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育“双师型”教师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的教师,他们不仅熟悉教育教学方法,还对企业经验、实践技能有很强的掌握。

在大多数地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很有需求的,但是很多学校不知道如何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现在的教学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企业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一方,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

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至关重要。

校企合作还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好地促进校园与社会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方法与路径1. 联合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或实践。

企业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作。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聘请企业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员工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教学工作。

这样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企业经验和案例,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学校教学教育朝着更加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3. 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

这个研究中心可以邀请学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研究讨论,形成研究成果,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进行推广。

4. 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训项目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展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企业需要的双师型人才。

这样的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进行联合培养,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又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5. 制定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业 共 同承担 专 业 教育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 。 学生 在 接 受 职 业 技 术 教 育期 间 分别 在 学 校接 受 理 论知 识 学 习 , 在专 业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 习专 业 理 论 与技 能 , 成 学 习 能 力 ; 企 业 顶 岗实 学 形 在 习, 在企 业 技 术人 员 指 导下 承 担具 体 工 作 , 行 专业 技 能 、 进 企业 管理 文 化 、 职业 道 德 、 会 工作 能 力 等 岗位 能 力 的训 练 。 社 可 见 。 果 没 有 企 业 的 参 与 和 支 持 , 业 学 校 的 教 师很 难 如 职 达 到 “ 师 型 ” 准 : 有 企 业 的 参 与 , 业 教 育 很 难 做 到 真 正 双 标 没 职 的理 论 联 系 实 际 . 难 及 时 适 应 社 会 需求 : 业 学 校 如 果 不加 很 职 强校 企 联 合 , 学 单 一 化 、 向化 . 很难 实现 培 养 目标 , 养 办 内 就 培 的人 才 就 会失 去市 场 竞 争 力 。 校 企合 作 的主要 优势 是 : 通过 合作 , 业建设 与企业 建 立密 专 切 的 合作 关 系 , 专业 向企 业提 供 智力 和人 力 的支 持 , 在专 业 技术 人 才使 用 方 面建立 共 享机 制 ;专 业 教 师直 接 参 与 企业 生 产 、 科 研 、 销 、 务 等活 动 , 时 掌握 企业 最新 技 术 , 强 生 产 实践 营 服 及 增 和科 研 能 力 , 同时 又 能 把 生 产 实 践 紧 密嵌 入教 学 过 程 中 ; 业 企 负责 学 生 顶 岗工 作安 排 及 指导 教 师 选 派 , 培 养 了企 业 专 业 技 也 术人 员 的 工作 能 力 , 素质 的企业 专 业 技 术人 员 又 可选 聘 为 专 高 业兼 职 教 师 。通 过校 企 合 作教 育 的 实施 , 业 成 为 “ 师 型 ” 企 双 教 师培 养 的 主要场 所 , 时也 成 为专 业兼 职 教 师 的聘 任源 地 。 同 三 、 企 合作 建 设 “ 师 型 ” 业 教 师 队伍 的 形 式 、 校 双 专 方法 和 策 略 校 企 合 作 促 进 “ 师 型 ” 业 教 师 队 伍 , 根 本 是 要 解 决 双 专 其 职业 学 校 教 师 提高 专 业 技 术 水 平 、 践能 力 、 程 开 发 能力 等 实 课 问题 。 由于 办 学条 件 、 业 设 置 、 资 状 况 、 业 条 件 、 作 程 专 师 企 合 度等 方 面 有 所 差异 。 具 体 合 作 形 式需 要 因地 制 宜 , 索不 同 其 探 的途 径 与 方 法 。 ( ) 立 校 企 合作 促 进 “ 师 型 ” 一 建 双 专业 教 师 队 伍 发 展 的 相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策略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 的关键 ,而 目前诸多 院校 足, 探讨 和寻求 “ 双师 型” 师培 养的有 教
( ) 职教 师 职前 培 养 的 “ 天 不 身应该是 “ 1高 先 双师型” 师发展成长 的促进 教
目前 ,高职院校教师 师资来源渠道 激励措施和政策导 向 , 建校企合作 的 搭
。 “ 双师 型 ”教 师的数量 和质 量都 严重不 足 ”
MY0 A20 14
0l l
校 和企业之 间 的权 力和 义务不 明晰 , 很 难激发企业对教 师培养合作 的兴趣 。
3. 高职 院校 校 企合作 “ 师型” 双 师 教师培训制度 ,完 善高职兼职教师聘用 资队伍 建设 策略 () 1 高职 院校 应加 强 “ 双师 型 ” 资 师 建设方案规划 。 制度 。 ②教师下企业锻炼学 习。 教育部《 关 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 的若
应社会需要 , 办学特色不 明显 , 毕业 生职 手段 等方面 难 以达 到高 职教育 的要求 , 是学校 的 “ 一头 热 ”企 业在参 与学 校合 , 业关 键能力 薄弱 , 岗位适应性 差等问题 , 这是许多高职教师 的“ 先天不 足” 导致 的 作教育活动 中,往往考虑成本 及收益情
“ 双师 型” 是高职 院校师 资的重要特 况 ,不能掌握相关职业领域或 者某一 岗 企合作 师资队伍 建设 经费不足 ,时间不 点 ,双师型” 师是 “ “ 教 兼有教 师资格和其 位 的成熟技 术和管理规范 , 不具备丰 能保 证 , 观上阻 碍了教 师“ 既 客 双师 ” 特征
它相关专业技术资格 ,既能从 事理论教 富的实践 经验 ,也缺乏某种 岗位的职业 的形 成 。
示 , 五年 中 , 有两年 以上 ( 累计计 近 具 可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校企合作可以将学校与企业资源进行整合,让教师们深入企业中,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打破学科壁垒在校企合作中,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得到更好的整合,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得启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校企合作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2.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参与从中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3. 组织校企合作研讨会学校可以组织校企合作研讨会,邀请企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4.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让企业的专业人才与学校的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 学校可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深入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

