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还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的活动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民间艺术制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
2.演示法:教师展示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制作民间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工具,如剪刀、彩纸、泥巴等。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包括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猜测这是哪种民间艺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如剪纸、泥塑、木雕等,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道法四下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各地有哪些著名的民间艺术。
2.关注民间艺术,并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3.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民间艺术,并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查找各种民间艺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民间艺术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
(板书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一: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1. 我国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你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生1:我知道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
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将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
生2:我知道皮影戏,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生3: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能够欣赏并描述点评民间艺术表演。
3.能够自己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民间艺术的概念。
2.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3.欣赏、点评民间艺术表演。
4.制作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和掌握“民间艺术”的概念。
2.能够辨别出民间艺术表演中的特点。
3.能够欣赏并点评民间艺术表演。
四、教学难点1.能够自己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2.能够理解和描述民间艺术表演中的哪些特点为什么受到观众喜爱。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民间艺术表演视频、民间艺术材料。
2.学生准备:文具、民间艺术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放一段不长于5分钟的民间艺术表演视频,例如杂技、民乐、蒙古舞等。
2.教师问学生们对这些表演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观众会喜欢看这些表演。
2. 介绍“民间艺术”1.通过 PPT 利用图片、文字、语言等方式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
2.介绍“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3. 欣赏民间艺术表演1.教师放一些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表演视频,例如杂技、民乐、蒙古舞等。
2.学生在欣赏表演时,对表演进行感性评价。
3.选出几个优秀的表演进行点评。
4. 制作民间艺术作品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制作内容和工具。
2.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己设计该制作品的具体形式。
3.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和工具制作一件民间艺术作品。
5. 总结环节1.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以及为什么受到观众喜爱。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制作的方式学习了民间艺术相关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进行创作,这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同时,在点评环节中,让学生了解到优秀民间艺术表演的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并对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欣赏,如剪纸、泥塑、京剧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使学生能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知基础,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所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民间艺术的热情。
3.通过欣赏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2.难点: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民间艺术作品的特点和美感。
3.实践法: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图片或实物。
3.创作材料和工具,如剪刀、彩纸、泥巴等。
4.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艺术作品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如剪纸、泥塑、京剧等。
通过展示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并初步掌握一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民间艺术知识,如剪纸、绘画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民间艺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培养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发挥创新能力,提高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展示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民间艺术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以便展示和引导学生欣赏。
2.准备创作材料,如彩纸、泥巴、针线等,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3.制作课件,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陕西剪纸、江苏泥塑、四川刺绣等,并通过课件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民间艺术,以及它的特点和形式;
2.探索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3.学习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或制作。
教学重点
1.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民间艺术形式和价值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内容和过程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例如:戏曲、杂技、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
2.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例如:传承文化、激发创造力、丰富精神生活等等。
3.组织学生学习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进行表演或制作。
例如:学习简单的舞蹈或编织手工艺品等等。
活动安排
1.活动一:观看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活动二: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组织小组讨论并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
3.活动三: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民间舞蹈或编织手工艺品等等。
并进行简单的表演或制作。
教学评估
1.学生对于民间艺术形式和特点的理解和体验;
2.学生对于民间艺术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3.学生在学习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进行表演或制作时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探索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学以致用,在学习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进行表演或制作时,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美好。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中包含了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此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艺术。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图片、视频和实物。
