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技术
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操作过程: 工件用汽油或酒精去油后晾干,在渗箱底部撒
5毫米厚的渗剂,垂直放置工件,以减少弯曲变形, 然后填满渗剂(非工作面可用旧渗剂填充,以减少 渗剂用量),用水玻璃调粘土封箱。出炉或随炉冷 至室温开箱,渗硼后开箱直接淬火即可。渗剂可重 复使用,一般用旧渗剂和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检
查硼化层厚度及硬度。
电镀和化学镀
化学镀
气相沉积技术
离子注入
堆焊
熔覆技术
件带出和熔盐本身的消耗使熔盐变浅,需不断补充新盐。 (1)仅要求表面耐磨、抗介质腐蚀而对基体无强度要求的
零件为渗铬→空冷→沸水清除粘附残盐。 (2)对基体有一定强度要求的本质细晶粒钢件:渗铬→淬火
(水或油)→在加有缓蚀剂的沸腾的5%硫酸水溶液(以下简称含 酸沸水)中煮去未脱落的残盐→回火。 (3)淬火温度高于渗铬温度的高合金钢:渗铬后随炉升温→ 淬火→含酸沸水煮去残盐→回火。 (4)对基体强度有严格要求的本质粗晶粒钢件,渗铬后要重
含铝共渗及复合渗
钢铁和镍基、钴基等合金渗铝后,能提高抗高温 氧化能力,提高在硫化氢、含硫和氧化钒的高温 燃气介质中的抗腐蚀能力。为了改善铜合金和钛 合金的表面性能,有时也采用渗铝工艺 。
渗铝的方法很多。冶金工业中主要采用粉末法、 热浸、静电喷涂或电泳沉积后再进行热扩散的方 法。
含铬共渗及复合渗
碳素钢和合金钢(包括耐热钢和高温合金)在 渗铬后,可提高耐蚀、耐磨和抗高温氧化性 能。
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 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 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 热处理方法。
材料科学中的材料表面涂层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材料表面涂层技术材料表面涂层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覆盖层或者添加物质的方式,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和功能。
这种技术在材料科学中应用广泛,可以改善材料的抗腐蚀性、磨损性、耐热性、耐磨性等性能,同时也可以赋予材料新的功能,如抗菌、自润滑等。
常见的材料表面涂层技术包括电镀、化学镀、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等。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用的材料表面涂层技术。
电镀技术电镀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涂层的技术,常见的电镀方法包括电解镀、电沉积和电动力沉积。
电镀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蚀性、耐磨性和导电性,同时还可以美化材料表面。
化学镀技术化学镀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涂层的技术,与电镀不同的是,化学镀不需要外加电源,而是通过在溶液中控制反应条件实现对金属表面的涂层。
化学镀技术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同时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局部涂层,满足特定的需求。
喷涂技术喷涂是一种通过将涂料喷洒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的技术,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和维修。
喷涂的优点是涂层均匀、节省涂料、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材料,同时还可以控制涂层厚度和颗粒大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利用金属蒸气在材料表面沉积制成涂层的技术,主要包括磁控溅射、电弧放电和激光蒸发等。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以制备高品质、均匀、致密的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导热性、防辐射等性能,同时还可以制备多层膜、纳米涂层等。
总之,材料表面涂层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材料进行精细化处理的技术,它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功能,满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应用。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推进,涂层技术将逐渐向高效、环保、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为材料科学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材料表面工程的技术手段与应用

材料表面工程的技术手段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尤为突出。
如何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以达到更优异的性能成为了工业界的重要问题。
材料表面工程是现代表面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手段,对材料表面的原有性能进行改性以达到一定的需要,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机械、汽车、建筑等领域。
一、材料表面工程的技术手段1.化学镀膜化学镀膜是表面工程的一种简单、方便、低成本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材料表面上,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等。
常见的化学镀膜有镀铬、镀铜、镀镍等。
