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播新法则从AIDMAAISAS到ISMAS
广告策划期末复习

广告心理的AIDMA法则AIDMA是英文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这五个英文单词首位字母的缩写,指的是广告作用于消费者所经历的心理历程,也即是“引起注意→产生兴趣→激发欲望→强化记忆→促使行动”的五个环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
(一)需要的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广告与记忆在广告传播中,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是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做出购买决定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消费者的记忆特点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再现与再认)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广告所传达的信息的记忆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程序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二)广告的记忆过程广告的记忆过程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广告的识记2.广告的保持3.广告的再认和回忆(三)增强消费者记忆的广告策略1.减少记忆材料的数量 2.增加刺激的维度 3.利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1.什么是市场细分所谓市场细分,指的是市场的划分或称之为市场分割,它是企业为了增加市场营销精确性的一种努力。
市场细分是企业制定其营销战略与广告策略的前提2.市场细分的程序1 调查阶段2 分析阶段3 描绘阶段3.市场细分的依据(1)地理细分(2)人文细分(3)心理细分(4)行为细分4 定位所谓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所独占而其他同类产品则不可能拥有。
5 科学的产品定位的方法与步骤:1、市场细分化,确定目标市场,明确产品的销售对象。
2、明确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以确定自己的定位是在对手的“毗邻”还是“空洞”。
3、确定产品定位方向。
(1)将产品定位在具体产品特色上;(2)将产品定位在具体问题和需求上;(3)将产品定位在特定使用场合上;(4)将产品定位在使用者类型上。
广告公关重点知识点梳理

广告公关知识点梳理1.AIDMA:传统的广告传播遵从的是美国广告学家 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的AIDMA营销法则。
该法则指出,消费者从接触营销信息到做出购买行为,大致要经过5个心理阶段:引起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培养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购买行动(action)。
消费者对于营销信息的AIDMA反应模式,是以“媒体”为核心,以“引起注意”为首要任务的营销策略的基础。
2.AISAS:日本电通集团在2005年提出AISAS法则,包含如下五个阶段: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集(search)—行动(action)—分享(share)。
在这五个阶段,都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中形成。
从“注意”到“兴趣”这两个阶段来看,来自熟人、有影响力的名人等的推荐,比大众媒体的机构推送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社会化媒体与服务平台的连通,使人们从心动到行动的过程缩短,行动实施也更为便捷。
3.广告定位:广告定位是一个属于心理接受范畴的概念。
是指广告主通过广告活动,使企业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
其创始人为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
广告定位是现代广告理论和实践中极为重要的观念,是广告主与广告公司根据社会界定群体对某种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把自己的广告产品置于某一市场位置,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某一阶层的目标消费者出售,以利于与其他厂家产品竞争。
他的目的就是要在广告宣传中为企业和产品创造,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从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爱,为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服务。
4.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5.“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
AIDMA法则

AIDMA
1、如何引起注意?
有看点 有~特~点
制造悬念
视觉:色泽、动感 听觉:强度、感情
激发好奇心 表现手法 引起注意 刺激手法
欲扬先抑
对特定事物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活动,即消费者只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或感兴趣的事物
对特定事物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活动,即消费者只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或感兴趣的事物
知识小结
AIDMA 法则的五个环节:引起注意—产
生兴趣—激发欲望—强化记忆—促使行动
(注意:每个环节层层递进,不可跳跃)
课后拓展
智岳行互动传媒
创意设计
课后任务
在互联网 + 时代,我们的思维也应该与时俱进,将 问题置身于互联网中来进行思考,那互联网时代下的 AIDMA法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大家思考 提示:电子商务以及社交媒体软件对其的影响
AIDMA
法则
回顾所学
广告心理学的界定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广告心理的 AIDMA 法则
2、运用 AIDMA 法则策划广告
重点知识
1、广告心理的 AIDMA 法则
AIDMA
AIDMA 法则是由美国著名的广告学家
E.S.路易斯在1839年提出的,在营销行业和 广告行业,主要用来描述广告作用于消费者 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理性诉求:理性
的阐述产品特点、质
量、用途,陈述产品
的优势影响消费者的
判断,获得其在理性
上的共识,激起购买 欲。
文化诉求:采用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去顺应消费者
的文化心态,让消费者愿意接受广告信息。
情感诉求:
人追求理性,却
永远受到感情的
制约。而情感诉
aidma法则经典案例

aidma法则经典案例在市场营销领域,AIDMA法则是一种经典的方法论,用于帮助企业有效地吸引和保留客户。
AIDMA是指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渴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这五个阶段。
通过在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企业可以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度并引导他们成为忠实的消费者。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AIDMA法则案例,展示了如何应用这一法则来取得市场成功。
