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管理规章制度94959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4959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一、手术的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医师应树立正确的手术安全观念,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3.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安全主题活动,提高手术安全水平。
十八、手术伦理与道德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医师应按照手术分级标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手术级别。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各级手术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手术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4.医师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将手术操作水平作为重要依据。
四、手术医师资格要求
1.一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可独立开展。
2.二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七、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1.术前评估: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风险等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级别。
2.手术审批:各级手术需经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小组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3.术中医师权限: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级别权限操作,不得越级操作。
4.术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为手术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二十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
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国际手术研讨会,促进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医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医疗机构形象。
二十四、手术宣传与普及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手术安全的认识。
3.三级手术: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医院手术分级行政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手术管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1. 根据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1)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风险较高、操作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风险高、操作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2. 各级手术的具体范围和操作规范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制定。
三、手术医师分级1. 依据手术医师的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年限,手术医师共分为七级:(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含3年)。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3)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含3年)。
(4)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
(7)主任医师。
2. 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手术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
四、手术审批权限1. 一级手术由低年资住院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报科室主任批准。
2. 二级手术由低年资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报科室主任批准。
3. 三级手术由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报医务科批准。
4. 四级手术由主任医师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报医务科批准。
五、手术过程管理规范1. 手术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2. 手术医师应确保患者手术安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手术医师应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4. 手术医师应定期参加业务学习,提高手术技能和医疗水平。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医务科负责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机构级别和登记的诊疗科目相符的手术。
第九条三级医院可以开展各级手术,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
第十条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二级甲等医院如具备开展甲级手术的必要条件(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登记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四级手术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十一条一级医院(含卫生院)可以开展一级手术。
具备麻醉科设置,并拥有性能良好的急诊抢救设备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如开展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二级手术项目,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向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和安全性,实现手术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进行手术治疗工作的科室和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原则1. 临床需要优先原则:手术治疗应当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原则,严格按照病情和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分级管理。
2. 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应当按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严格进行手术分级管理。
3. 全科医疗服务原则:手术治疗应当符合全科医疗服务原则,保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本医院的手术分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一级手术:指对一些常见疾病、病情相对较轻、手术风险较低的患者进行的手术。
如拇外翻手术、腺样体肿瘤切除术等。
2. 二级手术:指对一些疑难病例、病情较为严重、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的手术。
如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3. 三级手术:指对一些罕见病症、病情非常严重、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进行的手术。
如心脏移植术、脑部肿瘤切除术等。
五、手术分级管理程序1. 患者接诊:患者前来医院就诊后,由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适应症进行分类。
2. 手术病历审核:由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审核,确定手术分级,制定手术方案。
3. 手术风险评估:对于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手术风险评估,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 手术分级讨论:医院专家组对于手术分级进行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分级。
