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二章思考题、习题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第二版习题解答

目录第一章习题1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
2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答:如果反应物严格按照化学反应式一步直接转化生成产物,该反应是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1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高出值。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该反应的反应分子数。
一切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决定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经验数值,决定了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敏感程度。
3若将反应速率写成tc rd d AA-=-,有什么条件?答:化学反应的进行不引起物系体积的变化,即恒容。
4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答:在间歇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是动力学方程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和投料量无关。
5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 ↔C A+C ↔ D (2)A+2B ↔C B+C ↔D C+D→E(3)2A+2B ↔C A+C ↔D 解(1)D4C A 3D D 4C A 3C 22BA 1C C22B A 1B D4C A 3C 22B A 1A 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2)E6D C 5D 4C B 3D E 6D C 5D 4C B 3C 22BA 1C D4C B 3C 22B A 1B C22B A 1A 22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3)D4C A 3D D 4C A 3C 22B2A 1C C22B 2A 1B D4C A 3C 22B 2A 1A 22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6气相基元反应A+2B →2P 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c =2.65×104m 6kmol -2s -1。
物理化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气体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边球的温度为273K,右边球的温度为 293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 (1) 若将左边球的温度升高 10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2) 若将两个球的温度同时都升高 10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边球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个球的温度同时都升高10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球的起始温度低,升高10K所占的比例比右边的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4.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
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软木塞会崩出。
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
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
防止的方法是,在灌开水时不要灌得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当某个纯的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
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
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Qv=Qp-nRT=89.65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2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习题答案1.解: kPa 33.2mol 18g g 100mol g 34210g mol g 18g100kPa 34.21-11A *=⋅+⋅⋅⨯==--x p p 2.解: B3.解: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4.解:11A B b b mol 1.28kg250.0g 00.7K 510.0mol kg 0.512K --⋅=⋅⋅⋅=⋅∆=g m m T K M △T f =K f ·b B =1.86 K·kg·mol -1·0.996 mol·kg -1=1.85 ℃T f =-1.85 ℃5.解:6.解:131A B b b mol 1062.1kg100.00.19K 060.0mol k 0.512K --⋅⨯=⋅⋅⋅=⋅∆=g g g m m T K M 131A B f f mol 1061.1kg100.00.19K 220.0mol k 1.86K --⋅⨯=⋅⋅⋅=⋅∆=g g g m m T K M 7.解:把一小块冰放到0℃的水中,冰不会融化。
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此时冰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冰水能够共处。
