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 亚洲
区域地理——亚洲

2.主要地形单元 地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大陆30°N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特征 1.基本特征 3.地势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地形单元 地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大陆40°N地形剖面图
【典型例题】 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 列各题: A B C
(1)填出地形区名称A 伊朗高原 ,B 青藏高原 , C 四川盆地 ; 中高周低 的 (2)亚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势具有__________ 特点;
读图要求:指出气候类型名称,分析亚洲分布 最广的和只分布在亚洲气候。 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5 9 8
2
6
7 2 1 3
4
五、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五、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讨论:为什么气候如此复杂多样? (1)亚洲跨纬度广,跨热、温、寒三个热量带,由 赤道向两极的分异显著。 (2)亚洲面积达,距海远近差异大,由沿海向内陆 的分异显著。 (3)亚洲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显著。
1.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A )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2.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C.地形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
六、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亚洲的分区 北亚
中亚 西亚 南 亚 东亚
六、亚洲的人文环境 3.人口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是哪几个?
26°E
169°W
11°S
3.海陆位置 亚洲连两洲、围三洋指哪些?
区域地理--6讲 亚洲LY0

亚洲地理集锦
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高8844.43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 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世界第三极”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260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 达1620米。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2万个岛屿。
冬季风
夏季风
西伯利亚 东北、西北 印度洋 太平洋 东南、西南
干冷 气温下降、雨水不多 湿润 温和湿润、雨水多
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
• 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 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 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 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小结)季风气候的利弊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 农作物的生长 弊:夏季风不稳定导 致降水不稳定,容易 发生水灾和旱灾 图:孟加拉国的水灾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是哪几个?
多样的地域文化
思考 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判断出他们是哪些地区的景观吗?
多样的地域文化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日本建筑都有抗震设备 这是因为——(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多样的地域文化
印尼人居住高脚屋来防潮是因为—— (印尼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
气候特点:
1、气候最复杂 2、大陆性气候 分布最广 3、季风气候最 显著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
一月(冬季) 高气压 陆地
海洋
区域地理 亚洲 课件

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设置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常
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设置在远
离水源或河流上游的地区;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
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对点练习·随堂巩固
对点练习·随堂巩固
考查点一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 1~2 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本
讲 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据此回答(1)~(2)题。
栏
目 (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开
关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本
讲 2.分析成因
栏
目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区域主要地理特征的成因。
开
关
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
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要了
解某一要素,就可以推知与其相联系的其他各个要素。
程序答题·思维建模
第2讲
3.客观评价
目 开
导致其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所处纬度更高,因此日本常
关 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要高。
答案 1.D 2.C
对点练习·随堂巩固
考查点二 亚洲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 读下图,完成3~4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第2讲
对点练习·随堂巩固
第2讲
3.图示区域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世界区域地理(亚洲)

专题1.4 世界区域地理(亚洲)
一、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⑴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⑵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①面积最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
②跨纬度最广,80°N~10°S;
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
⑶亚洲的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地形和河流
3、复杂的气候
二、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多样的地域文化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印度河流域
③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2)亚洲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成因:。
区域地理亚洲ppt课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 分旱季、雨 季
分布地区
中南半岛和菲 律宾群岛北部
对农业的影响
热带作物, 雨季播种, 旱季收获
热带 雨林 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 压带影响,盛 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 多雨
马来群岛大部和 马来半岛南部( 赤道附近)
四季播种, 四季收获
(3)、河流 A.主要河流: 红河、湄公河、湄 南河、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19
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太平洋 三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多 火山活动和地震。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20
2.东南亚范围
马 来 群岛
21
中国
缅甸
泰 柬埔寨
国
文莱 马 来西亚
新加坡
印
度
包括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11个国家及首都
菲 律 宾
尼
西
亚
东帝汶
`.
22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特征
油棕
椰子 蕉麻(菲律宾)
工业
主要矿产
锡:马来西亚(世界重要的锡矿带上) 石油:印尼、文莱
工业化迅速发展 特征: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1.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8
地形特征: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中部高、四周低
9
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
北冰洋
勒
鄂
拿
毕
区域地理亚洲概况

太 平 洋
青藏高原
叶 尼 塞 河
勒 拿 河
鄂 毕 河
黄 河
湄 公 河
印度河
恒河
长 江
4、亚洲的河流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①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内流区面积广 ③长河众多④东部南部水能丰富
自主探究
如何描述区域河流特征
①河流类型(内流河、外流河) ②河流补给方式 ③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流速(水力) ④水系特征:流向、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弯曲度、 水系形状等
体验高考
(2013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右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 阻挡西北寒流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
新德里
●
长沙
亚洲地形图
●
乞拉朋齐
28°N
规律总结
课堂探究二:地形与河流的相互关系
A
C
B
读中南半岛水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说明该区域水系特征 2、指出A、B、C三处的河流地貌类型,并说明C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中南半岛水系图
时间3分钟
地势高低决定河流的流向;地势起伏影响河流流速。 河流改造或塑造地貌形态。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图
区域地理--亚洲

亚洲东亚【经纬度范围】:80°E-140°E,20°N -50°N;【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1、概述:⑴ 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主要民族朝鲜族),韩国(首都首尔,主要民族朝鲜族)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主要民族大和民族)⑵ 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⑶ 气候:【气候分布图】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亚热季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以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高中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亚洲 (共21张PPT)

