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情(最新)
安徽省情

他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于1120年秋发动起 义,自号“圣公”改元“永乐”正式建立农民政 权。
安徽历史名人
❖ 古代名人
(1130-1200):祖籍徽州婺源,字元晦,号 晦庵,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朱熹多学博才,在经学、史学、文献学、考 据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理学上, 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为宋代理学 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等。
❖ 清朝
安徽历史
▲1645年,满清的八旗兵攻占南京,将南直隶改为 江南省;1667年, 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 徽省会设在安庆,驻有安徽巡抚以及安徽按察使,至于管 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南京), 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省界与 今天比较变化不大。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 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 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 载。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安徽历史名人
❖ 古代名人
(155-220),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 州市)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 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注重法治,奖励农耕,用人唯才, 加强集权,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 《兵书摘要》等 。善诗能文,诗文145篇, 明人辑为《魏武帝集》。
▲洪武皇帝定凤阳为中都,一度曾考虑迁都于此,后来被迫放弃这个计划,只建 成了陵墓和一部分城墙。明代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 徽州府、宁国府(宣城)、太平府(当涂)、池州府;2个位于长江北岸:安庆 府、庐州府(合肥);而整个淮河流域只有1个府:凤阳府。长江南岸的小县城 芜湖,在明朝发展成为新兴的工商业中心。 1635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陷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 经出家的“皇觉寺”。
安徽省情公考常识点[资料]
![安徽省情公考常识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ffb1832af90242a995e5a5.png)
安徽省情公考常识点[资料]安徽省情公考知识点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6.人口6516万,第8位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
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到“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首次提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 17.至2005年末~安徽为17个省辖市,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18.道教名山~齐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岩石刻为世人瞩目,天柱山:“皖山”~汉武帝到此称为“南岳”,佛教名山:九华山19.皖西大别山地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库20.楚庄王时孙叔敖在寿县建造水利工程---芍坡,安丰塘,全国唯一官方铜冶机构---汉代江南设“铜官” 21(文房四宝:“宣纸、宣笔、徽墨、歙砚” 21(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南宋寿州突火枪。
安徽省情常识与试题

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6.人口6516万,第8位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铜矿也大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
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到“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首次提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17.至2005年末,安徽为17个省辖市(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18.道教名山,齐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岩石刻为世人瞩目;天柱山:“皖山”,汉武帝到此称为“南岳”;佛教名山:九华山19.皖西大别山地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库20.楚庄王时孙叔敖在寿县建造水利工程---芍坡(安丰塘)全国唯一官方铜冶机构---汉代江南设“铜官” 21.文房四宝:“宣纸、宣笔、徽墨、歙砚”21.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南宋寿州突火枪22.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完整版)安徽省情(详细版)

安徽省情一、省情总介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局部。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以黄山、九华山为主。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顶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清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安徽省情(详细版)

安徽省情一、省情总介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以黄山、九华山为主。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2023年安徽粮食生产情况及市场价格走势

2022年安徽粮食生产情况及市场价格走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徽粮食经济始终保持在稳定进展的好势头。
2022年粮食市场流通主要体现了三个稳定。
即:粮食生产保持相对的稳定,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粮食市场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进展,保持了社会稳定和团结。
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进展安徽是全国重点产粮省之一,粮食生产是安徽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有粮则稳,无粮则乱的道理,因此,抓好粮食生产是安徽的重头戏。
1、粮食播种面积。
依据安徽省统计局、农调队资料(下同)表明: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9616万亩比2022年多1026万亩,增幅12%。
其中稻谷面积3224万亩,比去年削减122万亩,削减3.6%,小麦面积3162万亩,比去年多403万亩,增加14.6%,大豆面积1375.5万亩,比去年多453万亩,增加49%,玉米1005.3万亩,比去年多117.8万亩,增幅13.3%。
通过比较,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除了稻谷削减122万亩之外,其他品种播种面积都是增加的,小麦、大豆增加比例最大,保证了粮食生产稳定进展。
2、粮食产量。
2022年粮食总产2605.3万吨,比去年2743万吨,削减137.7万吨,减幅5%,减产主要缘由一是稻谷的播种面积削减;二是受台风影响;三是因虫灾稻谷而减产。
其中分品种粮食产量:稻谷1250.8万吨,比去年1369.9万吨,削减119.1万吨,减幅8.7%。
小麦808.1万吨,比去年793.2万吨,增产14.9万吨,增幅1.9%。
玉米264.9万吨,比去年284.9万吨,减产20万吨,减幅7%。
大豆88.8万吨,比去年106.6万吨,减产17.8万吨,减幅16.6%/;因2022年安徽粮食生产患病严峻自然灾难,受台风及病虫害的影响。
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抗灾保粮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仍旧取得了好的收成。
3、粮食收购。
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关保持农夫的利益。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对早稻、中晚稻实行最低爱护价收购政策,确保了农夫利益。
安徽省情精华版