另一小块冰放到0℃的盐水中,冰会融化。
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下降,小于0℃,0℃时冰和盐水没到达平衡状态,参加的冰会融化而使溶液温度降低。
8.解:316.3kg 000.1mol g 6.324246.3mol k K 86.1K0588.0)Hg(NO 11B f f 23≈=⋅⋅⨯⋅⋅=∆=--g g b K T i 对00.1kg 000.1mol 71.5g 284.10mol k K 86.1K 0744.0HgCl 11B f f 2=⋅⋅⨯⋅⋅=∆=--g g b K T i 对 所以Hg(NO 3)2在水中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
9.解:〔1〕<-----〔2〕<======>〔3〕----->10.施肥太浓即所配的化肥为高渗溶液,将其施入土中会使土地中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中的渗透压。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四章思考题、习题

答:电负性是描述化学键中各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数值逐渐增加,但同 周期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变化不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数值逐渐降低。
7、如何理解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答: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之一是原子中必须有成单电子,而 且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受到未成对电子数的限制。在形成共价 键时几个未成对的电子只能与几个自旋相反的单电子配位成键。 这说明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 叠的方向成键,轨道重叠越多,形成的共价键也就越稳定。原
⑤ CO2气体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
10、晶体有几种主要类型?以下物质各属于何种晶体? ① NaCl; ④ 冰; ② SiC; ③ 石墨; ⑤ 铁。
答:晶体主要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原 子晶体和过渡型晶体。 ① NaCl为离子晶体; ② SiC为原子晶体;③ 石墨为过渡 型晶体﹙混合型晶体﹚; ④ 冰为分子晶体; ⑤ 铁为金属晶
分别与三个Cl原子的p轨道重叠成键,因此 NCl3为三角锥形。
12、用分子间力说明下列事实: ① 常温下F2、Cl2是气体,Br2是液体,碘是固体; ② NH3易溶于水,而CH4却难溶于水;
③ 水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
答: ① F2 、 Cl2 、 Br2 、碘分子都为非极性分子,其分子量逐
体。
11、试用离子极化的观点解释AsF溶于水,AsCl、AsBr、 AsI难溶于水,溶解度由AsCl到AsI依次减少。 答:阴离子半径越大,受阳离子的极化影响,其电子云的变 形性越大,阴、阳离子的电子云重叠也就越多。离子中的共价键 成分也越多。 由于F¯ 、Cl¯ 、Br¯ 、I¯ 从左到右,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 论练习题(p.9)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100095%10009103⨯⨯-. x 56.08×-310 y 4401103.⨯-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100095%10009103⨯⨯-.=x 56.08×-310=y 4401103.⨯-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22(H )6mol4mol 3(H )2n ξν∆-===-22(N )2mol4mol 1(N )2n ξν∆-===-33(NH )4mol4mol 1(NH )n ξν∆===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22(H )6mol 2mol 3(H )n ξν∆-===-22(N )2mol2mol 1(N )n ξν∆-===-33(NH )4mol 2mol 2(NH )n ξν∆===当反应过程中消耗掉2mol N 2时,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成3/2H 2+1/2N 2 = NH 3,该反应的反应进度为4 mol ;化学方程式改成3H 2+ N 2 = 2NH 3,该反应的反应进度为2 mol 。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五六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1. Co(Ⅲ)以通式CoCl m•nNH3生成八面体构型配合物,m及n的值可能是哪些?若1mol的一种上述配位化合物与Ag+离子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问m和n的数值各为多少?答:(1)由于Co(Ⅲ) 为+3,则m=3,CoCl m•nNH3为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即配位数为6。
n的值可能为6、5、4、3(2)1mol配位化合物与Ag+离子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配合物的外界为1,n=6-(3-1) =42. 在不同条件下,可从三氯化铬水溶液中获得3种不同颜色的配合物。
分别加入AgNO3后,紫色的可将氯全部沉淀为AgCl,而蓝绿色的有2/3的氯沉淀出来,绿色的加入AgNO3后只有1/3的氯沉淀为AgCl,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答:紫色[Cr(H2O)6]Cl3蓝绿色[CrCl(H2O)5]Cl2绿色[CrcCl2(H2O)4]Cl3. 衣物上的铁锈渍,可先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润湿,再滴加草酸溶液,然后以水洗涤而除去。
试予以解释。