案例一:Nike的"Just Do It"1971年,Nike作为一个小小的鞋类公司进入市场,与强大的对手Adidas竞争。
然而,在1988年,Nike发布了一则名为"Just Do It"的广告口号,这句简洁有力的口号成为了市场营销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个广告口号,Nike成功吸引了注意力,激发了人们的兴趣,并营造了对于运动的渴望。
"Just Do It"激发了消费者心中的动力和决心,让他们对Nike的产品和品牌产生了记忆和情感联系。
最终,这个广告标语帮助Nike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奠定了其在运动鞋市场的领导地位。
案例二:苹果的iPod2001年,苹果推出了iPod,这一创新的MP3播放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苹果利用AIDMA法则,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精心打造的广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他们将产品与音乐、艺术和年轻文化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强烈的兴趣和渴望。
苹果以简洁、时尚和高品质的形象推广这个产品,并和乐队和音乐家合作,加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和情感联系。
这些措施成功地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并使用iPod,使其成为了一个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案例三:可口可乐的"分享快乐"可口可乐一直在传达一个主题,即饮料可以带来快乐和喜悦。
他们利用广告和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可口可乐的广告以活力四溢、欢乐和团聚的场景为特点,通过这些形象激发了消费者的兴趣和渴望。
AIDMA营销法则和AISAS营销法则AIDEES营销法则

AIDMA营销法则和AISAS营销法则AIDEES营销法则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logs/52108258.html其实很怕把这篇文章写长了,AISAS实在是有太多东西可以写。
我把wiki、bbs、blog的文章来了一个集合也发挥了一下互联网的力量。
wikiAISAS模式概述AISAS模式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目前营销方式正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 Desire 欲望 Memory 记忆 Action 行动)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 Search 搜索 Action 行动Share 分享)模式的转变。
在全新的营销法则中,两个具备网络特质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现,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搜索(Search)和分享(Share)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向用户进行单向的理念灌输,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与改变。
传播环境的变化催生了AISAS模式从传统时代到网络时代,互联网(WEB)与移动应用(Mobile)得到了爆发性的普及。
我们知道,在中国,截至06年7月,互联网使用人数已达到1.23亿,手机的应用则更为普及。
从应用的绝对人口数和接触时长来说,这些后起之秀达到甚至超越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
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同电视、报纸一样承担了信息发布者的角色,网络搜索引擎则提供了与传统媒介完全不同的、主动、精准获取信息的可能性。
紧接着,Web2.0带来了传统媒体无可取代的全新传播理念——以生活者为主体的传播——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还可以作为发布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消费者分享信息。
由于将生活者也吸引进来的网络工具(如Blog/Wiki /BBS)的崛起,生活者的行为模式和媒体市场也随之变化。
从AIDMA到AISAS的转变

从AIDMA到AISAS的转变——信息高度发达环境下的消费决策模型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 2011-12-28从AIDMA到AISAS消费者从接触商品信息或广告到最终购买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解析消费行为的模式有很多种,其中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1920年由美国的罗兰?霍尔提出的AIDMA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消费者从接触商品、服务、广告到最终购买经历以下的过程:Attention 引起注意→Interest产生兴趣→Desire唤起欲望→Memory 加深记忆→Action 促成行动然而随着人们身边的信息环境的巨变,消费行为也随之产生巨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无论是谁都能很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的今天,当消费者注意到商品、服务或广告之后,开始对感兴趣的信息主动进行深入发掘,并将获得的信息与他人分享,这种主动的信息接触越来越普遍。
也就是说,从企业(信息发送方)到消费者(信息接收方)的信息传递之外,消费者自主进行的信息搜索与信息分享这两大行为特征对最终决定购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变化,一种全新的消费行为模式——AISAS理论由此产生。
与AIDMA相比,这一模式将心理变化过程(Attention 引起注意、Interest 产生兴趣、 Desire唤起欲望、Memory 加深记忆)进行了归纳整合,同时扩大了行为变化的过程(Search 主动搜索、Action促成行动、Share信息分享)。
Attention 引起注意→Interest 产生兴趣→Search 主动搜索→Action 促成行动→Share 信息分享具体来说就是如下的过程:注意到商品、服务或广告(Attention),对此产生兴趣(Interest)的消费者会针对他们关心的东西,通过他人的博客、商品比较网站、企业官方网站或者有使用经验的家人朋友收集信息(Search)。
他们会参考体验者或购买者的意见和感想,同时对照企业发出的信息做出综合判断,最终决定购买(Action)。
基于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探究

