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材料制作要求
通知附件2

附件2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表项目类别:民俗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申报人姓名:曲比拉机所在单位:美姑县文化馆市、州:凉山州四川省文化厅印制二○一五年九月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一)封面中“项目类别”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按已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类别、编号及名称正确填写。
项目类别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二)表格除签字外,一律用电脑填写,内容应准确、完整、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签字、盖章不得复印、打印。
二、填表说明(一)“姓名”及“出生年月”均与身份证信息保持一致,如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公布文件中姓名不一致,请于身份证姓名后用括号标注。
如加克·多尔吉(加·道尔吉)。
(二)“个人简历”中,简要填写申报人的工作、学习及与该项目有关的学艺、实践经历。
(三)“传承谱系及授徒传艺情况”中,以文本形式填写包括申请人在内的至少三代传承脉络。
建议格式为第一代: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第二代:张小三(师傅张三)、张小四(师傅张三)、李小四(师傅李四)、王小五(师傅王五)、赵小六(师傅赵六);第三代:以此类推,填写至申报人本人及现有弟子。
(四)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意见”栏目中,须明确表示“同意推荐”并加盖公章。
(五)在“市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意见”栏目中应填写有针对性的专家评审意见,如概括申报人在该项目领域里独特的技艺表现形式等。
姓 名 性 别 2寸彩照民 族 出生年月(以身份证为准)所在单位 文化程度 职 业 职务/职称联系电话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 编从艺起始年确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时间(具体到年月)本人申请及授权书本人申请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履行传承义务,并同意文化部无偿使用申报材料进行宣传、推广。
签字(盖章)年 月 日个人简历传承谱系及授徒传艺情况为该项目保护所做的其他贡献(包括展演、宣传、调查研究及持有有关实物、资料等)及所获奖励(荣誉称号)照片一反映申请人技艺特点的10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或剧(节)目照片)照片二照片三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意(盖章)见年月日市(州)级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专家组组长(签字)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单位联系电话签字市(州)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
非遗申报范本

非遗申报范本的祝福和关爱。
面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是为了满足这些俗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项目说明面塑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揉、搓、捏、切、剪、压等手工工艺形成各种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的造型艺术品。
面塑作品形态多样,有动物、人物、花鸟、器物等各种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面塑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是一种口耳相传、手把手传授的传统技艺。
面塑在大善台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面塑技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村里的许多老人都是面塑技艺的传承人,他们通过口述、示范等方式,将这种技艺传承给了后代。
同时,也有一些专业的面塑培训班,为有兴趣的人提供研究机会,促进了面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三、子项目说明大善台村的面塑技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面塑技法:包括揉面、搓面、捏面、切面、压面等基本手法。
2.动物面塑:主要包括虎、狮、鹰、鸡等各种动物形象。
3.人物面塑:主要包括戏曲人物、民间故事人物、历史人物等各种人物形象。
4.花鸟面塑:主要包括牡丹、菊花、梅花、孔雀等各种花鸟形象。
5.器物面塑:主要包括盆、碗、盘、壶等各种器物形象。
四、项目管理为了保护和传承面塑技艺,大善台村已经采取了以下保护措施:1.加强面塑技艺的传承:通过建立面塑培训班、组织面塑比赛等方式,促进面塑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2.保护传承人权益: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面塑传承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的技艺被滥用。
3.加强面塑作品的保护:通过建立面塑作品库,对重要的面塑作品进行保护和保存。
4.推广面塑技艺:通过举办面塑展览、制作面塑纪念品等方式,推广面塑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面塑。
五、保护计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面塑技艺,大善台村制定了以下保护计划:1.确认面塑技艺的传承人和作品:通过对面塑传承人和作品的确认,建立面塑技艺的档案和数据库。
2.建档面塑技艺的传承人和作品:对面塑传承人和作品进行建档,记录其传承和发展的历程。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
第六批国家非遗公示名单出炉,共有29项传统技艺和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包括了民间工艺、传统音乐、民俗、传统舞蹈等多个领域。
这次名单涉及的项目为数不少,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
一、民间工艺类
1. 潮陈科(江苏):指传统的鱼羹制作技艺,系自南朝梁代在苏州形成的一种食用方法。
2. 楚雕(湖北):指利用竹木石料等材料,采用雕刻技法制作的工艺品。
二、传统音乐类
1. 苗族芦笙(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苗族民族群众的传统管乐器。
三、民俗类
1. 壳画(重庆):是一种将海螺壳、田螺壳、贝壳等作为原料,运用雕刻、涂绘、拼贴等手法,制作出小型画面的民间艺术形式。
2. 古厝建筑(福建):是指福建龙海市的传统建筑风格,以精美的建筑雕刻、石刻、壁画等艺术形式为特点。
四、传统舞蹈类
1. 民间“桂花鼓”(广西):是中国广西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常常用于庆祝重大节日或者祈年祈丰。
2. 苗族踩五色踏歌(云南):是云南省普洱市西南部、南华县种那村等地,苗族妇女在农闲、好运等日子跳踩的一种习俗。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虽然被列入了非遗名录,但目前依然面临着多种困境。
非遗保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我县积极做好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

