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警示牌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警示和指令标识

职业危害警示和指令标识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指令标识放置
机加车间:“噪声有害”1块、“戴护耳器”1块
熔化车间:“噪声有害”1块、“戴护耳器”1块
成型车间:“噪声有害”1块、“戴护耳器”1块
精整车间:“噪声有害”1块、“戴护耳器”1块
涂装车间:“噪声有害”1块、“戴护耳器”1块
面漆车间:“噪声有害”1块、“戴护耳器”1块
熔化车间:“注意防尘”1块、“戴防尘口罩”1块木模车间:“注意防尘”1块、“戴防尘口罩”1块成型车间:“注意防尘”1块、“戴防尘口罩”1块精整车间:“注意防尘”1块、“戴防尘口罩”1块涂装车间:“注意防尘”1块、“戴防尘口罩”1块
熔化车间:“当心中毒”1块、“戴防毒面具”1块成型车间:“当心中毒”1块、“戴防毒面具”1块精整车间:“当心中毒”1块、“戴防毒面具”1块涂装车间:“当心中毒”1块、“戴防毒面具”1块面漆车间:“当心中毒”1块、“戴防毒面具”1块
熔化车间:“当心有毒气体”1块、“注意通风”1块成型车间:“当心有毒气体”1块、“注意通风”1块涂装车间:“当心有毒气体”1块、“注意通风”1块面漆车间:“当心有毒气体”1块、“注意通风”1块
精整车间:“当心弧光”1块
熔化车间:“注意高温”1块、“穿防护鞋”1块、“穿防护服”1块“戴防护手套”1块。

安全、警示标志、职业危害、告知牌一览表

安全、警示标志、职业危害、告知牌一览表

安全/警示标志、职业危害/告知牌一览表
当心坠落、当心吊物、注意安全、当心腐蚀、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戴防护手套、当心中毒、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戴护耳器、噪声有害、当心滑跌、当心纠倒、当心车辆、当心机械伤人、禁止通行、严禁吸烟、严禁烟火、小心搬运、穿戴好劳保用品、当心易燃物质、禁止穿带钉鞋、禁止带火种、禁止用水、当心火灾、小心烟火、禁止打手机、禁止穿化纤服装、禁止乘人、必须戴安全帽、必须加锁、当心噪声、必须穿防护服、当心弧光当心触电、消防通道、安全出口。

(完整版)职业危害告知牌(全套).

(完整版)职业危害告知牌(全套).

作业场所脱脂剂,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脱脂剂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当心腐蚀应急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泄露:提供适当之防护设备;移开会与外泄物,铲入容器内;最后中和处理后,用水清洗外泄物。

注意防护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厂内联系人电话:作业场所黄胶,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黄胶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接触皮肤有可能会造成皮炎易燃但不具有爆炸性当心易燃应急处理皮肤接触:将受污染的衣物迅速脱掉,用水和肥皂彻底洗干凈沾染的化合物,如果有发生发炎现象,请实时就医。

吸入:用温和的清水清洗患者的口腔和鼻腔; 2.若患者不适请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3.维持患者体温及休息眼睛接触:1.立即撑开眼皮,以温水缓和冲洗受污染的眼睛20 ~ 30分钟以上。

2视情况考虑是否就医。

食入:不能催吐,喝一到二杯水或牛奶进行稀释,如果伤者无意识,不可喂任何东西,立即就医,如果伤者呕吐,请将其头部置于低过肩部的水平位置,防止窒息。

泄露处理:当清理时要戴护目镜,不要用水冲洗泄漏或溢出的化学品。

化学品在数秒内会干,可作废品处理。

注意防护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厂内联系人电话:职业病危害告知作业场所防锈剂,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防锈剂健康危害理化特性皮肤接触:低毒性作业,经常及持续的皮肤接触可能会造成皮肤表面失去脂肪及干燥,而导致皮肤病变及皮肤发炎。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PPT课件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PPT课件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 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若被检查出职业禁 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 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 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 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 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 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 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 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启用时:高毒、剧毒物品工作 场所(第二十一条)
“紧急出口”,“禁止入内”,“禁止停
留”,等
工作区域内:维护和检修装置时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 病危害(第二十二条)
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标识(警示牌)
警示牌制作要求: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
禁止 背景:白色 圆圈带和斜杠:红色 标识图:黑色 外圈:白色 安全色至少应覆盖总面积的35% 警告
中文警示说明(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使用可
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在岗位、设备或材料的包装上设置警 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告知卡(第十六条)
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除设置警示标识外,还应


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 1.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 2.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的作业岗位 3.放射性危害作业岗位

丁酮职业危害警示牌

丁酮职业危害警示牌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丁酮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作用。

刺激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痢疾、头痛、昏睡。

长期接触可致
皮炎。

蒸汽和液体易燃,其蒸汽比空
气重,易传播至远处,遇火源
可能造成回火。

当心中毒应急处理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若停止呼吸,施予人工呼吸或
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10分钟以上,若仍有不适立即就医。