第31卷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陇东学院学报Vol.31㊀No.22020年3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㊀of㊀Longdong㊀UniversityMar.2020文章编号:1674 ̄1730(2020)02 ̄0017 ̄05基于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探究苏㊀云1ꎬ宋书琦2(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ꎬ甘肃兰州730000ꎻ2.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ꎬ北京100081)收稿日期:2019 ̄09 ̄23作者简介:苏㊀云(1963 )ꎬ男ꎬ甘肃兰州人ꎬ教授ꎬ主要从事广告学和市场营销研究ꎮ摘㊀要:将AIDMA㊁AISAS和ISMAS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创新升级ꎬ提出了ADMAS消费行为模式ꎮ将广告创意策略的三大主流理论(USP理论㊁BI理论和Positioning理论)用于广告创意设计之中ꎬ提出了基于AD ̄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ꎬ构建了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ꎬ阐述了广告创意策略与消费者之间的联动关系ꎮ关键词:ADMASꎻAIDMAꎻAISASꎻISMASꎻ消费行为模式ꎻ广告创意策略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AdvertisingCreativeStrategiesBasedonADMASConsumptionBehaviorModelSUYun1ꎬSONGShu ̄qi2(1.SchoolofManagementꎬLanzhouUniversityꎬLanzhou730000ꎬGansuꎻ2.SchoolofManagementandEconomicsꎬ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ꎬBeijing100081ꎬChina)Abstract:ThispaperinnovatesandupgradesAIDMAꎬAISASandISMASconsumptionbehaviormodesꎬandputsforwardADMASconsumptionbehaviormode.ItappliesthreemaintheoriesofadvertisingcreativestrategyꎬnamelyꎬUSPtheoryꎬBItheoryandPositioningtheoryꎬtoadvertisecreativedesignꎬputforwardadvertisingcreativestrategybasedonADMASconsumptionbehaviormodeꎬconstructADMASad ̄vertisingcreativestrategytheoreticalmodelꎬexpoundingthelinkagerelationshipbetweenadvertisingcrea ̄tivestrategyandconsumers.Keywords:ADMASꎻAIDMAꎻAISASꎻISMASꎻconsumptionbehaviormodelꎻadvertisingcreativestrategy㊀㊀自20世纪以来ꎬ广告高速渗透到各个领域ꎬ广告设计能力㊁制作水平和广告创意理念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ꎮ但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倾向于对品牌(商品)的个性与情感的感知ꎬ这对广告创意的创新和变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ꎮ当下很多广告出现以下弊端:广告同质化㊁缺乏新意ꎬ一味追求明星效应ꎬ忽略消费者的价值等ꎬ这些问题虽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ꎬ但广告创意的匮乏是其核心原因ꎮ广告创意设计要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ꎬ建立广告创意与消费者的 关联性 [1]ꎮ消费行为模式反映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ꎬ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与开展促销活动的重要依据ꎬ也是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时的重要工具ꎬ广告创意只有符合消费者心理才能发挥最大效用ꎬ而优秀的广告创意可以引领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ꎮ目前ꎬ围绕广告创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广告本身的表现方式ꎬ或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网络时代下的广告创意设计ꎬ或是从微观层面探讨广告创意在语言㊁视觉图形等方面所适用的方法和策略ꎮ少有学者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ꎬ从消费行为模式入手ꎬ对广告创意理论做一番系统的研究ꎮ1㊀广告创意策略相关理论的升华信息爆炸的时代ꎬ广告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ꎬ轰炸式的直白无味的广告只会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ꎮ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灵魂ꎬ要具有独创性ꎬ但不是异想天开㊁随心所欲ꎬ需依照一定的方法㊁策略进行广告创意设计ꎮ但由于传统的USP理论㊁BI理论㊁Positioning理论提出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不同ꎬ过分强调 卖点 特点 和 定位 ꎬ却忽视了与广告创意结合ꎬ忽略了广告本身也是一种实用艺术ꎬ故此ꎬ本文通过对 创意 的独特理解来升华传统理论的表述ꎮ1.1㊀ 创益+创异+创怡 的USP理论罗瑟 瑞夫斯根据其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观察对广告创意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ꎬ于1961年在«广告中的现实»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理论ꎬ即 独特的销售主张 [2]ꎮ在USP理论的指导理念下ꎬ对广告创意提出了三个要求:其一ꎬ每一则广告都必须向消费者说明一个主张ꎬ购买产品将会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ꎬ即 创益 ꎻ其二ꎬ广告所强调的主张要具有独特之处ꎬ在品牌和创意表达上是独一无二的ꎬ即 创异 ꎻ其三ꎬ广告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能打动人心的ꎬ能够感动和吸引消费者ꎬ使消费者感到舒适㊁安逸ꎬ即 创怡 ꎮ1.2㊀ 创艺+创翼+创异 的BI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大卫 奥格威提出了品牌形象(BrandImagination)理论ꎬ即BI理论ꎬ将广告创意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ꎮ他将USP理论延升到消费者的精神层面ꎬ即消费选择倾向于 物质利益+心理利益 ꎬ品牌形象理论注重产品形象的塑造㊁情感的表达㊁意境的营造和品牌个性的描绘ꎬ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ꎬ即 创艺 和 创翼 ꎮ奥格威认为:每一个广告都应该为品牌形象建立起良好的㊁独特的形象ꎬ才能有效㊁持久地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ꎬ即 创异 [3]ꎮ彰显产品 正宗的 高品质 的形象ꎬ以此满足消费者更高一层的心理追求ꎮ1.3㊀艾尔.里斯和杰克 特劳特的Positioning理论1969年杰克 特劳特和艾尔 里斯提出了 定位 理论ꎬ认为:定位不是针对商品本身ꎬ而是针对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地位ꎬ定位理论不仅仅是为商品确定一个位置ꎬ更是要确定一个优势位置[4]ꎮ这一理论与消费者大脑左半脑的抽象思维相对应ꎬ突出了广告词的 语言的钉子 ꎬ却忽略了消费者右半脑 视觉锤子 的作用ꎮ广告创意就是让消费者的 左半脑 与 右半脑 联动ꎬ通过广告创意用 锤子 把 钉子 敲入消费者的大脑ꎮ定位理论的核心主张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ꎬ定位的前提是要了解消费者ꎮ消费者只看他们所期望看到的事物ꎬ广告要塑造消费者所期望的商品形象ꎬ满足其心理需求ꎬ即 创翼 ꎻ其二ꎬ在信息过剩的时代ꎬ信息想进入消费者的脑海ꎬ就要消除歧义ꎬ简化信息ꎬ定位传播就是传送极其简单的信息ꎬ即 创易 ꎻ其三ꎬ定位理论不是创造出新的㊁与众不同的东西ꎬ而是学会将自己的品牌与其他的品牌㊁情感或需求相关联ꎬ即 创移 