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算定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掌握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运算定律的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解决。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故事等引起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23x 3x÷3=60÷3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7.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⑴指名读题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6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是学生在掌握了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以及小数除以小数。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逐步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律。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应用题,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已经掌握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和数的进位借位等基本运算技巧。
然而,小数除法作为一种新的运算方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以及小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探索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数除法的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以及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逐步的引导,使学生发现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思考,加深对小数除法的理解。
3.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巩固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小数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具体的例子和动画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小数点的处理、商的定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培养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商的定位和循环小数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小数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黑板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发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小数除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小数点的处理、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以及在小数除法中出现的循环小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小数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小数除法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除法的学习,例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可以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小数除法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和例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然后,展示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比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单元整体说明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理解,让学生真正弄懂,这样再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课时安排教学建议1.以问题为载体,探究算理,“循理入法,以理驭法”。
教学时,可以发挥解决问题对计算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1)计算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出,感受“为什么计算”;(2)计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支撑,理解“怎样计算”。
2.以计算教学为媒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算促用,以算强用”。
教学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在小数除法计算的新知教学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2)在计算的巩固应用中,加强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
3.重运算技能的形成,更重运算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学生应知道“该怎样算”,更应思考并解决“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怎样算更好”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着眼要点、针对难点,夯实计算;(2)灵活选择、优化策略,发展思维。
第1课时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时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掌握比较简单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过程中,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体会转化思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说明及全部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说明及全部教案单元教材说明一、内容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和循环小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所涉及的数的含义和算理。
五、课时安排:11课时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课时2.一个数除以小数........................................3课时3.商的近似数............................................1课时4.循环小数..............................................1课时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6.解决问题..............................................2课时7.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主备:授课教师: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第1课时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145÷15= 416÷32= 1380÷15=二、导入新课: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五、课堂小结:同学门;这节课你都学得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思路分析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三、互动新授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组织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
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
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题。
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正确熟练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2、探索并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学习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学习难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温习旧知1、快乐口算。
4.2÷3= 7.2÷6= 2.8÷2= 6.3÷3= 16.8÷8=5.5÷5= 4.8÷4= 3.8÷2= 2、笔算,并结合竖式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93.6÷24= 117.5÷25=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4= 117= 5= 18=我是根据()把上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自学教材第25页的例2(1)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式:( )(2)观察竖式并想:按( )法则去除,余数是( ),表示余 ( )个1;在( )的后面添0,表示( )个十分之一后继续除,同时在( ) 和( )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余数是( ),表示( )个十分之一;再在( )后面添0,表示( )个百分之一后继续除.(3)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重点提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4)练一练:72÷15= 29÷4=(5)交流、小结:小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还有余数,要在( )整数部分的后面点上( ),在余数后面添( ),继续除. 2、自学教材第25页的例3:(1)独立分析,列出算式。
( )(),要在被除数()(2)想:先用5.6的整数部分5除以7,位数字5的上面商(),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56个十分之一除以7等于( )个十分之一,在商的十分位上写( ).(3)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4)练一练:7.83÷9= 4.08÷8= 0.54÷6=(5)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如果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在个位上商( ),点上商的( )后继续除.3、口头整理一下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达标测评1、口算。
20÷5= 2.4÷3= 0.36÷9= 3.3÷33=6.5÷5= 0.56÷7=7.2÷8= 4÷5= 2、计算。
6.23÷7=0.48÷6=7.56÷8=3.6÷24=36÷15= 18.24÷6=*4. 1.26÷18=第3课时练习课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六教学内容:教材P26~27练习六第4、6、9、10、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现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演示讲解;练习体验,理解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教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口算。
1.6÷4= 0.49÷7= 3.8÷19= 9.6÷6=5.1÷17= 3.5÷5= 14.4÷12= 7.6÷19=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算回答。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0.7÷5= 0.91÷65= 18÷48=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改一改。
(2)让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指出题目中竖式计算错误的原因。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可能会指出:第一个式子的小数点没有对齐,第二个式子商的小数点后遗漏了一个0。
2.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题。
提问: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3.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
(1)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这是一个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式子得到。
三、巩固拓展1.利用画图法解决差倍问题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38.7,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学生阅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提问:想一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把一个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实际上现在的数就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0-1)倍(如下图所示),求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规范解答:10-1=9 38.7÷9=4.3答:这个小数原来是4.3.教师小结:已知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差倍问题,解决差倍问题时,关键是找到两个数和的差与较小的数的位数关系。
2.即时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减少了3.69.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作业: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4、11题。
板书设计练习六第9题: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第10题:单价=总价÷数量24.2+16.4=40.6(元)40.6÷7=5.8(元)40.6÷14=2.9(元)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1)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1)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