2. 企业可提供专业培训企业可以为学校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让教师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和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校企合作信息和资源支持,让教师更好地融入校企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语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合作模式,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因此,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合作模式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该结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探讨教师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可以提供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企业则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行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双方的协作,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具有竞争力的教育服务。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和教学情境,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应对能力。

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养。

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领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行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通过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熟练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的学校和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一、导言1. 教师培养主体多元化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再由传统的教育机构单独负责,而是由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承担。

这就意味着,教师培养的主体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地满足现代社会教师需求的多样性。

2. 教师培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则更加注重教师培养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职业技能的实践运用,使得教师的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3. 教师职业知识的丰富性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师职业知识的传授,而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注重教师职业知识的丰富性,能够使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

1. 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合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与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需求更加贴合。

2.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技能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

3.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1. 教师资质认证标准不统一由于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涉及到多个主体,各个主体对教师资质的认证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培养的标准不统一。

2. 教师培训内容不完善由于教师培养的主体多元化,导致培训内容的设计不够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教师与企业合作关系复杂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关系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与规范。

各个主体对教师资质的认证标准需要统一,建立相应的教师资质认证机构,明确培养目标和标准,保证教师培养的统一性。

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更加贴合实际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案,确保培养效果。

建立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管理机制,规范双方合作关系,减少矛盾和纠纷,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4.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方案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方案,以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职业院校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必要性1.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2. 促进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促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3.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满足职业院校教学的需要。

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方案设计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培训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 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基金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

