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其中先有人负责草拟问卷,随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修改,意见统一后再由组员设计网上调查问卷并发布,然后由所有组员往上邀人填写问卷,然后集体进行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岳庙及岳飞的常识性介绍<1>、岳庙: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
<2>、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名将。
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所传诵。
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中(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
宋孝宗时为其诏雪平反,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
宋金时期,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乎成为空城。
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
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宋史》称岳飞是“忠愤激烈,议论持正”,所言颇当。
而赵构、秦桧、万俟卨等人将永远是千古之罪人。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提出和贯彻了“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
连金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母亲姚氏,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
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精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
“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
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岳母墓题词。
二、对调查的研究及解决方案<1>、岳庙保存的完整性。
岳王庙·公元1221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始建岳庙和岳坟。
“文革”时,岳庙曾遭破坏,1979年重修,目前岳庙共有忠烈祠、岳飞事迹陈列馆、碑廊及岳飞墓,墓前为奸臣秦桧等四人的铁铸跪像。
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对岳飞精神的看法及对岳飞的评价。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一大表征就是代有其人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要加快复兴,一大举措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岳飞,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精神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用高视角、宽视线、广视野来考量和挖掘岳飞精神的当代价值,并将其实现到最大限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岳飞精神的基本内涵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是中国历史伟人;是我国古代的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和最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光荣与骄傲。
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是抗击金军的中坚和主力,是正义的、仁义的雄师劲旅,是我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英雄部队,在中外军事战争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岳飞精神,是岳飞人格与思想、行为与业绩的升华、抽象和结晶。
岳飞精神内涵宏丰,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五个要素。
一个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个要素是尽忠报国,捍卫统一;事母至孝,教子有方;惜将爱兵,严明军纪;生活简朴,坚守清廉;好学进取,自强不息。
这五个要素又可简化为五个字,即忠、孝、严、廉、强。
爱国主义是岳飞精神的核心,是贯穿和衔接整个岳飞精神及其各个要素的主线和红线。
大凡提到岳飞,人们首先油然而生的联想就是忠,就是爱国,就是岳母刺字。
对岳飞来说,尽忠报国是母训,也是自誓;是人生信条,也是毕生行动。
身处当时历史环境的岳飞,忠君与爱国当然相关、相连,这很自然,也是必然。
但,岳飞的忠,首要的和主要的,不是忠于君主,而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认为岳飞愚忠,是对岳飞的错觉和误解,甚至是一种扭曲和亵渎;有的可能是少知盲从,有的可能是偏见成见,客观上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上当受骗,因为这正合了乾隆皇帝等人的险恶用心或良苦用心。
恰正相反,岳飞之忠,富有理性。
最典型的例证,不仅有岳飞曾多次批评、抵制过赐他精忠岳飞锦旗的宋高宗赵构的意旨的可贵言行,而且有他被赵构下诏罢官、赐死的可悲结局。
评判历史人物,重要的不是看他比后人少了什么,而是看他比前人多了什么。
历史昭示人们,无论是作为民族英雄的岳飞本人,还是作为文化硕果的岳飞精神,许多贡献都是前所未有的。
时势造就英雄,时势也造就英雄的精神。
岳飞精神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更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时代要求。
岳飞精神,是南宋时期人民意志和民族美德的集中体现,是这个时期时代精神的经典范例和时代最强音。
由此也不难看出,岳飞精神,是我们今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评价:金使刘祹评价岳飞: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
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
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金章宗评价岳飞: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宋孝宗评价岳飞: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宋·湖北转运司立庙牒评价岳飞: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曰(朱熹):“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曰(朱熹):“次第无人。
”文天祥评价岳飞: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
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宋史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孙中山评价岳飞: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屠立成评价岳飞: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邓广铭教授评价岳飞岳家军的战斗实践,证实了它的战斗力之特别强大。
至于其所以特别强大的原因所在,固与岳飞平素的操练和教阅分不开,而更加重要的,则是因为具备了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都具体反映出来,岳飞是如何地要把他的部队与人民大众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还具体反映出来,岳飞确实是一个卓荦不群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其军事才能: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
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龚延明教授对岳飞其人评价:岳飞,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八百多年来,一直在感染和鼓舞着后来人。
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岳飞已成了一面爱国统一的旗帜,廉洁奉公的楷模,蔑视权贵、伸张正义的正人,以身殉志、宁死不屈的英雄。
王曾瑜教授对岳飞其人评价: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总的来说,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是个忠孝两全的大人物。
他(1)他有很好的军事才能,并且靠自己的军事才能训练出来了纪律严明的军队,人称“岳家军”,这是对岳飞优秀的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岳飞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部下的一个侧面的写照。
(2)岳飞还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他的诗作也被后世广为流传最重要的也是最表现他的爱国情操的就是人们最为所知的《满江红》,可以说把岳飞的精神写的淋漓尽致,把他当时的爱国情操和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无奈也很好的写了出来,这首诗也是后人对他的诗作评价最高的。
(3)岳飞也是很孝顺的一个人。
在小时候他每天都帮忙自己的母亲做家务,时常为母亲分忧,长大了虽然经常外出打仗,但只要回来肯定会去看望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忠孝两全的大英雄。
(4)他有很好的爱国情操和爱国精神。
不管是岳母刺字还是精忠报国都是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5)他不畏强权。
当时的朝廷很多有对他不利的强权,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秦桧,但岳飞并不因为他的强权而害怕他,有任何的让步,而是坚持自己的爱国情操,始终以爱国为核心为自己的国家努力着。
<3>、岳飞精神的现代意义岳飞是古代的,岳飞精神总是当代的。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更要自觉体认和高度重视岳飞精神的当代价值。
这种自觉体认和高度重视,前提是对岳飞精神基本内涵的正确理解,基础则是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辨析。
正是基于对国际形势即世情和国内形势即国情的清醒辨析,更增强了这种自觉体认和高度重视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自信感当代世界,风云变幻,总体对我有利。
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在曲折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低潮。
霸权主义还在横行,恐怖主义危险上升,世界很不安宁。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西方一些国家对和平崛起的中国,在保持和发展对话、交往和某些领域合作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变本加厉地坚持政治敌视、经济掠夺、军事威胁、外交挤压、文化殖民、宗教渗透、网络颠覆的政策。
所有这些,都给我国既带来难得机遇,不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