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
2023励志_汉字书法名言大全

2023汉字书法名言大全汉字书法名言1、时时只见龙蛇走。
——李白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字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字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字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韩渥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7、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10、拳要打,字要练。
1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12、故以道德、事功、__、风节著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1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1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1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17、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__,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18、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1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20、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关于汉字书法名言1) 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2) 故以道德事功__风节着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3)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书法名家名言

书法名家名言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我国很多书法名家,都有很多的书法名言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下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的内容,希望你喜欢!经典书法名家名言1)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
《画学心法问答》2) 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
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
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下笔作诗,,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3) 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4) 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5)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清.冯武《书法正传》6) 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
“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
”清.梁献《学书论》7)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唐.孙过庭《书谱》8) 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
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
清.钱泳《书学》9) 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10)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
唐.虞世南《笔髓论》11)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
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12)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13) 资分高下,学别浅深。
资学兼长,神融笔畅。
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
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明.项穆《书法雅言》14) 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学书法的经典名句

学书法的经典名句
学书法的经典名句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
"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
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书亦如之。
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作书须有此气象。
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0.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
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精选60句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精选60句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1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2、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8、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1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14、春宵一刻值千金。
(名言)(苏轼)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1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2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2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上联:学贵独得轻独享;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联: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 下联: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上联: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 下联: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
上联:忧国忧民忧世界;下联:友直友谅友多闻。
上联:鱼翔浅底;下联:鹰击长空。
上联:春秋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 下联:德智体美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书法励志名言短句

书法励志名言短句书法励志名言短句: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西汉学者扬雄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艺概》4、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5、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9、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张彦远11、心正则笔正。
——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12、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
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14、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1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张怀谨1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韩渥17、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1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1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20、挥毫落笔如云烟。
——杜甫21、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22、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23、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项穆《书法雅言》24、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适合写书法的名言警句

适合写书法的名言警句书法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11、时时只见龙蛇走。
——李白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韩渥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7、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10、拳要打,字要练。
1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1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1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1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1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17、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18、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1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20、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2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关于书法的名言8篇

关于书法的名言8篇关于书法的名言1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陈绎曾《翰林要诀》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艺概》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米芾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王妤7、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张怀谨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张彦远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张彦远《法书要录》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艺概》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__,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张怀谨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1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1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2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2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2、字无百日功。
2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2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关于书法方面的名言

关于书法方面的名言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书法方面的吗?下面为你分享的是关于书法方面的名言,希望你喜欢!1) 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2) 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
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3)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北宋.苏轼《论书》4) 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5) 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
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
晋.王羲之《笔势论》6) 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其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
南宋.姜夔《续书谱》7) 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
终及通会,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
故曰由象识心,象不可着,心不可离。
明.项穆《书法雅言》8) 夫人工书,须从师授。
必先识试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踞;拘踞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
唐.张怀灌《玉堂禁经》9) 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宋.袁文10) 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名言
从汉字书法当中,可以感受到高度的美感,使精神得到愉悦,享受到乐趣,所以才舍弃不掉。
有哪些名言名句是常在书法中的出现的呢?下面给你带来的是书法中的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1)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
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
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3)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4) 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
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5)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北宋.黄庭坚《论书》
6) 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清.王淑《论书滕语》
7) 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
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
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8)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
9)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10) 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
久之,自然有悟入处。
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11) 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唐.张坏灌《六体书论》
12)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清.梁谳《学书论》
13) 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4)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清.郑板桥
15)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明.沈灏〈画尘〉
16)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
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神。
清.王淑〈论书滕语〉
17)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北宋.苏轼〈论书〉
18)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
早矜脱化,必规矩,
初宗一家,精深有得。
继采诸美,变动弗拘。
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清.梁谳《学书论》
19)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
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20)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
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清.王淑〈论书滕语〉
书法中的名言名句(最新版)1)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2)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
3)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得志不如得道。
);;唐.孙过庭《书谱》
4) 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清.松年《颐园论画》
6)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清.刘熙载《艺概》
7)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宋.朱文长《续书断》
8)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唐.虞世南《笔髓论》
9)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东汉.赵壹《非草书》
10)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1)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12)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清.刘熙栽《艺概》
13)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宋.朱文长《续书断》
14)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5)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明.项穆《书法雅言》
16)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明.项穆《书
法雅言》
17) 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
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
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
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
融而通焉,书其几矣。
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元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
初视虽少,强观实老,丰采秀润,符束巍峨,引拂轻飏,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乘之次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18) 夫人之性情,刚柔禀殊,手之运用,乖合互形。
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者,惊急无缊;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道;严密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多节;标险者,雕绘太苛;雄伟者,固愧容夷;婉畅者,又渐端厚;庄质者,盖嫌鲁朴;流丽者,复过浮华;纤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
--明.项穆《书法雅言》
19) 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诸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今古,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楷墨……太白书新鲜活泼,呼吸清淑,摆脱凡尘,飘飘乎有仙气。
……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0)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质直者则挺劲不遭,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
于赛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唐.孙过庭《书谱》
书法中的名言名句(热门版)1)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2) 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3)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4) 笔须凌空,固也。
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
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5) 书贵熟,熟则乐。
书忌熟,熟则俗。
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6)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
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7) 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8) 汉隶笔笔逆,笔笔蓄。
起处逆,收处蓄。
9) 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10)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1)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2)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3)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
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4)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
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
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15) 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16)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17)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
18)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画论》
19)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
20)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