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理物理法

合集下载

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测量人们对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来揭示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刺激阈值测量、心理物理函数测量和感知判断测量。

刺激阈值测量是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基础,它用来测量人们对于某一刺激的感知阈值。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到被试能够感知到刺激为止。

通过统计多个被试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平均的感知阈值。

这个阈值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不同刺激的感知能力,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心理物理函数测量是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用来研究人们对于刺激强度的感知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然后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反应。

通过统计多个被试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刺激强度和感知强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用心理物理函数来表示,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于刺激的感知规律。

感知判断测量是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用来研究人们对于刺激的判断能力。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然后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判断。

通过统计多个被试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刺激强度和感知判断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用感知判断函数来表示,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于刺激的判断规律。

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医学上,它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对于药物的感知和反应,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

在教育上,它可以用来研究学生对于教学材料的感知和理解,从而优化教学方法。

在工程上,它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对于产品设计的感知和满意度,从而改进产品质量。

在心理学研究中,它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对于情绪、认知和行为的感知和反应,从而深入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

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测量人们对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揭示出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

刺激阈值测量、心理物理函数测量和感知判断测量是巴斯特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三种常用方法。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医学、教育、工程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心理物理法 极限法

心理物理法 极限法

心理物理法极限法
心理物理法(psychophysics)是研究物质刺激与感觉和知觉之
间关系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极限法(method of limits)是
心理物理法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确定被试在感知到刺激强度上的动态范围。

在极限法中,研究者逐渐增加或减少刺激的强度,然后被试需要判断在何种刺激强度下能否感知到刺激。

根据被试对刺激的检测或识别的准确性,可以得出与刺激强度相关的感知阈值。

极限法常用的一种变体是上限法(ascending method)和下限
法(descending method)。

在上限法中,刺激强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当被试报告能够感知到刺激时,研究者停止增加刺激强度。

在下限法中,刺激强度从高到低逐渐减小,当被试没有报告能够感知到刺激时,研究者停止减小刺激强度。

通过反复进行上限法和下限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感知阈值。

心理物理法和极限法在感知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研究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的感知阈值,研究刺激对情绪和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研究感知障碍和感觉变异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感知和知觉的基本机制。

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

量 50
( 任
40
意 30

位 20
) 10
主观长度
电击 明度
100
电击

主观长度


( 10 任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
10
明度 100
1000
刺激量(任意单位)
刺激量(任意单位)
直线坐标
对数坐标
第三节 感觉的直接测量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
• 数量估计(magnitude estimation)
以上阐述可用公式表示为: 差别阈限也可以直接用上限和下限来计算:
–误差控制
• 绝对阈限测量: • (1)习惯误差 • (2)期望误差 • (3)练习误差 • (4)疲劳误差 • 差别阈限测量: • (1)时间先后关系 • (2)空间位置关系
递增与递减序列数量一致 ABBA法
多层次ABBA法
多层次ABBA法的控制形式
味觉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
嗅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整个空间
触觉 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绝对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绝对阈限越低,能引 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强。
S= 1 R
其中,S为感受性,R为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的影响因素:
•刺激物的性质(强度、复杂度) •有机体的状态(反应标准、疲劳)
• 计算:
–每个系列的阈限:转折点处两个刺激的中点 –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绝对阈限
极限法测音高绝对阈限记录
– 差别阈限测量:
• 刺激:每次呈现两个,一个是标准刺激(standard stimulus,简称 St),即强度大小不变的固定刺激; 另一个是比较刺激(comparison stimulus)又称变异 刺激(variance stimulus,简称 Sv),即强度按由小 而大或由大而小依次呈现的刺激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心理物理学,作为心理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理刺激与心理感知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感知世界的机制。

而信号检测论,作为一种统计决策理论,在心理物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的决策过程。

我们将首先对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概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关键应用。

我们将重点关注信号检测论在心理物理学中的应用,如感知阈值的测定、信号识别与决策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也希望激发读者对这些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推动心理物理学和信号检测论的发展。

二、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概述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也称心理物理学实验法,是一种探究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的重要手段。

心理物理学旨在通过定量的方式理解和描述心理现象与物理刺激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由德国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提出的心理物理定律为心理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主要包括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梯度法等。