2.物理镀膜物理镀膜是利用真空技术将一层金属沉积在材料表面上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真空镀膜和溅射镀膜两种。
真空镀膜是将金属加热至蒸气状态,将气体抽空后,由真空镀膜设备内的电子围绕金属,离子产生激发,然后金属沉积在材料表面上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
溅射镀膜是将材料置于被放电的惰性气体间,利用被放电的气体产生的离子将材料表面上的原子溅射掉,然后使被溅射的材料沉积在所需表面上的一种处理方式。
3.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达到材料的改性目的,如氧化、氟化、磷化等。
其中,氧化处理是指将材料表面置于高温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使其氧化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层,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抗腐蚀性等。
4.电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是指在电解液中,利用电场变化来使材料表面的原有金属结构进行变化,从而起到一定改性效果的处理方式,如阳极氧化、电化学陶瓷涂层等。
二、材料表面工程的应用1.抗腐蚀材料表面的腐蚀问题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材料表面工程从原始材料选择、制备加工、表面改性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现代的表面处理技术控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实现材料表面的抗腐蚀性能的提高。
2.功能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在功能材料的制备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工程中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材料工程中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材料工程是指通过对物质进行选择、设计及制备等一系列工艺技术的研究,以满足各种工程要求的学科。
随着现代工业、科学的不断发展,材料工程在我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而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作为材料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尤为重要。
一、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定义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材料工程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机械等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一种技术。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性质,可以改善材料性能,提高应用效果。
二、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分类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机械改性三个方面。
1.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变,其主要包括磨削、抛光、喷砂、离子注入、激光处理等方法。
其中,离子注入可使表面产生高度压应力,提高表面硬度;激光处理则可以在一定深度及表面上形成网状结构,进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耐氧化性。
2.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变,其主要包括表面硬化、电解硬化、电沉积、化学蒸发沉积、喷涂等方法。
其中,喷涂是将高能量的流体材料喷射到材料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的保护膜,目的是提高材料表面的抗磨性、耐蚀性和耐高温性。
3.机械改性机械改性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变,其中包括压缩、拉伸、机械合成等方法。
其中,机械合成是将材料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条件下进行混合处理,形成新的复合材料,以达到增强材料硬度、韧度、塑性和耐磨性的目的。
三、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等行业。
1.机械制造机械制造行业对材料表面的硬度、韧度、磨损和腐蚀等性能要求较高,因此该行业广泛应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例如,机械制造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是喷涂技术,可以增强机械零件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2.电子电子行业应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主要是为降低材料表面的电阻和电噪声等。
例如,利用电沉积技术封闭材料表面的孔洞,可以提高材料的绝缘性和降低电噪声。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而随着材料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材料的表面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主要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良和处理,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一、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种类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包括各种方法,比如离子注入、化学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溅射、电解沉积和喷涂等物理和化学处理方式。
