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在线考试答案参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油藏工程》学习中心:姓名:学号: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简答题3题,每题20分,共60分;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二、题目1.简答题。
你认为油藏工程师有哪些核心任务?(10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数据?(10分)(结合课程内容和自身实践回答)油藏工程师核心任务有:1、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和特殊的岩心分析2、能够进行油藏描述3、能够掌握测井分析和解释4、能够进行油藏流体PVT分析5、能够理解和掌握油、气的相变6、能够确定油藏初始状态的油气界面7、能够分析油藏条件下的单相、多相流体8、能够计算油气资源地质储量9、能够使用常规试井手段进行油藏分析9、能根据部分资料会用电脑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等。
总而言之就是发现油藏,勘察油藏,解释油藏,开发油藏。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数据有:孔隙度,渗透率,砂岩厚度,油水气的密度,岩石压缩系数,干气、湿气、水、原油的PVT系数,相对渗透率等相应数据2.简答题。
简述油藏的驱动方式(10分),并且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组合谈一谈如何确定其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10分)。
(提示:驱动方式参考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参考课件第四章第一节)当原始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Pi>Pb)时,叫做未饱和油藏;当原始地层压力等于或者小于饱和压力(Pi≤Pb)时,叫做饱和油藏;在确定油藏饱和类型的前提下,可根据油藏有无边水、底水、气顶的存在,才能划分油藏天然驱动类型油藏的驱动方式有五种水压驱动、溶解驱动、弹性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在建立物质平衡方程时,通常要做如下假定:(1)油气藏得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2)相同时间内油气藏个点的地层压力都处于平衡状态,并且是相等的和一致的;(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油气藏保持热力学平衡,即地层温度是恒定的;(4)不考虑油藏内毛管力和重力影响;(5)油藏各部位采出量均保持均衡,且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储层压实作用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把实际油气藏简化为封闭的或不封闭的(具天然水侵)储存油气的地下容器,该容器内,随着油气藏得开采,油气水的体积变化服从质量守恒定律,依此建立的方程称为物质平衡方程。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

油藏工程复习题(后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6分,每个2分)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的地质储量之比。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1.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和三个阶段。
2.常见的注水方式有、、。
3.当封闭油藏系统中一口井压力传播到边界,渗流达到拟稳态时,井底压力和成直线关系,一般根据此关系可求得。
4.油田开发调整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5.油藏中常见的天然能量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储量。
7.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8.试井中探边Y函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 。
9.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流动阶段可分为、、。
10.水侵系数的含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弹性产率2. 底水锥进3. 驱动指数4. 单储系数5. 面积波及系数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叙述MBH 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2. 试写出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关系式,并简述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试绘图并说明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
4. 试分析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5. 试画出反五点、反七点、反九点的井网示意图,并写出各井网的油水井数比。
四、应用题(共40分)1.推导天然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及驱动指数表达式。
油藏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油藏物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藏中,孔隙度是指:A. 岩石体积中孔隙所占的百分比B. 岩石体积中固体所占的百分比C. 岩石体积中液体所占的百分比D. 岩石体积中气体所占的百分比答案:A2. 油藏中,渗透率是指:A. 岩石对流体的阻力B. 岩石对流体的透水能力C. 岩石对流体的吸附能力D. 岩石对流体的溶解能力答案:B3. 油藏中,流体的粘度是指:A. 流体的密度B. 流体的流动性C. 流体的压缩性D. 流体的膨胀性答案:B4. 在油藏工程中,储层压力通常指的是:A. 地层压力B. 井口压力C. 油层压力D. 地面压力答案:A5. 油藏模拟中,流体的相态变化通常不包括:A. 油水分离B. 气液分离C. 油水混合D. 气液混合答案:D6. 油藏开发中,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不包括:A. 注水B. 注气C. 增加油井数量D. 减少油井数量答案:D7. 油藏中,水驱油效率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A. 油藏温度B. 油藏压力C. 岩石的孔隙度D. 油藏的渗透率答案:D8. 油藏中,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通常包括:A. 孔隙和裂缝B. 孔隙和颗粒C. 裂缝和颗粒D. 孔隙、裂缝和颗粒答案:D9. 油藏中,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指:A. 流体在岩石中的渗透率B. 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速度C. 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阻力D. 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效率答案:A10. 油藏开发中,油水界面的移动速度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油藏的孔隙度B. 油藏的渗透率C. 油藏的压力梯度D. 油藏的温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油藏中的流体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油、水、气2. 油藏的储层特性主要包括孔隙度、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渗透率、孔隙结构3.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_______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答案:流体的粘度4. 油藏模拟中,_______是模拟油藏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的重要参数。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石油大学油藏工程习题加答案