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物理刺激变量,观察并测量个体的心理反应,从而揭示心理与物理刺激之间的数量关系。

极限法是一种测量感觉阈限的经典方法,通过递增或递减刺激强度,观察个体能够感知到的最小或最大刺激强度。

平均差误法则通过让被试者对一系列已知强度的刺激进行估计,然后计算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以评估感知的准确性和精度。

恒定刺激法则通过呈现一系列固定强度的刺激,并测量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以研究感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梯度法则通过呈现一系列不同强度的刺激,让被试者判断刺激强度的变化,从而探究感知的分辨能力和敏感性。

心理测量方法心理物理法

心理测量方法心理物理法

心理测量方法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身体特征和行为来进行心理学研究
的方法。

它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身体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一些身体特征和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模式。

心理物理法常用的指标包括:
1. 身高、体重和体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体尺寸和形态,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2. 心率和呼吸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
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3. 肌肉紧张度: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肌肉紧张度和运动
能力,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4. 行为表现:例如问卷分数、反应时间、决策能力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力、认知和行为能力,与心理物理学相关。

心理物理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例如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反应能力,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等。

但是,心理物理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可能存在身体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而且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指标和方法来进行评估。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比较最小差别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三种心理物理法的特点(一)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共同点(使用这三种心理物理法测量阈限的实验都具备以下特点):1、选择好刺激序列和反应序列:心理物理法求阈限之前一般都要经历预备实验。

预备实验的首要目的就是确定和选择刺激序列及反应序列。

对于刺激系列的范围应在对反应系列预测的基础上做合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刺激系列的范围要大于反应系列的范围。

2、简化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测定绝对阈值时,通常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感觉到刺激的存在。

测定差别阈值时,通常要求被试判定两个刺激时相同还是相异,若被试对刺激所作反应较为复杂,那么这种复杂的反应将影响测定阈值的准确性。

3、较多的测量次数:阈限的操作定义明确指出,阈限值不是一个突然地转折点,而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渡区,必须反复加以测量。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要经历上百次的刺激反应。

特别是恒定刺激法,所需次数更多。

然而,过多的测量容易引起被试的单调和疲劳感,这也是需要防止的。

(二)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差异1、阈限的操作定义:恒定刺激法最符合“阈限50﹪察觉概率”的操作定义,这是因为其结果本身就是基于这一标准通过直线内插法或其他方法获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两类反应(即“大于”和“小于”反应)的恒定刺激法求差别阈限时,得到的是75﹪差别阈限,并不符合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

最小差别法求得的阈限值也较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此法系统地探查感觉的转折点,具体准确地体现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平均误差法的阈限计算方法与最小变化法颇为相似,只是他们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相等”的这一操作要求,和阈限操作定义中“50﹪察觉到差异”比起来略有不同,因此被认为符合操作定义的程度较低。

2、实验误差和控制:最小变化法中各个刺激是按照刺激的大小依次改变的。

由于被试知道被试呈现的次序,通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可能发生感觉变化的地方,因此可以较有把握的进行判断。

这样每次测定结果间的差异就比较小,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传统心理物理法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传统心理物理法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讨论主题: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区别和联系主题介绍:你们认为每个人的痛阈都相同吗?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同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都不相同,也就是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痛阈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就算打针都会疼得哭出来,而在战场上奋斗的战士即便是受伤严重也不会有痛感。

痛阈应该与个体主观的因素、外在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考虑到个体主观因素的不同,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知道,传统心理物理学的重要工作有:(1)感觉阈限的测定;(2)阈上感觉的测量。

因此,像痛阈等这类感受性和主观因素相混合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科学总是前进的,信号检测论的引入,使得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很好的区分开来。

这次,我们就对“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区别和联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问题提示: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问题来探讨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1、传统的阈限理论与信号检测论有什么区别?2、两者在测定阈限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3、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学相比优势在哪里?参考资料1:传统心理物理法一、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通常简写为RL(德语Reiz Limen),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通常简写为DL(德语Differenz Limen),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然而,虽然理论上阈限是心理感受“全或无”的突变点,但事实上这样的阈限定义并不能在阈限的实际测量中起到作用。

实际研究告诉我们,对于某一特定强度的刺激,被试有时会报告“无感觉”,有时报告“有感觉”,有时则报告“有一点感觉”。

所以,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