安徽省情第一章安徽概况1、安徽省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大体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北纬29°41′至34°38′。
2、安徽省周边与6个省为邻,北与山东接壤,东与江苏、浙江相邻,南与江西相接,西与河南、湖北交界。
3、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4、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约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省境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安徽省境内242公里。
5、皖南主要河流新安江,源出本省休宁、祁门县境,向东南流入钱塘江。
6、黄山为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其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
7、1986年3月1日,安徽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正式批准:黄山松为安徽省省树,皖杜鹃为安徽省省花,灰喜鹊为安徽省省鸟。
8、安徽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的1.45﹪,在华东第3位,全国居第22位。
9、截至2010年末,安徽省户籍人口总数已达到686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4.97﹪,居全国第8位。
常住人口5950.1万人,其中阜阳第一,合肥第二。
10、安徽省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蒙古族。
11、安徽省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阜阳市、亳州市、滁州市、六安市。
12、康熙六年(1667),安徽省正式建省。
13、解放前夕,安徽省会设合肥。
后分设皖北(合肥)、皖南(芜湖)行署,1952年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合肥市。
14、至2011年,安徽为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
第二章自然环境1、安徽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平原、山地、丘陵、台地等构成,其中以平原为主,占49.9﹪。
2、安徽省的平原,主要分布于淮北、沿淮和沿江地区,主要有:淮河中游平原、沿江平原。
3、沿江平原中的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4、安徽省的山地,主要分布于皖南和皖西,主要有:皖南山地、皖西山地。
安徽省情资料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共有16个省辖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249个街道办事处,1239个乡镇【其中968个镇,271个乡(7个回族乡,1个回族
满族乡,1个畲族乡)】。
省政府驻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户籍人口7119.4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户籍人口城
镇化率34.6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6365.9万人,增加42.3万人;常住
人口城镇化率55.81%,提高1.12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12.03‰,比上年下降0.38
个千分点;死亡率6.04‰,上升0.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99‰,下降0.46个千分点。
安徽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分俱全,其中回族、满族、畲族为安
徽省世居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50万人。
其中,回族人口较多,约占全省少数
民族总人口的93%,居全国第9位。
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沿淮淮北
相对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各市、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徽省的常住人口为6102.72
万人。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安徽省入选特色基地(环境治理、卫生健康)。
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认定新一批413家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安徽省有21家企业入围,总数达到83家,从全国第10位跃居第6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情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
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
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
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安徽地位的变迁安徽在建国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它的两个主要城市蚌埠和芜湖当时被公认为大城市。
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选和邓选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关文章。
而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的省份。
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凤阳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芜湖的“傻子”年广久则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
资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黄山,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有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华东最丰富的铁矿和铜矿,有中国最丰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国第七长的内河通航里程,铁路长度华东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国科技大学,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号称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等等,基础在中西部来比是相当的超前的。
但自八十年代以来,安徽发展缓慢,在全国的位次逐年往后靠,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明代,安徽的芜湖就是全国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以浆染业与松江的棉纺织、苏的丝织业、铅山的造纸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并称与世(见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明清时期的徽商称雄中国商界达数百年,芜湖、巢湖、安庆素称鱼米之乡,虽不敢比湖广熟天下足,但从芜湖米市能成为四大米市之首,就可看出鱼米之乡的富庶了。
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安徽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安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今,安徽省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
安徽因天柱山旧称皖山而得其简称“皖”,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历史上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
它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分别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接壤,跨长江、淮河流域,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面积约为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多万。
安徽历史悠久。
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洞里发掘出三、四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猿人骨化石,被命名为“和县猿人”,同时证明早在三、四十万年前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就有古人类活动。
根据《左传》的记载:夏禹曾在涂山(今怀远的当涂)大会诸侯,说明安徽早就是个著名的历史名地了。
其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境内山脉主要分属大别山山系、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约在500-1900米之间。
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内,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
黄山山系位于省境江南地区中部,为世界著名自然风景区,古人早就有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于省境南缘,为皖浙两省界山;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间,最高峰不超过400米,低处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
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发源于休宁县内,为浙江省钱塘江正源,向东经新安江水库流入钱塘江,境内流长240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
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大小湖泊500多个,大小水库5000多座。
位于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适合各类淡水动、植物生长。
位于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面积90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可以作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安徽旅游资源众多,有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近200处。
风景奇绝的黄山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古称“南岳”的天柱山、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
还有战国时期的古城寿春(即今寿县县城)、灵璧虞姬墓、乌江项羽祠、唐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铭》而闻名的“陋室”、保存在和县历阳镇上以李白《赠汪伦》诗而闻名的泾县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乡合肥有后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于凤阳建造的中都城遗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庆市有太平天国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歙县有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
安徽资源丰富,本省茶竹林特产丰富,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
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
竹编制品舒城舒席篾片细致薄软,曾在国际赛会上获奖。
安徽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产地之一,名品有铜陵凤丹、宣城木瓜等。
传统的毫州古井贡酒、淮北口子酒为荣获全国金奖产品。
著名果品有砀山酥梨、徽州雪梨、怀远石榴、宣州蜜枣、三潭枇杷等。
水产以长江鲫鱼、巢湖银鱼、清水大蟹为佳品。
特产风味食品有宿州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鸡、安庆胡玉美蚕、豆酱、当涂采石茶干等。
传统工艺品有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以及芜湖铁画、徽州木雕等。
集散于泾县的皖南特产宣纸生产有1000多年来历史,绵韧、洁白、不腐、耐折,是名贵的书画用纸,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用之而得以久存传世,徽墨有“药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而光辉千古。
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
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寿县、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
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省内还有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黟县、桐城、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