答:衣物上的铁锈渍,先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润湿,是使其氧化并以Fe3+存在,滴加草酸溶液,Fe3+与C2O42-形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用水冲洗即可除去。
4. [Fe(H2O)6]2+为顺磁性, 而[Fe(CN)6]4–为反磁性, 请分别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解释该现象。
答:价键理论[Fe(H 2O)6]2+ 配离子中的Fe 3+离子在配位体H 2O 影响下,3d 轨道的五个成单电子占据五个轨道,外层的4s ,4p ,4d 轨道形成sp 3d 2杂化轨道而与6个H 2O 成键,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Fe(CN)6]4– 配离子中的Fe 3+离子在配位体CN -—影响下,3d 轨道的五个成单电子占据3个轨道,剩余2个空的3d 轨道同外层的4s ,4p 轨道形成d 2 sp 3杂化轨道而与6个CN —-成键,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晶体场理论[Fe(H 2O)6]2+轨道分裂能△o=10400cm -1 ,P=17600cm -1,因P ﹥△o ,故为高自旋态,顺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 9. 已知下列反应:CO (g) +C(s) →2CO(g) ∆r Hm =172kJ ⋅ mol −1 2
如果增加总压强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v 正、v逆及速率常数k正、k逆及平衡常数K将怎样变化?平 衡将怎样移动? 答: 增加总压强,v正、v逆都增大,k正、k逆不变,K不 变,平衡向反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k正、k逆都增大,K增 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加入催化剂,K不变,平衡不移动,如果是正催化剂 则v正、v逆都增大,k正、k逆都增大,加入负催化剂则v 正、v逆都减小, k正、k逆都减小; 注: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强、浓度无 关。 11. 在大连,水的沸点为373K,煮熟一个鸡蛋需要3min, 在拉萨,水的沸点大约为365K,需要5min才能将鸡蛋煮熟 。试计算煮熟鸡蛋过程中的活化能。
11. 什么叫链式反应?它主要有哪些步骤? 答:有些反应的历程相当复杂,只要用任何方法使反应一经 开始,它就可以自动迅速地、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有时甚 至以爆炸形式出现,这类反应称为链反应。 链反应包含三个基本步骤:链的引发、链的增长、链终止。
12. 请简要解释: (1)分子有效碰撞;(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分子间的相互碰撞) (2)在非基元反应中,最慢的那步反应决定了整个反应的速 率; 该反应不一定是个二级反应;如反应 (3)A + B → 产物 的速率表达式为:
解:(1)k0=v= 0.02 mol·dm-3·s-1 (2)k1= v/ [A]=0.02 s-1 (3)k2= v/ [A]2=0.02 dm3·mol-1·s-1 注:反应级数不同,速率常数单位不同
13. 实验测得下列反应: A(g) + B(g) →产物 对A为一级反应,B为二级反应,在某温度下的速率常数为 0.05mol2·L-2·s-1, 1.求反应的级数;(三级) 2.温度不变,当A浓度为0.1 mol·dm-3,B浓度为0.05 mol·dm-3时的反应速率。 解:
k2 Ea T2 − T1 ( ) 解: In = k1 R T2T1
6.0 × 10−5 mol ⋅ L−1 ⋅ s −1 93kJ / mol 298K − 360 K In = ( ) −1 −1 k1 8.314 J ⋅ K ⋅ mol 298K × 360 K
求得:
k1 = 3.85 ×10−2
1.溴的水溶液和丙酮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COCH3 + Br2 →CH3COCH2Br + HBr
,该反应对于溴来说是零级反应,由此可以推断出(D) A.反应速率是恒定的; B.溴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有关; C.溴起催化剂作用; D.溴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无关。 2. 在273K时,测得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CH3CHO(g) →CH4 (g) + CO(g)
(1) 错误,在单位浓度时速率常数k等于该化学反应的 速率; (2) 错误,反应速率取决于温度和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 (3) 错误,反应级数不一定等于反应分子数; (4) 正确。 (5) 正确。 (6)正确。
8.反应:2NO(g) + Cl2(g) → 2NOCl(g)的速率表达式为 v=k[NO]2[Cl2], ,试讨论下列各种条件变化时对反应的初速率 有什么影响? (1) Cl2的分压增加一倍; (2)加入某种催化剂; (3)将反应容器增大一倍; (4)将总压增加一倍。 解:(1) Cl2的分压增加一倍,反应的初速率增加一倍。 (2) 加入某种催化剂,加快反应的初速率。 (3) 将反应容器增大一倍,反应的初速率为原来的1/8倍。 (4) 将总压增加一倍,反应的初速率为原来的8倍。
a ⋅∆t b ⋅∆t g ⋅∆t h⋅∆t
2. 瞬时速率
以反应物的浓度来表示,有 − ∆ [ A ] υ = lim
A ∆t → 0
∆t
9. 如果正向反应的活化能为20kJ·mol-1,逆向反应活化能 是否也为20kJ·mol-1?为什么? (图2-4,P24,生成物势能通常小于反应物势能。Ea′≠Ea) 10. 催化剂对速率常数(有影响)和平衡常数(无影响)是 否都有影响?为什么?(P31)
4.74dm3 ⋅ mol −1 ⋅ s −1 Ea 656 K − 592 K = In ( ) 3 −1 −1 −1 −1 0.498dm ⋅ mol ⋅ s 8.314 J ⋅ mol ⋅ K 656 K × 592 K
Ea = 113.7kJ / mol
6.实验测得反应 2CO + Cl2→2COCl的速率方程为: d[COCl2]/dt=k[CO][Cl2]3/2 有人建议其反应机理为:
