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美蓝法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美蓝法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美蓝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75例,取1%美蓝4ml注射于肿瘤周围后行SLNB,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结果:前哨淋巴结(SLN)检出成功率为100.0%(75/75):准确率为97.3%(73/75),灵敏度为97.2%(36/37),假阴性率为2.7%(1/37)。
发生并发症4例(5.4%),经随访患者均无腋窝淋巴结复发和远处转移。
结论:美蓝作为指示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价格低廉、简便易行,但长期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尚需进一步探讨和证实。
标签:美蓝;前哨淋巴结;乳腺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是评价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常规手术需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v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但是ALND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尚无良好的防治方法,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是国内外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以对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准确的分期。
随着SLNB研究不断深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正接受挑战。
因此,笔者采用美蓝作为指示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来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治疗乳腺癌患者75例,患者均为女性。
本组患者年龄26~67岁,平均38岁;其中,左侧46例,右侧29例;原发肿瘤位于外上象限36例(48.0%),内上象限16例(21.3%),外下象限9例(12.0%),内下象限3例(4.0%),中央区11例(14.7%);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63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黏液腺癌2例,单纯癌3例。
1.2SLNB方法质量分数1%美蓝(亚甲蓝,methylthionium)由北京永康制药厂生产。
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3)英文缩写 (6)研究论文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前言 (7)材料与方法 (8)结果 (11)讨论 (15)结论 (18)参考文献 (19)综述腋窝反向淋巴作图的研究进展 (25)致谢 (39)个人简历 (40)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联合使用双示踪剂(吲哚菁绿+亚甲蓝/纳米碳)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 月至 2019 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行保乳术或乳房单纯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采用荧光示踪剂联合蓝染/黑染示踪剂行术中双示踪寻找前哨淋巴结。
荧光示踪剂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蓝染示踪剂是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黑色示踪剂是纳米碳混悬液(Carbon Nanoparticles Suspension Injection;CN)。
手术将前哨淋巴结分离出来,单独送病理检查。
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术中前哨淋巴结( SLNs) 检出数量、示踪情况。
数据采用SPSS 21.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三者比较用F检验,以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70例患者行双示踪法(吲哚菁绿+亚甲蓝/纳米碳)SLNB 手术,其中行乳房单纯切除+ SLNB 手术的50例,行保乳+ SLNB 手术的20例。
其中单切组有1例未找到前哨淋巴结,不成功率是1.43%。
总体成功率为98.57%,单切+SLNB组成功率98.00%,保乳+SLNB组成功率100%。
在70例患者中,用染料法(亚甲蓝/纳米碳)检出57(43+14)例,检出率是81.43%;用吲哚菁绿检出65例(47+18),检出率是92.86%。
吲哚菁绿检出比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美蓝法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临 床 资 料 .
全 部 患者 均行 S N活检 。成功 检 出 S N染 色 7 L L 5例 . 其
我 院 20 0 4年 6月~ 0 6年 6月 治疗 乳 腺 癌 患者 7 20 5例 ,
检 出 率 为 100 7 /5 , 检 出 S N 1 9枚 , 均 1 0 .%( 57 ) 共 L 2 平 . , 7枚
其中, 1枚 3 7例 (93 )2枚 2 4 -% 、 5例 f33 、 3 -%)3枚 l 0例
(33 、 1. %)4枚 3例 (.%) 40 。
22 S NB 技 术 评 估 . L
患者 均为 女性 。 组患 者 年龄 2 ~ 7岁 , 均 3 本 66 平 8岁 ; 中 , 其 左 侧4 6例 , 侧 2 右 9例 ; 发 肿瘤 位 于 外 上 象 限 3 原 6例(8 %) 4. , 0
临床研究
29 2第6第 期 0年 月 1 4 0 卷
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美蓝法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 的 临床意 义
刁其 先 , 峰 , 高 马树 民, 鲁德 忱 , 野 王
( 岛海 慈 医院 , 青 山东 青 岛 26 3 ) 6 03