4. 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培训效果。

四、结论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基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基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是现代实验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 门学科,其实践性 强、应 用 性 广 且 发 展 迅 速. 学 校 长 期 与 全 省多家医疗机构签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聘请临床经验丰富 的 专 家,承 担 本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修 订、 课程标准制定、专业 课 程 的 教 学 工 作,给 教 学 提 供 了 大 力 的 支持.除此之外,随 着 医 改 的 深 入,中 国 第 三 方 医 学 检 验 机 构如雨后春笋般涌 现,正 在 成 为 医 疗 市 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企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学校是否能够 培养卓越的技术人才已成为顺应当前医学院校发展的关键. 要 适 应 当 前 的 经 济 形 势 ,造 就 企 业 所 需 的 技 术 人 才 ,学 校 的 教 师直接影响学 生 的 技 能 提 升,起 到 关 键 性 的 纽 带 作 用.经 过 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不仅为专业 教 师 提 供 实 践 场 所 ,及 时 更 新 教 师 自 身 知 识 结 构 ,提 高 专 业 实 践 能 力 ,而 且 为 学 校 聘 请 企 业 中 的 能 工 巧 匠 融 入 专 业 教 学 工 作 ,扩 大学校兼职教师的数量.专兼职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丰富 教学内容,提升教 师 教 学 水 平,为 学 校 打 造 一 支 高 水 平、实 践 能 力 强 、结 构 合 理 的 “双 师 型 ”教 师 队 伍 提 供 了 有 力 保 障 . 二、校企合作促 进 医 学 检 验 专 业 “双 师 型”教 师 培 养 的 基 本 思路
(二 )建 立 “双 师 型 ”教 师 培 养 管 理 长 效 机 制 建立高职教师实践培训管理制度,制 定 完 整 的 培 养 与 培 训计划,教师 进 入 企 业 开 展 实 践 活 动 必 须 落 实,“一 鞭 一 条 痕,一掴一掌血”.在申请科研项目、教 学 改 革 项 目 等 方 面 给 予鼓励政策;聘请企 业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到 学 校 举 办 讲 座、演 讲 或合作项目,带动学校教师实践能力 的 提 升. 搭 建 校 企 合 作 服务平台,促进专业 教 师 与 企 业 技 术 骨 干 交 流,共 同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和 课 程 改 革 ,提 高 专 业 教 师 实 践 能 力 及 科 研 能 力 . (三 )校 企 共 建 校 内 外 实 训 基 地 实训基地是 高 技 能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练 兵 场 ”“孵 育 器”,也是双师型 教 师 成 长 的 主 要 场 所 和 重 要 载 体. 学 校 与 企业整合资源,将双方设备、技术等方 面 互 通 有 无,建 设 校 内 外培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校企 合 作 给 教 师 进 行 岗 位 练习和项目研发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为“双 师 型”教 师 提 供 实践空间,也为高职 院 校 学 生 提 供 实 习 平 台,为 培 养 卓 越 型 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 (四 )深 化 校 企 合 作 ,开 展 “订 单 式 ”人 才 培 养 . 适 应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求,培 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学 校 本 专业与企业进行合作,开 设 企 业 定 向 班,进 行 “订 单 式 ”人 才 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与课堂知识的结合和企业直接获 取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生产和研究实践是十分必要的.让 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快 速 进 入 到 企 业 工 作 岗 位,最 大 程 度 缩 短 企 业 给 入 职 员 工 技 能 培 训 的 时 间 ,为 企 业 节 省 人 力 资 源 成 本 . 既 提 升 我 校 办 学 效 益 ,又 为 企 业 经 营 提 高 利 润 ,双 方 在 互 利 互 惠 的 原 则 下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才 能 维 持 长 远 ,从 而 谋 划 圆 满 . 三、校企合作促 进 医 学 检 验 专 业 “双 师 型”教 师 培 养 的 具 体 措施 (一 )成 立 专 业 建 设 指 导 委 员 会 聘请与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建立亲密合作关系的行业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共育“双师型”教师绍兴县职教中心一、培养背景2011年5月,浙江省政府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

绍兴市、县教育局也印发《绍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意见》、《绍兴县名师名校工程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培育具有绍兴职教特色的“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绍兴县职教中心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企业轮训”、“校内集训”等“八措并举”形成了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学校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于2012年10月获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多次在浙江大学的全国校长培训班上介绍,成为浙江省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典范,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借鉴、参考作用。

