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感悟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篇1中国的近现代史,真是令人无比动容啊!我仔细学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有感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

我们伟大祖国就这样遭受了近百年的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

想想那些年,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真是太可怜了!不过,正所谓"精神家园,永不陷落"。

尽管物质层面受尽屈辱,但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意识从未消减。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砥砺前行,昭示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决心。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开始了对中国新一轮的瓜分。

日本占领了台湾,俄国趁火打劫,租借了旅顺口;德国霸占了山东胶州湾,英法意等国也分一杯羹。

眼看着祖国就要被瓜分殆尽,全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

爱国志士陆续发动了各种保家卫国的运动,譬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革命党人手持冰冷的枪杆,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前行之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

从此,我们国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征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统治,但并未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内忧外患的危机依旧存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批判了旧思想、旧文化,唤起了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斗争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在这个动荡时期,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一艘名为"阿密特"号的巡洋舰抛锚于上海外滩,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浴血奋战、开天辟地的伟大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

回顾这段历史,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也对历史的教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动荡,但最终的胜利和稳定都是人民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

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的结果。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不是由少数人决定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决定的。

只有人民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现代社会的崛起。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让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弊端。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和革命,逐渐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这让我明白了现代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世界的步伐。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矛盾。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让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而国内的分裂和内战更加削弱了中国的抵抗力。

只有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和解决内部矛盾,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这让我明白了民族团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历史的教训。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每一次挫折都是对中国人民的警示。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辜负先烈的牺牲。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教训和启示的历史时期。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也对历史的教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那一段血泪的历史那一段峥嵘的岁月——学习中国近代史有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

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

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

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和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和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和感悟中国近代历史是被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的,在两个历史落差转换下面,英国人通过四个阶段最后用武力手段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所以它有外力推动的特点,它被动地纳入了世界现代体系。

在中国近代史开始的这样的特点背景之下,中国被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出了中世纪,从此被轰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沼泽地。

其中给了我们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

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包括后来我们的多次反侵略战争,每次在军事上都很快失败了?这其中重要的背景原因是因为我们落后,经济上落后,军事上落后,技术上落后,武器装备上落后,敌人是坚船利炮我们主要是大刀长矛,体制上落后,敌人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文明了而我们还是封建社会时代。

军事指挥上我们也落后。

我们那些指挥官打不赢,但是打不赢还要邀功请赏。

指挥官琦善为了邀功请赏半夜三更组织人员夜袭,把海上的船只烧得火光冲天,马上就派人去报告,说战争胜利了。

第二天早上一看,烧的全是自己人的船队。

指挥官杨芳,他研究英国鬼子究竟是什么东西,英国鬼子究竟是用什么东西打败我们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需要研究对手研究自己,这是对的,但是他研究偏了。

他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得出结论是:敌人是用邪术打败我们的。

那只有以邪制邪了。

怎么制邪?就是采取了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马桶战术。

发动士兵们到民间去收集马桶,上战场的时候每个人屁股后面背了一个马桶,以此以邪制邪。

军事指挥上的落后、腐败,敌人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文明了,而我们还在战场上搞马桶战术。

所以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在总结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

第二,就是邓小平讲的第二句话:弱国无外交。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多次侵略我们,我们一次次签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没有外交没有公平。

在敌人的坚船利炮威逼之下,我们签定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一直到1919年巴黎和会,我们要求修改这些不平等条约,但国际组织没有理睬我们。

那时候因为我们很弱,这充分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中国的近现代史,指的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想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吗?店铺整理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一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历史。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篇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对《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在得知要上这门课之前我还是非常期待的,因为对于历史事件我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了解历史剖析历史才可能做好现在展望未来。

作为一个南京人,提到近代史发生的大事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百度给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描述仅仅用了百来字但对于其本身对人民的心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沈老师上课时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即日军侵华事件,可是并没有深入讲解,不过老师让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让我们在《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中选一个章节进行小组探讨继而做成PPT在课上演讲弥补了这一遗憾。

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

本书分为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为新而奋斗这七个章节,我们小组经过初步讨论和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对第二章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进行细致的研究讨论。

首先是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其次是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我觉得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当时才因此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政府才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与此同时还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记给当时的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有三点,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思考现实、把握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强大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在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但在近代史的洗礼中,中国陷入了危机和落后。

这给我们一个警示:只有坚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才能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振兴需要革命的精神和勇气。

在近代史的洪流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斗争和牺牲,不断地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敌人,最终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和现代的思想。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思想,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库,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正确的领导和良好的制度。

在近代史的发展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君主制、民主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不断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强大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需要革命的精神和勇气,需要科学的理论和现代的思想,需要正确的领导和良好的制度。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我们才能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3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清末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是历史长河中一部不可或缺的史诗。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屈辱史,又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和曲折求索的历史。

它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血泪,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拙见成长和寻求解放的苦苦挣扎。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中国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苦难加剧的标志,因为自此之后,中国人民除了继续忍受封建体制的摧残之外,还要经受外国帝国主义的摧残。

而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催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反抗活动的同时,也一步步摧毁着封建统治,打击着外国势力。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各种民族危机和经济危害压迫下的产物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之后的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以及最终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终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思想解放的集中表现。

虽然最后以同旧势力妥协,失败而告终,但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为之后的救国的仁人志士更好地指明了方向。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爱国运动、等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接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人民真切地带来了希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平复了内乱、解放了全中国并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中国人民终于能自信的站起来了。

可以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史,中国人民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明白了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须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重生固然欢喜,涅槃苦痛漫长。

今天的中国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法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写好中国的未来史,不仅需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要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书写下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帮助我们建立更完整的人生价值观。

我所期望的大学时代的近现代历史课程,不再是像初中和高中时期对重大的历史活动的表面介绍和意义了解;而是老师能更多的讲一些重大或者有代表性的历史活动背后蕴藏的一些小故事,例如某个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生活等等。

另外,建议老师多放一些音频资料,类似历史纪录片之类的。

我觉得这样的历史学习不仅更加增添了趣味性,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贴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感悟历史。

这样学习下的历史,将不再只是我们学生印象中一堆事件、数字和意义的结合,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仿佛身临其境的历史场景。

谁说历史一定要是黑白和沉重的呢?我们也可以给历史涂上彩色,用眼睛、用脑子、用耳朵去铭记和刻画它。

关于近代及以后的中国,我个人最想了解和探讨的这段历史时期一些仁人志士的不凡的人生故事。

主要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些爱国革命志士,比如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女英雄秋瑾等等。

另外,我还想了解人称“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爱国将领张学良他传奇的一生,以及北伐战争这段历史中主要人物和历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