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

昆虫记中的动物写出它的名称特殊的本领和评价1、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复眼突出,单眼3个。
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
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
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
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蜣螂:外貌: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
5∼30公釐(0.2∼1吋多)长。
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
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
3对足共20节。
牧场金龟亚科和蜉金龟亚科,但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产卵。
蜉金龟较小,长4∼6公釐(约0.2吋),多为黑色,翅盖黄色。
牧场金龟长14∼20公釐(约0.5∼0.75吋),褐色或黑色。
习性:蜣螂,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
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
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了解昆虫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将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一、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法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是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昆虫的大小、形状、颜色、触角、翅膀等。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科、属、种。
例如,观察昆虫的翅膀形状、色彩以及触角的形状和数量等特征,就可以判断昆虫属于哪个科或属。
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法是最常用的昆虫鉴定方法之一。
二、昆虫的口器结构鉴定法昆虫的口器结构对其取食方式有很大影响,因此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口器结构来鉴定其种类。
不同种类昆虫的口器结构有所差异,包括咀嚼式口器、针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等。
例如,蚊子具有针吸式口器,而蝴蝶则具有咀嚼式口器。
通过观察昆虫的口器结构,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三、昆虫的生活习性鉴定法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是鉴定其种类的重要依据。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取食习性、繁殖方式等。
不同种类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可以对其种类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蚂蚁喜欢集群生活,而蝴蝶则喜欢独居。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可以进一步缩小鉴定的范围。
四、昆虫的遗传物质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昆虫的遗传物质进行鉴定也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提取昆虫的DNA或RNA,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得到昆虫的遗传信息。
利用遗传物质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这种鉴定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五、昆虫的捕获和观察鉴定法还有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是通过捕获昆虫,将其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如触角、翅膀纹理、触角齿片等,可以进一步确定昆虫的种类。
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昆虫学知识和技术,并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法、口器结构鉴定法、生活习性鉴定法、遗传物质鉴定法以及捕获和观察鉴定法等。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之一,对于昆虫的鉴定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
一、外部形态鉴定法外部形态鉴定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翅膀的形状、图案和颜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蝴蝶;触角的形状和长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甲虫。
外部形态鉴定法适用于已知种类的昆虫,对于未知种类的昆虫则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鉴定昆虫种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可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例如,观察昆虫的触角、口器、翅膀上的鳞片等微小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昆虫。
显微镜观察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适用于高级昆虫学研究和鉴定。
三、遗传分析法遗传分析法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鉴定方法。
通过提取昆虫体内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可以获取昆虫的遗传信息,从而确定其种类。
遗传分析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鉴定未知种类的昆虫,对于系统发育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遗传分析法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专业知识,适用于科研和高级鉴定工作。
四、生态鉴定法生态鉴定法是一种基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昆虫的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昆虫的种类。
例如,观察昆虫的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种类的蜜蜂。
生态鉴定法适用于野外昆虫调查和初级鉴定工作,对于已知种类的昆虫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有外部形态鉴定法、显微镜观察法、遗传分析法和生态鉴定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鉴定对象和研究目的,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鉴定结果。
昆虫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昆虫鉴定的方法。
识别常见昆虫