【 要】目的 : 讨美 蓝 法乳腺 癌前 哨淋 巴结 活检 (L B  ̄ 临床 意义 。 法 : 摘 探 SN ) 方 选择 乳腺 癌患 者 7 5例 , 1 取 %美蓝 4m 注 l 射 于肿 瘤周 围后 行 S NB, 后行 乳 腺癌 改 良根 治术 。结 果 : 哨 淋 巴结(L 检 出成功 率 为 1 00 7 /5 ; L 然 前 S N) 0. %( 57 ) 准确 率 为 9 .%(37 )灵 敏度 为 9 .%(63 )假 阴性 率 为 27 13 ) 73 7 /5 , 72 3 /7 , .%(/7 。发 生 并发 症 4例f.%)经 随访 患 者均 无腋 窝淋 巴 54 , 结 复发 和远 处转移 。结论 : 蓝作 为指 示剂 行前 哨淋 巴结 活检 术 , 美 价格 低廉 、 简便 易行 , 但长 期 的临 床价 值及 可行 性
早期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

早期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早期乳腺癌的诊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手术切除模式虽然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过多的切除余量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准确的手术方式。
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可以精确判断淋巴节点的转移情况,减少切除余量。
本文将介绍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研究进展。
SLNB技术的基本原理淋巴结是人体中很重要的一个器官,它承担着对体内细胞和外来物质的免疫防御作用。
SLNB技术就是在肿瘤周围注入一种染料,随着淋巴液的流动,这种染料会逐渐流向最先被淋巴液所到达的那个淋巴结。
医生就可以根据染料在淋巴节点时的颜色来判断该淋巴节点与原发灶的微小转移情况。
通过SLNB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淋巴节点的情况,因此,可以在不必切除全部淋巴节点的情况下判断该病人淋巴节点的微小转移情况。
SLNB技术的病理基础SLNB技术的病理基础,既包括原发灶的临床病理特征,也包括淋巴节点的病理情况。
在临床病理初步检查后,医生必须选择合适的染料,并注入到哨所淋巴节点周围,淋巴节点就会吸收这种染料,并输送到整个淋巴系统中。
SLNB技术基于淋巴系统传导染料,淋巴节点的转移情况得以迅速而明确地确定。
SLNB技术的优点对于患有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选择SLNB技术可以带来许多优点,包括:•减小病人的手术风险•避免过多切除淋巴节点•检测转移情况的准确度高通过SLNB技术,医生可以在更少的淋巴结被切除的情况下准确判断淋巴节点的转移情况,可大大减少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疼痛感。
SLNB技术还可以减少术后康复时间和医疗费用。
SLNB技术的缺点尽管SLNB技术带来很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包括:•染料引起的过敏反应•淋巴节点定位错误•SLNB技术的技术难度较大SLNB技术的研究进展SLNB技术之所以成为前哨淋巴结检查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一个方法,主要归功于其准确率、较少的创伤和较少的并发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标签:乳腺癌;前哨淋巴检;活检前哨淋巴结是最早接受肿瘤淋巴引流和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对于乳腺癌病病人,如能在术中准确定位、检出前哨淋巴结(SLN),并诊断有无肿瘤转移,对确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我们自2003年10月~2006年8月对60例乳腺癌患者开展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以探讨其在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0~75岁,平均49.7岁,肿瘤位于左乳32例,右乳28例;外上象限33例,外下象限11例,内上象限14例,内下象限2例。
全组均行改良根治术。
组织类型:浸润型导管癌52例,导管内癌3例,小叶癌2例,髓样癌1例,黏液样癌2例。
1.2 药品与试剂江苏济川制药厂生产的1%亚甲蓝注射液[MB],规格:2 ml,20 mg。
1.3 手术方法将1%亚甲蓝注射液4 ml在乳晕四周皮下分为4~6点均匀注射,局部按摩4 min,然后行改良根治术。
先游离靠近腋窝侧皮瓣,依蓝染淋巴管走向找到蓝染淋巴结定为前哨淋巴结(SLN),然后继续行改良根治术。
术毕将SLNB及全腺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LND)在内的所有淋巴结分别作病理检查。
2 结果本组共行SLNB 60例,检出率为98.3%(59/60)。
其中1例未发现SLN,活检标本经病理检查为纤维组织,余59例取出SLN 108个,每例1~3个,平均1.8个。
腋窝淋巴结转移23例,无转移37例,每例取出淋巴结数目9~40个,平均14.7个,本组SLNB的准确性为96.6%(57/59),假阴性率4.4%(1/23),假阳性率为0。
3 讨论自从Halsted发明乳腺癌根治术以来,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一直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自从Fisher提出了乳腺癌从一开始就是全身性疾病以来,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作为一种局部治疗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荧光示踪和蓝染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荧光示踪和蓝染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张琳 邓小华 梁转儿 聂惠龙【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示踪法和蓝染法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价值。