一、选择题1、AA001 石油分为〔〕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B〕重质油和轻质油〔C〕成品油和原油〔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2、AA001 从煤或油页岩中可以干馏出〔〕。
〔A〕煤油〔B〕原油〔C〕天然石油〔D〕人造石油3、AA001 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D〕碳氧混合物4、AA002 为了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始饱和压力。
〔A〕高于〔B〕低于〔C〕等于〔D〕降低到5、AA002 为了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
〔A〕常温〔B〕常压〔C〕地层〔D〕密闭6、AA002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展各种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B〕密闭〔C〕常规〔D〕高压物性7、AA003 油井消费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
〔A〕消费气油比〔B〕消费油气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8、AA003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B〕凝固点〔C〕熔蜡点〔D〕凝析点9、AA003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C〕。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D〕流动压力10、AA003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局部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A〕。
〔A〕粘度〔B〕阻力〔C〕毛细管力〔D〕外表张力11、AA003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D〕。
〔A〕收缩率〔B〕溶解系数〔C〕体积变化率〔D〕体积系数12、AA004 石油主要由〔C〕等元素组成。
〔A〕碳、氧〔B〕氧、氢〔C〕碳、氢〔D〕硫、氢13、AA004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A〕为主。
〔A〕油质〔B〕碳质〔C〕胶质〔D〕沥青质14、AA004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是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5~42 〔D〕32~5615、AA004 原油中的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1.什么是油藏工程?答案:油藏工程是研究和开发油气田的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油气地质学、油气储层学、油气开发工程和油气田管理等内容。
它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
2.什么是油气储层?答案:油气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油气的岩石层,是油气田的主要产能层。
油气储层主要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裂缝是岩石中的裂缝或裂隙。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气的储存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3.什么是油气藏?答案:油气藏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可开采油气的地层。
油气藏通常由油气储层、封盖层和构造圈闭等要素组成。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4.油气田的勘探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来研究地层的性质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利用重力、地震、电磁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则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和岩石中的化学组分来判断油气藏的存在和类型。
5.油气田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两种。
常规开发是指利用传统的钻井、采油和注水等方式来开采油气田。
非常规开发是指利用水平井、压裂和煤层气抽采等技术来开采难以开发的油气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油砂等。
6.油气田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流动和人工增产两种。
自然流动是指利用油气藏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油气流向井筒,从而实现油气的生产。
人工增产是指通过注水、压裂和提高采收率等方式来增加油气田的产量。
7.油气田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
生产管理主要是对油气田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以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精品).pdf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本资料由石工07-5班几位同学整理收集水平有限、仅供参考2010年6月第一章1、油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油藏工程: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
油藏工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和渗流力学为基础,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科学技术。
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解决的问题: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3. 储量估算;4.天然能量评价;5.生产能力开展的工作:1.地震细测工作 2.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 3 .油井试油和试采 4.开辟生产试验区 5.基础井网布置任务:寻找油气田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
3、试油:油井完成后,把某一层的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
试采:开采试验。
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生产,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生产中的矛盾,以便在编制方案中加以考虑。
基础井网:在油藏描述和试验区开发试验的基础上,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
工业价值:开采储量能补偿它的勘探开发及附加费用。
生产试验区: 对于准备开发的大油田,在详探程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比较有利的地区,先规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开发作为生产试验区,开展各种生产试验。
试采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认识油井生产能力,天然能量、驱动类型、驱动能量的转化,油层的连通性、层间干扰,适合该油层的增产措施,进行生产测试:探边测试、井间干扰测试、常规测试等。
