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九毒日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初毒日:初五至初七;中毒日:十五至十七;末毒日: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
端午正式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古代有诗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意思是艾叶的采摘必须在端午前后,这时的艾叶生长得最为旺盛,最适合做成艾条防病治病。
古人会将艾叶加工成“艾绒”,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加强身体免疫力。
现代医学也认为端午节前后因气温、湿度都比较适合细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
而艾草含桉油精,有抑制微生物生长、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气味,有很好的驱虫、灭绝、保健的效果。
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以祛湿扶阳为主。
进入6月,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湿热的天气会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
一般有内湿的人,再遇到湿度大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这个季节,不妨借助艾灸来除湿保健。
简说艾灸过去民间有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在古代,艾灸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
对正常人,也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温经散寒: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
临床上,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胃寒、腹泻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
回阳固脱: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患者。
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还有固摄的功能,气不足可出现脏器下垂之症,灸法对本类病症也有很好疗效,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肛门脱垂、大气下陷等。
化瘀散结:瘀指的是瘀滞,包括气瘀、血瘀、痰瘀等,影响经络的运行。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过端午的那天早上,由千年修行白蛇精变成的白素真,就对他的随身丫环小青(另一只修行较浅的青蛇精)说:“今天是端午,你赶紧到山上躲一躲吧!”因为民间的俗忌中,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可能是因为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吧,许多害频繁,而五月五日又是九毒日之首,因此在这一天,按习俗都要喝雄黄酒、戴香包、插蒲艾草…,都是为了要驱邪避恶。
小青说:“姊姊,我们一起上山去吧!”小青与白素真感情极好,私底下都以姊妹相称。
白素真:“别担心,姊姊有千年的修行,不会有问题的。
要是我们俩都不在,相公回来後一定会起疑心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疑,白素真觉得最近许仙总是刻意避着他。
小青走後不久,许仙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娘子,快来!快来!我特别准备了美酒佳肴要与你一起过节呢!”许仙一进门就忙着将手中提回的酒菜准备上桌,并且一改这些日子以来的阴霾,非常殷勤热络的招呼着。
“小青呢?叫他也一起来吧!”许仙说。
白素真:“小青啊,我让他出去买东西了,这…这酒我不能喝的…”许仙:“为什麽不喝,这雄黄酒可以驱邪避恶的。
”白素真:“相公,我不能喝啊…因为……因为,我已经有身孕了!”白素真话一说完,只见许仙立刻抬起头来,放下手边的事,简直是用冲的冲到白素真的身边。
“真的?你真的有身孕了吗?”许仙兴奋地说。
“是啊,我有身孕不能喝这酒的。
”白素真说。
“不能喝雄黄酒啊?有身孕了?怎麽都没有听你说呢?”许仙的表情显得有点奇怪,不像刚才那样兴奋。
迟疑了一会儿,许仙接着说:“这雄黄酒,能驱邪避恶,你喝也好,宝宝喝了也好,喝了它吧!”许仙说这话时,口气十分坚定。
白素真心想:“不喝只怕相公要起疑的!况且我有千年的修行,这区区一杯雄黄酒,还会困住我不成?”白素真当然也察觉到许仙对自己的猜疑,於是硬着头皮喝下了一小杯的雄黄酒。
没想到,酒才下肚,白素真立刻觉得天旋地转、身体发热发胀……白素真知道大事不妙,担心自己会现出原形,跌跌撞撞的爬到床上,断断续续的说着:“相公,你……你…出去……我…我不舒服,要……我要休息一下…”许仙一听,这才紧张了起来。
端午节办婚礼合适吗