4.反应: CO2 (g) + C(s) → 2CO(g) 的 ∆r Hm >0。当p、V不变,增加反应物C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常数将 不变 ;正反应速率将增大;标准平衡常数将不变;平衡将向右 /正反应方向移动。 5.下述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一基元反应: 2NO + Cl2 → 2NOCl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该反应为几级反应?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 来的2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3)如果容器的体积将NO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 率将如何变化?不变, 2 解:(1)三级 V0 = k[ NO] [Cl2 ]
k[0.100]2 [0.100] = 8.0 ×10−3
k = 8.0 L2·mol-2·s-1
(3) 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v = k[ A]2 [ B]
(4)反应级数等于各反应物分级数之和,而各反应级 数反映了该反应物浓度变化时对反应速率得影响。因此 在实验中,我们比较反应速率随各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即 可确定各反应物的级数,也就能确定反应的总级数。
解:
v ∝ k,v ∝ 1/t
k2 v2 t1 Ea (T2 − T1 ) lg = lg = lg = k1 v1 t2 2.303RT1T2
代入数据得:
,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得:
Ea = 72.29kJ
12. 气体A的分解反应: A ( g ) → 产 物 当浓度为1.0mol·dm-3,反应速率为0.02 mol·dm-3·s-1,如果该反 应为(1)零级反应;(2)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时,其 反应速率常数为多少?
3 k1 [CO ][Cl2 ]2 k−1
这一机理与速率方程式相符。 (2)式中的k与反应机理中的各速率常数(k1,k-1,k2, k-2)之间的关系为:
k2 k = k3 k−2
k1 k−1
7.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速率常数k就代表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2)反应速率只取决于温度,而与反应物或生产物的浓度 无关; (3)反应级数就是反应分子数; (4)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的 速率越 慢; (5)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降低了反应的活化 能; (6)如果某一化学反应分几步进行,其总反应的速率主要 取决于最慢一步的化学反应。
V = k{0.5[NO]}2 ⋅ 0.5[Cl2 ] = 0.125V0 (2)
V = k{3[ NO]}2 ⋅[Cl2 ] = 9V0
6. 哪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0级) 7. 一个反应在相同温度及不同起始浓度时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 (否)速率常数是否相同?(相同)转化率是否相同?(否) 平衡常数是否相同?(相同)如果一反应在不同温度及相同起 始浓度时,它们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否)速率常数是否相 同?(否)转化率是否相同?(否)平衡常数是否相同?(否) 8. 化学反应速率如何表示?增加温度,化学反应速率是否 也增加? 答:对于一般反应 aA + bB → gG + hH 化学反应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 A] −∆[ B] ∆[G] ∆[ H] υ= = = = 1.平均速率
V = k [ A][ B ]
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4)如果加入催化剂能使正相反应的速率加快,那么也同 时能使逆向反应的速率加快。
习 题
1.在298K下,反应:A+B=产物 的有关数据如下: [A]/mol·L–1 [B]/mol·L–1 1 2 3 0.100 0.500 0.100
(2)反应速率常数k; (3)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 (4)试总结的测定反应级数的方法。
k1[Cl2 ] = k−1[Cl ]2
(1) (2)
k2 [Cl ][CO ] = k−2 [COCl ]
反应速率表示:
d [COCl2 ] dt = k3 [COCl ][Cl2 ]
整个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控制,其反应速率应由慢
(3)
将(1)、(2)式代入到(3),得
d [COCl2 ] dt
k2 = k3 k−2
v/mol·L–1 ·s–1
8.0×10–3 2.0×10–1 4.0×10–2
0.100 0.100 0.500
求:(1)对不同反应物的反应级数各为多少?
解:(1)设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分别为x、y
k[ A]x [ B ] y = v
由实验1和2有 k[0.100]x [0.100] y = 8.0 × 10−3
c(CH3CHO)/ mol ⋅ dm−3
0.100 0.200 0.400 v / mol ⋅ dm −3 ⋅ s −1 9.00×10-7 3.60×10-6 1.44×10-5 则反映级数为(C) A.0; B.1; C.2; D.3
Θ 3.对于 ∆ r H m >0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使(C)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 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相同倍数; D.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Cl2
Cl + CO
COCl + Cl2k3k1 k −1 Nhomakorabeak2 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