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位的计算
各类建筑设计配套停车位计算含幼儿园

各类建筑设计配套停车位计算含幼儿园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停车位的规划和设计成为了各类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停车位计算标准,其中包括了幼儿园建筑。
幼儿园是为了儿童学习和成长而建设的特殊场所,其停车位的规划计算也需要与其他建筑有所不同。
幼儿园停车位的计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建筑面积、人口流量、车辆使用情况等。
一般来说,按照人口密度和用车需求程度不同,幼儿园停车位的计算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面积。
幼儿园的建筑面积主要包括教室、游戏室、活动室、食堂等。
按照国家规定,幼儿园的建筑面积与停车位需求成正比。
一般来说,每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需要提供15个停车位。
因此,如果幼儿园的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那么应该提供30个停车位。
其次,人口流量。
幼儿园的人口流量主要是指幼儿和家长的流动情况。
幼儿园一般有固定的上下学时间,这段时间往往会有很多家长到幼儿园接送孩子。
因此,在设计停车位时,需要考虑到人流的峰值情况。
一般来说,每个幼儿需要提供至少1个停车位,而每个家庭需要提供至少0.5个停车位。
如果幼儿园的幼儿有100人,那么至少需要提供100个停车位;如果家庭有50个,那么至少需要提供25个停车位。
再次,车辆使用情况。
幼儿园的车辆使用情况主要指幼儿园教职员工的用车情况。
通常情况下,教职员工的用车情况是固定的,不会像家长接送孩子那样有明显的峰值。
而且,教职员工的用车需求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设计停车位时,可以按照每个教职员工提供0.5个停车位进行计算。
如果幼儿园有50名教职员工,那么至少需要提供25个停车位。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停车位需求。
比如,幼儿园周边的道路交通情况、停车位资源的分布等。
如果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停车位资源紧张,那么需要提供更多的停车位。
此外,还需要留出适当的消防通道和紧急疏散通道。
综上所述,幼儿园停车位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建筑面积、人口流量、车辆使用情况和特殊情况等因素。
停车位尺寸怎么量

停车位尺寸怎么量以下均以常见的地面小型车垂直式停车位(后退停车)为例。
不同规范停车位最小尺寸见表。
规范1、2用于停车场库,规范3、4、5用于道路。
规范3、4关于车位极限宽度不应小于2米,规范未明确适用范围。
结合其他规范判断,该条仅针对平行式停车位,而本次举例为垂直式停车位,故划线提示。
规范5为2021年7月1日实施,由公安部发布,原则上路内停车可按此执行。
停车位尺寸是怎么得来的?以《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为例:规范采用的小型车标准车型外廓尺寸为:总长4.8米、总宽1.8米、总高2米。
规范规定的停车位最小长度为5.1米(两排车位相邻)或5.3米(底部靠墙)、最小宽度为2.4米。
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墙等障碍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所以:当车位侧面不靠墙时,车位宽度=车辆总宽+横向净距= 1.8+0.6= 2.4米(见图1)。
当车位侧面靠墙时,车位宽度仍为2.4米,但离墙应有一定间隙以满足横向净距,离墙间隙=构筑物横向净距-(车位宽度-车辆宽度)/2=0.6-(2.4-1.8)/2=0.3米(见图3)。
同样:当两排车位相邻时,车位长度=车辆总长+纵向净距/2= 4.8+0.5/2≈ 5.1米(见图2)。
当车位底部靠墙时,车位长度=车辆总长+构筑物纵向净距= 4.8+0.5= 5.3米(见图3)。
图1常规情况的车位尺寸(5.3×2.4)图2车位长度方向受限时(车位尺寸为5.1×2.4,此时车头压线停;但一般情况下都按5.3×2.4取值)图3侧面和底部靠墙的情况(车位尺寸仍为5.3×2.4,但侧面靠墙一侧应离墙有不小于0.3米的间隙;此时车头压线停)划线的停车位,标线宽度算不算在停车位尺寸内?未能找到规范相关规定,但根据上述停车位尺寸的计算方法判断,得到个人结论为:单个停车位为标线的外轮廓(即标线宽度是停车位尺寸的一部分);连续停车位,中间车位宽度按标线中心线计,边缘车位宽度一侧按标线中心线计、另一侧按标线外边线计(见图4)。
地下车位面积计算规则