我县积极做好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
作
为进一步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有关规定,省文化厅决定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根据通知精神,我县文化馆组织人员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此次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或独特性;具有世代相承、活态存在的特性;在省内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
目前,我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9项,县文广局和县文化馆紧紧抓住此次申报的机会,精心组织,择优推荐,将更多富有我县地方特色,具有传承价值的项目推荐到省级平台,并对照申报要求,在已列入市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中认真筛选、论证,推荐传承保护成效显著的项目参与申报,力争我县能有更多的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

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于民间的、以口头、实物或行为等形式传承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围绕非遗项目的申报、条件和申报流程进行探讨。
一、非遗项目申报的意义和目的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意义在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的申报可以提高社会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还可以为项目的传承者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促进非遗项目的繁荣和传承。
二、非遗项目申报的条件和要求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的传承性:申报的非遗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即需要有传承者或传承团队,能够将项目的技艺或知识传承给后代。
2. 项目的独特性:申报的非遗项目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能够代表某一地域或民族的传统文化。
3. 项目的历史性:申报的非遗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即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的时间。
4. 项目的社会影响:申报的非遗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5. 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措施:申报的非遗项目需要有一定的保护和传承措施,能够确保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三、非遗项目申报的流程和步骤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需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项目的准备阶段:在项目申报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的调研和整理,项目的传承者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准备,以及项目的文档整理和资料准备等。
2. 项目的申报材料准备: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需要准备一系列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的介绍、项目的传承者介绍、项目的历史和传承情况、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措施等。
3. 项目的初审和评审:申报材料提交后,会进行项目的初审和评审工作。
非遗申报注意事项