ꎮ2㊀消费行为模式的阐释与创新时代变迁会引起消费者行为方式的改变ꎬ前互联网时代㊁传统互联网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别与AIDMA㊁AISAS和ISMAS消费行为模式相对应ꎮ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口碑经济的影响ꎬ消费者呈现出新的消费行为模式ꎬ旧的消费行为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概括当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ꎬ这对广告创意的设计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ꎮ2.1㊀AIDMA㊁AISAS和ISMAS消费行为模式传统媒体时代ꎬ商家掌握着丰富的产品信息ꎬ消费者只能依靠电视广告㊁电话推销和纸媒等传统媒体来获得单一㊁少量的信息ꎬ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几乎完全由传统信息传播手段左右ꎮ1898年ꎬ美国广告学家E S 刘易斯提出了AIDMA消费行为模式ꎬ认为消费者从接触信息到进行购买要经历五个环节:引起注意(Attention)㊁产生兴趣(Interest)㊁购买欲望(Desire)㊁记忆(Memory)㊁购买行动(Action)ꎬ即通过广告或其他营销手段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ꎬ进而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ꎬ对商品信息进行记忆ꎬ形成一定的品牌认知ꎬ并在一定刺激下实施购买行为[5]ꎮAIDMA模式注重营销效果的累积性ꎬ如 恒源祥 和 脑白金 的广告ꎬ广告词的不断重复ꎬ着重于让消费者注意到产品ꎬ对商品进行初步了解ꎬ形成记忆ꎬ在之后的某一情景中受到一定刺激从而产生购买行为ꎮ互联网的爆发性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ꎬ消费者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ꎬ可以更加主动和精确地获取信息ꎬ传统媒体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ꎮ2005年ꎬ日本电通集团推出了AISAS消费行为模式:Attention(注意)㊁Interest(兴趣)㊁Search(搜集)㊁Action(行动)㊁Share(分享)ꎬ即当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后ꎬ消费者会主动对品牌和商品信息进行信息搜索ꎬ继而产生购买行为ꎬ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消费体验分享[6]ꎮAISAS模式是对AIDMA模式的继承和发展ꎬ两者都开始于对信息的注意和产生兴趣ꎬ但AISAS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互联网提出了两个 S 环节ꎬ即消费者主动进行信息搜索并将消费体验分享在社交网络中ꎮAISAS消费行为模式的提出ꎬ对广告创意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ꎬ要与消费者产生互动ꎬ注意网络舆情和口碑影响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ꎬ媒体的泛化和信息的过剩导致消费者注意力分散ꎬ消费主动性提升ꎬ消费行为模式发生巨大改变ꎮ为此ꎬ北京大学刘德寰教授提出了具有去媒体性质的ISMAS消费行为模式:Inter ̄est(兴趣)㊁Search(搜索)㊁Mouth(口碑)㊁Action(行动)和Share(分享)ꎬ即通过具有差异性的广告引起消费者兴趣ꎬ使消费者主动进行信息搜集ꎬ关注产品的口碑ꎬ根据其口碑信息来支撑自己消费决策ꎬ并通81陇东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1卷㊀过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7]ꎮISMAS模式强调在去媒体的环境中ꎬ消费者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ꎬ广告创意要根据消费者的价值体系和决策过程进行广告设计ꎬ为消费者提供感兴趣的㊁有用的商品信息ꎮISMAS模式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点ꎬ但忽视了广告创意的主观能动性和营销手段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ꎮ2.2㊀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提出广告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处于重要环节ꎬ担负着协助企业进行商品促销ꎬ开拓市场ꎬ吸引消费者的任务[8]ꎮ网络时代ꎬ社会化媒体给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ꎬ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诉求越来越高ꎮ因此ꎬ在商业广告创意过程中ꎬ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ꎮ传统的AIDMA㊁AISAS和ISMAS模式均具有一定的时代优势ꎬ但未进行系统的整合ꎬ也未曾从广告创意策略方向进行探讨ꎮ笔者基于此背景ꎬ将消费行为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整合ꎬ创新性地提出了ADMAS消费行为模式ꎬ并对其中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阐释ꎮ如图1所示ꎮ图1㊀ADMAS消费行为模式2.2.1㊀Attention(引起注意)消费行为的前提是注意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ꎬ消费者对信息媒介的接触是碎片化的ꎬ消费者对于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在全网范围内进行浏览ꎬ信息量巨大ꎬ只有具有异质性的信息才能被消费者注意到ꎬ进而产生兴趣ꎮ2.2.2㊀Desire(需求)消费行为的基础源于需求ꎮ消费者大多数是理性的ꎬ会在已知的商品信息基础上进行需求评估ꎬ判断该商品是否能为自己带来价值ꎬ或满足物质需求ꎬ或满足情感需求ꎬ或是带来艺术享受ꎬ并决策是继续进行信息搜集ꎬ还是放弃购买ꎮ2.2.3㊀Message&Mouth(信息与口碑)消费者通过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来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和口碑情况ꎮ当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一定的需求时ꎬ消费者往往会对商品的信息进行主动搜索ꎬ希望尽可能地了解更详尽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购买决策ꎮ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ꎬ使消费者可以在购买产品前参考其他消费者的商品评价ꎬ从而对商品进行评估ꎮ2.2.4㊀Alternative(选择)消费者会为自己的消费决策制定方案并进行最终的消费选择ꎮ消费者在进行信息搜索时ꎬ会不可避免地搜索同类型产品进行比较ꎬ根据结果选择购买方案ꎮ在这一阶段ꎬ企业要为自己的商品增添独特优势ꎬ在社会生产能力极度提升的今天ꎬ产品的本质差距不大ꎬ更多的是对商品形象的塑造[9]ꎮ2.2.5㊀Share(分享)为满足社交需求ꎬ消费者会主动进行消费体验分享ꎬ以获得关注ꎮ消费者基于消费体验进行信息分享ꎬ优质的信息分享来源于优质的消费体验ꎮ因此ꎬ无论信息技术㊁市场经济环境和营销方式如何变化ꎬ 诚信经营ꎬ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 都是企业经营的第一准则ꎮ3㊀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的提出3.1㊀基于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广告在创意设计中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心理分析ꎬ根据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广告创意设计ꎬ能够更加全面地覆盖目标消费者ꎬ吸引潜在消费者ꎬ加深普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ꎬ提升广告创意质量ꎬ增强广告效果ꎮ3.1.1㊀Attention 