地下车位面积计算规则
地下车位面积的计算规则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车位布局:首先确定地下车位的布局,包括停车位的数量、排列方式等。
2. 测量车位尺寸:对每个停车位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等。
3. 计算单个车位面积:将车位长度乘以宽度,得到单个车位的面积。
4. 考虑过道和支撑结构:除了车位本身的面积,还需要考虑过道和支撑结构占用的面积。
这些空间会减少可用的停车位面积。
5. 计算总车位面积:将所有单个车位的面积相加,并减去过道和支撑结构占用的面积,得到地下车位的总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建筑规范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规则,因此在具体项目中应该遵循当地的规定和标准。
车位配比计算公式

车位配比计算公式车位配比计算公式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计算出一个停车场或停车设施所需的合理车位数量。
车位配比计算公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停车场的停车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给车主足够的停车资源。
车位配比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不同的场所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车位配比计算公式。
1. 根据建筑面积计算:这种计算方法根据停车场的建筑面积来确定所需的车位数量。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面积计算的车位配比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 停车面积占比:根据停车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来计算车位数量。
例如,某个停车场的停车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30%,则停车位的数量为总建筑面积乘以0.3。
b. 建筑面积配比:根据建筑面积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车位配比。
例如,商业建筑的车位配比可以按照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备2个车位计算。
2. 根据人员流量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停车场每天或每小时的人员流量来确定所需的车位数量。
一般来说,人员流量与车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或统计模型来估算。
a. 日均人员流量配比:根据停车场每天的人员流量和车位使用率来计算车位数量。
例如,某个停车场每天的人员流量为1000人,车位使用率为80%,则停车位的数量为1000除以80%。
b. 高峰小时人员流量配比:根据停车场高峰小时的人员流量和车位使用率来计算车位数量。
例如,某个停车场高峰小时的人员流量为200人,车位使用率为90%,则停车位的数量为200除以90%。
3. 根据车辆类型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停车场所服务的车辆类型来确定所需的车位数量。
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停车需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车位配比。
a. 小型车和大型车配比:根据停车场所服务的小型车和大型车的比例来计算车位数量。
例如,某个停车场服务的小型车和大型车比例为3:1,则小型车位和大型车位的数量分别为总车位数乘以0.75和0.25。
b. 特定车辆类型配比:根据停车场所服务的特定车辆类型的需求来计算车位数量。
标准停车位面积

标准停车位面积停车位面积是指停车场内每个停车位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它直接影响着停车场的停车效率和停车位的数量。
标准的停车位面积应该是多大呢?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停车位面积的计算方法。
停车位面积通常由停车位的长度和宽度来确定。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小型车的停车位长度应该在5米到5.5米之间,宽度应该在2.3米到2.5米之间。
而大型车辆的停车位长度则需要在6米到6.6米之间,宽度在2.8米到3米之间。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停车位的面积,即长度乘以宽度。
在实际情况中,停车位面积还需要考虑到车辆之间的间距,以及停车位的布局。
一般来说,停车位之间需要留出一定的间隔,方便车辆进出和停车。
同时,停车位的布局也会影响到停车位面积的利用率。
合理的停车位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车位面积,提高停车位的数量和停车效率。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停车场规划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停车位面积。
不同类型的停车场,比如商业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机场停车场等,对停车位面积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停车位面积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停车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的停车位面积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保障车辆的停放安全和便利性。
合适的停车位面积可以确保车辆进出方便,避免因为停车位面积过小而导致车辆受损或者无法停放。
其次,标准的停车位面积可以提高停车场的停车效率,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最后,标准的停车位面积可以提高停车位的数量,充分利用停车场的空间资源,降低停车场建设和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标准的停车位面积是停车场设计和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计算和确定停车位面积,可以提高停车场的停车效率,保障车辆的停放安全和便利性,降低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从而为城市交通和停车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希望各位在设计和规划停车场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停车位面积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标准,为城市交通和停车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类建筑设计配套停车位计算(含幼儿园)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应当按照以下标准配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一)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注:
1、交通发展策略确定的控制地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按该策略的规定执行。
2、学校校门应考虑停车场,并设接送学生的缓冲空间。
3、批发交易市场是指生产资料市场和批发为主的其它交易市场。
4、客运码头、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机场、医院、文娱中心、商场、酒店、大型居住区及交通严格管制路段等地区,应设置2个以上出租车候客专用停车位。
5、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场(库)建成后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6、停车场用地面积:小型汽车按25㎡/每车位、自行车按㎡/每车位计算;停车库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35㎡/每车位、自行车按㎡/每车位计算。
7、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开设,距主干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7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
8、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在城市中心地段一般不超过500米;在一般地段不宜超过800米。
9、其它未涉及的大型设施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专题研究确定。
(二)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停车位不得低于核定标准停车位的15%。
(三)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小于75º。
《地下汽车停车库及附属设施设计和指标计算指引》