眼镜接触:立即撑开眼皮用温水缓和冲洗20分钟以上,立即就医。

食入:若患者即将或已丧失意识或痉挛,勿喂食任何食物,勿催吐。

给患者喂下240-300毫升的水,以稀释胃中物质,立即就医。

注意防护
急救电话:120。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告知卡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告知卡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告知卡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公告牌1、基本几何图形式样、颜色及含义
2、禁止标识
3、警告标识
4、指令标识
5、提示标识
6、警示线
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尺寸大小:800cm*400cm 苯
甲苯
二甲苯


就医治疗。

溶液冲洗。

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者已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时忌催吐及洗胃。

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就
医,
醇。

职业危害警示牌

职业危害警示牌

职业危害警示牌工位号:危害类型:物理危害危害因素:噪声职业危害后果:职业性耳聋防护措施:运转的机器设备是主要的噪声源,主要措施是:改进结构,提高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

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设置隔音罩、隔音间、隔音屏等防护设施,控制噪声的辐射。

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用低噪声设备。

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远距离操作,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可以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等),以减小噪声的影响。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急救电话:120 急救电话:3031 医院电话:3300职业危害警示牌工位号:危害类型:慢性中毒危害因素:煤尘职业危害后果:煤工尘肺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年度防尘计划,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煤尘浓度监测,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选用先进的除尘设施,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国家标准配发适合防尘的个人防护用品,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处理设备,采取“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等综合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急救电话:120 急救电话:3031 医院电话:3300职业污染危害警示牌工位号:危害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危害因素:氯职业危害后果:氯中毒防护措施: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醇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告示牌演示课件

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告示牌演示课件

职业病危害告示牌的内容和规 定
职业病危害告示牌的内容应包括有关危害源、危害性质、防护措施、紧急应 对等,规定了相关的标识和颜色标准。
职业危害告示牌的布置和摆放要求
1
布置要求
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职业危害告示牌,确保从业人员能够直观、清晰 地了解危害信息。
2
摆放要求
职业危害告示牌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布局和工作流程,合理摆放,使其易于被注意到并 方便查阅。
3
更新要求
职业危害告示牌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职业危害告示牌的标识和颜色 标准
职业危害告示牌的标识图形和颜色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正 确理解和识别危害信息。
职业疾病的防控与职业危害告示牌的关 系
职业疾病的防控工作与职业危害告示牌紧密相关,通过正确使用和遵守告示牌的信息,有助于预防和降 低职业疾病的风险。
职业危害告示牌的分和要素
分类
根据工作场所的不同危害 类型,职业危害告示牌可 以分为化学品、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等不同分类。
要素
职业危害告示牌由警示图 形、文字说明和颜色标识 等要素组成,以传递准确 的职业危害信息。
布置要求
职业危害告示牌应放置在 工作场所易于被注意到的 显著位置,并应保持清晰、 完整。
落实职业危害告示牌的检查和执法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告示牌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水平。
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告示牌演 示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职业危害告示牌的定义和作用,分类和要素,内容和规定,布 置和摆放要求,标识和颜色标准,以及其与职业疾病的关系和执法检查等内 容。
职业危害告示牌的定义和作用
职业危害告示牌是通过警示图形、文字等方式,向工作场所的从业人员传达与职业危害有关的安全、健 康和防护信息,起到提醒、警示和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警示牌
工位号:危害类型:物理危害
危害因素:噪声职业危害后果:职业性耳聋
防护措施:运转的机器设备是主要的噪声源,主要措施是:改进结构,提高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

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设置隔音罩、隔音间、隔音屏等防护设施,控制噪声的辐射。

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用低噪声设备。

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远距离操作,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可以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等),以减小噪声的影响。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急救电话:120 急救电话:3031 医院电话:3300
职业危害警示牌
工位号:危害类型:慢性中毒
危害因素:煤尘职业危害后果:煤工尘肺
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年度防尘计划,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煤尘浓度监测,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选用先进的除尘设施,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国家标准配发适合防尘的
个人防护用品,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应急处理设备,采取“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等综合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急救电话:120 急救电话:3031 医院电话:3300
职业污染危害警示牌
工位号:危害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危害因素:氯职业危害后果:氯中毒
防护措施: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醇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急救电话:120 急救电话:3031 医院电话:3300
工位号:危害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危害因素:甲醇职业危害后果:甲醇中毒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
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
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
收。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急救电话:120 医院电话:3300 急救电话:3031
工位号:危害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危害因素:氨职业危害后果:氨中毒
防护措施: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
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衣。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
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储罐区设稀酸喷洒设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急救电话:120 急救电话:3031 医院电话:3300
工位号:危害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危害因素:苯酚职业危害后果:苯酚中毒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

大量泄漏:收集送入回收系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

催吐。

就医。

急救电话:120 医院电话:3300 急救电话:3031
职业危害警示牌
工位号:危害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职业危害后果:一氧化碳中毒
防护措施: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在传
送过程中,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急救电话:120 医院电话:3300 急救电话:3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