独创性诉求:创异+创疑+创易+创忆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ꎬ使广告很难对目标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信息传达ꎬ广告想要吸引消费者注意ꎬ就要满足消费者求新㊁求异的心理ꎬ因此广告创意必须要具有独创性ꎮ独创性是指作品经独立创作而具有非模仿性和差异性ꎬ广告的独创性诉求要求广告创意要富有想象力ꎬ构思巧妙㊁新颖ꎬ赋予商品或服务新的价值和意义[2]ꎮ要达到这一目的ꎬ在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时ꎬ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ꎬ创异ꎮ即广告在构思上要不落俗套ꎬ新颖别致ꎬ具有独特性ꎬ只有具有异质性的信息或信息表现形式才能打破大众对信息麻木ꎬ甚至是拒绝的状态ꎮ其二ꎬ创疑ꎮ即广告创意设计要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布下疑阵ꎬ使得消费者对广告画面产生猜疑和紧张的心理ꎬ使广告的内容和诉求长久地印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ꎬ引起消费者思考ꎮ其三ꎬ创易ꎮ即广告要简洁ꎬ色彩选择要简单舒适ꎬ广告内容要简易明了ꎮ世界知名视觉艺术家前田约翰(JohnMaeda)在«简单法则»中写道: 简单与复杂相辅相成ꎮ市场上的产品越复杂ꎬ简单的东西就会越突出ꎮ 信息时代ꎬ在繁杂的信息中ꎬ广告所负载的信息过多会引起受众的烦躁及冷漠[10]ꎮ其四ꎬ创忆ꎮ广告信息的可记忆性是评价广告的重要指标ꎬ广告的效用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ꎬ制造记忆点ꎬ与消费者的已有记忆产生联结ꎬ这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ꎮ91㊀第2期苏㊀云ꎬ等:基于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探究3.1.2㊀Desire 创造价值:创怡+创艺+创益大多数的消费者是理性的ꎬ会根据自身需求对广告进行需求评估ꎬ广告创意不仅要引起消费者的兴趣ꎬ更要在广告中传递商品的价值ꎬ创造价值就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心理需求ꎬ为消费者带来物质利益或情感享受ꎮ为达到这一目的ꎬ广告创意设计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ꎬ创怡ꎮ即广告创意要给受众一种舒适㊁美好的心理感受ꎮ商品的基本功能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诉求ꎬ广告创意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ꎬ满足消费者的期待ꎬ给消费者一种愉悦㊁舒适和安逸的感受ꎮ其二ꎬ创艺ꎮ广告设计要创造性地运用艺术ꎬ吸引消费者眼球㊁进行情感刺激ꎬ进而传递商品信息ꎬ刺激消费者的心理欲求[11]ꎮ其三ꎬ创益ꎮ即广告创意要向受众提供商品的物质或心理功能来满足受众的物质和情感需要ꎬ当广告商品与消费者所期待的物质或情感效益相联结时ꎬ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ꎮ3.1.3㊀Message&Mouth 造势:创议+创亦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购买决策时ꎬ会对商品或品牌的口碑信息进行搜寻ꎬ为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信息需求ꎬ广告创意要能起到造势的作用ꎮ造势是指广告要能引起群众轰动ꎬ使消费者自发地进行信息搜寻和话题讨论ꎬ并通过对信息和舆论的引导ꎬ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品牌认知和品牌信任ꎮ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ꎬ创议ꎮ即在广告的世界ꎬ一个广告如果不具备话题性ꎬ就不能被消费者注意ꎬ也就失去了广告的效用ꎮ注意力经济是信息时代中的必然产物ꎬ话题性广告带来的是消费者的关注度ꎬ创造话题是争夺消费者有限注意力的重要手段[12]ꎮ其二ꎬ创亦ꎮ即广告创意要能够引起群体效应和偶像效应ꎮ在群体交往中ꎬ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个比自己更高一级的偶像ꎬ希望能够不断地向他发展ꎬ并往往通过模仿偶像的行为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诉求[13]ꎮ广告可以通过树立偶像ꎬ以偶像的消费方式来影响受众的消费方式ꎮ3.1.4㊀Alternative 满足情感诉求:创翼+创移消费者在进行信息搜寻后ꎬ会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比较ꎬ制定多个消费方案并进行最终的消费选择ꎮ在生产力极度发展的今天ꎬ产品本质相差较小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产品的情感诉求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亲情㊁友情㊁爱情等情感的表达ꎬ当这种情感诉求没有得到有效地表达或沟通时ꎬ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对自我未来的期待和情感的渴望ꎮ好的广告创意ꎬ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层面的要求ꎬ更要满足消费者情感层面的诉求ꎬ为达到这一目的ꎬ广告创意设计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ꎬ创翼ꎮ即广告创意要塑造优秀㊁成功㊁符合消费者所期待的形象ꎬ引领消费者去追求更优秀的自己ꎮ广告创意是以鲜活的㊁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设计ꎬ来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ꎬ使商品具有更高远的情怀ꎬ更为深远的意义ꎬ或是更具社会价值的形象ꎬ引领消费者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ꎮ其二ꎬ创移ꎮ即广告创意要能够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ꎬ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诉求ꎮ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升ꎬ消费者的购买行为ꎬ不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商品的物质属性ꎬ更是为了获得其情感属性ꎮ如娃哈哈AD钙奶ꎬ一直主打 童年的味道 ꎬ南方黑芝麻糊 小时候ꎬ香醇的感觉 ꎬ通过移情ꎬ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ꎮ3.1.5㊀Share 创造优质体验:创宜+创议+创亦据«尼尔森的全球广告传播渠道信任度排名»报道显示:最容易让人产生消费动机的方式是 朋友家人推荐 和 线上消费者评论 ꎮ消费者在完成购买行为后ꎬ会基于分享心理在社交媒体中晒出自己的照片并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ꎬ购物体验的分享会对商品信息进行补充ꎬ同时会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话题讨论和群体行为[8](创议+创亦)ꎮ优质体验的分享会为商品塑造良好的口碑ꎬ而消极的分享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购买ꎮ因此企业更要谨慎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ꎬ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ꎬ即 创宜 ꎬ在创造优质体验的同时ꎬ企业也要对舆论话题和群体行为加以引导ꎬ减少负面信息的扩散ꎬ避免降低口碑ꎬ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ꎮ3.2㊀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以消费者行为路径为指导ꎬ通过对Attention(吸引注意)㊁Desire(需求评估)㊁Message&Mouth(信息与口碑)㊁Alternative(选择)㊁Share(分享)五个阶段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ꎬ结合广告创意理论所提出的广告创意策略进行整合ꎬ构建了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ꎮ如图2所示ꎮ在注意(Attention)阶段ꎬ通过 