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通用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民间艺术,传承文化瑰宝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提高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欣赏民间艺术:让学生收集各类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的年画等,进行展示和欣赏。

2. 学习民间艺术: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流派和特点。

3. 实践民间艺术: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品,如剪纸、泥塑、的年画等。

4. 研究民间艺术:让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5. 展示成果:组织一次民间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研究成果。

四、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让学生收集民间艺术作品,了解民间艺术家,准备制作材料。

2. 实施阶段: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品,分组进行研究。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水平提高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六、活动准备:1. 收集民间艺术品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PPT用于展示。

2. 准备制作民间艺术品的材料,如纸张、剪刀、颜料等。

3. 邀请一位擅长民间艺术的专家进行讲座。

4. 安排展览场地,准备展览所需的道具和布置。

七、活动实施:1. 第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各种民间艺术品,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2. 第二课时: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5. 第五课时:组织民间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研究成果。

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水平提高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版六年级综合实践走进民间艺术教案

版六年级综合实践走进民间艺术教案

教案名称:走进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扎染等;3.学习和掌握一种民间艺术技法;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手工技能;5.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3.学习和制作一种民间艺术作品。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步骤二:介绍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扎染、刺绣等。

讲解这些艺术形式的起源和特点,并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步骤三:学习和制作一种民间艺术作品(50分钟)教师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详细讲解,如剪纸。

1.教师示范剪纸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张剪纸作品。

3.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并监督学生的制作过程。

4.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四:总结和展示(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并邀请一些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学辅助工具:1.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2.剪纸模板和剪刀;3.相关的工艺材料,如纸张、颜料等。

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其他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如泥塑、面塑等,并进行相关的制作活动;2.前往民间艺术展览馆或艺术工作坊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和制作民间艺术作品,并组织展览活动。

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民间艺术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评价学生在制作民间艺术作品过程中的创意、想象力和技巧;3.评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展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另外,教师在讲解民间艺术的时候要生动有趣,结合具体的例子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走进民间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通用版

走进民间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通用版

走进民间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通用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2. 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民间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创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民间艺术品。

2. 学具:绘画材料、剪刀、胶水、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创作实践:教授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1. 走进民间艺术2. 副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种民间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创作一幅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解释其创作思路和技巧。

课后反思:1.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了解民间艺术

了解民间艺术

了解民间艺术【主题背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且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已经具备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展示评价的能力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都为本次活动的开展奠定的基础。

《走进民间艺术》是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推荐的主题活动,希望能通过活动本次活动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活动对象】六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好奇心都十分强烈,对问题能够思考、追求、探索。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民间艺术都有哪些,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调查问卷、采访了解、上网搜集在研究实践中体验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及实践应用,唤醒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关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我国民间传统艺术。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活动时间】活动用时4周,每周有1课时集中指导,2课时进行校内实践,借助双休日延伸校外实践。

【活动流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展示评价阶段——拓展研究阶段【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一周)学生们就此进行了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学生填写当地民间艺术发展状况调查表。

对班里同学喜欢的民间艺术进行分类、概括、整理。

最终,围绕“走进民间艺术”这个大主题确立了五个活动小主题:1、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哪些民间艺术?2、了解彩蛋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3、了解京剧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4、了解快板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5、了解皮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五个活动主题确立后,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结组、命组名,开始设计活动方案。

教师点拨设计活动方案的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了活动方案的设计。

第二个阶段:课题实施阶段(一周)一、调查问卷小组活动内容:不同年龄的人喜欢什么样的民间艺术?活动形式:调查问卷活动地点:街上、老家、图书馆等地活动结果: 准备调查问卷、制作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品二、彩蛋画小组活动内容:探寻彩蛋画民间艺术历史渊源及相关知识,彩蛋制作方法。

六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间艺术

六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间艺术

六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间艺术一、活动主题:走进民间艺术,传承文化瑰宝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增强对民间艺术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民间艺术的概述: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剪纸艺术: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3. 泥塑艺术:学习泥塑的基本手法,塑造一个具有一定寓意的泥塑作品。

4. 民间绘画:了解民间绘画的题材和特点,创作一幅民间绘画作品。

5. 传统戏曲:欣赏地方戏曲表演,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四、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实践环节:a. 剪纸艺术: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b. 泥塑艺术:教师示范泥塑的基本手法,学生动手塑造一个具有一定寓意的泥塑作品。

c. 民间绘画:教师介绍民间绘画的题材和特点,学生动手创作一幅民间绘画作品。

4. 拓展环节:欣赏地方戏曲表演,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民间艺术资料。

2. 剪纸、泥塑、绘画等民间艺术工具和材料。

3. 地方戏曲表演资源。

七、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剪刀、泥塑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操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 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八、教学建议:1. 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进行教学。

2.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博物馆,拓宽视野,增强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到的民间艺术知识。

六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间艺术

六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间艺术

第四课: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

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具准备: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目光巡视学具准备,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好。

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共处的这一节课愉快而又难忘。

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老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学生:(……)老师:同学们喜欢旅游,老师也非常喜欢。

