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章】二氧化硅低温合成硅纳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取得进展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这些设备的主要能源,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日益受到重视。
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
近年来,硅基负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低放电平台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二、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一)原料选择与准备制备硅基负极材料,需要的主要原料包括硅源、导电剂和粘结剂等。
其中,硅源的选择对最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硅源有微米硅、纳米硅等。
此外,还需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剂和具有良好粘结性的粘结剂。
(二)制备方法目前,制备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溶胶凝胶法等。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制备。
该方法首先将硅源、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形成溶胶状混合物,然后通过热处理使混合物凝胶化,最后进行烧结得到硅基负极材料。
三、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材料结构与形貌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制备的硅基负极材料进行结构与形貌分析。
XRD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SEM则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大小。
(二)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
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比容量、首次效率、库伦效率等;CV曲线则可以反映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及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三)性能对比分析将所制备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商业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性能对比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比较两者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
同时,分析硅基负极材料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手段,得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数据、电化学性能数据以及性能对比分析结果。
(二)结果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和前人研究,对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二氧化硅在电池行业中的应用

二氧化硅在电池行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池行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车辆、船舶、飞机等各个领域。
而在电池制造中,二氧化硅作为重要的材料之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二氧化硅在电池行业中的应用,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锂硫电池。
一、锂离子电池中的二氧化硅应用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之一,其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氧化硅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采用钴酸锂、磷酸铁锂等,而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则常常会加入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填充物,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介电常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容量、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循环性能。
此外,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粒径对电池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较小的粒径和适当的含量能够增加电池的采暖速率并提高充电效率。
二、铅酸电池中的二氧化硅应用铅酸电池是一种重量较大且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的电池,但其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电机组、 UPS 电源等应急电源场合。
在铅酸电池的制造中,二氧化硅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氧化硅作为一种特殊的添加剂,能够控制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现象。
在铅酸电池中,硫酸水解会产生复杂的反应,其中的水会限制电池反应的速度。
而二氧化硅可以作为增塑剂,改变铅酸电池内部的流动性,提高铅酸电池的抗压能力,在过充和过放充电的情况下稳定电池的性能。
三、锂硫电池中的二氧化硅应用锂硫电池是目前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而在锂硫电池的制造中,二氧化硅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二氧化硅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添加剂,通过控制硫的分布和植入来提高电池性能。
硫与金属锂反应成立二价硫化物,而硫化物与二氧化硅反应可以得到多价硫化物,并且多价硫化物使得产物在锂电池内更加稳定和可逆。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基材料、硅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方面。
这些材料在锂电池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锂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对这些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将有助于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推动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
碳基材料一直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因其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中。
通过控制碳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可以有效提高其对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能力,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不过,碳材料在储锂过程中很难实现高容量储存,这一问题已成为碳基负极材料的研究难点之一。
硅基材料也是当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与碳材料相比,硅具有更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硅材料在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结构破坏,电化学活性和循环寿命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硅材料的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合成纳米结构的硅材料、设计多孔结构、以及与碳等材料的复合等方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在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通过材料设计与合成新型的碳基材料,以提高其储锂容量,并且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
研究者也将继续探索碳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找出铁电影响碳材料电化学行为的机理。
将进一步发展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通过纳米结构设计、表面涂层等方法,提高硅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也将探索硅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以扩展硅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范围。
对金属氧化物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以寻找新型金属氧化物材料,并且改进其结构与性能。
研究者也将进一步研究金属氧化物的嵌入/脱嵌机制,以解决其循环稳定性问题。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也将持续深入。
二氧化硅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二氧化硅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机械设备,都需要有可靠的电源支持。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了目前最流行的电池类型。
不仅是因为它们有着比传统电池更长的寿命,更低的内阻,而且它们还可以以更高效率完成充放电周期。
但是,就像其他化学电池一样,锂离子电池也有其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者们正在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将二氧化硅用于正极材料的包覆。
二氧化硅是一种晶体硅的变体,它的分子中包含Si和O两个元素。
这种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材料,在某些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地使用。
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二氧化硅是一种将化合物变成纳米尺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硅变成了一个薄膜,其原子结构呈现出玻璃状。
这种薄膜能够有效地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而减少电池的热效应。
为了实现这种薄膜的制备过程,研究者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光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光化学反应的化学过程。
它的原理是让光子和气体分子在反应室内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使气体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的结果是,在涉及的化合物中产生出硅原子和氧分子的键。
这些键会排列成一种规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一种薄膜。
这种薄膜很薄,只有几个纳米,但它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中含有的电子会被锂离子吸附,从而产生一个电势差。
同时,这些电子会产生局部的高温,这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的热效应。