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面条件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喷涂是可以用于大面积区域处理的方法,可以增加防护层来提高材料的耐用性;电解沉积则可以用于小尺寸和具有高精度的细节部分。
二、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的耐用性和抗氧化性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航空航天组件要经常受到高速飞行、极端温度和压力等环境的考验,因此对材料的表面处理成为重中之重。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有助于增加组件的寿命和可靠性。
2.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也非常重要。
因为汽车结构复杂,需要各种不同种类的组件。
同时,汽车也需要经受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如沿海地区的腐蚀、高温和低温等。
因此,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无论是在机械方面还是在外观上都有很多要求。
3.化工领域在化工领域,物料需要在高温、高压和高腐蚀环境下工作。
因此,对设备表面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表面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化学工艺设备抵御腐蚀,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未来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指向更高效和可持续的材料表面处理。
未来的目标是将成本和性能进行均衡,从而使表面工程成为更实用的处理方式。
为此,表面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展更环保的工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表面处理工艺要尽可能减少化学废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未来或许可以采用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法。
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应用

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应用随着人们对材料科学的不断研究和深入了解,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表面处理技术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一定的工艺处理,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增强材料的抗腐蚀性、延长材料的寿命等多种功能。
本篇文章将就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还可以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和降低材料的磨损率。
在工程领域,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钢材的电镀和电解处理过程中,可以生成稳定的金属氧化物膜,增加材料的耐蚀能力。
二、紫外辐射表面处理技术紫外辐射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紫外辐射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处理中。
紫外辐射可以使高分子表面产生交联反应,从而使材料的附着力和硬度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增加材料的表面能,提高表面润湿性。
三、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是指通过激光的聚焦和能量效应来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机械性能和硬度,还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用于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等领域。
四、表面涂覆技术表面涂覆技术是指将一层或多层材料涂覆在材料表面上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颜色、亮度和纹理,还可以提高材料的防腐性能和耐磨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表面涂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纸品等多个领域。
五、表面喷砂技术表面喷砂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速喷射出的硬度颗粒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光洁度和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强材料的表面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在实际应用中,表面喷砂技术被广泛用于钢材、铝材等材料的表面处理过程中。
六、表面脉冲喷涂技术表面脉冲喷涂技术是指一种高速脉冲喷射出的冷态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实物案例
2.1 机械抛光
定义:机械抛光是依靠非常细小的抛光粉的磨 削、滚压作用除去试样磨面上的极薄一层金属 抛光常常用于增强产品的外观 防止仪器的污 染 除去氧化创建一个反射表面,或防止腐蚀 的管道。
流程
优点
粗抛
零件的整平性好
是用硬轮对经过或未经过磨光的表面 光亮度高
进行抛光,它对基材有一定的磨削作用, 属于精加工