在旅游的时候,我除了饱览祖国的秀美河山,还会带一些当地的民间工艺品回来留作纪念。

今天,我把这些工艺品带来了,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欣赏,同学们乐意吗?老师:介绍民间艺术品(虎枕、蜡染、挂饰、服饰、套娃等)挂件:这是民间的福字挂件,具有辟邪的功能,可保一生平安。

虎枕:这是民间小宝宝用的老虎枕头。

拖鞋:这是带有吉祥图案的拖鞋。

马夹:这是一件小马夹。

蜡染:这是一幅蜡染的装饰画老师:同学们看这些工艺品漂亮吗?漂亮在什么地方?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工艺品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鲜艳夺目的色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课件出示板书: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三、讲授新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我国的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艺术和狭义民间艺术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工艺、曲艺、杂技、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精】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学设计-4 走进民间艺术 冀教版

【精】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学设计-4 走进民间艺术 冀教版

【精】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学设计-4 走进民间艺术冀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将涉及到的内容是走进民间艺术,是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如下:1.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形式和传统价值。

2.了解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体验制作民间艺术品。

4.了解保护民间艺术的意义和方法。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动手实践,探索民间艺术的奥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形式和传统价值。

2.了解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体验制作民间艺术品。

4.培养学生保护民间艺术品的意识。

2. 教学要求1.学生应能正确地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形式和传统价值。

2.学生应能正确地认识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应能正确地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品。

4.学生应能正确地表达对民间艺术品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民间艺术的概念、形式和传统价值。

2.学习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体验制作民间艺术品。

2. 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民间艺术的传统价值,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2.正确制作出民间艺术品。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Lesson 1:民间艺术的概念和形式•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

•通过图片和实物认识民间艺术的形式。

Lesson 2: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示范材料,了解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寻找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

Lesson 3:民间艺术的制作•理解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

•制作自己的民间艺术品。

Lesson 4:保护民间艺术•理解保护民间艺术的意义。

•分享传统手工艺品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2. 教学方法1.形象化简单化的语言讲解,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民间艺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民间艺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民间艺术近年来,随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识,学校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而走进民间艺术是一项既能满足实践需求又能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活动。

本文将根据该任务名称,具体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民间艺术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及组织方式1. 活动内容a. 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历史与特点。

b. 学生学习与尝试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剪纸、剪影、布袋戏等。

c.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制作一件自己的民间艺术作品,并进行展示。

2. 组织方式a. 教师组织小组或班级活动,每个小组或班级分配一位指导老师。

b. 教师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c. 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

三、活动步骤1. 活动前期准备a.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展示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b.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研究。

2. 学习与实践a. 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与实践所分配的民间艺术形式。

b. 学生了解该艺术形式的技巧、工具及材料的使用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示范和学生练习,逐步掌握基本技能。

3. 创造与展示a. 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后,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一件自己的民间艺术作品。

b. 学生自行设计作品的主题、样式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c.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生家长参观。

四、活动评价与延伸1. 活动评价a.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验。

b.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作品质量和主题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4 走进民间艺术
1、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赏析民间艺术,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2、过程方法
图片展示,部分讲解,资料分说。

3、态度情感
增强热爱家乡,热爱河北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电脑展示图片
1、桔杆扎刻:是用高粱秆绑扎,模仿古建筑的楼阁进行制作的工艺品,造型精湛,工艺复杂。

2、果核雕刻:是用什么核雕刻的?是一个什么造型?你觉得怎么样?
3、内画壶:始于乾隆年间,早期在光滑的玻璃壶内画,后来,用金刚石在壶内打磨成乳白色再进行绘画,国画技法得以发挥,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我国内画壶产地:北京,河北衡水,山东博山,广东;根据艺术特点:京派,冀派。

内画壶用笔:一根长20公分的竹签做弯曲形钩笔;绘画题材:各种题材。

我省的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是冀派代表人物。

4、绣花鞋:色彩鲜活艳丽,注入了母亲的爱。

5、木雕狮子
6、鞋垫绣品
7、泥玩具
8、《磁州窑三彩刻花盘》是宋代作品
(三)分组活动
根据刻前搜集资料,分小组讲解,学生分别补充。

(四)交流反馈
(五)活动总结
2、我做民间小艺人
一、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三、教学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剪纸作品的连接与完整性。

四、课前准备:
(学生)腊光纸、剪刀、别针、刻刀、铅笔、固体胶等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积极评说
1、教师课件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这门艺术的了解。

2、加深理解,强化概念
(1)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

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教师板书)
(2)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优秀的剪纸作品,采用什么材料?(运用什么方法(剪、刻、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
(4)师生欣赏教材范例,简介库淑兰。

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夸张变形、随意自然
(5)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

示范时配以讲解,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均衡式的呢(6)教师讲述一下剪纸的基本步骤(如:先画图——再固定——再刻或减——用固体胶固定等。


3、布置作业,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师问:看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一做呢?
要求创作或临摹一幅剪纸作品。

嘱咐学生剪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有不足之处指出,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或临摹作品,给予鼓励;并拍下待会展示。

4、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与此同时给同学欣赏其他同学制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其构思和制作技巧。

(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


学生交流作品,可自评,互评。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外查阅我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状况并制作剪纸作品装饰自己的生
活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