4、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和要求进一步认识油田的动态和静态规律,它除了负担进行典型解剖的任务外还有一定的生产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4、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6、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7、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8、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9、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10、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I II三、 简答题1、 简答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答:划分开发层系的主要意义有:(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2)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3)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4)油田高效高速开发要求层系划分2、 简答切割注水方式的使用条件答:切割注水方式适用于油层大面积稳定分布,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在切割区内,注水井排与生产井排间要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渗透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流动系数3、 写出甲型水驱曲线和乙型水驱曲线,并简述其主要作用答:甲型水驱曲线:22lg()p p W C A B N +=+乙型水驱曲线:1111lg lg p WOR A B N WOR A R β=+=+或主要作用:1)动态预测 2)确定可采储量(N pmax )和采收率 3)判断开发效果、增产措施效果等。
4、 分析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答:底水油藏中影响临界产量的主要因素有:(1)地层中含油部分的高度;(2)油水的密度及由此形成的密度差;(3)油藏岩石在径向上合垂线上的渗透率;(4)原油的体积系数;(5)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
5、 简述弹塑性油藏开发应遵循的原则答:对于弹塑性驱动方式下的深层油藏的开发,应该遵循下列原则:(1)油层压力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水平上,或者保持在不使油层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一定水平上。
(2)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
(3)试油应该在较小压差下进行。
(4)合理的井底压力能保护套管不受挤坏6、 简述油田进行开发试验的基本内容。
答:油田开发试验的主要内容有:(1)油田各种天然能量试验;(2)井网试验;(3)提高采收率研究;(4)各种增产措施及方法试验7、 简答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渗流的压力动态特征。
答: 油井开井后,由于裂缝渗透率较大,流体率先从裂缝流出,裂缝中的压力降低,此时基岩中的基本保持不变;生产一段时间后,当裂缝中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基岩开始向裂缝进行窜流,基岩的压力也开始减低;生产较大时间后,基岩和裂缝达到动态平衡,流体由基岩流入裂缝,再由裂缝流入井筒,基岩和裂缝的压力同时下降8、 简答溶解气驱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答:形成溶解气驱的油藏应为无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无气顶、或有边水单很不活跃,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其基本的开采特征科分为四个阶段:Ⅰ—弹性开采阶段P↓、Q↓,但P>P b ,R p 不变Ⅱ—P 稍低于P b溶解气开始分离,但没有达到可流动状态,滞留在孔隙中,Rp<RsiⅢ—P 继续降低气相连续可流动,且阻力小,气量急剧上升;油粘度增加,产量下降迅速,R p ↑↑Ⅳ—P 降至较低水平。
9、 解释常规试井分析中,早期、晚期压力数据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答:早期:主要受表皮效应(井底污染)、井筒储存(续流)的影响晚期:主要受边界性质和形状、临近油水井的干扰。
另外测试仪器不准也可能造成偏离直线段。
10、 简述周期注水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基本原理。
答:周期注水就是周期性的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
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的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力吸渗作用,增大注入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
四、 综合题1、画出反九点井网和五点井网的示意图,写出其各自的油水井数比,并说明两种井网形式如何转换。
答:五点法井网反九点法井网九点到五点的转换“正”五点注采井数比1:1 “正”九点注采井数比1:3 把”反”九点井网变为五点井网:将”反”九点井网的角井转注即可。
注:2、已知考虑气顶、边水情况下综合形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如下:()()(1)()()1+-+-+=-+-+++∆-p o p p s g p e i g gi T Ti Ti Ti f w wc gi wc N B N R R B W W W N B B m B B mB B C C S P B S根据以上综合方程,简化弹性驱动和弹性水压驱动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要求:1)写出该驱替方式的简化条件;2) 写出简化后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答: 1)其简化条件为:无注水,有边底水,无气顶,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即0,,0p s si i m R R R W ====。
2)简化后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p o e p oi t N B W W N B C P --=∆3、产量指数递减的表达式为t D e Q Q 00-=,最小极限产量为lim Q ,试推导递减期内的最大可采储量。
答:递减期内的可采储量可以表达为:0000000D t t D t p Q Q e N Q e D ---==⎰ 当产量达到最小最小极限产量lim Q 时:生产井 注水井0lim max 0p Q Q N D -= 因此,递减期内的最大可采储量为0lim 0Q Q D -。
4、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弹性驱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答:油藏亏空体积为:o P B N总的弹性膨胀量为:P C NB t oi ∆故:P C NB B N t oi o P ∆= 即:PC B B N N t oi o P ∆= 5、推导利用压降资料确定均质油藏中井到一条封闭直线断层的距离公式 答:(1)首先镜像映射,成为无断层作用下的2口生产井(2)井到边界的直线距离为a ,当对油井进行压降测试时,其井底压力可由镜像映射和叠加原理求得:井A1单独生产产生的压降:)]07.0([1021.9)(241t r Ei kh B q t p p p w wf i ημ-⨯=-=∆--井A2单独生产产生的压降:)](2d)07.0([1021.9)(242t Ei kh B q t p p p wf i ημ-⨯=-=∆--)])2(07.0()07.0([1021.9)(-p p p 22421t d Ei t r Ei kh B q t p p w wf i ηημ-+-⨯==∆+∆=∆--)])2(07.0()07.0([1021.9)(224t d Ei t r Ei kh B q p t p w i wf ηημ-+-⨯+=-生产早期由于t 比较小2233085.8lg 3085.8lg 10121.2)(w i w i wf r t m p r t kh B q p t p ηημ-=⨯-=-随着测试的进行,t 增大到一定数值后,A2井压力波已扩散到断层边界,此时: d r t m p d r t m p t p w i w i wf 23085.8lg 2)23085.8lg()(2ηη-=-= 在交点处:d r t m p r t m p w x i w x i 20853.8lg 20853.8lg2ηη-=- 即: t x C kt d μφ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