非遗申报注意事项摘要:一、非遗申报的重要性1.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二、非遗申报的条件1.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体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三、非遗申报的流程1.收集整理申报材料2.向当地文化部门提交申请3.经过专家评审和公示4.报送国家非遗名录四、非遗申报的注意事项1.确保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注重申报材料的组织和编排3.严格遵循申报时间和程序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正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以及体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无形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非遗申报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非遗申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非遗申报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维护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非遗申报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通过申报非遗项目,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民族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最后,非遗申报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
要想成功申报非遗项目,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申报项目应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这意味着申报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某个时期或地域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特点。
其次,申报项目应体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意味着申报项目应与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最后,申报项目应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意味着申报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色,反映了某个地区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非遗申报的流程大致包括四个步骤。
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申报材料。
这包括项目介绍、传承谱系、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资料。
其次,向当地文化部门提交申请。
在提交申请时,应确保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2.03.03•【字号】浙文旅非遗〔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浙文旅非遗〔2022〕6号各市文化和旅游局,省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经研究,决定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推荐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二)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价值。
(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四)具有体现浙江人民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民众广泛认同并具有较大影响力。
(五)在一定群体中或地域范围内世代相传,具有较长的传承历史和清晰的传承脉络,至今仍以活态形式存在。
(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保护工作富有成效。
二、申报数量各市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推荐申报工作,从2022年3月1日前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遴选推荐,且推荐申报项目数量不多于25项,省直单位推荐项目数量不多于1项。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文化厅
•【公布日期】2019.11.09
•【字号】云文旅发〔2019〕27号
•【施行日期】2019.11.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云文旅发〔2019〕27号
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命名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经各州(市)和省级有关单位组织申报、非遗专家评审推荐、社会公示和复核审定等程序,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了347名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予以公布。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
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为代表性传承人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被命名的代表性传承人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积极开展传承传播活动,进一步提升传承能力,为弘扬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此通知。
附件:云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347名).pdf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11月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州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申报材料制作要求
一、关于材料总目录
总目录包括申报书、调查报告、申报录像片、申报项目照片、有关县(市)级文化局或州级直属单位提交的申报报告、县(市)级人民政府同意申报的函件、州级有关单位或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申报的函件、正式公布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民政府文件、辅助性资料等材料。
总目录需标明编号、文件名称、介质类型、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姓名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相关信息。
总目录需报3份。
二、关于申报书
内容充实,表达准确,项目简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一律以A4纸印制,电子文本为Word格式。
每个申报项目的纸质文本3份,电子文本光盘3份。
州级有关单位或州级行业主管部门申报表格参照县(市)级申报表格,表格中的“县(市)级”改为“州级有关单位或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即可。
三、关于调查报告
一律以A4纸印制,电子文本为Word格式。
每个申报项目的纸质文本3份,电子文本光盘3份。
四、关于录像片
将项目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与价值、最关键的内容与环节介绍清楚,并达到技术要求。
每个申报项目一式3份。
(一)技术要求:
制式:DVD格式。
长度:5-10分钟。
文件类型:应是专为申报制作的原版录像,而不是任何现成的录像资料(如风光旅游宣传片之类)。
画外音及字幕:配有普通话解说词,并配以汉文字幕。
录像片制作:摄制、编辑要保证质量,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变焦、距离过近或过远,摄制、剪辑技术过差,音量饱和等。
(二)录像片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1-3分钟)
概括说明项目的显著特征,及其社会和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杰出价值(2-3分钟)
阐释项目对相关区域和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以及申报理由。
第三部分:濒危状况(1-2分钟)
说明项目的濒危状况及其原因。
第四部分:保护计划(1-2分钟)
简明扼要地展示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
五、关于代表性照片
JPG格式,1000万像素以上,能够充分展示该项目代表
性的6寸数码照片至少10张及其电子版本。
每个项目洗印照片及其电子版本各一式3份,每张照片均需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所有者姓名。
六、关于辅助性资料
(一)分布图及其他图表。
每个项目各一式3份;
(二)JPG格式,1000万像素以上,辅助性的6寸数码照片(统一编号、并附文字说明及摄影者或所有者姓名)及其电子版本。
每个项目辅助性洗印照片及其电子版本各一式3份;
(三)辅助性录音带、录像带,以及CD\VCD\DVD等格式的音频、视频资料,数字化文件。
每个项目各一式3份;
(四)辅助性历史文献、书面资料、宣传册、简报等。
每个申报项目各一式3份;
(五)其他辅助性资料。
每个项目各一式3份。
七、其他文件材料
有关县(市)文化局或州级直属单位提交的申报报告;县(市)人民政府同意申报的函件或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申报的函件;正式公布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民政府文件。
所有相关报告、函件和文件均报3套。
八、关于材料装订
1.申报材料的总目录、县(市)级文化局或州级直属单位提交的申报报告;县(市)级人民政府同意申报的函件、州级有关单位或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申报的函件;正式公
布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民政府文件。
统一装订成册。
2.每个申报项目的申报书和调查报告采用电子文本(Word格式),刻成一个光盘,盘中建立“申报书”和“调查报告”两个文件夹。
3.每个申报项目的录像片(DVD格式)单独刻盘。
4. 每个申报项目的申报照片和辅助性照片装订成册,两类照片刻成一个光盘,盘中建立“申报照片”和“辅助性照片”两个文件夹。
5. 其他辅助性资料,酌情装订。
6.所有刻成盘的电子版本都必须标明县(市)、类别、项目名称、类型(文本、照片、录像)。
7.所有申报材料须装入纸质档案盒,并分别在档案盒盒面及盒脊手写注明县(市)、类别、项目代码、项目名称,盒面上还应注明内装材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