二、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结合绍兴地方特色,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多措并举打造一支集师范、技能、研发服务于一体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培养策略(一)“进修提升式”:接受最新教育理念近年来,绍兴县职教中心已选派22位教师跨出国门,前往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培训;56位专业教师赴江苏、广州、云南等地参加国家级培训;185位专业教师先后赴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参加省级培训;近20人分赴上海、江苏等地参加“长三角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交流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10多位教师学历提升,取得研究生学历。

(二)“企业轮训式”:教学与市场同步发展绍兴县是纺织大县,纺织设备和技术日新月异。

绍兴县职教中心规定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车间进行轮训,了解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熟悉企业职业技能要求和管理体系,及时更新,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学校还要求专业教师带着项目下企业,如要求染整专业教师带着“学习如何操作汽流缸设备”的任务,在企业实践期间全程参与汽流缸设备的安装、调试、生产,回校后调整教学计划,补充教学内容,把最新的设备、工艺、操作方法等融入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中,保证教学内容与生产发展同步。

(三)“校内集训式”: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绍兴县职教中心通过“请进来”方式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人士来校对教师进行集训使教师胜任“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项目课改后的教学任务。

2011年暑假,学校特邀宁波雅戈尔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来校给服装专业、建筑专业全体教师进行最新西装制作工艺及工程预算等专业集训,让专业教师达到一专多能,多种知识融会贯通的水平。

学校要求文化课教师转型学专业技能。

2011年暑假,学校组织了所有52周岁以下的文化课老师在校内集中参加由企业行家、专家传授的为期2周的纺织纤维检验、服装工艺、建筑测量等8个项目的文化课教师学专业技能活动,强化他们主动服务专业教学的意识,拓宽他们的专业前景,保障专业教学的质与量。

(四)“教改实践式”:创新提升专业技能绍兴县职教中心创新构建的“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模式,不仅做到了课堂与车间、理论与实践、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而且使“教师”与“技工”也有效地对接与融合。

专业教师深入一线,既进教室进行理论教学,也下车间进行实践指导,既上得了讲台,也下得了车间,在教学改革中提升了自己的“双师”水平与素质。

此外,学校成立了“校企融合咨询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推行“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家企业进校园”的“双百工程”,教师经受企业元素、生产要求的熏陶,使教师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飞跃的发展。

(五)“专家引领式”:优化结构提高能力绍兴县职教中心聘请原国家教委职成司司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顾问杨金土,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院长、职教专家孙仲山教授等为学校顾问,每年不定期来校讲学、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还“接地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横向联系,聘请企业老总等行业专家作为学校客座教授或专业顾问,借智企业家办职教,从企业高薪引进“能工巧匠”做学校专、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

(六)“参与行业式”:紧跟行业企业步伐绍兴县职教中心积极引导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目前有一半左右的专业教师参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

如周雪峰老师担任了中国服饰协会副秘书长、绍兴市服装协会秘书长、绍兴县服装协会副会长。

有了行业协会做中介,校企合作就由原来的“点对点”转变为“点对面”。

目前绍兴服装协会就设在绍兴县职教中心。

学校积极鼓励、组织教师参加行业考证,鼓励教师在行业专业技术等级上不断攀升,使学校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行业中保持领先。

如宋惠娟等老师为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员,周雪峰老师为浙江省服装技师考评员等,通过老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老师更贴近职业,有效推动教学改革。

(七)“产教一体式”:开门办学做强研发绍兴县虽然被外界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然而“恨布不成衣”仍是绍兴纺织业多年的遗憾。

2009年,由绍兴县职教中心专业教师负责的花样设计工作室、服装设计中心、纺织研发中心三个项目入驻绍兴县创意大厦,参与绍兴创意产业,积极服务中小企业。

近年来新成立的外商服务、建筑咨询等教师工作室、纺织产学研联合体更是集学校、企业之优势资源,为“双师型”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研发平台。

(八)“服务提升式”:反哺社会中提升素质绍兴县职教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在服务企业中通过“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百工程”让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并参展“中国国际纺织品秋季博览会(柯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服务企业。

