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 公开课 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古人读书的故事应该能够理解和接受。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词汇。
3.能够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从中得到启示。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词汇的理解。
2.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接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书的吗?古人读书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和态度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词汇进行解释和翻译。
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借鉴?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大声朗读,正确断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点,让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是一篇关于古人读书方法和态度的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读书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读书的。
文章内容丰富,包含了古人读书的多个方面,如读书的方法、态度、乐趣等。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激发对读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一些生僻词语能够进行适当的解释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交流法、启发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读书的文章,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2.自读: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文章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内容,概括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第【1】篇〗《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
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多媒体出示: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
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
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
《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课堂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4《古人谈读书》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名言、故事、诗歌等多种形式,既有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又有对读书方法的探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古文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文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古人读书的方法和体验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感受古人的读书之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体验,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古人读书的方法和体验的理解。
3.课文大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翻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古文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提问学生平时喜欢读哪些书,让学生谈论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出本课的主题——古人谈读书。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然后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对于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接着,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人读书方法和体验的理解。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24古人谈读书》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摘录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
教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化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积极向上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读书方法。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书籍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名言,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古代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读书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5.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所学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4《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代文人学士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教育学生要用心读书,汲取古人的智慧。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名言警句、治学态度、读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文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和古代文化背景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感受古人读书的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对于文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课文相关资料。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对于文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和古代文化背景,教师应给予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之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回答。
例如:“课文中的古人读书有哪些方法和态度?”、“你认为古人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古人,你会如何读书?”、“现代的读书方法和古代的读书方法有什么不同?”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六、布置作业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