《地下汽车停车库及附属设施设计和指标计算指引》地下汽车停车库及附属设施设计和指标计算指引是为了规范地下汽车停车库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保障停车库的功能实用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指南。
下面将从设计要求、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设计要求1.安全性:停车库应符合相关建筑法规和安全标准,具备防火、防盗、防爆等基本安全设施。
2.便利性:停车库应具备良好的通行性,能够提供便捷的车辆进出口和行车线路。
3.舒适性:停车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环境控制设施,确保停车环境的舒适性。
4.可持续性:停车库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备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设施。
二、主要指标1.停车位数量:停车库应根据周边车辆的需求量和停车需求峰值来确定停车位数量。
2.通道宽度:进出口通道和行车通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一般应不小于2.5米。
3.层高:停车库的层高应满足舒适性要求和紧急疏散的需要,一般应不小于2.8米。
4.坡度:进出口的坡道应符合汽车的爬坡能力,一般不大于10%。
5.照明强度:停车库内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施,照明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6.通风设施:停车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停车环境的空气质量。
三、计算方法1.停车位数量的计算:根据车辆需求和停车需求峰值,结合停车位使用率,计算停车位的数量。
2.通道宽度的计算:根据车辆尺寸和通行需求,计算进出口通道和行车道的宽度。
3.层高的计算:根据停车车辆的尺寸和舒适性要求,计算停车库的层高。
4.坡度的计算:根据坡道长度和汽车的爬坡能力,计算坡道的坡度。
5.照明强度的计算:根据停车库的面积和照明需求,计算照明设施的数量和布置。
6.通风设施的计算:根据停车库的面积和通风需求,计算通风设施的数量和布置。
总之,地下汽车停车库及附属设施设计和指标计算指引是为了保证停车库的功能实用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指南。
设计人员在设计停车库时应遵循相关指引,从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确保停车库的高效运行和用户的满意度。
公共建筑非机动车停车位计算规则

公共建筑非机动车停车位计算规则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在公共建筑中,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计算公共建筑中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规则,供大家参考。
1. 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停车位数量在进行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计算时,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类型确定停车位的数量。
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停车位数量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停车位数量要高于居住建筑和公共服务建筑。
2. 考虑周边交通状况在确定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时,还需要考虑周边的交通状况。
如果周边交通拥堵严重,停车位需求量就会相应增加。
在计算非机动车停车位时,应该综合考虑周边交通状况,确保停车位数量能够满足需求。
3. 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了科学合理地计算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建议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相关标准和规范中都会有具体的停车位计算方法和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4. 考虑停车位的布局和设计在计算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时,还需要考虑停车位的布局和设计。
合理的停车位布局可以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拥堵和安全隐患。
在计算停车位数量的还需要考虑停车位的布局和设计。
5.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进行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计算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建筑周边有公共交通设施,停车位需求量可能会相应减少;如果周边缺乏停车设施,停车位需求量就会增加。
在计算停车位数量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公共建筑中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计算并非简单的数量累加,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类型、周边交通状况、相关标准和规范、停车位布局和设计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公共建筑中,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
在计算非机动车停车位的数量时,除了考虑建筑类型和周边交通状况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以确保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能够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应当按照以下标准配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一)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注:
1、交通发展策略确定的控制地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按该策略的规定执行。
2、学校校门应考虑停车场,并设接送学生的缓冲空间。
3、批发交易市场是指生产资料市场和批发为主的其它交易市场。
4、客运码头、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机场、医院、文娱中心、商场、酒店、大型居住区及交通严格管制路段等地区,应设置2个以上出租车候客专用停车位。
5、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场(库)建成后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6、停车场用地面积:小型汽车按25㎡/每车位、自行车按㎡/每车位计算;停车库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35㎡/每车位、自行车按㎡/每车位计算。
7、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开设,距主干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7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
8、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在城市中心地段一般不超过500米;在一般地段不宜超过800米。
9、其它未涉及的大型设施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专题研究确定。
(二)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停车位不得低于核定标准停车位的15%。
(三)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小于75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