识别常见昆虫昆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有些昆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和识别常见的昆虫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昆虫。
一、蚊子蚊子是夏季经常出现的昆虫,在傍晚和夜间活动最为频繁。
蚊子身体呈细长形,通常有长长的吸血嘴。
它们的身体一般呈灰色或者黑色,翅膀透明。
蚊子的叮咬通常会引起皮肤瘙痒和肿胀,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因此,当我们发现蚊子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将其驱赶或消灭,以避免叮咬。
二、苍蝇苍蝇是非常常见的昆虫,常常在室内乱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干扰。
苍蝇的身体呈灰褐色,有一对大红色的眼睛。
它们的嗡嗡声常常让人感到烦躁。
苍蝇是传播细菌和疾病的常见媒介,因此,发现苍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驱除,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蟑螂蟑螂是居住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昆虫,它们喜欢潮湿和黑暗的地方。
蟑螂身体扁平呈橙色或棕色,常常在夜间活动。
蟑螂是一种非常耐寒、耐饥饿的昆虫,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蟑螂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且它们还可以传播病原体,引起人们的身体不适。
因此,当我们发现蟑螂时,应立即采取消灭措施,并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蟑螂的滋生。
四、蚂蚁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常常在夏季和秋季活动频繁。
蚂蚁的身体一般是黑色或棕色,并且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蚂蚁通常生活在一起,并以蚁巢为家。
它们会根据食物来源建立传递路径,形成蚁道。
蚂蚁对食物和甜味特别敏感,因此,当我们发现蚂蚁时,应及时清理周围的食物残渣和甜食,避免蚂蚁的滋生和传播。
五、蜜蜂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它们能够进行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蜜蜂通常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身体,并且有一对透明的薄翅膀。
蜜蜂对于人类的生活很重要,但当我们发现蜜蜂巢或者蜜蜂大规模出现时,应注意保持距离,以免被蜜蜂攻击。
总结起来,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常见昆虫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蚂蚁和蜜蜂。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

不同动物的辨味方法引言在动物王国中,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辨味能力。
辨味是动物为了寻找食物、避免毒害以及识别伴侣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感官行为。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动物的辨味方法,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犬类动物犬类动物是天生的嗅觉高手。
它们拥有发达的嗅觉器官和大量的嗅觉受体,能够捕捉微弱的气味信号。
狗的鼻子可以分辨上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它们还能通过嗅觉感知到一些犬类无法听到的高频声音。
狗的辨味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嗅闻:狗会先通过鼻子闻取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其鼻腔内的嗅觉受体能够识别气味的化学特性。
2.分析:狗会将嗅闻到的气味分子传递至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进行分析和比对。
3.辨别:狗的大脑将比对得到的气味信息与其记忆库中的气味进行对比,然后辨别出具体的气味。
由于狗的鼻子非常敏感,它们在人类无法察觉的气味中能够发现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患病的人或动物的气味、追踪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等。
二、鸟类动物鸟类动物也具有较为发达的嗅觉能力,尽管它们的嗅觉器官相对较为简单。
多数鸟类的嗅觉主要通过基底神经节和嗅球这两个与嗅觉相关的脑区进行处理。
鸟类的辨味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嗅闻:鸟类通过鼻腔中的嗅觉细胞感知空气中的气味。
2.分析:嗅觉细胞会将嗅闻到的气味信号传递至嗅球,进而与神经元相互作用,进行信号的分析和整合。
3.辨别:经过分析的气味信息会传递至鸟类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进一步辨别出具体的气味。
鸟类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判断是否遭遇危险以及选择合适的伴侣。
例如,一些鸟类会利用嗅觉来找到迁徙途中的食物源和水源。
三、昆虫类动物昆虫类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动物分类之一。
它们的辨味方法与犬类和鸟类有着很大的不同。
昆虫类的辨味方法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嗅闻:昆虫类动物利用其感觉器官上的微小鞭毛(种类不同的昆虫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中的化学物质。
2.分析:嗅觉器官会将嗅闻到的气味信息传递至昆虫类动物的神经系统,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图鉴认识自然常见昆虫

(二)昆虫纲的特征
• 头、胸和腹三个体 段。
• 头部具有口器、1 对触角、1 对复眼 和2 ~3 个单眼。
• 胸部具3 对足、常 具2 对翅。
• 腹部有外生殖器, 有时还有1 对尾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昆虫纲的特征
• 有变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三)与节肢动物门相近纲的区 别
畸 形
褪 色
虫 瘿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
• 防治:对剌吸式口器的害虫的防治,只 有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才有防治 效果,而胃毒剂防治则无效。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虹吸式口器
复眼 喙
下唇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虹吸式口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4)锉吸式口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第8 、9节的腹面, 由3 对产卵瓣组成, 第1 对称腹产卵瓣, 第2 对称内产卵瓣, 第3 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 、 9 腹节之间。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1) 外生殖器
• 产卵器有很多变化: • 蝗虫的产卵器短小呈瓣状; • 蟋蟀的产卵器剑状; • 姬蜂的产卵器细长, 有的可为体长的数倍; • 蜜蜂的产卵器则特化为螫针; • 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昆虫, 其产卵器往往成锯齿状 创造 挑战
复眼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单眼
• 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 口器
•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 由于昆虫的种类、食性 和取食方式不同, 它们的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 各种不同的特化, 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昆虫学中的昆虫分类和鉴定