北 亚
中亚
西 亚 南 亚 东 亚
东南亚
9
(4)中亚有哪些国家: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国)
北 亚
中亚
西 亚 南 亚 东 亚
东南亚
10
(5)北亚有哪些国家:
俄罗斯在亚洲的部分……
北 亚
中亚
西 亚 南 亚 东 亚
东南亚
11
(6)西亚(中东)有哪些国家: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约旦、科威 特、黎巴嫩、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阿拉伯、 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也门、土耳其、塞浦路 斯(19国);
17
测验
亚 洲 气 候 类 型 图
H
E
D
G F B
C
A
18
讲义P47(重点标注)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9
测验
亚洲三大季风气候判断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北京市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 分旱季和雨季。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上海市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六、亚洲气候 讲义P45(重点记忆)
气候特点:
H E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2)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D
G F B C
A
A: B: C: D: E: F: G: H: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寒带气候
20
季风气候的利弊
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利: 弊: 降水集中夏季,易引发水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点击 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考点解读 1.结合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结合相关图示,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以亚洲人口数量及增长状况为背景,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1)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北临b北冰洋、南临c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d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2)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且跨热、温、寒三带。
(3)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4)相对位置:东北以e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f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g土耳其海峡与h欧洲为界,西南以i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j非洲为界。
2.范围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它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二、自然环境1.地形(1)特征: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周围地区。
(2)主要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山脉),D乌拉尔山脉,E青藏高原,F蒙古高原,G伊朗高原,H德干高原,I阿拉伯高原,J东北平原,K西西伯利亚平原。
2.河流(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a鄂毕河、b叶尼塞河、c勒拿河等。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d黄河、e长江、f湄公河等。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g恒河、h印度河等。
3.气候(1)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图示中: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E温带大陆性气候,F热带沙漠气候,G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三、人文环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2.多样的地域文化(1)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如图①。
(2)也门的住房和梯田,如图③。
(3)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如图②。
(4)日本为防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如图⑤。
(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国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如图④。
(6)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如图⑥。
思维导图考点一亚洲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1.气候类型多样2.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亚洲大致在10°S~80°N之间,跨寒、温、热三带,故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也有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干旱气候。
(3)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
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呈现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综上所述,亚洲气候由于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3.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特点的关系冲关演练1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
之后,威海周边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
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大部分干涸消失。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形式。
(2)分析1960年以来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4)有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
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
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为原因: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量减少。
自然原因:咸海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流域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
(3)(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4)不赞同。
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潜水位下降,且当地降水少,地下水补给困难;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引发次生盐渍化等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等赞同。
该地区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成本较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等。
考点二亚洲主要地理分区的地理特征冲关演练2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北部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受学。
后来,又游学天竺各地。
645年2月(唐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
结合“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回答(1)~(3)题。
(1)玄奘法师在天竺受学地区,现在为该国的()A.文化、交通中心B.水稻为主的灌溉农业区C.新兴的电子工业区D.棉纺工业中心(2)关于玄奘法师回国依次经过的河流描述错误的是()A.①河流的年径流量最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②河流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有两个汛期C.③河流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径流量变化较小D.④河流含沙量最大,有凌汛(3)玄奘法师回到长安时,那烂陀()A.主要盛行东北风B.昼长夜短C.附近河流已进入汛期D.东部沿海地区风暴潮肆虐答案(1)B(2)C(3)A解析第(1)题,玄奘法师在天竺受学地区是在印度的那烂陀寺,是佛教中心,不是交通和工业中心;该地区水资源丰富,热量丰富,现在是印度以水稻为主的灌溉农业区。
第(2)题,①河流为恒河,主要水源是大气降水,因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最多,所以河流的年径流量最大;③河流是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其主要补给形式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冬季出现断流,故其径流量变化较大;④河流是黄河,因其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含沙量最大,又因该河有结冰现象,且有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所以有凌汛现象;②河流是印度河,下游流经沙漠地区,上游为我国西藏境内的狮泉河,3月~5月受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夏汛,故有两个汛期。
第(3)题,玄奘法师回到长安时,是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那烂陀盛行东北季风;因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那烂陀昼短夜长;因降水少,所以附近的河流是枯水期;因盛行东北季风,所以东部沿海地区风暴潮很少。
全球季风气候的分析思路与步骤第一步:掌握季风气候的分布规律结合上图可归纳出季风气候的分布规律。
见下表: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东亚亚热带、温带季风区;而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则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
具体如下图所示:第三步:比较季风气候的特征(1)季风气候特征的形成——冬夏季风交替控制(2)季风气候特征的差异(1)优势——有利影响季风气候的突出优势是水热资源丰富且水热协调较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有利于需水、热量高的水稻生长,因此,季风气候区是世界最主要的水稻种植业区。
(2)劣势——不利影响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往往带来频繁的旱涝灾害,抗旱、防涝水利工程建设量大。
技法应用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地7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答案(1)亚洲高压(2)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4)西南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而形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读下图,完成1~2题。
1.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分布在图中()A.甲处B.乙处C.丁处D.戊处2.乙处的传统民居是()A.帐篷B.高脚屋C.窑洞D.厚墙、小窗的住房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位于亚洲东部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第2题,乙处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高脚屋利于通风散热,适应这里湿热的气候。
读“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回答3~5题。
3.图示大洲基本的地形特征是()A.以平原为主,海拔低,地势低平B.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自西向东,山地、平原、高原相间分布D.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4.关于甲地的分析,正确的是()A.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B.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沉积为主C.降水量大,地表径流丰富D.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5.关于Q海域及其沿岸地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西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东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冬季东海岸降水较西海岸丰富C.海域内降水丰富,但蒸发量更大,盐度较高D.流入该海域的河流多源远流长答案 3.B 4.D 5.B解析第3题,根据该大洲40°N的剖面图的地形特点,可以判断出该大洲为亚洲,由此可确定其基本的地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