IMF 大致与IML相同但主要用于在IML的 基础上做3D处理 IMR 重点在于胶料上的离型层
产品表面薄膜去掉,只留下油墨在 产品表面
研发时间短 设计灵活 成本较低 安全环保
装饰图案内 藏,永不磨 损
高抗刮性和 透光性
高度集成, 快速装配 应用领域广
优点
缺点
耐划伤、抗 前期周期长
腐蚀性强
易产生胶片
使用寿命长 脱落、扭曲
类别
特点
空气喷涂 无空气喷涂 静电喷涂
大流量低压力雾 化喷涂 热喷涂 自动喷涂
材料不受限制 涂层材料极为广泛 温升小 不产生应力和变形 操作工艺灵活方便 涂层性能多种多样
优点
喷涂作业生产效 率高 适用于手工及自 动化生产 应用领域广泛 喷涂速度快 手感光滑细腻 漆膜最终效果好 膜质较厚
缺点
漆雾高度分散 既污染环境 不利于人体健康 浪费涂料
能去除粗的磨痕
效率高投入少
中抛
比较适合加工简
是用较硬的抛光轮对经过粗抛的表面 单件 中、小产品
作进一步的加工
它可除去粗抛留下的划痕,产生中等光
亮的表面
精抛
是抛光的最后工序,用软轮抛光获得镜
面般的光亮表面,它对基本材料的磨削
作用最小.
缺点
人工要求高 劳动强度大 污染严重 影响工人健康 能源消耗高 光泽保持时间不 长,发闷、生锈
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1.表面被覆定义:表面被覆是指一种在原有材料表面堆积新物质的技术,其目的是使原材料更有耐蚀性、色彩性或赋予原材料其它的表面功能。
依据被覆材料和被覆方式的不同,表面被覆处理有镀层被覆、涂层被覆、搪瓷和景泰蓝表面被覆处理层是一种膜,如涂层或镀层覆盖首饰表面的处理过程,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依据于被覆材料和被覆处理方式的不同,表面被覆处理有镀层被覆(电镀、阳极氧化着色、熔射镀、蒸发沉积镀和气相镀等),有以涂装为主体的有机涂层被覆,还有以陶瓷为主体的搪瓷和景泰蓝等被覆。
1>镀层被覆塑料制品的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涂层被覆处理和镀层被覆处理。
一般塑料的结晶度较大,极性较小或无极性,表面能低,这会影响涂层被覆的附着力。
由于塑料是一种不导电的绝缘体,因此不能按一股电镀工艺规范直接在塑料表面进行镀层被覆,所以在表面处理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前处理,以提高涂层被覆的结合力和为镀层被覆提供具有良好结合力的导电底层。
镀层被覆能在首饰表面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镀层,将金属表面转变成金属氧化物或者无机盐覆盖膜,这是一种较典型的表面被覆处理工艺。
镀层被覆不仅可以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并能改变金属表面的颜色、硬度、平滑感、光泽感和肌理感,因此能保护和美化首饰。
按镀层的表面状态可分成镜面镀层和粗面镀层两类,或分为有光镀层、半光镀层和无光镀层。
镀层被覆处理的缺点是镀层的色彩单调,并对制品的大小和形状有所限制。
镀层被覆的方法有电镀、化学镀、熔射镀、真空蒸发沉积镀、气相镀等,还有特殊方法——刷镀法和摩擦镀银法。
随着首饰材料的多样化和对镀层功能的要求,发展了合金镀、多层镀和复合镀及功能镀等方法2>涂层被覆在首饰表面形成以有机物为主体的涂层,即涂层被覆,这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可行的表处理方法,在工业上通常称为涂装。
涂层被覆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首饰的耐久性;二是将首饰的表面转变成涂层所具有的色彩、光泽和肌理;三是赋予制品隔热、绝缘、耐水、耐药品和耐腐蚀等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测量阴极极化曲线可以用恒电流法,也可以用恒电位法。测出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和与之对 2
应的阴极极化电流的数值,在Ei坐标系或Elgi坐标系中将其关系表示出来,就得到阴极极化曲线。
3.提高阴极电流密度。
络合剂和添加剂的使用。
5.如何使组成合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在阴极电位下共同析出?为什么标准电位相差较大的金属离子的合金电镀不能完全采用调整金属离子浓度的方法进行?
1.要使各组分金属共同析出,阴极电位必须降低到各组分金属的析出电位以下。(两种金属析出电位相近)
2.如果相差太大,析出电位较正的金属将优先沉积,甚至完全排斥析出电位较负金属的沉积。
弱浸蚀前最好先进行一次电化学除油。
表整永远是最后一道工序。
绝不能把酸性物质带入氰化电镀液中,会产生氢氰酸(剧毒)。
4.
4.如何能使镀层金属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沉积出金属?
要使电极反应成为还原反应,必须使其发生阴极极化,向工件通入阴极电流,只有当阴极电位EC<E析,(金属的析出电位)这种金属才有可能在阴极表面沉积出来。
6.在浓差极化控制下电镀,镀层质量往往不能符合要求。为什么?为什么金属离子的还原反应的过电位大才能形成结晶细致的镀层?
1. 浓差极化是是由于溶液中的物质扩散速度小于电化学反应速度而造成的极化。若扩散速度很慢,则扩散到电极表面的反应粒子立即发生反应,从而使电极表面附近反应粒子浓度为零,这时浓差极化叫做完全浓差极化,这时电极上的电流密度出现最大值,叫做极限电流密度。
第3 / 7页
影﹑树枝状和海绵状江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没有镀覆的部位等缺陷。
厚度:电镀层厚度的测量方法有破坏检测法与非破坏检测法两大类。其中破坏检测法有点滴法液流法﹑溶解法﹑电量法和金相显微法等;非破坏检测法有磁性法﹑光切显微镜法等。 结合力:(一)弯曲试验覆盖能力和整平能力的测试方法。分析影响电解液分散能力的因素?
1.分散能力:Haring槽实验法,弯曲阴极法。
覆盖能力:内孔法,凹穴法,直角阴极法。
整平能力:旋转圆盘电极法,旋转铜丝电镀法。
2.电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电解液的导电性,阴极反应的极化性能,电镀工艺参数等。 几何因素,包括阴极和阳极的形状及其排布,镀槽形状,尺寸,相对位置等。
1.为了后期的镀层工艺更加顺利和良好的进行。
2.整平(磨光,抛光等),除油(电解,化学等),浸蚀(浸在酸中),表整(表面调整,表面活化(酸,浸蚀)等)
3.强浸蚀前应先除油。
工件表面矿物油,磨光膏等过多时,应先有机溶剂除油,再利用化学或电解补充除油。 应重视水洗。
酸洗液的不同浓度,温度,种类对钢铁件有不同的浸蚀作用。
《材料表面技术》复习纲要
常见问题
1.机械磨光和机械抛光作用有何不同?