5. 手术安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分级,制定手术安排计划,确保手术的及时进行。
六、手术分级管理要求1. 配备专家医生:对于三级手术的患者,必须由具有丰富手术经验和高级职称的专家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2. 完善手术设备:对于三级手术的患者,必须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前准备充分:医院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第一条分级管理范围应包括各类手术、麻醉、介入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
第二条各科室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范围应与其技术能力匹配,并符合我院已核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第三条医院手术管理职能牵头部门为医务科,由医务科会同科室更新各科室的手术权限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
第四条各科室按照医院制定的手术级别、准入管理、执业医师手术授权管理及手术分类细则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严格执行重大、疑难、毁容致残、特殊身份病人等特殊手术的审批和申报程序。
各类探查性(如:腹部、腹部等)手术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师承担。
第五条各科室必须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的范围与类别并报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审批授权。
每三年医务科要组织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授权根据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第六条对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 1 年以上的外科医师,应由医务科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
第七条对于开展如人体器官移植等类的重大/特殊手术(诊疗技术),必须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资格后方可开展。
第八条严格执行中等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的管理措施,手术者及麻醉师须参加讨论。
术前讨论应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案及麻醉的选择、术中医疗风险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各级手术医师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向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就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可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充分、明确的术前告之,并有签字认可。
第十条如果手术过程中手术方式因故需要变更时,需要向其亲属(或委托授权人)交待并获得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
对病人实施新开展的手术技术须征得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同意。
手术分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本规章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手术分级管理系统的运行,确保手术安全、提升手术质量,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第二章:手术分级管理1. 手术分级管理是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手术分级依据包括手术操作难度、手术风险、麻醉方式等因素,由专家组评定确定。
第三章:手术分级标准1. 主要手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手术。
(1)一级手术:操作简单,风险较低,手术时间短。
(2)二级手术:操作较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手术风险适中。
(3)三级手术:操作复杂,风险较高,需要高度专业技术支持。
第四章:手术分级管理责任1. 手术分级评定由专家组负责。
2. 手术分级管理由相关科室负责,包括手术安排、手术前准备、手术中管理和术后处理等。
3. 相关科室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手术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五章:手术分级管理流程1. 预约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手术分级,并进行相应的手术安排。
2. 手术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器材,准备术前检查等。
3.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分级要求进行手术操作,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和质量。
4. 术后处理:及时进行手术后的护理和处理工作,包括病人观察、并发症预防等。
第六章:手术分级审查与评估1. 手术分级审查应在每次手术前进行,确保手术分级的准确性。
2. 专家组应定期评估手术分级管理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章:附则1. 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手术分级管理系统负责。
2. 本规章制度自实施之日起生效,如有补充或修订,将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以上就是手术分级管理系统规章制度的内容,旨在确保医院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规章制度的实施将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和管理责任进行操作,并结合手术分级评估和审查的流程,全面管理手术过程,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本规定适用于全院开展的各级各类手术,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内镜手术、介入手术等(以下统称手术)。
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宏观协调、政策制定、监督检查、审批和指导。
各级医师按范围内容从事相应的手术。
三、手术项目分级及新技术项目准入1、手术项目分级。
根据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难易程度,将临床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2、新手术项目准入。
凡科室新开展手术项目,必须术前进行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开展。
申报程序为:科室填写《xx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报批登记表》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依据《xx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对科室申报的手术项目进行分类分级呈报审批。
属于一类医疗技术项目的,由医院审批;属于二类医疗技术项目的,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属于三类医疗技术项目的,由国家卫计委审批。
四、医师手术权限申请、审批及变更1、手术权限分级。
依据医院各级手术医师的专业能力、手术技能及技术职务,确定权限分级如下:(1)住院医师可完成一级手术及做二级手术的助手,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开展二级手术。
(2)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可主持二级及以下手术,并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开展三级手术。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可主持三级及以下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可完成三级及以下手术,并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可主持四级及以下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主持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项目手术。
(5)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一、手术的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四、手术审批程序1.手术科室带组教授必须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带组教授按医师级别确定组内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