2.准备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制作工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呈现(10分钟)介绍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和实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找下面这些民间艺术产生的地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播放视频——皮影戏像皮影这样的民间艺术还有很多很多。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 术。
引入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观看视频共享感悟通过好玩味皮影戏,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
引入课题讲授课目标导学一:民间艺术沟通会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
生疏了解民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制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 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PPT 呈现民间艺术图片。
剪纸、皮影、风筝、看图片,听解 间艺术及民间艺术的组成局部苏绣。
自主看“第 82 页”地图,然后在地图上找一读了解地方独 特的民间艺术课题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下册学习 目标 1. 2. 3. 重点 难点通过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培育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宠爱之情。
了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探究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了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探究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教师介绍。
京韵大鼓生疏了解京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东北秧歌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赐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忱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问题:你见过舞狮吗?你是在什么场合见到的?播放视频——舞狮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对广东舞狮有什么感受吗?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承受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亮活泼、喜气吉利、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3. 全班交流汇报。
4. 师小结
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表达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 感知民间艺术。
(1)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
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所以,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趣。
(2)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
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
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3)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
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
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 ,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 说一说: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3. 议一议:你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每个小组推荐1 名同学到全班交流汇报。
4. 师总结:我们许多的民间艺术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
(三)走进民间艺人
1. 读一读:86 页“阅读角“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
张明山
在泥人的创作上注重写实,强调神韵,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张明山( 1826- 1906),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寒的民间艺人之家,祖籍浙江。
张明
山的父亲以制作泥玩具为生,小明山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喜欢玩弄泥巴,八岁便
能协助父亲制作小猫、小狗一类的泥玩具。
张明山在泥巴造型上有很好的感悟与天分,十
三岁开始独立从事彩塑创作,十八岁便声名远播。
传。
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没人肯学唱。
据调查,现在会唱凤阳花鼓戏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了。
无独有偶,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方式给她招聘了九个徒弟。
事实上,还有很多民间艺术也处在衰落的边缘,被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2. 师过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3. 议一议:面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
(二)民间艺术的衰落调查
1. 学生在课前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的现状。
2. 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调查结果。
3. 以四川当地的民间艺术现状为例,对民间艺术的衰落进行分析。
4. 这些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却在濒临灭绝,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听听春联的自述。
我叫“春联”,曾经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会把我粘贴在门面上或门框上。
因为我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愿望的表达。
然而,随着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我逐渐被人们冷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不少年轻人觉得我土气,过年时不再用我。
而且,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
少了。
5. 小组合作讨论:春联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6. 师小结:民间艺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展现着家乡人民的才智,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这些民间艺术等待着我们的拯救和保护。
(三)保护民间艺术
1. 面对民间艺术日益衰落,我们作为小学生也应该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生自由阅读“阅读角”。
民间艺术“小传人”
2013 年5 月31 日,南京市栖霞区某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一场由该校学生主办的民间艺术展演拉开帷幕。
四条“小彩龙”在校园里穿梭游行,翻腾舞动。
原来,同学们想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向他们的师傅汇报学习成果,也向全校师生展示民间文化艺术。
上世纪90 年代,“栖霞龙舞”这一民间艺术后继乏人。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这项民间艺术,70 岁的“栖霞龙舞”传承人薛友新走进小学校园,给孩子们当龙舞教练,义务教学排演。
一开始就有50 多名同学报名。
“只在电视里看过舞龙,还没见过真正的舞龙,我是龙的传人,当然也要学会舞龙。
”四年级学生杜朕是“龙头” ,在舞龙时他要一边做动作一边喊口号:“龙出水、龙回首、滚龙、大摆⋯⋯一套表演结束后,杜朕已满头大汗,不过,他说: “参加舞龙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锻炼身体,我觉得挺好的。
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支持我。
”
2. 小组交
流: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你能从这些同学身上学到什么呢?我们还
能做些什么呢?
3. 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假如你们小组的同学是“四川省民间艺术文化局”的成员,请你结合前面的现状调查,设计一些针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
衰落与保护
场所。
()
2、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少年儿童无能为力。
()
3、北京“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
()
4、所有民间艺术都会永久不衰。
()
5、甘肃省庆阳市的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以此表达祥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三、请在下
图中标注出北京、天津、广东、江西、陕西、江苏、四川、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间艺术名称。
附:第十一课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音乐舞蹈美术
2、春联
3、劳动者民间艺术
、判断:
1 ------- 5错错错错对
三、填图
北京——京韵大鼓天津——杨柳青年画
广东——舞狮江西——景德镇瓷器
陕西——华县皮影江苏——苏州刺绣
四川——变脸山西——得胜鼓
甘肃——香包制作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