方法 80例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荧光示踪法和蓝染法进行标记, 均按常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并且行腋窝清扫, 全部组织送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 对比两种方法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假阴性率、平均前哨淋巴结检出数, 并记录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结果 荧光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 明显高于蓝染法的8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的有25例, 其中荧光示踪法漏诊1例, 蓝染法漏诊6例, 即荧光示踪法假阴性率为4.0%, 明显低于蓝染法的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荧光示踪法患者平均前哨淋巴结检出数为(3.5±0.8)枚, 明显多于蓝染法的(2.6±0.6)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90±10.61)min。
结论 荧光示踪法和蓝染法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有良好示踪效果, 其中荧光示踪法具有更高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检出数, 假阴性率低, 更具有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荧光示踪法;蓝染法;吲哚菁绿;亚甲蓝DOI :10.14164/11-5581/r.2017.10.028基金项目:2015年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A0020)作者单位:519000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 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 但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 ALND)所导致的上肢水肿、麻木、运动障碍和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 ' 例 ,2 发现 s , 例 为假 阴性 , 2例 l 其准确性 为 8 .% ( l 4 0 2/
2)肿瘤区组 2 例 ,4 5; 7 2 例发现 sN 准确性为 髓.%。二者 L, 9
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 6例 目N的 位置为 : . 。4 5 L 前群 加 例 ,
度为 10 0 7 7 , 0 %(/ )准确率为 8 %(4 2 )无假 阴性。 8 9 2/ 7 ,
三、 讨论
前哨淋巴结活 检 (ef l p 0eb Iy k B 技术 snr y hnd i ̄ ,S ̄ ) i  ̄ m o 的临床应用 , 有可能改变乳腺癌外科治疗 中常规行腋窝淋 巴 结解剖 (x q 唧hnds i eo , m ) ai l oe d ,n A u y v i 这一历史 J 。我 科 自 0 7月以来 , 0D年 采用 l %异硫 蓝( % i l b e 对 1 瞄 I l) H u
维普资讯
中 华肿 瘤 杂 志 2 陀 年 3 第 2 第 2 0 月 4卷 期
C i O el a h2 , d 2 ,H hnJ n ̄,M l v 4 02 e
察 中华肿瘤杂志 , 9 , :6— 1 6 l 4 4 昕 9 8 4 6 棘 丽艳 , 朱允 中。 史鹤玲 , 基 因工程 白细胞 介 素. 治疗 恶性 等 2 胸腔租液 s 侧疗效 观察 . 7 北京医学 , 9 , : . 1 82 9 9 o 3 7 高同军 , 擦丽艳 , 朱允 中, . 等 榄香烯乳治疗恶性胸腔积棱 例 中 华 呼 吸 和结 棱杂 志 .97 2 :4 . 19 ,010
难度 。
5 例乳腺癌患者开展了 SN , 2 L B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就其临 并
美蓝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

美蓝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临床意义(1)【摘要】目的探讨美蓝为示踪剂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62例乳腺癌患者使用美蓝在其乳晕及肿瘤周围皮肤注射,5~15 min后进行术中定位及活检术。
结果 58例患者(58/62)找到前哨淋巴结,灵敏度为94.4%,假阴性率为5.6%,准确率为92.0%。
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
结论美蓝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淋巴结转移,可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活检。
【关键词】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美蓝染色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
长期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 ALND)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率为70%,行ALND不能提高生存率,反而由于损伤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 node biopsy, SLNB)的技术的开展,因其能较准确地预测腋淋巴结状况,ALND治疗乳腺癌的这一常规操作有被改变的可能。
本研究应用美蓝染色法对前哨淋巴结(SLN)进行定位,活检来探讨SLN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经穿刺或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确诊的乳腺癌患者(T1,T2)62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且满足下列条件:①既往无腋窝手术史;②单个病灶,术前经乳腺钼靶片排除多中心性病灶;③临床查体, 腋窝未触及淋巴结肿大;④术前未进行任何药物治疗。
排除以下情况:①患侧乳腺或腋窝已接受过放疗;②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所有患者年龄34~ 69 岁,平均42岁。
肿瘤位于外上象限28例,外下象限14例,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8例。
肿瘤直径1~4 cm,平均2.6 cm。
1.2 检测方法与手术方式全身麻醉后,取美蓝注射液4 ml注射在肿块周围及乳晕皮下或活检残腔内,局部按摩3 min, 注射染料后5~10 min后行手术,操作要点是尽量在无血操作下仔细解剖,沿蓝色的淋巴管自下向上、自内侧向外侧寻找着色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SL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1-07-20T17:08:11.32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孙涛王晓丽刘清茂