需要全科会诊的,至少提前1天交科主任组织全科会诊并审批。
2.科主任审批全科各医疗组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
原则上,不批准越级手术。
特殊情况下可以批准,但必须保证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患者选择医生时应以医疗组为单位,执行医师分级手术制度为前提。
五、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常规手术:一级手术:主治医师审批,主管的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
六、特殊手术审批权限1、资格准入手术资格准入手术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
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以及手术医师颁发专项手术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
已取得相应类别手术资格准入的手术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手术的权限。
2、高度风险手术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审批。
3、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手术。
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科主任或业务院长审批。
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1)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在已填写的《重要手术审批单》上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由医院上报省卫生厅审批。
必要时由省卫生厅委托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
5、需要向医务科报告或审批的手术。
(1)该学科新开展或高难度的重大手术。
(2)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手术。
(3)预知预后不良或危险性很大的手术。
(4)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手术或存在医疗纠纷的再次手术。
(5)国家邀请的外宾、港澳台知名人士的手术。
(6)干部病人(省、市、校领导,省内外知名人士)的手术。
(7)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
(8)大器官移植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备案,业务院长负责审批。
6、外出会诊手术本院执业医师受邀请到外单位或外地手术,必须按《执业医师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在本细则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
七、行政管理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
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
手术医师在提升手术级别时,由科主任及业务院长实行具体考核,并以“术前小结”审批经过中签字盖章生效。
2、手术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
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或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
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或业务院长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除正在进行的手术术者向上级医师请示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给病人会诊,未参加术前讨论,未办理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直系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
对违反本规范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病人利益的有力措施,各手术科室及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八、手术分级标准妇产科一级手术妇产科手术目录;㈠一级手术;1、IUD放置术及取出术;2、人工流产术;3、清宫术、诊刮术;4、腹腔穿刺术(经后穹隆或经腹壁);5、输卵管通液术;6、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切除术;7、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8、宫颈活检及颈管搔刮术;9、平产接生;10、人工剥离胎盘术;11、轻度宫颈裂伤修补术;12、宫颈息肉摘除术;13、外阴阴道下段裂伤修补及血肿挖除术;14、中妇产科手术目录㈠一级手术1、IUD放置术及取出术2、人工流产术3、清宫术、诊刮术4、腹腔穿刺术(经后穹隆或经腹壁)5、输卵管通液术6、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切除术7、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8、宫颈活检及颈管搔刮术9、平产接生10、人工剥离胎盘术11、轻度宫颈裂伤修补术12、宫颈息肉摘除术13、外阴阴道下段裂伤修补及血肿挖除术14、中孕引产术15、胎头吸引助产术16、双胎平产接生17、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18、内腔检查㈡二级手术1、经腹输卵管结扎术2、经腹输卵管造口术、整形术3、经腹单纯附件切除术或单纯输卵管切除术4、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5、经腹输卵管吻合术6、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切除术7、葡萄胎吸宫术(子宫<孕3月大小)8、重度宫颈裂伤修补、阴道中上段裂伤修补及血肿挖除术9、异位妊娠及卵巢囊肿破裂的手术治疗(保守性手术除外)10、卵巢肿瘤蒂扭转及破裂的手术治疗11、子宫穿孔修补术12、臀位助产术13、低位产钳14、剖宫产15、无孔处女膜切开术16、后穹隆切开引流术17、宫颈LEEP术18、宫腔粘连分离术19、处女膜修补术20、产后清宫术21、宫颈内水囊引产术22、后装容器置入术(常规计划)23、重度宫颈裂修补(延及穹隆者)24、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5、葡萄胎吸刮术(子宫≥孕3月大小)26、经腹子宫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扩大(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27、子宫肌瘤剔除术28、诊断性腹腔镜检术29、诊断性宫腔镜检术30、宫腔填塞术31、宫颈锥切术32、中孕引产术(有合并症者)33、毁胎术34、臀牵引术35、软产道畸形接生36、宫角契形切除术37、腹腔镜下双卵巢打孔术38、腹腔镜下双输卵管结扎术㈢三级手术1、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伴有休克或保守手术者)2、会阴三度裂伤修补术3、疑难人流取环术4、急性子宫内翻复位术5、阴式子宫切除术6、阴道成形术7、诊断性宫腔镜检治疗手术8、简单生殖道瘘修补术9、宫颈内口环扎术10、腹膜外剖宫产术及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剖宫产11、脐静脉穿刺及羊水穿刺术12、子宫畸形矫正术13、盆底组织修复术(尿道悬吊等)14、取卵移植、选择性减胎术15、产科子宫切除术16、畸形子宫吸宫取环术17、经阴道子宫内膜去除术(如宫内膜电切等)18、腹壁下动脉插管术19、后装放疗时的组织间插植及粒子植入术20、后装容器置入术(复杂类型)21、脊髓腔化疗药物注射穿刺术22、单纯外阴切除术23、子宫脱垂矫治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24、卵巢移位术25、双胎难产接生26、子宫破裂的手术治疗27、早期胎膜修补术28、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29、腹腔镜下子宫全切30、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31、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2、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33、盆腔异位病灶清除术34、全盆腔重建术35、前盆腔重建术36、后盆腔重建术37、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㈣四级手术1、复杂子宫全切术2、广泛性盆腹腔粘连的不定型手术3、复杂生殖器瘘修补术4、外阴癌根治术5、宫颈癌根治术6、卵巢癌根治术(全面分期探查术)7、复杂绒癌的手术治疗8、晚期癌症肿瘤细胞减灭术9、慢性子宫内翻矫治手术10、各种难度较大的新手术11、子宫部份切除及子宫成形术(包括宫颈肌瘤切除及宫颈成形术)12、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13、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4、腹腔镜下阴道成形术15、腹腔镜下其它复杂手术16、有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妇科各类手术17、新开展的手术(如胎儿镜检查术、器官移植术等)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