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中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般语⽂书中的现代诗歌也会讲解,也需要背,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深层次的情感,结合作者的背景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家阅读参考学习!1⾼中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式、表现⼿法、修辞⼿法、构思⽴意的技巧四⼤类。

(⼀)表达⽅式主要涉及抒情⽅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和描写⽅法【正⾯描写(明写)/侧⾯描写(暗写),⽩描/⼯笔,实写/虚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景/静景,远景/近景】。

(⼆)表现⼿法包括⼀些具体的描写技巧【如衬托(正衬、反衬)、对⽐、渲染、⽩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情景交融、乐景哀情等】;也包括形象意义的表现⽅式【如象征】;还包括材料的组织⽅式【如联想、想象】。

(三)修辞⼿法包括⽐喻、拟⼈、夸张、借代、对偶、排⽐、反语、双关、⽤典、设问、反问等。

(四)构思⽴意的技巧包括先景后情、以景作结、起承转合、抑扬、铺垫(蓄势)、照应、过渡、以⼩⻅⼤、借古讽今等。

2⾼中语⽂诗歌鉴赏表达的技巧1、衬托A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如《秦罗敷》中借“⾏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物,如《琵琶⾏》中三次写江中之⽉,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的技艺⾼超和⼈物凄凉孤独⽽悲伤的⼼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作背景,烘托主体。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看微⾬,鸳鸯相对浴红⾐。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孤寂的⼼情。

如“蝉噪林愈静,⻦鸣⼭更幽”、“僧敲⽉下⻔”“⽉出惊⼭⻦,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之抒情类
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
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 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自然 界中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具体事物中。诗中的物带有了 人格化的色彩。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步骤3)表现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刺
表达方式之描写类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 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达方式之描写类
1、白描
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 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画画面,赋形 XXX,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
表达方式之抒情类
2、间接抒情(2)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 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 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 式叫作借景或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正衬) 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真题热身
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 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 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 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 人丁兴旺,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 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 旺;联想奇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反问 疑问的情势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 的幌子。
鹧鸪天 代人赋
• 答: 运用了对照(或对照) 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 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 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 情。
小斋即事
•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 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 自己的“志”;直——正直、方—— 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 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 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 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五、方法总结
五、方法总结
1、表现手法: • 2、表达方式: • 3、修辞手法: • 4、构思技能: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能包括
• 1、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照(对照)、想 象、联想、类比、象征、用典、渲染、托物言志、 动静相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 2、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四种表达 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 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 1.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 旨。
• 2.交代写作原由或目的,暗含情感,奠定作 品的感情基调。
• 3.揭示作品的线索。 • 4.表明诗歌的题材。 • 5.暗含诗歌的表达技能。
三.一般诗歌阅读三步法
• (二)读正文 •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
调。 • 2.抓景、事、情,推诗词主
旨。 •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能包括: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与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中学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篇1:诗歌鉴赏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诗歌鉴赏,我主要从考点、目标、教法学法、过程、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考点分析。

【考点分析】20**年高考考纲要求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能够做到:1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 、鉴赏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象征、通感、双关、映衬、对比、反复等修辞技巧,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

4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概括主旨,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

【目标分析】根据考点以及大纲要求,结合所教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复习重点。

2 、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3、明确答题思路,形成鉴赏能力。

其中目标1 、2 是重点,目标三是难点。

【教法和学法分析】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把握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阅读思考与学生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归纳、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的目的。

【过程分析】根据我校倡导的学案导学与教学目标、考点要求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时重点研讨目标1 ,2 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复习重点,自己完成复习学案。

解决诗歌鉴赏的基础问题。

第二课时重点研讨目标3 明确答题思路,形成鉴赏能力,课上完成学案。

一课时(分三个环节进行)环节一、看一看落实预习学案,小组之间讨论完善预习学案。

说明一下,预习学案已经由学生课前完成。

解决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问题。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夯实基础,理顺思路。

为诗歌鉴赏的研讨做好准备。

环节二、想一想给同学们三首高考试题,(2009年四川、2009年重庆、2010年山东)根据题干让同学们讨论研讨高考考点,由同学们自主得出高考的考点。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教学内容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教学内容

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一)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明,最重要的是抒情和描写)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乐景乐情借景抒情 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i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 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 :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诗歌中没有说抒情方式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一一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夸张:对事物的特征、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分析:突出事物本质,加强作者情感;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和
强烈共鸣。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明技能)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翱翔,可是即使
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释运用)③突出表现了诗人
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析作用)
通感: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交错,彼此移动转换,将
比拟
(拟人/拟物)
借代 双关 夸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绿”和“红”分别借代了叶和花,写出叶茂盛花凋零,表现 出作者的感伤。
“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 情。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细雨湿衣的清凉。 例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分析:一个“闹”字,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的热闹景象,衬托出春意 之浓。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借代、拟人。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用一“伴”字, 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
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大部分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因事抒情
抒情方式乐景乐情
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间接抒情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
(1
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2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
怀。

①因事抒情:
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
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
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③托物言志
“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7:李忱的《瀑布联句》中“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④咏史抒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描写方式
(1)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3)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
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二).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2、修辞举例:
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设问(“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除运用了设问之外还用到了比喻、排比)
(三).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渲染烘托、想象、对比、衬托、用典、象征等等。

表现手法举例:
例1: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例2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乐景衬哀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

(哀情衬乐景)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蝉言志: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