创异+创疑+创易+创忆 的策略引起受众的注意ꎬ满足消费者的独特性诉求ꎻ在需求评估(Desire)阶段ꎬ消费者所评估的便是商品的价值ꎬ广告创意设计通过运用 创怡+创艺+创益 来为商品创造价值ꎻ在信息搜集和口碑影响(Message)阶段ꎬ广告创意运用 创议+创亦 的策略来造势ꎬ引领消费者进行消费体验分享ꎻ在消费选择(Alternative)阶段ꎬ广告创意运用 创翼+创移 策略ꎬ从商品背后的情感ꎬ品牌的形象塑造入手ꎬ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ꎻ在消费体验分享(Share)阶段ꎬ广告创意要通过 创宜 给消费者以良好的购物体验ꎬ以求获得优质体验的消费反馈ꎬ进一步塑造良好口碑ꎬ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ꎮ02陇东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1卷㊀图2㊀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㊀㊀ADMAS广告策略理论模型是基于最优原则所构建的ꎬ但广告创意策略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ꎬ要学会灵活变通ꎮ如在造势阶段创造独特性和创造疑问ꎬ即 创异 和 创疑 ꎬ同样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ꎬ使其主动进行信息搜索和信息传播ꎻ在消费体验分享阶段ꎬ引发群体效应或创造话题性ꎬ即 创亦 和 创议 ꎬ也会使消费者主动进行消费体验分享ꎮ3.3㊀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的普适性虽然古今中外大量的广告案例均符合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ꎬ在此不再赘述ꎮ但不可否认的是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提出ꎬ是在整合前辈的经典模式的基础上ꎬ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发展的ꎮ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是在结合三大经典广告创意策略理论的基础上ꎬ将消费行为模式与广告创意策略融合ꎬ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ꎬ结合当今时代特征ꎬ并通过大量广告案例的实践验证后所提出的ꎮ4㊀结语ADMAS广告创意策略理论模型阐述了广告创意策略与消费者之间的联动关系ꎮADMAS消费行为模式是对AIDMA㊁AISAS和ISMAS模式的创新和升级ꎬ解释了新环境下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ꎬ揭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规律ꎮ基于广告创意策略的USP理论㊁BI理论和Positioning理论ꎬ提出了基于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ꎬ并加以可行性的整合ꎮ本研究可以为广告行业提供一些建议ꎬ但也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因篇幅有限ꎬ未能对部分案例进行具体㊁全面的分析ꎻ二是未进行广告类型的划分ꎬ不同广告类型的目标消费者不同ꎬ其消费诉求不同ꎬ广告创意设计的侧重点也必然会有所不同ꎻ三是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提出是在以往的经典消费行为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ꎬ仍需要大量的实㊀㊀践验证和理论补充ꎮ基于本研究存在的不足ꎬ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从广告类型㊁广告案例分析等多个方向入手ꎬ希冀国内外的广告从业者和专家㊁学者进行实践验证和理论补充ꎮ参考文献:[1]威廉 阿伦斯.当代广告学[M].7版.丁俊杰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ꎬ2000:21-28.[2]罗瑟 瑞夫斯.实效的广告[M].张冰梅ꎬ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ꎬ1999:133-142. [3]大卫 奥格威.奥格威谈广告[M].曾晶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2013:158-167.[4]艾尔 里斯ꎬ杰克 特劳特.定位[M].谢伟山ꎬ苑爱冬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2011:27-32. [5]孙海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AIDMA广告理论[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ꎬ2004:63-65. [6]倪晶晶.基于AISAS模式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J].现代商业ꎬ2017(18):55-56.[7]刘德寰ꎬ陈斯洛.广告传播新法则:从AIDMA㊁AISAS到ISMAS[J].广告大观(综合版)ꎬ2013(4):96-98.[8]沃尔特 斯科特.广告心理学[M].李旭大ꎬ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ꎬ2007:3-9.[9]李鹏飞.从 广告 到 呼应 SoLoMo趋势下移动互联用户消费行为模式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ꎬ2012:24-29.[10]汪燕霞.论现代广告创意[J].经济与管理ꎬ2005(1):90-93.[11]张浩达.信息管理中的信息表达:视觉传播[J].情报理论与实践ꎬ2018(9):1-6.[12]厉国刚.话题性广告的传播学分析[J].中国广告ꎬ2004(6):56-57.[13]利昂 G 希夫曼.消费者行为学[M].10版.江林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11:104-133.ʌ责任编辑㊀张㊀韬ɔ12㊀第2期苏㊀云ꎬ等:基于ADMAS消费行为模式的广告创意策略探究。
产品经理用户消费行为模型的类型与使用

用户消费行为模型能够为企业的品牌推广、运营活动、产品设计、体验设计提供指导,有效地避免过多尝试而带来的高成本投入与浪费,帮助企业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营销与设计方案。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用户消费行为模型进行梳理。
在传统媒体时代与互联网初期,行业广泛奉行的是AIDMA,强调以媒体为中心处于向用户单向传递信息的阶段。
在互联网2.0时代(信息与人互动),基于搜索和分享应用的出现,用户对传统媒体的聚焦转到了网络媒体上,信息的来源变得分散,用户的行为由被动变成了主动,AISAS通过“搜索”与“分享”实现消费者间信息的传递与渗透。
在互联网3.0时代(智能互联网),SICAS提供全面、精细化消费者行为模式,ISMAS通过“口碑”将网络与实体相互融合,弱化品牌商家主观推送信息的概念,强调消费者的需求与接纳度,并将忠实顾客与品牌忠诚度作为传播的核心。
本文接下来对3个阶段的4个代表模型做初步的分析和个人经验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到未接触过的读者有个初步了解,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再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
在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初期,信息大量不对称, AIDMA一直在有效的指导着广告创意和投放的营销策划,具有效果直接,且见效快的特点。