磨光会消耗被磨材料,抛光不会消耗被抛材料。
磨光是除去宏观缺陷,抛光只是提高表面光洁度,微观缺陷。
抛光的光亮度比磨光更高更亮。
2.总结除油(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水基清洗剂除油、电解除油)的基本配方和特点,为什么电解除油速度比化学除油快?
内应力:幻灯投影法﹑电阻应变仪法﹑螺旋收缩仪法﹑X射线衍射法等多种。
耐蚀性:腐蚀试验可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对镀层样品进行浸泡试验,然后根据表面状态与失重进行评定。
孔隙率:1.贴滤纸法:将浸有测试溶液的润湿纸贴于经预处理的被测试闰上,滤纸上的试液渗入孔隙中与中间镀层或基体金属作用,生成具有物征颜色的斑点在滤纸上显示。然后以滤纸上有色斑色的多少来评定镀层孔隙率。
电解除油:
配方:氢氧化钠,碳酸钠等
特点:电解除油速度比化学除油快得多,除油彻底。
答:电解除油主要通过镀件表面电解产生的氢气,氧气剥离作用,再加上除油剂的辅助效果达到除油效果。而化学除油主要依靠除油剂除油。
3.工件进行镀前预处理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镀前预处理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怎样使用?预处理工艺流程的一般原则。电镀的一般预处理工艺流程。
10.附加盐、添加剂等在电解液中的作用。
附加盐:
增加溶液的导电性。
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扩大阴极电流密度范围。
促进阳极溶解。
防止金属盐水解。
缓冲作用。
添加剂:
11.镀层外观、厚度、结合力、内应力、耐蚀性、孔隙率、硬度、脆性等性能的检测方法。
外观:目力观察,是否有针孔,麻点,起瘤﹑起皮﹑起泡﹑脱落﹑阴阳面﹑斑点﹑烧焦﹑暗
9.单盐电解液和络盐电解液的各自特性、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什么络盐电解液电流效率比单盐电解液低?
1.单盐:成分简单,成本较低。
阴极电流效率很高。
废水处理简单。
可以利用较大的阴极电流密度。
络盐:
阴极极化性能强,而且主要表现为电化学极化,所以镀层结晶细致,镀液分散能力好。
2.由于阴极还原反应的平衡电位降低,副反应速度比较大,故电流效率比单盐电解液低。
有机溶剂除油:
配方:有机烃类,有机氯化烃类
特点:有机溶剂适应性宽,无论动物性,植物性,矿物油都可以溶解。
除油速度快。
除油难以彻底,故多用于油污严重的工件。
化学除油:
配方:碱性溶液加乳化剂
特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无毒也不会燃,但需要加热。
水基清洗剂:
配方: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
特点:与化学除油相比,减少了加热的能源消耗,与溶剂除油相比避免了燃料消耗。 无毒,无刺激性气味,改善劳动条件。
2.涂膏法:将含有相应试液的膏状物涂覆于被测试样上,通过泥膏中的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斑点,要据此斑点来评定镀层的孔隙率。
3.浸渍法:将试样浸于相应试液中,通过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在镀层表面产生有色斑点,然后检查镀层表面有色斑点多少来评定镀层的孔隙率。本法适用于检验钢铁﹑铜或铜合金和铝合金基体表面的阴极性镀层的孔隙率。
只有在高电流密度下浓差极化才占据主导地位。这时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被浓差极化控制着,使得阴极附近金属离子严重缺乏,造成氢气析出,导致阴极附近PH值上升,产生一些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式盐,他们以胶体的状态吸附在电极表面上,并夹杂在镀层中,形成空洞、麻点、疏松、烧焦等。
2.这是因为细小的晶粒只有在比平衡电位负的电位下才是稳定的。过电位的绝对值愈大,晶核愈容易形成,晶核尺寸愈小,愈有利于形成大量细小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