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小专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影响学习资料
喀斯特地貌形态、形成和影响

多喀斯特地貌
——身正心定
喀斯特地貌形态、形成和影响
河北正定中学 闫莉莉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一、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由 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一、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08 年北京卷 )1. 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 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雨后春笋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三、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D 7.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身正心定
闳中博学——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三山迎客——身正心定闳中博学——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 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 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 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 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 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 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高考复习《地理》喀斯特地貌

溶斗(天坑)与落水洞
喀斯特天坑
资 料
A. 重庆武隆、奉节小寨天坑
来
源
©
中
B. 四川广元、乐业天坑群
国
国 家
C. 广西乐业天坑群
地
理
D. 陕西汉中天坑群
E. 贵州织金义界河天坑群
F. 湖北鄂西天坑群
世界第一天眼选择落户贵州平塘大窝凼的原因。
建设后
峰丛洼地(深厚平缓的碳酸盐岩层),建设成本低;洼地中多有通向地下水系的通 道,利于排水;周边无大型断裂发育,地基牢固。
云南石林县,因石林而闻名
距今2.7亿年前,石林地区还是一片汪洋, 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 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200万 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 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 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 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 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最后形 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石林。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CO2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CaCO3将发生沉 淀。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CO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且反应速度很快,因 而岩溶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二)岩性与构造条件
1.可溶性岩类 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 硫酸盐类岩如石膏、硬石膏; 卤化物盐类如岩盐与钾盐;
坝子按形态和成因分类
(1)盆地坝;是地壳断裂而陷落成的山间构造盆地,最初积水成湖,后淤积成 平原,有的坝子里的低洼处还有湖泊存在。例如昆明坝子有滇池,通海坝子有杞 麓湖等。有的盆地坝是石灰岩长期受流水溶解和冲蚀而成的溶蚀盆地。这种盆地 面积很小,盆地内积有较厚的红色土,如贵州省境内的贵阳、遵义、安顺等坝子。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下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地区。
它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也会接触到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高一阶段学习的喀斯特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指地表水或地下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溶解矿石、岩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形成碳酸溶液,继而对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在喀斯特地区,溶蚀作用主要由于碳酸盐岩的存在而引发。
溶蚀作用使得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形成裂隙、洞穴等特征。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特征1.地表特征喀斯特地表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塔、喀斯特平原和岩溶斑点等。
岩溶塔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尖峰状地貌,如中国的喀斯特天门山。
喀斯特平原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区,如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大地貌。
而岩溶斑点则是指多个天坑、洞穴等喀斯特地貌特征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区域。
2.地下特征喀斯特地下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洞穴、地下河系和地下溶洞等。
喀斯特洞穴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空洞,如中国的乌龙洞。
地下河系则是指地表水源形成的河流在地下继续流动的地下系统。
地下溶洞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空穴,常常有奇特的地质景观。
三、喀斯特地貌产生的地质灾害尽管喀斯特地貌有其独特的美景,但也存在一些地质灾害。
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下洞穴的腐蚀作用,地表可能会发生塌陷、地陷等灾害。
同时,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也可能引发水灾问题。
在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喀斯特地区的地质特点,以避免潜在的灾害。
四、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保护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以贵州为代表,全球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斯洛文尼亚的普莱谢夫察、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等。
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工作,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切忌盲目开采、污染。
五、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洼地峰林,密斯跃。
