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表格版教案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再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4.拓展延伸(思考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组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小组自学成果的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一小组)
(1)词语的掌握
(2)对内容的把握(罗素活着是为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3)文章的结构
(4)课文的朗读
2.赏析句子(第二小组)
(1)学生展示难以理解的句子
(2)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六、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罗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先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会是什年么类型的散文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散文二篇 主课件配套教案

优质资料....15 .. 散文二篇....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 永久的生命.....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 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永久的生命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jiùróng màn diāo dí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2、积累词语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四、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传授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此中含义丰裕的语句。
3.领会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明白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代价的见解,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传授重点】1.品味此中含义丰裕的语句。
2.领会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传授难点】1.赏析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
2.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授课类型】略读课【传授要领】合作探究【传授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部署】1课时【传授历程】一、导入新课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片刻的一瞬。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结局是为了什么呢?同砚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标题呢?现在就请同砚们认真思考一下。
同砚们的回答很有见解,本日我们就来和严文井、罗素一起探究这个标题。
(板书课题《散文二篇》)二、预习检测检测预习环境,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永久的生命》本文开篇感叹个别生命的片刻,然后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弱小中寻觅刚强。
文章展现出个别的生命是卑微弱小的,但就整个别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本文的布局:第一部分(1):开篇感叹个别生命的片刻。
(抑)第二部分(2~5):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弱小中寻觅刚强。
(扬)《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从对恋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制止的怜悯三个方面简述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昂民气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泄露出作者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品德。
本文的布局:全文采取总分总的布局方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法直白地做出回答:对恋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制止的怜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表格版教案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课题
15散文二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3.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优秀教案

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二篇 教案

15 散文二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是暂时,合起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理解:“凋谢”指个体生命的凋谢,“不朽”是生命整体的不朽,生命的前进方式是令人惊叹的,同时,正有了个体的凋谢,才成就了生命整体的不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散文二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3.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பைடு நூலகம்备
教学课件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严文井、罗素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
兴味(xìnɡ) 洗涤(dí)卑微(wēi) 土壤(rǎnɡ)
牛犊(dú)茸毛(rónɡ)消逝(shì)繁殖(fán)
蔓延(màn)凋谢(diāo)遏制(è)濒临(bīn)
俯瞰(kàn)深渊(yuān) 星辰(chén)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
1.导入新课: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
2. 分析本文主旨。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
1.通读课文,请问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
2.感悟精彩句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3.分析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