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⑷ 理解密度公式: m v
⑷ 测量:
①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 不变(m 与 V 成正比);
①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② 物体的密度 ρ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③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
④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⑸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 使用方法:
V
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看”:单位:毫升(ml)=厘米 3 ( cm3 ) ;量程;分度值。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⑷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
⑴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
初二下册物理苏教版笔记

初二下册物理苏教版笔记一、引言初二下册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现象,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笔记旨在总结初二下册物理苏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并给出详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知识点总结1. 声学部分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 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它们的连线垂直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3. 热学部分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摄氏温标: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称为热传递。
热胀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膨胀和收缩的现象。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 力学部分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三、学习方法和技巧1. 理解概念,注重细节:物理是一门需要严谨思考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每一个概念的定义和细节,不能模糊不清。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
(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质量(m):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369 2(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g,mg,1t=10kg=10g=10mg(千进位)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刻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就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轻拿轻放;(3)保持天平与砝码的干燥与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mρ,公式: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V 3333单位:kg/m,g/cm,1g/cm=1000kg/m;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密度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3 33 9(水的密度ρ=1.0×10kg/m.它表示1 m水的质量是1.0×10kg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m和用量筒测出V,据公式求出ρ。
再查密度表。
(2)求不便直接测量质量:m=ρV。
(3)不便直接测量求体积:V=m/ρ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延展性沸点、熔点、范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力的基础知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二力平衡: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摩擦力: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电路基本概念:电源:分为电化学电池和电动机两种。
导体:电流通过的通道,如铜、铝等。
开关:用来关闭或打开电路的元件。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规则。
以上是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要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并多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三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三篇】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积极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肝益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灵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质点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星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球体运动方向是否淡化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声誉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白线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彼此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热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篇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位移时发生形变,不应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纹路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弹簧秤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时钟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探测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圆周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个数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难的量,投资思路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策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感性认识质量,比如一枚大头针约为80毫克,一个苹果约为150克,一头大象约为6吨,一只鸡约为2克。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我们可以使用案秤、台秤、杆秤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或者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我们需要遵循二十四个字的操作方法: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然后我们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公式m=G/g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且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2.密度: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常用单位有克/立方厘米。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克/立方厘米=103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0-3克/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这意味着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我们可以使用密度公式ρ=m/V来计算密度。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时,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如左图所示,ρ甲>ρ乙。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一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导语】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
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
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
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
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二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
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
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
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
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三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
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
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