昆虫学中的昆虫分类和鉴定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据估计有超过一百万种不同的昆虫存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昆虫学家们要按照一定的分类系统将它们分门别类,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掌握信息,发掘其在生态、医药、农业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昆虫分类的意义早在公元前384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分类”的概念。
昆虫分类的涵义是根据昆虫的相似性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组、属、种等级。
分类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昆虫的物种名称,这是区分不同昆虫最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分类体系使得昆虫学家们能够系统地总结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等事实,以此推断出昆虫进化史和物种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它也使得昆虫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清晰,给生态学家、农业和医学界等带来了重要启示。
因此,昆虫分类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昆虫分类的体系昆虫分类已有近250年的历史,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林奈爵士的分类法。
林奈体系是现代分类系统的奠基之作,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容易区分的基本类别,根据种群内“共性”的程度分别建立“属”、“科”、“目”等类别。
而在现代分类中,“种”依然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根据林奈体系,昆虫被按照下列类目划分:门-节肢动物,亚门-昆虫,纲-鞘翅目(甲虫),双翅目(蝇类和蚊子),膜翅目(蝴蝶和蛾),鳞翅目(甲螨族),蜘蛛目(蜘蛛与跳蚤),等等。
昆虫鉴定的意义鉴定是昆虫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准确鉴定昆虫种类意味着对形态特征的敏锐观察、基础学科的坚实掌握以及大量经验的积累。
然而,鉴定昆虫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昆虫的形态差异极大,尤其是微小的特征常常被忽略,导致鉴定结果出现误差。
而成熟的昆虫分类技术可以使得这一过程更加便捷、准确,从而为生物灾害预防、生态学研究、疾病防治等提供更加实用的支持。
昆虫鉴定的方法昆虫鉴定包括多种方法,包括肉眼观察、放大镜下的观察等。
通常,鉴定昆虫需要仔细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方式、触角形状、腿的构造、翅膀皮翅形态等很多细节特征,这些特征进行有系统地描述,用于鉴别和分类,区分物种和进行分类。
十大有益昆虫介绍 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区别是什么

十大有益昆虫介绍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区别是什么在自然界,昆虫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不同品种的昆虫,无论是它的食性以及它的体型都是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对人类是有害处的,比如说蝗虫,它能够毁坏人们的庄稼。
但是也有很多的昆虫是对人们有益的,那么接下来专业人士就来为大家介绍有益的昆虫有哪一些?十大有益昆虫介绍1、蜜蜂,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为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二十倍。
据美国报道,蜜蜂为洋葱传粉增产效果甚为明显。
同时蜂蜜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等慢性病。
2、蜻蜓,蜻蜓的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蚊子的幼虫),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是最常见的益虫。
3、螳螂,螳螂是昆虫王国的小霸王,材修长,外表优雅,但性格十分凶猛,特别是它那对“大刀”似的前足,令其他昆虫望而却步,通常以捕捉其他种类昆虫为食,以蝶类、蝉、蝗虫为主要食物,能消灭大部分有害的昆虫。
4、瓢虫,瓢虫的幼虫的生活单调乏味,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间,疯狂地捕食蚜虫,成虫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最喜欢吃的还是蚜虫,人们常采集成群的瓢虫卖给农民和园艺业者以防治蚜虫、蚧、螨等害虫。
5、蚕,蚕是对人类贡献最久最大的昆虫之一,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传早于三千多年前,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开始“养蚕取丝”。
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的功效。
6、草蛉,草蛉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如大草蛉、丽草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头蚜虫,因此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
7、屎壳郎,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在24小时内吃的食物可超过本身的体重,能加速使粪便转变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质的过程,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对人类有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
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
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
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
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
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