商家过各类媒体投放大量广告,吸引更多的关注流量,由此便为后来的大量信息的失准与碎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AIDMA注重营销效果的遍布效应、累积效应、共鸣效应,“媒体”为核心,以“引起注意”为首要任务的传播策略,具有内容刺激性强,传播范围广,多次重复的特征。
“脑白金“和“恒源祥”的广告,首先让潜在消费者“注意”到广告信息,并使其感到“兴趣”而持续完成广告信息的接收,然后产生尝试购买或体验的“欲望”,广告词的不断重复便于消费者对信息的“记忆”更加深刻,直至“行动”转化成为购买行为。
AIDMA是单向的转化漏斗:集中在受众接触信息到产生行为这一直线型、单一型的效课评估。
AIDMA的营销效果评估可以从传播效果评估、心理效果评估、销售效果评估3个维度,对应6个指标:展现量、到达率、注意率、好感率、记忆率、行动率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传播新法则:从AIDMA、AISAS到ISMAS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德寰[1]?陈斯洛[2]“一切生意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在网络E时代到来之前,这还是一条号称亘古不变的“真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深化,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便利的信息分享环境,事实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曾经充斥着大段广告时间、大幅广告版面的电视、纸媒,被互联网打上“传统媒体”的标签,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又将原来的互联网变成“传统”。
传播环境的变化带来了生活的变化,进而推动了营销的变革。
从传统大众媒体时代的AIDMA法则到传统互联网时代的AISAS法则,再到今天由北大刘德寰教授针对移动互联网提出的ISMAS法则,消费市场的核心已经发生了完全的改变,营销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哥白尼式的伟大革命。
及时关注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细节保持高度敏感,是营销者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最基本的尊重。
一、AIDMA法则与传统媒体时代在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里,我们习惯“广告之后更精彩”,习惯在文字信息四周出现的“通栏”或“套红”,习惯拿起电话传来的是推销员的声音……这是一个由铁路、电话、大众媒体开创的营销盛世。
广告主牢牢掌握着丰富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没有。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广告主通过强大的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终端等媒介,广泛发布产品信息,动态地引导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刺激其购买行为。
对于这种心理和行为过程的研究,诞生了这个时代被奉为圭臬的经典营销理论,即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的AIDMA营销法则。
该法则指出,消费者从接触到营销信息,到发生购买行为之间,大致要经历五个心理阶段:引起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培养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购买行动(Action)。
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购买行动注:AIDMA,传统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模型,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兴趣),Desire(唤起欲望),Memory (留下记忆),Action(购买行动)?。
AIDMA营销法则很好地反映了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营销关系。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些大众媒体声色并茂地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娱乐、消费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统一编辑后,被迅速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而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人们并没有便捷、畅通的反馈渠道,这使得人们一方面需要从这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消费信息,另一方面,丰富的个性化意见和需求被简化成了“看与不看”,“听与不听”。
这种集权式的传播技术,造就了消费者对于营销信息的AIDMA反应模式,从而形成了以“媒体”为核心,以“引起注意(Attention)”为首要任务的营销策略:这种策略在对媒体的使用上具有内容刺激性强,传播范围广,多次重复的特征,所以,我们能看到无论秦池,还是宝洁,都愿意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其次,其营销效果常常被转化成“发行量”、“收视率”这些媒体指标,而消费者丰富的个性化意见和需求则被简化成了“买、不买与不得不买”,所以,我们能听到福特说:“不管你要什么车,我们只有黑色。
”当然,AIDMA法则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要数中国的商业传奇——“脑白金”。
品牌发展伊始,史玉柱亲自执笔撰写软文,参与电视推销广告的创意,比如“人类长生不老的最后秘密”等,那些令人血脉喷张的字眼堪称超出了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那种令人发指的广告投放频率更让人们无法不注意到它的存在,随着那条众人皆知的恶俗广告开始在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人们又被灌输了一个难以拒绝的购买理由——送礼。
姑且不论道德和审美高标,在这种营销法则下,脑白金终究成了中国最畅销的保健品。
AIDMA法则关照的是一种完全由卖方主导的营销,企业主利用大众媒体,以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节奏一步一步引导观众的心理情绪,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使其产生兴趣和欲望,一直到让消费者记住产品,最终形成购买。
在互联网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前,AIDMA营销法则一直在指导着有效的广告创意和实效的营销策划,?二、AISAS法则与传统互联网时代当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体介入社会生活,电视、广播、报纸这些曾经的大众媒体被戴上了“传统”的标签。
交互式的新媒体开始解构消费者曾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
也开始解构原有的营销法则。
人们转而乐此不疲地谈论一个全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
“AISAS”法则由国际4A广告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在2005年提出,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集)、Action(行动)和Share(分享)。
这个新模型的提出有一个特殊的背景,2005年,日本广告市场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四大传统广告媒体形式的投入金额与前一年相比出现微小的下降,与此同时,网络广告的投入却暴涨了54.8%。
这个变化标志着互联网对生活和产业的影响力已经初具规模。