石钟乳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视野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₂+HO₂+CaCO₃=Ca(HCO₃)₂(2)沉积作用:Ca(HCO₃)₂=CaCO₃↓+HO₂+CO₂↑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③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④ 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⑥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₂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₃)₂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₂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₃在洞、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 .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 .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对可溶性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石芽和溶沟。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是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其名称来源于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喀斯特石灰岩高原。
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都发育有岩溶地貌,其中又以广西桂林最为典型。
一、定义与表现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岩溶地貌。
自然界岩溶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
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是在地下。
主要岩溶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二、形成条件三、形成过程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下单层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过程:溶洞形成过程三个阶段可分为溶蚀阶段、扩大阶段、稳定阶段。
(1)溶蚀阶段:这是溶洞形成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地下水中溶解了一些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是石灰岩、石膏或大理石。
这些岩石含有钙和碳酸盐,使得地下水具有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溶解在岩石中,逐渐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缝。
这些微小的溶蚀特征是溶洞形成的基础。
(2)扩大阶段:一旦形成了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地下水会通过流动不断地将溶解了的岩石物质带走,从而扩大这些孔洞。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的尺寸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作用会不断加速孔洞的扩大,有时还会形成地下河流、地下瀑布等地下水动态景观。
(3)稳定阶段:在扩大阶段后,溶洞的形态逐渐趋于稳定。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会逐渐减缓,但并不会完全停止。
在这个阶段,溶洞内的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会继续形成,这些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洞壁和洞底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最全岩溶地貌知识总结

岩溶地貌①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
喀斯特原是亚得里亚海北端东海岸(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19世纪末,司威治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各种石灰岩地形,并把这种地貌叫喀斯特。
以后,喀斯特一词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在我国,以前也称作喀斯特,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改为岩溶。
我国的许多典籍和地方志中都曾对石灰岩地形和岩洞进行过描述和记载。
值得提出的是,在距今300多年前,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了广西、贵州和云南一带的石灰岩地形,探寻了许多地下溶洞,详细记述了各种石灰岩地形的景观。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全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出露地表的)约125万平方千米,西南几省石灰岩分布面积达5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分布面积的一半。
那里的岩溶非常发育,广西桂林山水和云南路南石林皆闻名于世。
云南昆明石林广西桂林象鼻山岩溶地区有许多国民经济建设问题。
例如,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若溶地区的地下水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岩溶地区有许多溶洞和暗河,因此在岩溶区修建水库时要注意漏水问题,在修筑道路和桥梁时要注意地基的塌陷问题。
典型负地形示意图岩溶还与一些矿产的生成和富集有密切关系,例如,溶蚀残留的铝土可以富集成铝土矿,地下溶洞往往是蕴藏砂矿和储存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场所。
此外,岩溶地貌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高考地理中七大地貌成因

1.喀斯特地貌成因(石林,溶洞,天坑模板类似)①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势低洼,接受沉积,形成石灰岩;②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抬升,石灰岩露出地表;③气候湿润多暴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2.海洋蓝洞的成因(石灰岩蓝洞)注意,先说喀斯特地貌溶洞成因,再说天坑成因,再说蓝洞。
①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接受沉积,形成石灰岩;②地壳隆起抬升,石灰岩露出地表;③冰川末期,海平面下降石灰岩受流水侵蚀溶蝕作用,形成喀斯特溶洞;④溶洞顶部受重力作用塌陷形成天坑;⑤气候回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天坑,形成蓝洞。
3.南非海边石灰岩桌状山形成过程①海域环境中沉积成石灰岩;②岩层抬升形成山地;③流水侵蚀与崩塌形成四周的悬崖;④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形成平顶与荒漠景观。
4.洼地或者谷底植被多原因(丹霞地貌谷底植被多。
如果是顶部植被少那么就是逆向思维)①洼地利于土壤的堆积,土层较厚;②洼地利于水的汇集,土壤湿度大;③洼地的风力偏弱,蒸发较小;④洼地雾气消散慢,为植物提供更多凝露。
5.河曲成因①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②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③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6.牛轭湖成因①平原地势低平,波河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形成河曲;②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③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④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7.太行山曲峡成因(所有曲峡)①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侧蚀成河曲;②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③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④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型例题剖析指导】(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题情景:试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从地质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考查运用内、外力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图中的台地、平顶山、尖顶山海拔的高低及分布特点及河流发育。