端午节办婚礼合适吗端午节办婚礼合适吗不合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而五月初五这天恰好是黄历上的杨公忌日,是为大凶,诸事不宜,所以并不适合结婚。
据记载,农历五月初五为杨公忌日,是忌嫁娶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端午节是不可以结婚的。
而且在传统端午节禁忌中有一条叫端午节邪毒伤身,需要严禁房事。
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为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佞之气旺盛,又传说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
端午节是节日还是节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送什么给女方家营养保健用品端午节去女方家可以给岳父岳母带上点保健品或营养品,例如一些中药材,或者钙片等,送加湿器既防止哮喘又净化空气,送按摩椅、按摩浴缸等帮助经常腰腿酸痛的老人舒缓疼痛;送榨汁机让牙口不好的老人多多摄取蔬果中丰富的维生素等,这些礼物都可以体现出一份发自内心的关怀。
实用生活电器端午节去女方家可以给岳父岳母送一些实用的生活电器,例如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等。
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也可以贴心的为父母装上一台空调,而方便视力不好的老人使用的粗体字印刷的书籍、大字易辨认的手表和老人机等,也是很合适的礼物。
精美工艺品端午节去女方家,可以根据女方父母的的爱好,事先选购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如木雕、花瓶、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等,可以将居家环境装饰得更加美观,也体现出你的心意。
粽子粽子是汉族人民过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024年端午节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2024年端午节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端午节的禁忌及留意事项(端午节须知)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传闻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以下是我汇总关于端午节的禁忌及留意事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端午节的禁忌及留意事项1、端午祭祀,珠宝忌大红大紫。
红色宝石往往特别喜庆,在端午缅怀先人这样的节气就不是很合时宜了。
2、手镯手串最好戴右手。
中国古代一直以左为贵,佛教里面也称左手为净手、善手,基于此,左手戴腕饰是吸纳福气、运气,右手则是辟邪、祛除阴恶之气。
3、门上插艾草和菖蒲,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
或在门头悬挂一对五帝钱葫芦,在风水上讲也是趋吉避凶的。
4、当天出行要远离医院、殡葬场所等地方,这些地方往往阴气较重,阴气重地方的人便很简单生病,端午日多为忌讳。
实在无法避开,可以提前用黑曜石佛头或其他祥瑞物护身,避开煞气入侵。
5、九毒之日,严禁房事。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
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又传闻为天地交泰之日,特别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
6、端午节祭祀哀痛,须要结伴郊游,或与家人团聚,以调整身心健康。
端午节吃粽子的留意事项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实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留意。
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
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芳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便利,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华蜜。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闻中那么高,但终归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削减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2024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2024 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最新)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祝消遣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关于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假如喜爱请保藏共享!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协助楚怀王。
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见,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恳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
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
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 278 年(屈原六十二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
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
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端午节的故事传闻端午节的故事传闻。
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袱粽子。
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化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端午节的忌讳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的时候嫁女儿,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
而从唐朝起先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需会中了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当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所以端午节当天肯定留意。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已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行探究,也是有许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五毒日不能同房

端午节五毒日不能同房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还会遵循传统习惯,例如不要剃头、不要穿新衣、不能吃柿子等。
而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习惯就是“五毒日不能同房”,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个传统风俗的来历和意义。
“五毒日不能同房”,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们面临着各种危险,而以毒蛇为代表的五毒便是其中最让人生畏的一种。
这时,一位仙人发现了五毒的力量,决定用其来为人类所用。
他将五毒分别融合在医治各种疾病的草药中,使得这些草药具有疗效更加强大的功效。
这一行为被上天看到后,他便派遣雷神去抓捕这个仙人。
为了保护自己,仙人便将五毒中的蛇、蝎、蜘蛛、蟾蜍和蚂蚁藏匿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但是,雷神仍然发现了他,于是他就将自己放逐到了人间。
在他被放逐期间,他为了对抗天灾人祸,便将自己身上的五毒分别分布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成为了“五毒”。
从此,人们开始害怕五毒,于是就有了“五毒日不宜同房”的传统。
这一传统也是从一个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提醒人们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避免纵欲淫乱的行为,坚守人类的伦理道德和家庭纪律。
通过遵循这一传统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坚持道德底线,同时也可以避免有可能引发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五毒所在的环境中一般有着潮湿、阴暗、不洁净的特点,这些条件很容易造成各种细菌或病毒的繁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而同房时由于身体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分泌物的直接交叉,很容易传染疾病。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禁止同房,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是保障家庭健康和安全的一种方式。
总之,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而“五毒日不能同房”也是其中独特的传统习俗之一,它像一堵“道德屏障”,时刻提醒人们坚守传统文化、践行伦理道德,以及保障个人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安全。
端午节这天有什么忌讳

端午节这天有什么忌讳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忌举行喜庆活动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
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忌下河游泳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
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忌吃娘家粽子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
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严禁房事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防毒气攻身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
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儿童的禁忌非常多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
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1、粽子节:自古以来,吃货从来不会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咯。
2、端阳节:午为“阳辰”,午月中的第一个午日,这一天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节”之称。
3、龙舟节:端午节也是上古时代,先人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神的节日,****于部族的图腾祭祀。
4、正阳节:端午节从中国传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称为“正阳节”。
5、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的日子,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6、解粽节: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7、夏节、五月节:这个名称就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了,五月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节:古时以天干地支为纪年,端午节最初为干支历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为“午”,双午为之“重”,因此端午节也称“重午节”。
9、端礼节:在湘南地区,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礼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常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
因此端午也称端礼。
10、五黄节: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11、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与龙舟有关,最开始端午节是源于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12、沐兰节:端午时为仲夏,也是热病高发的一个季节,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药,沐浴可去湿除热驱邪13、浴兰节:民间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风俗,因此端午又称“浴兰节”。
14、菖蒲节: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民间风俗,菖蒲被认为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古时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菖蒲,以求福泽平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毒日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
该期间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
五月份有「九毒日」,为纵欲大忌!能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
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九毒日包括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2015年应标记到您的日历上的九毒日如下:
初五(6月20日):地腊,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初六(6月21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初七(6月2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初毒日」)
十五(6月30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十六(7月1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
十七(7月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中毒日」)
廿五(7月10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廿六(7月11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廿七(7月1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以上三日为「末毒日」)
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芒种节(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农历五月。
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
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
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
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