[导读] 乳腺癌的远位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定期乳腺癌筛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增加。
孙涛王晓丽刘清茂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500)
【摘要】目的: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别用亚甲蓝及纳米碳混悬液(卡那琳)染色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对比两种染色剂临床疗效。
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或行下腋位清扫术,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
结论:亚甲蓝及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效果相仿,但亚甲蓝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亚甲蓝染色;纳米碳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44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112-02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转移及播散在很早即可发生,虽然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大小是目前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全身转移是主要致死因素。
传统手术均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肢体肿胀,肩部疼痛及患肢活动障碍,肩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等,对患者的后期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早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清扫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过度治疗。
本研究拟通过对早期乳腺癌在肿瘤周围注射染色剂示踪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快速冷冻病理学检测确定前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从而确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无前哨淋巴结转移者,避免腋窝清扫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 2009 年 10 月~2010年 10 月治疗乳腺癌患者 60 例,患者均为女性。
本组患者年龄 25~68 岁,平均 40 岁;其中,左侧 37例,右侧 23 例;原发肿瘤位于外上象限 35 例(58%),内上象限 7 例(12%),外下象限 8 例(13%),内下象限 3 例(5%),中央区 7 例 (12%);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49 例,浸润性小叶癌 11 例。
1.2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方法
术前麻醉成功后,随机分组,分别用1%亚甲蓝、纳米碳混悬液于原发肿瘤周围皮下或活组织检查后的残腔壁周围皮下注射。
10~15 min 后经腋底部胸大肌外侧作一小切口(该切口均在根治术预切范围内),寻找并追踪染色淋巴管,循此解剖至染色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SLN),切除前哨淋巴结送病理科进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
2结果
切除前哨淋巴结送病理科行冰冻病理检查。
如病理回报阳性,则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阴性,则不清扫腋窝淋巴结。
全部患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检出SLN 染色 58 例,其检出率为 96%(58/60),共检出SLN 100 枚,平均 1.7 枚,其中,1 枚 37 例(49.3%)、2 枚 23 例 (33.3%)、3 枚 10 例 (13.3%)。
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增高,但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仍有逐渐升高趋势。
目前对乳腺癌患者仍以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在初诊的乳腺癌患者中,大约半数其体内存在隐匿转移癌(亦称微转移癌)。
乳腺癌的远位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定期乳腺癌筛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增加。
传统的腋窝淋巴清扫存在诸多患侧上肢的并发症,如上肢水肿、麻木、肩关节活动障碍、腋窝皮下积液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对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过度治疗,从而减少患者患侧上肢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另保留一定数量的腋淋巴结,使其继续具有抗肿廇的免疫屏障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
国内外常用前哨淋巴结示踪方法包括同位素示踪法和染料示踪法,后者多用异硫蓝,此药价格昂贵,且尚未在国内上市,不利于基层医院应用。
亚甲蓝染色示踪方法简单,经济易行,不需要特殊的穿刺装置和穿刺针具,手术切除成功率高,纳米碳混悬液,颗粒大,不易于周围软组织内弥散,利于淋巴结染色成功,二者均适用于基层医院实施。
其对于早期乳腺癌保腋窝、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彬,巴图,郭冰.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4):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