在这个背景下,日本电通广告集团率先修改了传统的AIDMA模型,提出了AISAS模型,用以解释新媒体环境带来的营销新趋势。
注意——兴趣——搜集——行动——分享注:AISAS,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集)、Action(行动)和Share(分享)。
对比AIDMA,AISAS模型中添加的两个来自互联网的典型行为模式——Search(搜索),Share (分享)。
这正是Web2.0时代造成消费者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首先,搜索引擎技术赋予人们了使用信息的权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主动、精准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于是,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会通过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并与相关产品进行对比,再决定其购买行为,CNNIC历次调查数据显示,“对商品、服务等的信息检索始终是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要用途之一。
”其次,BBS、博客、SNS等技术平台的普及,还赋予了人们发布信息的权利,于是,在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还可以作为发布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消费者分享信息,为其他消费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消费者的行为改变使营销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者常常喜欢借用美国着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的话来揶揄传统媒体:“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
”而在互联网的时代,有了反馈渠道,消费者丰富的个性化意见和需求便能够显现出来,让信息推送有了更精准的可能,这是对比传统大众媒体来说,互联网最吸引广告主的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基于消费者行为习惯研究的搜索引擎营销优化?( SEO)?和搜索引擎营销技术( SEM TECH)?的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另外,互动、分享的传播模式还给予了营销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的可能,这让广告主更加注重网络的口碑,由此出现了水军等受欢迎的营销新形式,从“天仙妹妹”、“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到“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均获得了值得称道的低成本高效果。
与此同时,组建一个详细解释产品特征的企业网站也成为重要的营销方式,用以与消费者进行深度的信息沟通,制定出更有效的营销计划。
这种互动式的传播技术,造就了消费者新的反应模式。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化仍是在传统营销模式框架内的变化。
在新技术下,搜索引擎广告、富媒体广告、品牌图形、视频弹窗等长期占据着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这和原来的大众媒体广告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广而告之。
不管是传统大众媒体还是互联网平台,媒体依旧是营销策略的中枢,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依然是其首要目的,所谓的精准营销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只是对消费者重视程度的加深。
三、ISMAS法则与移动互联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才能促进营销的变化,生活变化多少,营销才会变化多少。
从AIDMA到AISAS,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发生的变化,曾经被动地接收信息,变成主动地搜索信息和积极地反馈。
但这种变化其实是有限的,它更像是两个时代的过渡阶段,技术和人类都在慢慢寻找和适应,所以营销的变化也是有限的,本质上还都是广而告之。
随着3G网络、手机支付等技术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全面介入消费生活,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变得晦暗不明,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出现了巨大变革。
首先,多重媒介式的生活导致注意力消散。
曾经我们只有电视、广播和纸媒,但现在我们不仅拥有这些,还有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这些种类丰富的媒体终端,它们是如此的小巧、便捷,使得我们使用媒体的方式可以不再是非此即彼,我们常常玩微博听电视,觉得电视不错,就抬头看一会再接着玩。
但人类有限的认知毕竟不善于同时干多件事情,媒体的泛在化极大分化人们的注意力,加上广告主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不断增加预算,加大消费信息的传输力度,过剩的媒体形式和媒体内容最终将人们的注意力消散掉了。
其次,媒体变得无微不至,又微不足道,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主动性。
如今互联网也好,移动终端也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中介,而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一个“善解人意”的平台。
在桌面互联网上我们能想到的所有应用,几乎都在移动互联网上得到实现。
我们越来越习惯用手机查价格,搜寻优惠信息,越来越习惯在上班路上、在厕所里、在被窝里、在各种碎片时间通过手机浏览信息,购物下单。
我们可以看到,移动购物的消费行为已经开始强势颠覆实体购物的模式,2012年家乐福全球营收创7年来新低,而天猫等平台型电商却风生水起,“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成为营销的新宣言。
因媒体的无处不在、无微不至,人们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移动互联网终端设计的人性化使人们主动使用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
注意力已经消散,主动性大大提升,人们生活形态的这些改变使得传统互联网时代的AISAS行为模型部分失效。
为此,北京大学刘德寰教授针对传统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改进模型ISMAS来定义由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新消费趋势,认为营销方式正在从电通的AISAS法则向具有去媒体性质的ISMAS(兴趣、搜索、口碑、行动、分享)转变。
这一法则清晰地指出了网络营销两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兴趣——搜索——口碑——行动——分享注:ISMAS,由北京大学刘德寰教授提出,根据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生活形态的改变(尤其是用户主动性的增强),针对传统的理论模型提出的改进模型。
即: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mouth(口碑)、Action(行动)和Share(分享)。
首先,以媒体为中心的营销模式被转化成以消费者为中心。
我们从媒体的时代,进入一个去媒体的时代,媒体变得无微不至又微不足道,人的意义不再是媒体背后的数字指标,丰富、多元的个体价值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