综合思维: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是侵蚀与堆积。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提及“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说明该地在形成之初,地形平坦。
“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现在该地地势起伏较大。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形成越早的玄武岩被侵蚀时间越长,海拔越高。
(2)图表分析: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答题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设问方向:流水侵蚀对相对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造成的影响;二是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平缓的台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会变得破碎、起伏加大,形成沟谷、山地等,台地面积萎缩。
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审“设问”。
设问中“根据侵蚀程度”可解读为:玄武岩形成时间不同,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形成时间越早,侵蚀程度越大,地表起伏越大(平面越小)。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岩形成
地壳抬升
化学风化和流 水机械作用
瀑布高77.8米,宽101米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2010年山东)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
பைடு நூலகம்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喀斯特 地貌区
黔东南榕江县大利侗寨秘密
喀斯特地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中国岩溶优势可以归结为四大特点: • 第一,我国的碳酸盐岩古老坚硬,是其挺拔俊美的前提条件; • 第二,我国是东亚季风气候区,雨热配套,为岩溶发育提供了强
大的水动力和水化学环境; • 第三,我国地质构造抬升运动强烈,使我国岩溶发育更加多样; • 第四,我国西南岩溶区没有经历第四纪大陆冰盖的刨蚀,多样的
高考二轮复习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成因 和影响
• 全球大约15%的陆地面积是岩溶区,在全世界40个国家中 都有分布,世界人口的1/6、约10亿人口生活在岩溶地区。
• 中国是一个岩溶大国,面积达到344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 国土面积的1/3,而且岩溶类型发育齐全,呈现多种优势, 中国岩溶形成了挺拔俊美的地表形态,多姿多彩的地下溶 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少有的“天然岩溶档案馆”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2009年重庆卷)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 游胜地
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岩溶形态得以保持并发育至今。
(2016年重庆一诊)42.(10分)旅游地理 黔东南榕江县大利侗寨是一个顺山沟溯溪而建的古村 落。村落及四周古木葱葱,溪流淙淙,水质优良,当 地“老人护村、古木佑寨”的传统观念和“上游饮水、 下游洗衣”的用水方式体现出侗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智慧,近年来,游客人数不断增加。
石漠化 危害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
积减少。
植物数量下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
旱涝灾害发生和小气候环境恶
化的几率增加
导致贫困发生的几率增
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剧
旅游资 源丰富
有利
交通: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地下 多溶洞和地下河; 地质条件复杂 (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 农业:平地少,地表水缺乏,土壤 瘠薄。 生态: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耕 地减少,植被减少,旱涝灾害等发 生频率增加.
分析该区水质优良的原因。
本课要求:
成因
喀斯特地貌
形态
影响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石牙
漏斗
峰林
奉节天坑
武隆汽坑洞——竖井
奉节地缝
金佛山——喀斯特桌山
贵州水城天生桥
石牙 峰林 漏斗 天坑 天生桥
地缝
石笋
石钟乳
地表
喀斯特 地貌
地下
溶洞
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008年北京卷)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 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水圈
CO2+H2O+CaCO3
Ca(HCO3)2
大气圈
岩石圈
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
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
溶蚀? 0
400C0O2体8积00分0 数1(20X01001-66)000
m
( )
土 壤 深
40
度 80
120
天然草坡 人工草地 柏树林 无植被耕地
co2生物
溶蚀力、流动性
水圈 相互
圈
溶 作用 C02、气温、降水
解
性岩
大气圈
和 透
石
水圈
性
(2005年广东卷(新课程))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正在建造世界口径最大(500米)、接受面积相当于30 个足球场大的天坑,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FAST,将于9月完工。
本课总结:
化学作用和
流水侵蚀
成因
形态 喀斯特地貌 影响
地表奇峰林立 ,地下溶洞密布
防治石漠化 ,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
不利
喀斯特地貌
3、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交通建设,建设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 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 牧渔多种经营。
(4)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 产业结构。
贵州平塘县一片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
喀斯特 地貌区
(1)交通
贵广铁路从贵阳到广州近856公里仅用时4个小时。贵广 高铁贵广高铁桥隧比83%;其中贵州段桥隧比92.1%,贵 州段造价高达一公里一亿
(2)农业
(3)旅游业
全球最大的一片喀斯特—华南喀斯特区的核心部位
兴义万峰林
(4)生态环境
贵州省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 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石漠化面积达到 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