学校还举办“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等培训,老师们深入企业充分调研,把“想让学员学到的”和“学员想要学到的”结合起来,编制了“本土化”的系列教程,在编教材、培训过程中提升研发、服务能力。

四、条件保障(一)制度保障学校制定《绍兴县职教中心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资格及学历、学位的奖励规定》、《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2010-2012年名优教师培养计划》、《绍兴县职教中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等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从制度、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人员倾斜。

(二)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搭建纺织品花样设计、服装产品开发、外商服务、建筑咨询四个教师工作室、增设174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师成长平台,助推“双师型”教师成长。

(三)时间保障青年专业教师实行“要站讲台,先下企业”、“先上岗,后上课”的制度,即先到实训基地相应的生产岗位上锻炼一年,待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上讲台授课。

其他专业教师则利用暑假和带学生实习等时间下企业、入行业。

五、培养成效(一)攻克“教学关”,培育了“职教名师”、“金牌教练”通过培养,绍兴县职教中心教师教学观念在更新,授课质量在提高。

两年中涌现了“建筑职高生指挥本科生的王肖菠”及“自办汽修公司、年薪30万的创业代表王勇”等4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为各高职院校选送了浙江省单招单考第一名的郑丽萍、王梦楠等951名优秀生源,学校成为服务绍兴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各高校优秀生源基地。

服装专业周雪峰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花样设计专业周李钩老师被评为“全国首届职教名师”,魏云飞等老师被评为“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涌现了何云林等一批“市、县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及洪明忠等“绍兴县十大名师”。

“双师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孕育了大批“双证制”学生,更培养了一批全国技能赛的种子选手。

在2012、2013两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绍兴县职教中心23位参赛同学,人人有奖,获得8个全国一等奖,其中电梯维修项目蝉连冠军,连续两年夺得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

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维修项目实现2011、2012、2013 “三连冠”,何云林、鲁亚华、徐卫等指导老师被誉为“金牌教练”。

(二)攻克“技能关”,打造了“技能能手”、“行家里手”通过培养,绍兴县职教中心教师动手能力在增强,操作水平更精湛。

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谱写辉煌。

2012年共获市一等奖以上62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7人、省一等奖3人,在市、县级竞赛中,更是独占鳌头、服装、建筑、数控等几乎包揽各奖项。

2012年获得绍兴县教体局50万元的“名校名生创建特别奖”。

目前,学校184名“双师型”教师中技师、高级技师143名。

潘董、夏建尧等被评为“浙江省技术能手”、何云林老师成长为“绍兴县首席技师”、“绍兴县招投标中心机电类评标专家”。

(三)攻克“研发服务关”,造就了“研发大师”、“服务品牌”绍兴县职教中心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以产学研联合体、教师工作室为平台,紧密联系企业,让教师沉到企业,贴近企业服务。

一些专业教师直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一批研究成果在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两年研发设计新产品2300多只,申请专利3项,版权700多项,服务企业600多家,举办了男装品牌“乔斯奥兰多”及纺织品花样设计“布艺沉迷”作品发布会,使周李钩、周雪峰等老师从服务企业嬗变到引领产业发展,成为“研发大师”引领绍兴创意产业。

学校纺织研发中心被认定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一华东地区纺织人才实训基地”、“中国轻纺城十佳纺织创意机构”,研发的“澳美诗”无缝墙布获得“中国无缝墙布领导品牌”的称号。

学校教师主讲的“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誉为中国轻纺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经营户“二次创业”的加油站,是企业的“及时雨”。

2012年,学校社会培训服务工作专题由浙江省教育厅以第90期信息专报报送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办公厅予以宣传、推广,打响了社会服务的“绍兴品牌”。

六、存在问题(一)“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对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的追踪能力、教学方式现代化程度、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的并不完全名副其实有些“双师型”教师仅是有两本资格证书而已。

教语文的拿会计证、教计算机的拿导游证,有时存在为拿证而拿证的现象,并不具备真正生产实践的动手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无政策倾斜“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培养、待遇等方面也缺少统一、规范、权威的认定与规定,对教师激励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