若是电池内部的热效应过大,就会导致电池短路或者爆炸,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但是,由于二氧化硅薄膜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从而减少电池内部高温情况的出现,进而降低了电池发生事故的概率。
除了隔热之外,二氧化硅薄膜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护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会被溶解。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往往会被溶解,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而二氧化硅薄膜可以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从而减少了溶解的发生概率。
硅氧负极简介及现状

硅氧负极简介及现状
硅氧负极是一种用于锂电池的高性能负极材料,当前现状显示它正逐步成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
硅氧负极简介:硅氧负极作为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充放电过程中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氧负极在内,因其高比容量、良好的安全性以及丰富的来源,被视作新型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优选。
与石墨负极相比,硅材料在克容量和快充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理论克容量高达4200mAh/g,远超过石墨材料的372mAh/g。
硅氧负极的现状:目前,新能源车普遍采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硅碳负极材料因其较高的比容量而备受关注,它能显著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当前性能最好的负极材料之一。
近年来,随着正极材料能量密度的推进触及瓶颈,硅负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发展,预计可能迎来放量拐点。
硅负极对于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至关重要,其比容量高出石墨一个数量级。
考虑到不同应用领域下硅基负极的不同使用比例,全球硅基负极的出货量预计将以每年60%以上的增速增长。
总之,硅氧负极由于其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的巨大潜力,正在成为锂电池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尽管存在挑战,但技术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预示着硅氧负极有望在未来电池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曹志颖;孙红亮;杨亚洲;孙俊才【摘要】Si/C composites which have high capacity and low discharge potential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possible substitute for the commercial graphite or carbon anode.Recent years,Si/C composites materials as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focused by manyresearchers.Different methods and material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perties of Si/C composites.The recent progress of Si/C composites materials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 materials.Furthermor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asearch trend of Si/C composites as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硅碳负极材料具有最高的储锂容量和较低的电压平台,有望成为替代商业化石墨或碳负极的材料.关于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原料都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按碳材料的分类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此外,还初步讨论了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趋势.【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3页(P722-724)【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碳复合材料;缓冲基体【作者】曹志颖;孙红亮;杨亚洲;孙俊才【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石能源的衰竭及各种便携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对化学能源的需求及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硅合金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方案一:硅/锡二元复合负极材料
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一氧化硅颗粒(99.99%,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与锂箔(99.99%)按照5:7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后,加入3wt%的助磨剂(石墨粉),再与不锈钢球按照1:16的质量比一起置于不锈钢球罐中,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密封后取出,进行间歇球磨(475r/min),球磨周期为0.5h。
球磨过程持续10h 后,按照硅、锡物质的量之比10:1的比例混入氧化亚锡,继续进行间歇球磨。
球磨总时间达到30h后,将物料从球磨罐中取出并置于红外灯下烘烤24h,得到硅/锡二元储锂母体复合材料。
方案二:硅银锡三元合金负极材料
材料的制备:按照Ag-Si-Sn 原子比1:2:1称取总质量为10g的金属粉末加入球磨罐。
钢球和物料的重量比是6:1,球磨时间80h,转速400rmp。
用XRD (Thermo XTRA)表征该材料的相组成,用SEM(Hitachis-4700)确定材料的形貌。
将复合材料、乙炔黑和偏聚氟乙烯(PVDF )按质量比75 :10 :15在玛瑙研钵中混合均匀,加入适量N-甲基吡咯烷酮(NMP) 搅拌成浆状乳液,然后均匀涂布在厚度为20μ m的铜箔上。
于真空干燥箱(DZF-6050)中120℃下干燥12h。
干燥后打孔截取直径为12mm 的电极片作为测试电极。
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1mol.L-1 LiPF6/EC:DMC(1:1 by Volume)为电解液,Celgard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LIR2032 扣式电池。
锂硅合金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锂硅合金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潜力分析锂硅合金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需求日益增加。
锂硅合金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电位,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石墨负极的有望候选材料。
本文将从锂硅合金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潜在应用进行分析。
一、锂硅合金材料的特性1.1 高容量:锂硅合金材料的理论容量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
以传统石墨负极为例,其容量约为372mAh/g,而锂硅合金材料的容量可达到4200mAh/g以上。
这一特点使得锂硅合金材料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为电池的应用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1.2 低电位:相较于石墨负极,锂硅合金材料的电位较低。
这意味着电池可以在更高的电压范围内工作,从而提供更高的电池输出功率。
此外,低电位还可以降低电池的过电位损失,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1.3 高充放电速率:由于锂硅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和离子导电性能,电池可以在较高的充放电速率下工作。
这使得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充电或放电,从而满足快充和快速放电的需求。
二、锂硅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2.1 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是一种常用的锂硅合金材料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过机械球磨将锂和硅粉末进行混合反应,形成合金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锂硅合金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反应速率和循环稳定性。
2.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热蒸发和气相反应将金属锂和金属硅沉积在基底上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锂硅合金材料具有较均匀的结构和较好的结晶性,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2.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和凝胶的形式来制备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胶和凝胶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形貌可控性的锂硅合金材料。
三、锂硅合金材料的应用前景3.1 电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方向,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有着较高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硅低温合成硅纳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取得
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在200℃熔盐体系中,采用金属Al或Mg还原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制备纳米硅材料的方法。
将该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该研究成果以“Alowtemperaturemoltensaltprocessforaluminothermicreductionofsiliconoxidest ocrystallineSiforLi-ionbatteries”为题,发表在《能源环境科学》上(EnergyEnviron.Sci.,2015,8,3187-3191)。
该工作是钱逸泰课题组熔盐体系中用金属镁还原四氯化硅
(SiCl4+Mg+AlCl3)制备硅纳米材料(Angew.Chem.Int.Ed.2015,54,3822)的拓展性工作,但此次报道的工作因采用二氧化硅及各种硅酸盐为硅源,原料更加易得、价格便宜,更易放大,该工作的实用性更加显著。
另外,该工作可以用价格更加便宜的金属Al为还原剂,反应中生成AlOCl,解决了长期以来铝热反应中生成惰性的Al2O3而使反应无法低温下进行的问题,促进了反应在低温下的持续进行。
一直以来,利用廉价的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制备硅材料都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方法依然是高温碳热还原法(1700℃),所制备的硅大都为块材,难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07年至今,650℃条件下镁热还原二氧化硅是主要的制备纳米硅材料的方法,但该方法条件苛刻,容易产生副产物Mg2Si,且产率较低。
铝热还原二氧化硅因产生惰性的Al2O3,需高于铝的熔点,700℃以上的高温反应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